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排名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投稿:帛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镶白旗之间的区别?~

八旗制度等级森严,各旗驻地管理也极严格,不许杂厕。清朝统治以满族为主体,“上三旗”和“下五旗”差别很大,满、蒙、汉八旗之间的差异更大。

“上三旗”实行郎卫制,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内领侍卫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

其余五旗兵卫制官兵,满、蒙分左右两翼备宿卫。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各旗精选四千八百人为养育兵,训练技艺。后来兵额屡增,到乾隆年间,满、蒙养育兵已有两万零三百余人。

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

下五旗则指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关外征战时,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位高势尊,下五旗则是由各旗旗主带领,和皇帝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政治地位较“上三旗”低下。

满族的八旗

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要从牛录制说起,牛录之意为大披箭,牛录是女真人从事军事、狩猎的小行动集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东北的女真部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后来努尔哈赤为适应军事的需要,沿用“牛录”的名称,指导它发行成多种作用的组织。1601年,努尔哈赤改“牛录制”为固山制,固山是满语的音译,是旗的意思,这时他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准备发兵统一海西、哈达、叶赫各部落。这时只设立黄、白、蓝、红四个旗,后来兼并其他女真三部后,各部落纷纷来降,牛录增多,努尔哈赤在1615年正式建立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人立为一“牛录”,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汉译参领),五甲喇立一固山额真(汉译都统)。原旗有黄、白、蓝、红,此时扩充为八色,即为现在的八旗。八色为:正黄、正白、正蓝、镶黄、镶白、镶蓝、镶红,这就是后来通称的满州八旗。入关后满洲八旗兵力明显不足,故又将降服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来又将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编入布特哈八旗。八旗制度在清朝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职能。后来又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称正黄、正白、镶白为上三旗,另五旗为下五旗。旗下之民称旗人,就是后来的满族,所以现在的满族不只是女真的后裔,还有很大一部分汉军的后裔,所以,满族人才有“不分满汉,但问在旗”的说法。


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

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 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 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 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 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

从上面我们还可以知道,正黄旗并不是努尔哈赤亲统的部队。

八旗中有所谓上三旗,是两黄即正黄,镶黄,还有旗就是多尔兖的正白旗.

八旗制度等级森严,各旗驻地管理也极严格,不许杂厕。清朝统治以满族为主体,“上三旗”和“下五旗”差别很大,满、蒙、汉八旗之间的差异更大。

“上三旗”实行郎卫制,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内领侍卫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多用满人。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兼用满人、蒙人。

其余五旗兵卫制官兵,满、蒙分左右两翼备宿卫。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各旗精选四千八百人为养育兵,训练技艺。后来兵额屡增,到乾隆年间,满、蒙养育兵已有两万零三百余人。

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

下五旗则指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关外征战时,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位高势尊,下五旗则是由各旗旗主带领,和皇帝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政治地位较“上三旗”低下。

八旗是哪八旗,等级如何分?
答: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正白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镶白旗之间的区别...
答:3. 地位:正黄旗与正白旗并称上三旗。正蓝旗顺治前为上三旗,后降为下五旗。正红旗是下五旗之首。正白旗顺治初由皇帝亲统,与两黄旗并称为上三旗。镶黄旗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镶蓝旗是下五旗之一。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由皇帝亲...

满洲八旗首旗依据什么而排的,为什么满洲八旗首旗是镶黄旗而不是正...
答:清朝官方文件中提到八旗都是严格按照正确排列,前后顺序是决不能颠倒的。头旗为镶黄旗,正确的排列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皇帝本人隶属“镶黄旗” 老汗王(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成立之初,“镶黄旗”即为近卫军。努尔哈赤独领“镶黄旗” “镶黄旗”的旗色是清代...

八旗是指哪八旗,最高的是正黄吗?等级如何划分?
答:清朝的八旗制度始建于1601年,建立者为努尔哈赤。在建立之初,这一制度其实就只设有四旗,分别是黄、白、红、蓝,均为纯色。等到了1615年,努尔哈赤基于势力的壮大而对四旗进行了扩编,四旗制度自此变更为八旗制度。八旗各旗皆设有一名旗主,其中镶黄旗、正黄旗以及正白旗这三旗的旗主为清朝皇帝。...

清朝八旗指哪些人?
答:清朝八旗是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旗主是每个旗的最高领导人,他们可以直接掌管各个旗的兵权。其实在刚建立八旗制度的时候,八旗的每一个旗都有各自的旗主,但是皇帝担心旗主会威胁皇权,于是就把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都划归自己手下亲自统领。因此...

清代八旗兵中战斗力最强的是哪个?
答:清代八旗兵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此三旗为皇帝直接统辖,身份高贵,条件待遇优厚,故战斗力最强。上三旗大致兵力:1、正黄旗 : 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八旗中最多人口) 【总人口】:约15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

汉军旗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旗有什么区别...
答: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以前,宗室亦分八旗。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

八旗地位排列顺序
答:八旗地位排列顺序: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旗之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统辖,属于皇帝的亲兵,待遇条件优厚,称为上三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分领,称为下五旗。八旗中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清朝的九大贵族...

清朝的旗人分为哪八旗?
答:清朝八旗是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旗主是每个旗的最高领导人,他们可以直接掌管各个旗的兵权。其实在刚建立八旗制度的时候,八旗的每一个旗都有各自的旗主,但是皇帝担心旗主会威胁皇权,于是就把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都划归自己手下亲自统领。因此...

满洲有八旗 都是哪几旗啊?
答:满洲八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清军入关前,镶黄旗唯皇帝所属。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逐渐形成了皇帝直接控制上三旗,即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顺治前)或正白旗(顺治时期及后期),间接控制其他五旗的局面。八旗之中,上三旗较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