西游记大相国寺的来源

作者&投稿:苌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游记简述相国寺的由来~

相国寺历史悠久。据《如梦录》载,其址原为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旧宅。北齐天宝六年始创建国寺,南北朝毁于战火。
唐代武则天大兴佛教,名僧慧云于景云二年再创建国寺。延和元年,睿宗李旦为纪念其由相王登帝,遂将建国寺更名为相国寺,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
北宋时期屡有增建,全寺占地540亩,辖64个禅院,养僧千余名,共建庭殿楼阁450区,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雄伟壮观,名冠神州,被尊为“天下第一名刹”。后因水患、火灾、兵祸及国都迁移,相国寺逐渐衰落。元、明、清虽屡加重修,仍时盛时衰。
1948年,相国寺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和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建和扩充,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大放光彩。

扩展资料:
现在的相国寺保持明清风格,主要建筑多系清代遗物,坐落中轴线,两廊相组合,构成三进院落。踏进山门为第一进院落,两侧松柏成行,间植冬青花竹,环境清静幽雅。
进深50余米处,居中矗立五间三门歇山顶式建筑,碧瓦丹墙,飞檐挑角,斗拱妆金,雕棂门窗。
正门上方高悬 “天王殿”金字匾额,两旁悬挂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殿内弥勒佛谐趣横生,四大天王高大威武。院右侧有一钟亭,内悬万余斤铜钟。相传,霜天凌晨撞钟,声闻数十里,故“相国霜钟”列“汴京八景”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千年名刹开封相国寺

相国寺历史悠久。据《如梦录》载,其址原为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旧宅。北齐天宝六年始创建国寺,南北朝毁于战火。
唐代武则天大兴佛教,名僧慧云于景云二年再创建国寺。延和元年,睿宗李旦为纪念其由相王登帝,遂将建国寺更名为相国寺,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
北宋时期屡有增建,全寺占地540亩,辖64个禅院,养僧千余名,共建庭殿楼阁450区,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雄伟壮观,名冠神州,被尊为“天下第一名刹”。后因水患、火灾、兵祸及国都迁移,相国寺逐渐衰落。元、明、清虽屡加重修,仍时盛时衰。
1948年,相国寺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和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建和扩充,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大放光彩。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中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国寺”,后遭水火两灾而毁,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住宅。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慧云和尚寄宿安业寺,发现原郑景宅池内有楼殿幻影,认为此地很有灵气,便募银建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慧云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铸了一尊一丈八尺高的弥勒佛像,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请回开封,翌年,慧云靠募捐购买郑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时掘出旧建国寺碑,遂沿用“建国寺”名。

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宗敕令改名为相国寺,并赐“大相国寺”匾,习称相国寺。昭宗大顺年间(890-891年)被火焚毁,后重修。宋太祖年间(962年)五月又遭火灾,后又重建。

北宋时相国寺为开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到真咸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时间才完工。扩建后的相国寺占地545亩,殿阁庄严绚丽,僧房鳞次栉比,花卉满院,被赞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寺院住持由皇帝册封。相国寺成为皇帝平日观赏、祈祷、寿庆和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皇家寺”。不少国外僧人来相国寺进行文化流活动。宋太祖时,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为僧,后来到中国,在相国寺居住多年。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朝鲜的崔思训带了几位画家来寺,将寺内所有壁画临摹回国。神宗时日本僧人成寻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时,徽宗将“大相国寺”匾额赠送给朝鲜使者。另外每年举办五次“相国寺万姓交易”庙会,使该寺成为进行政治、商贸、社交、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扩展资料

相国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和藏经楼。天王殿五间三门,飞檐挑角,黄琉璃瓦盖顶,居中塑有一尊弥勒佛坐像,慈眉善目,笑逐颜开,坐在莲花盆上。据说,他就是未来佛,二亿四千年后将作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降至人间。

两侧站着四大天王,他们个个圆目怒睁,虎视眈眈,大有灭尽天下一切邪恶之势。持珠握蛇者为广目天王,他以站得高、看得远而得名;手持红色宝伞者是多闻天王,他以闻多识广著称;

持宝剑者是增长天王,他希望世间善良的心、善良的根大大地增长起来;最后怀抱琵琶的是持国天王,他弹奏着八方乐曲,护持着万国和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的来源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国寺”,后遭水火两灾而毁,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住宅。长安元年(701年)慧云和尚募银建寺。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敕令改名为相国寺 [4]  ,并赐“大相国寺”匾,习称相国寺。昭宗大顺年间(890-891年)被火焚毁,后重修。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五月,又遭火灾,后又重建。至道元年(99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咸平四年(1001年),完工。

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后又遭水患。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两次进行修缮,并被赐“崇法寺”金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资圣资圣阁。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并复名相国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经楼。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庑廊。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现存殿宇均为那时所建造。嘉庆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禅院”,道光、光绪年间也作过一些零星修整。

民国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将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刘峙将省立民众教育馆迁人相国寺。

1949年后,相国寺又得以重修、恢复。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始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次年,唐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继皇位,乘改年号为延和元年之际,赐以今名,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明末毁于黄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

  相国寺是历史上名寺之一,唐宋时规模宏大,仅中庭两庑即可容纳万人。明之前,寺内还藏有大量稀世之宝,如唐画圣吴道子、塑圣杨惠之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手迹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宝库。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所描绘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结识鲁智深等精彩故事,便都发生在相国寺的菜园里。

  清重建的相国寺规模远逊于唐宋,其格局基本保存至今,即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碑楼、二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八宝琉璃殿、藏经殿。寺前院东侧还建有钟楼。

  正殿为清建筑,重檐高耸,顶以黄绿琉璃瓦覆盖,殿与月台皆以白石栏环护,上下对比鲜明,益显色彩斑斓。

  八角琉璃殿俗称罗汉殿,高亭耸立于中央,游廊回护于四周,顶盖琉璃瓦,角悬迎风铃,造型别致,世所罕见。殿内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像、高约7米,全身贴金,乃清乾隆年间工匠用一棵大银杏树雕成,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殿内还有12尊罗汉像,皆铜铸,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藏经殿亦为清建筑,高大雄伟,气势不凡。其垂脊挑角处皆饰以琉璃狮,而且下悬铃锋,风吹铃响,如奏编钟,十分悦耳动听。

  钟楼内的巨钟高约4米,重逾万斤,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据说,每当清秋霜天时击撞此钟,其声传得最远,故“相国霜钟”闻名遐迩,成为开封八景之一。

  《西游记》有一个关于大相国寺建寺的传说:一次,唐太宗去阴曹地府观光考察时,借得开封府一个名叫相良的人在阴间存放的金银,才得以生还。返回人间后,唐太宗去找相良还钱,但这个贩卖乌盆瓦器相良却说什么也不肯收这笔钱,唐太宗怕自己失了诚信,只好用这金银在开封建了座寺庙,也就是今天的大相国寺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由此而始。故事虽不可信,但也给大相国寺加重了几笔神话的色彩。
到了北宋,大相国寺进入了香火鼎盛时期。宋太祖、宋太宗都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这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道场。那时,相国寺占地五百四十多亩(相关于今天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分为六十四个禅院,殿宇高大无比,壮丽绝伦,古人称赞其“大相国寺天下雄”。北宋大相国寺号称 “皇家禅院”,一代代的帝王多次巡幸,皇帝生日时,文武百官要到寺内设道场祝寿,重大节日,祈祷活动也多在寺内举行,新科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为北宋惯例。寺院著名的和尚都获得过皇帝赐封号的荣誉。世界上第一个医用人体模型“针灸铜人”也存放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中一百多年,供世人瞻仰,于是有了“资圣熏风”汴梁名胜。

你是问小说还是现实?现实中百度百科就可以告诉你了。
小说中:原来大唐是道教圣地,不兴佛教。后来唐太宗来到幽冥界,发现有无数冤死的鬼魂等着索他的命,这还了得?后来地藏王菩萨告诉他这些冤魂需要举办水陆大会,才能化解。这下又救了,加了20年寿命还阳的他立刻找了七七四十九的高僧办水陆大会,可是心里还是不放心啊,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这时观音来了,告诉他这些和尚做的是小乘佛法,是不行的,只有派人去大雷音寺取得大臣佛法才能杜超度冤魂,唐太宗这下高兴了,立刻大兴佛教,并建立大相国寺表示感谢

《西游记》中唐僧的四个人间“俗家弟子”分别叫什么名字?
答:师傅唐僧:俗家姓“陈” 法号:“玄奘” 世俗称“唐僧”大师兄 (孙悟空):又称“孙行者”“齐天大圣”“斗战胜佛”,,出生在东胜神洲花果山上,因为领猴群进入水帘洞后尊称“美猴王”,后拜菩提祖师学艺赐名“孙悟空”二师兄(猪八戒):本名 (俗名) 猪刚鬣 本是天蓬元帅,后调戏嫦娥...

西游记原版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答: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镌碑刻石,上写着“尉迟公监造”,即今大相国寺是也。工完回奏,太宗甚喜。却又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那消个月之期,天下多僧俱到。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闻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

西游记的人物都有什么来历吗?
答:铜台府地灵县:寇洪(大宽)、穿针儿、寇梁、寇栋、姜坤三->;华光行院->;灵鹫山玉真观->;凌云渡->;无底船:宝幢光王佛(接引佛祖)->;大雷音寺->;珍楼宝阁->;通天河->;陈家庄->;长安望经楼:唐太宗->;誊黄寺录副本->;雁塔寺诵经->;西天大唐长安城相国寺->;化生寺开讲->;洪福寺整装->;法门寺->;...

西游记的起因
答:唐太宗便命人用这些银子,在开封府修了有名的大相国寺,以谢相良。太宗在返还阳间之前,阎王赠与阴间石榴,之后太宗还阳,派人去阴曹给阎王送南瓜,下令征召自愿者,有一刘全,因思妻之切,愿意头顶南瓜,服毒而亡,遂在阴间见了爱妻,阎王感念善人之德,修改生死薄,刘全夫妇重返阳世。游历幻境之后,...

西游记里的人生果和盘桃,还有唐僧肉哪个更好?
答:唐太宗在长安城里修了一座规模最大的有五十亩宽阔的大相国寺! 观音菩萨对佛派扩张势力范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僧这一路上所有的反对势力都必须一一消灭, 只有消灭了所有的反对势力, 才能真正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件事就必须安排一个非常喜欢惹事生非的金牌打手去做, 于是, 孙悟空就成了最佳人选! 孙...

水浒传西游记各10个故事情节
答:他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方丈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经过: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有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

西游记 水浒传
答:智深至大相国寺,清长老见其凶悍,便令其看守酸枣门外菜园。在菜园,他力伏众泼皮,倒拔垂杨柳,艺惊豹子头,与林冲结拜为兄弟。 高衙内为夺林冲的妻子,求其干爹高俅设计陷害林冲。林冲中计误入商议军机大事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其妻又被高衙内逼死。林冲在充军途中,已被高俅收买的两公差对其百般折磨,至野猪林又奉...

四大名著的故事和主人公
答: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在此 期间,他收服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

相良有13座金库,被李世民借走一座后,剩下的12库去了哪里?
答:唐太宗魂归地府,魏征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打动了生前的好友、地府的「 ”首席大判官”——崔珏。 崔珏没有辜负魏征的委托,看到李世民的寿限将至,就用判官大笔一挥,为大唐皇帝增添了20年阳寿。 十殿阎君看到李世民阳寿未尽,急忙安排崔判官和朱太尉,还本返阳。 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朱太尉前方领...

求水浒传西游记主要内容梗概
答: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鲁达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长老赠智深四句偈言,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讨职事僧做。在桃花村为刘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