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子“等待”是古诗

作者&投稿:标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女子“等待”的古诗有哪些?~

1、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3、宋代: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4、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5、唐代: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练习1 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岭外”一般是指 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 ,三四句是写 . 2,本来应该是“近乡情更切”,可作者为什么“近乡情更且”?这种手法叫什么手法?其作用如何?请作具体说明. [作者] 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曾先后事奉张易之和太平公主,后贬钦州.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对格律诗的形成、完备颇有影响.他在放逐中的诗歌能够表达真切感受,写得比较平实自然. [相关历史地理知识] 钦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时辖地相当于今广西钦州、灵山等地. 岭外:又称岭表、岭南、岭峤、岭海,是指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座山岭的总称)以南地区,唐代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岭南是蛮荒之地,也是唐、宋时流逐官员的地方. 汉江:即汉水,长1532千米,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自西向东流入湖北后在武汉注入长江. [简解] 具有一定的常见(常见)的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对于理解古文、古诗,是很有作用的.我们知道了“岭外”的知识,便自然知道“岭外”指的就是“五岭以南”地区,而这个地区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确解答第1题了,答案为“五岭以南地区”.知道了“汉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进,从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贬官岭南的情况,而3、4句是写作者临近家乡时的心情. 再看1、2句和3、4句之间,实际上有因果关系.因为贬官到遥远的岭南,很就没有得到家乡、亲人的音信(“音书绝”),对于亲人的近况一点也不了解;因此临近家乡、临近旧居的时候,内心忐忑不安,“不敢问来人”,生怕有什么意外.这一心理描写,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长. 长期贬谪天涯,一旦赦还家乡,自然是兴高采烈的,作者却反而胆怯起来了.这无疑是反衬手法,以此来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强烈而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具有常见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较强的联想能力,必须首先把诗歌看懂读透;然后在按照题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 1,五岭以南地区 追述贬居岭南情况 回归近乡时的心情 2,因为贬居岭南“音书断”,不知家里情况,有种种疑虑,心情十分矛盾.这是映衬手法,更能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练习2 马嵬驿 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试题] 1,“石壕村”源自唐代诗人 的诗歌 ;“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其号为 . 2,诗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长生殿”与一、二句中的 相呼应. 3,诗的三、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浙江钱塘人.提倡“性灵说”,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和《子不语》. [常识] 马嵬,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西25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逃四川,路过此地,禁军兵谏,处死杨国忠,并且逼迫玄宗命杨贵妃(杨玉环)自缢. 长恨歌:白居易所作长篇叙事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题解] 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陕西任职,路过马嵬坡,吊古伤今,题写了这首诗. 要解答好试题,必须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诗歌读懂.诗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过对比,提出自己的见解. 诗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对马嵬坡而呼吁人们不要老是吟唱当年白居易写得《长恨歌》,替唐玄宗和杨贵妃垂泪;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为人间也有“银河”阻隔,使人们不能团圆.第三句转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大诗人杜甫,杜甫所写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诗歌,描写了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后一句诗人指出百姓的泪多于长生殿上的泪,人民的痛苦远远地超出了唐玄宗的个人痛苦,实际上这是再次强调“莫唱当年长恨歌”,而应当去多多关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来,作者对文人们一到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应当以民为本,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怀古是为了讽今、或者是为了抒怀,袁枚的这首诗自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解答试题了.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题需作简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间乡村,是当时百姓苦难的象征,所以和“人间”相呼应,唐玄宗身居“长生殿”,自然和“长恨歌”相呼应. 三、四两句,“石壕村”和“长生殿”并列,以泪相比,所以是运用的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长恨歌》的不以为然.(意思对即可)练习3 过华清宫 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 崔撸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 [试题] 1,两首诗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从 的角度切入,崔撸却是从 角度切入. 2,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始”字用得极好,请作简要说明. 3,你认为哪首诗的主题更深刻?为什么? [注释] 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唐玄宗为杨贵妃所见,内有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霓裳曲:传说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舞蹈制作的乐曲.渔阳:地名,今天津蓟县,安禄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肃,经陕西、河南,汇合洛水,流入黄河. [题解] 这是比较阅读,一般是要求比较内容或特色.这就需要在读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题目要求仔细辨析它们的异同. 杜牧站在华清宫前,首先想起了历史,所以直接从安禄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进行对比,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严重错误,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警诫.而崔撸则是从眼前所见的华清宫衰败景象入手,最后感慨“湿云如梦雨中尘”,寄情于景,含蓄委婉. 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解答第1题,同时也为解答第3题作好了准备.第1题的答案分别为“历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理解.“始”在诗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个“才”字显示了唐玄宗寻欢作乐的时间之长,也显示了唐玄宗耽迷声色、荒淫误国的恶果,既有极强的讽刺性.所以这个“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这两首诗,杜诗主题显明,崔诗主题含蓄;杜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示了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崔诗只是一般的历史变迁的感慨.所以,比较起来杜牧的诗主题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练习4 绿竹引 宋之问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试题] 1,诗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 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 ,表现 ;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 ,表现 . [题解] 这道试题,还是以读懂为主,兼带诗歌常识. 读诗必须看题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我们通过题目依据“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过题目了解诗歌的题材,有时还可以推知诗歌的体裁(近体或古体). 这首诗的题目是“绿竹引”,“绿竹”就是此诗的线索.诗的1、2句点“绿”和“竹”,写珠子生长在“青溪绿潭”边,和潭水“同一色”,即为“绿竹”.此竹不但碧绿青翠,而且姿态优雅美好——“婵娟”.3、4句接着写竹子的遭遇.“仙实”但凤凰却不来光临;一直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古人有言说:“凤凰非练实不食,非梧桐不止.”“练实”就是竹实(“仙实”),即竹子结的果实.但是竹子结出了“仙实”,凤凰却不来光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空山里也没有人赏识.一个“徒”(白白地)字道尽了竹子的感伤无奈,一个“空”字,写出了竹子的孤独寂寞,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哀怜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样,习题1和习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这种辨别疑似近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练习5 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试题] 1,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 . 2,诗中的“玄鬓”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 3,这首诗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颈联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露重”和“风多”比喻的是 .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解] 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初唐四杰”的诗歌虽然还残留着齐、梁以来的绮丽习气,但是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比较清峻,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积极作用. 骆宾王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他写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文采斐然,武则天读后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其诗多悲愤之意,又善骈文. 诗的1、2句点题,第一句点“咏蝉”,第2句以“南冠”点“在狱”,“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变的忠贞之士.3、4句承接,“来对白头吟”的是“玄鬓”,而“玄鬓”就是“蝉”.这四句说自己被囚禁在监狱之中,忽然听到了蝉的鸣叫,引起来无穷的忧伤感慨.5、6句一转写因为“露重”,所以蝉“飞难进”,因为“风多”(大),所以“响易沉”(叫声容易消散).7、8两句感叹,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又有谁能够替我表白心迹呢.全诗托物言志,表达出深沉的忧伤感慨.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注释(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准确解答习题了,参考答案如下: 1,王勃 杨炯 卢照邻 2,蝉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风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击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却无人相信,希望友人为自己表白. 练习6 羌村(其二) 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释] 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 [试题] 1,杜甫,字 ,因官职而被称为 ,因诗歌成就被称为 .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在 .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 [题解] 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 此诗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欢趣”是一个纲,下文便全面展开.细读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复却去”、“忆昔”“绕池树”、“抚事煎百虑”、“斟酌”“慰迟暮”,正是作者“少欢趣”的种种方面——即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题也获得了正确的解答.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为“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即为了国家、时事而遭到打击.这也是杜甫“抚事”的重点,也是“煎百虑”的主要方面.这样,结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答第3题了.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 第4题,是一个比较理解.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题是词语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 练习7 梦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试题] 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 .词的别称有 、 等. 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 和 .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题解]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行于宋代,原本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所以称为曲、曲子词.词的别称还有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等.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大约58字以下)、中调和长调(大约90字以上).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下片(也有单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长调). 词的上下片之间起过度作用的句子叫“过片”,“过片”一般在下片的开头(也有少数在上片末尾的). “慢词”是按照曲子的节奏来定的,所谓“慢词”就是音乐节奏舒缓的词作. 词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写的,所以可以没题目,但是一定有词牌.作为基本常识,词牌和词题(题目)必须分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由此可知,第1题的答案为:[1] 小令,[2] 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府、琴趣、乐章). 第2题考察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词语是用来叙事、描绘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而且叙事、描绘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们应该先读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后由表及里,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过尽”一词写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只,说明她伫立远望的时间十分久长;这一长时间的孤立期盼,又与“皆不是”形成强烈对照,真切地表现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长悠远——这就是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 第3题考察对“景语”的理解.古诗中的写景,往往寄寓着情感.我们就要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温庭筠的这首小词属于闺情题材,主人翁是闺中思妇,所以作者的叙述描写都是为表现思妇的情感服务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斜晖和江水写得情意绵绵,实际上表现的是思妇的情感,这叫寄情于景.所以我们可以回答说:作者寄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无穷无尽的相思和忧伤(要点到,意思对即可). 练习8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观书有感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诗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 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 ,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 . 2,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 [题解] 古代诗歌的题材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旅)诗,边塞诗,咏怀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哲理诗,爱情(闺怨)诗等等,应该能够加以基本的识别.练习8所选的两首诗都是阐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诗”. 对于哲理诗必须弄清两点:一、说明(或隐含)着怎样的道理;二、这种道理是如何来表达(或显示)的——即表现手法. 题解1,朱熹的诗说,由于春水上涨,所以“艨艟巨舰”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原来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现在却在水中自然地漂动起来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条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朱熹诗中说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必要条件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恰当条件的,或者说当一定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苏轼的诗说琴放在匣子不会发出琴声,必须要手指弹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没有琴,也不会产生琴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想听到优美的琴声,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两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联系的(用哲学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互为作用的. 题解2,从表达上来看,两首诗是明显不同的.朱熹的诗先叙事,再转而对比、议论,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较具体的叙述中显示哲理.苏轼的诗全是议论(虚写),问而不答,引人思考,在体悟中明白道理,显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练习9 [双调] 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试题] 1,从作者的观察视角来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现 ;有 ,如 主要表现 . 2,“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 3,请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作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 [题解] 这是乔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通俗地说,杂剧是戏剧剧本,散曲是依照宫调、曲牌填词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几支歌曲依照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数(套曲),单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单曲都有宫调、曲牌和题目(题目有时可以没有,象词一样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比如所选作品中的“双调”是宫调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观瀑布”是题目. 描写山水风景,就象画画一样,要表现出山水风景的空间立体感,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绘.从观察的视角来看,无非是远、中、近,正、侧、反,俯视、平视、仰视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练寒”是远望,“ 冰丝带雨悬霄汉”是仰视,“露华凉人怯衣单”是近观感受,而“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则是“远、中、近”和“仰、平、俯”融合. 所以我们在第1题的横线上,可以填入“仰视”,如“ 石壁高垂雪练寒”,主要表现瀑布之“高悬”气势;“俯视”,如“晴雪飞滩”,主要表现水势之湍急壮观(意思对即可). 2题中的“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首先在总体上是运用了排比,而每个句子又运用了比喻(连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气势,二是可以从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来表现事物或表达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绘更加具体形象,表达更加生动感人.所以,“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动态、色彩,栩栩如生,表现了瀑布飞泻的宏伟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意思对、要点准即可). 第3题是比较分析,比较必须抓住比较对象的根本特点(相同或相异).此题中两者都写瀑布高悬的景象,是很明显的共同点;所以,主要是比较的是它们不同点.李白的诗句没有具体的形态、色彩描写,着力于瀑布的“神”,表现瀑布“飞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乔吉则重在描绘瀑布的形态、色彩和给人的感觉(寒).两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飞流直下”的气势,是乔吉所远远不及的(诗如其人,没有李白的胸怀、豪情,是写不出李白那样的诗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学而李白不可学.”).此题只要比较点准确,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练习10 赠韦侍御黄裳 李白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释] 韦黄裳,曾任侍御,据《旧唐书》记载,其为人好谄媚权贵. 飙:风. [试题] 1,诗中与“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是“ ”、“ ”,这两句表现了松树 的品格,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2,此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和 ,作用是 . 3,诗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写作此诗的意图是 . [题解] 综观此诗:前四句,李白先写松树,表现松树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间四句,写桃李以美艳取悦于人,却不能久长,与青松形成鲜明对比.后四句,李白揭示主题,语重心长地告诫黄裳,要学习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心志. 题解1,读全诗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飙”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应的句子应该是“亭亭凌霜雪”和“岂为微飙折”.这两者表现了松树历经艰难而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完全一致的. 题解2,“长松”和“桃李”是对比,同时又是比喻(象征),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长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鲜明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为人必须不趋炎附势,坚持高尚坚贞的品格. 题解3,诗歌的5——8句是写桃李可以迷人一时,好景不长.它们奴颜婢膝而“卖阳艳”确实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过,桃李就“碧叶成黄泥”,下场悲惨了.也就是说献谄媚人仅能得意一时,却不能长久.因此,李白写作此诗的意图也十分明确:“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黄裳做个正人君子.

卓文君(司马相如妻)
一别之后,两地心悬,

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念,千挂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孤身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间心寒不敢摇蒲扇,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催花瓣,四月芭蕉未黄我愈对镜心愈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扯断,

唉,郎君兮,盼只盼,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唐婉(陆游前妻及表妹)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温庭筠 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场景]女子早起梳妆后,独自豋江边小楼望远以待爱人远行归来。看了无数只船,都不是爱人所乘的,直到黄昏(从“斜晖”可知),仍只有江水相伴。望着长满白苹的水中汀洲,不禁泪下,并轻轻唱起了“哭沙”。那沙,就是往日与爱人一道在那洲上漫步时带回,怎不触物生情!

[分析]以女子一日之生活为线索,可想象日日如此,其哀怨可知。从时间上,从早到晚;从空间上,从眼前之洲到极目之远帆;从情绪上,从希望到失望;从程度上,从一帆到千帆,从每一帆之小失望到黄昏之最后之失望,气氛渲染到高潮,然后以旧游之处结束。

[结论]莫让爱你的人总是在等待、总是空等待。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

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

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

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

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

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

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

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

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

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

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

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

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

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

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

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错误》
1.解题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濒洲

物事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古代表达"等待"的 诗句 有什么啊? 谢谢
答:诗经中的《王风·君子于役》,表现妻子对丈夫的等待与思念: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翻译: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

关于“等待”的诗句
答:关于”等待“的诗句: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出自:《暮秋独游曲江》唐代: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释义: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

姑娘待字闺中的古诗
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古代女子等待出嫁的苦闷和孤独。3、《诗经·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等待出嫁前的情景。诗中的“静女其姝”形容了女子的美丽和动人,而俟我于城隅则描绘了她与爱人相约在城隅等待的场景。而“爱而不...

描写等待的古诗词有哪些?
答:4、静女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

关于“等待”的古诗有哪些?
答:1、一寸相思一寸灰。——唐代·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2、春心莫共花争发。——唐代·李商隐《无题四首》3、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4、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形容等待爱情的古诗
答: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上,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表现这个主题最为精练的文学形式便是爱情诗。古往今来...

关于等待相思人回来的诗句
答:1. 求女子苦苦等待心上人回来的诗句 1.《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

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
答:这句古诗中为谁指的是女子等待的心上人。“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一句古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怨情》。诗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独自在珠帘后梳妆打扮,散发出淡淡的胭脂香味。“卷珠帘”是女子的一种行为,表示正在等待意中人的归来。整首诗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期盼,...

等待一个人的古诗
答:10、却缘腊雪勒孤芳,等待晴光晒麝囊。小立树西人不会,东风供我打头香。杨万里《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11、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12、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

关于等待的诗
答:关于等待的诗如下:一、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赏析: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