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的诗意

作者&投稿:刀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题临安邸的诗意~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原文:
《题临安邸》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扩展资料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亦不详。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扩展资料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
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参考资料:题临安邸-百度百科
508
评论(19)
分享
举报


初夏的尘埃 来自科学教育类认证团队 2018-10-23
展开全部
诗意: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题临安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71
评论
分享
举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更多回答(20)
其他类似问题
2017-04-20题临安邸的诗意(简少一点)30字左右262
2011-11-10题临安邸的诗意180
2019-10-08题临安邸诗意1
2011-05-25题临安邸全文意思 4196
2019-04-17题临安邸诗意。 8
2014-03-03《题临安邸》的诗意,思想感情?398
2010-05-31《题临安邸》的意思353
2014-05-29《题临安邸》的诗意怎么办呢?119
更多相关题临安邸的诗意的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风水是“环境科学”?还是奇幻思维?
男人“外貌协会”是肤浅的表现吗?
光和引力谁跑得快?

【名称】: 题临安邸
【体裁】: 七言诗
【年代】: 宋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邸:官府,官邸。
②休:停止、罢休。
③直:简直。
④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⑤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⑥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写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却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耻辱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邸》。
古诗今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生。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林外为兴化会工诗词。留在杭州有他豪于酒,曾于杭州西湖酒肆饮酒斗余,复题诗壁间一首七绝。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皆惊异以为神,他笔锋直刺当时偷安一隅的赵家小王朝,道出了郁结在人民心头的悲愤;同时,警告赵家君臣:不要再骄奢淫逸、醉生梦死了,汴京沦陷之前,也是这样啊!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就是《题临安邸》。作者是谁?有作“林升”,也有作“林外”的,因国留在粉墙上的字迹是行草,“升”与“外”形体酷似,历来莫衷一是。《西湖游览志》载此诗作“林外”,以此为线索,现经考证为“林外”。《宋开基马平(坪)林氏谱谍》称林外“词翰潇洒,谈吐不羁”,年青时曾游学苏、机一带,因屡试不第,又耳闻目睹赵家王朝昏聩腐败,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荡形骸,到处题诗作词,以宣泄胸中郁积。除《题临安邸》一诗外,有一次,他来到苏州城东的垂虹桥下,见此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七十二,如长虹卧波,触景生情,文思骤涌,信笔在一桥洞飞架上题下一首词,调寄《洞仙歌》:飞架压水,虹影澄清晓。桔里渔村半烟草。叹今来古往,物换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壑洞门无锁。认云屏烟嶂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后来,有人把这首词抄呈宋高宗,并附传说为仙人吕洞宾下凡所作。赵构谙熟诗词格律、音韵,读罢沉吟片刻,便笑着说:“哪是什么神仙?这分明是福建秀才所写!”左右大臣莫明其妙,请教所以然。赵构说:“这首词所叶韵脚多有闽南方言。”细品之,此词下半阙中“帽”、“过”,“锁”、“扫”只有用闽南话来吟,才是叶韵的。很久以后,人们才知道:林外是乘大篷船穿桥洞,自己站到船舱顶,仰面朝天,把词题写在飞梁上的。写毕船去,水天无痕。真是独出心裁,巧夺天工,难怪当时世人惊为神仙所书。另有一次,林外独游西湖,也穿着道士服,择僻静酒店饮酒。他叫酒保从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随意取钱,按钱数买酒;饮完再饮,一直饮到傍晚,“凡饮数斗不醉”,有人探看他荷包中的银钱,并无减少。大家都感到惊异,以为碰到“神仙”了。等到快离开时,林外又借来笔墨,在酒店壁间,题下一诗: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次日,满城传说西湖某酒店有“神仙”前来饮酒,等等。又有一次,当他看到西湖附近的云盖峰,半隐半现在晨雾中时,触动情怀,立即题下一诗:一峰特立出尘寰,自古相传云盖山;不是云来盖山顶,只缘峰峭入云间!把自己不苟合随俗的高洁性格暴露无遗。林外有二子,长林乾,次林坤。林乾迁居陈江(陈埭),成为晋江陈埭林氏开墓祖。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林外卒,与其二世祖林知同葬灵源山

【名称】: 题临安邸
【体裁】: 七言诗
【年代】: 宋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邸:官府,官邸。
②休:停止、罢休。
③直:简直。
④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⑤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⑥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写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却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耻辱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knzkljfdbnlkdsfhbozskfg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意是什么
答: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古诗原文 《题临安邸》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介绍: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

题临安邸的诗意 题临安邸古诗的翻译
答:题临安邸的诗意: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的诗意
答: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 1题:数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3、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栈。4、休:停止、罢休。5、...

林升的诗意是什么
答: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

题临安邸的诗意及赏析
答:《题临安邸》的诗意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这首诗揭露了南宋王朝的达官贵人置失去的大片国土于不顾,整天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社会现象。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诗意
答:题临安邸 年代:【宋】 作者:【林升】 体裁:【七绝】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注释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

题临安邸的诗意赏析
答:《题临安邸》诗意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题临安邸》原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赏析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

《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的诗意
答:1、《题临安邸》的诗意 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

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意是什么呢?
答:题临安邸的诗意 《题临安邸》的诗意是:山外的青山相互连着,看不到尽头,亭台楼阁也是相互连着看不到头,西湖上的唱歌跳舞啥时候才能结束啊?暖和的风将游人吹的如梦如醉,游人们简直就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题临安邸诗意
答:题临安邸诗意主要表达了对临安城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临安城内的景色、建筑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繁华美丽的城市画卷。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临安城的美丽和魅力。同时,诗人也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