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是以什么为分界线的

作者&投稿:员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南北方是以什么分界线线划分的~

区分中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在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1、以秦岭、淮河为界北纬33度附近来分南北。这是因为淮河是中国境内最南的一条在冬天会冻结的河流。2、明清时期,不少学者主张以长江作为区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线。两个说法各有根据,前者以自然地理特征为重,后者以人文地理因素为重。

气候特点。
从气候特点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在2008年9月28日上午,国家测绘局测绘成果管理与应用司司长李永雄在召开的测绘局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江苏有地方在建南北分界线的纪念碑问题时,表示该纪念碑建造要按法定程序报批,并经审核批准。
李永雄认为,作为南北分界线本身来讲,它是一个带状的,即使将来有一个具体数据的话确定它也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性,标志具体建在哪个地方经过科学认定后还要经过法定程序报批。国家测绘局已经责成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去了解情况。
2009年4月17日,矗立于江苏淮安市区古淮河上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真容已全面显现。 标志物为一个微缩地球,位于红桥中间位置,也是河道中心线位置。球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气候特征。

扩展资料:
南北方分界线历史意义: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水利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自古就有尧舜禹治水的传说,宋金战争以后,南宋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宋保持着传统,金国推行了改革,改旱涝保收农田为连片的旱地,以马代船,这次改革导致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稳定,是南富北穷的转折点。
由于没有注重水土保持,没有给水留出空间,所以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干旱和土地荒漠化,致使农业平均产量低,供水困难,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从北方转向南方的转折点。中原地区的农业不再富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线

中国南北方划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扩展资料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1、从气候特点看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2、农业及风俗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南方注重建设河网排蓄洪水,进行水土保持,暴雨不会淹,一百天不下雨不会干旱的旱涝保收农业,所以农业单位产量高,工农业生产都能够得到保障,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北方没有给水留出空间,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暴雨容易淹,不下雨容易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造成了不稳定。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

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线



在中国南北分界带上,顺经度各段中点的连线,称为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向为,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岭余脉(E104°15′、N32°18′),经四川省的平武县、青川县,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宁强县、略阳县、勉县、留坝县、城固县、洋县、佛坪县、宁陕县、镇安县、旬阳县、商南县,湖北省的郧西县,河南省的西峡县、内乡县、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泌阳县、确山县、驻马店市、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安徽省的临泉县、阜阳市、利辛县、凤台县、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区约4.67公里)、五河县,江苏省的泗洪县、洪泽县、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区约5.68公里)、涟水县、阜宁县、滨海县、射阳县等44个县(市)蜿蜒而下,止于东海海滨(E120°21′,N34°05′),总长度约1666.28公里。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划分?看完涨知识了



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南为我国南方 以北为我国北方 或者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

划分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
答:淮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流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后又扩建淮河入海道最终引入黄海。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近年来,秦岭—淮河一线的城市为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知名度,纷纷筹划建设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标志,例如江苏省...

中国的南北分界是以什么为标准
答:中国的南北方划分标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这是自然的界限,是人文的界限,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的界限。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方,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南北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体质、语言、性格、文艺、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

中国分为南国和北国是为哪里为界分的
答:这里说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南方)与暖温带(北方)之分。在中国南北分界带上,顺经度各段中点的连线,称为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向为,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岭余脉(E104°15′、N32°18′),止于东海海滨(E120°21′,N34°05...

南方北方分界线在哪
答:南方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是什么?
答: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通常指的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大致沿用了古代的地理划分,将中国划分为北方与南方两个大的地理与气候区域。河南位于这条分界线的北面,属于北方,但该省南部地区少许位于分界线以南,属于南方。例如,信阳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南方,而南阳则大部分属于北方。关于中国的“南方”概念,...

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是什么?
答:南方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

中国以什么分界南方和北方?
答: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中国的南北两方以什么为分界线?相连的是那几个省份?
答:以秦岭为分界线,相连的是陕西湖北一线。

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是什么
答: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

我国的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是什么?
答: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南方是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南在地图上是在地图的下边。北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地图上北在地图的上边。南方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