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的背景

作者&投稿:员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卡萨布兰卡的故事背景~

500多年前,这里原是安发故城。中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当地,使得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15世纪中叶遭葡萄牙人破坏。1575年又被葡萄牙人占领,改名“卡萨布兰卡”。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后,改称达尔贝达。18世纪末,西班牙人得到在这个港口贸易的特权,称它为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白色宫殿”的意思。   20世纪初,卡萨布兰卡遭法国占领,成为法国在非洲的势力中心,摩洛哥独立后恢复了达尔贝达的名称。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卡萨布兰卡。   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会议中讨论了二战晚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战局和尔后对轴心国作战问题,并就加强对德国的轰炸、土耳其在战争中的立场以及殖民地的殖民统治命运问题进行磋商。会议结束后,罗斯福总统于24日在卡萨布兰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同盟国将把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

盟军在非洲的胜利,使美英两国领导人深受鼓舞,他们非常希望与斯大林会晤,共商击败德国的战略方针。1942年12月2日,罗斯福写信给斯大林说:“最使我心情激动的考虑,就是我渴望和你会谈。我建议在非洲某一个安全的地方秘密会晤,这对我们三个人都很方便。时间约在1月15至20日。”丘吉尔也向斯大林发出了同样的邀请。 然而,此时苏军正在全力围歼斯大林格勒城下的鲍卢斯集团军,斯大林无暇离开莫斯科。1942年12月6日,斯大林答复罗斯福和丘吉尔说,他赞成3国首脑开会商讨军事战略,“但是非常遗憾,我无法离开苏联。现在正是重要关头,对我来说,即使离开一天也不可能。” 于是,罗斯福便与丘吉尔商定,他们各自携带参谋人员一起到北非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了一次两国首脑会议,以便了解战地情况,商讨1943年的作战方略。 1943年1月12日,邱吉尔首先到达卡萨布兰卡,住进安法郊区的一所别墅。1月14日下午,罗斯福乘飞机横渡大西洋也来到了卡萨布兰卡,会议随即正式召开,历时10天。在会议中丘吉尔提出出兵占领巴尔干诸国,力图从德国手中夺回巴尔干地区和扩大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范围,促使中东石油基地,并与将要进入这个地区的苏联红军相对抗。罗斯福怀着更深的计谋,认为在多山地带的巴尔干半岛登陆,不利于美军展开兵力去抢先占领欧洲,所以倾向从法国北部直接打入欧洲以及地区,提出了对意大利展开军事行动,特别是占领地中海中意大利岛屿的计划。 1943年1月23日,在卡萨布兰卡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罗斯福与丘吉尔决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确定了1943年英美盟军的进攻方向。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竭力兜售的计划——进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攻占西西里岛,确保地中海航行安全,迫使意大利投降,然后从巴尔干切入欧洲大陆的腹地。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左2)、丘吉尔(左4)、戴高乐(左3)、吉罗(左1)在一起。 第二件事,美英两国把各自支持的法国政治首脑吉罗德和戴高乐硬拉到一起,结成“强迫婚姻”。吉罗德是美国特工从法国南部营救出来的一位法国将军,美国支持他成为未来法国的政治首脑;戴高乐则是英国一直支持的“自由法国”运动的领导人。鉴于盟军即将重返欧洲,罗斯福和丘吉尔都觉得有必要使法国的两派首脑联合起来。1943年1月24日,吉罗德与戴高乐在罗斯福和丘吉尔面前作了一次“勉强的握手”,两人同意组成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同任主席。后来,缺乏政治才干的吉罗德很快便被戴高乐排挤了出去。 第三件事,盟国第一次明确了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迫使轴心国无条件投降。1943年1月24日,当着丘吉尔的面,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总统和首相在考虑了世界大战的局势之后,比以往更加确信:只有彻底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力量,世界才能恢复和平。这就是我们能够把战争的目的非常简单地表述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据说,这个宣言是罗斯福一个人想出来的,是他长时间以来深思熟虑的结果。在罗斯福讲这番话的时候,邱吉尔表情尴尬,说明他们事先并未谈及此事。丘吉尔随后强作笑容,讲了两句赞成的话,毫无热情地提议为“无条件投降”干杯。 戴高乐身上很有“法兰西民族的性格”,他不肯受人摆布,拒不前往卡萨布兰卡。罗斯福催促说:“新郎已到,新娘何在?”丘吉尔于是向戴高乐施加最大的压力,威胁说他不会支持他反对美国盟友的:“在罗斯福和你之间,我挑选大的。”

又名《北非谍影》。在无数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乱世佳人》或《罗马假日》汗颜不已,作为二战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样毋庸置疑,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设在二战时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镇卡萨布兰卡,以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为导向,采用传统的正叙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别离的回忆,及男主角对女主角诉说愁肠苦衷,讲述了一段动人、美丽、崇高、宛如童话的爱情故事。无论剧本的改编、导演的掌控、演员的表现均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许多人都认为《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是好莱坞所拍出的最伟大的电影,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了这部电影的经典地位,而造就本片经典的无疑是片中的各位主演,各位主演将各个角色诠释刻画的入木三分,其出神入化的演技和天造地设的性格匹配为我们留下了力克,丽萨等一干经典银幕形象。亨佛莱·鲍嘉的坚毅与冷漠的出演讲力克人物性格中的荣誉感与愤世嫉俗的气质平衡到了完美。那样酷劲的十足的外表与言谈怕是周杰伦也难以望其项背,而冰山下炙热的内心情感也通过亨佛莱·鲍嘉的一颦一笑展现给了影迷大众。在那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力克都是万千女性影迷的心中偶像,直至今日,他在片中风采仍足以让一干女生神魂颠倒。而英格丽·褒曼同样将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留在了片中,是她那闪耀的美丽烘托出了力克最后的大度与宽容,正是由于她诠释了一个全世界男人都为之倾倒的美人角色,才让本片有了戏剧的可看之处,而丽萨也成为了黑白影像中与安娜公主齐名的经典大众情人。

“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这句话出 ...
答:“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这句话出自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的故事背景
答:500多年前,这里原是安发故城。中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当地,使得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15世纪中叶遭葡萄牙人破坏。1575年又被葡萄牙人占领,改名“卡萨布兰卡”。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后,改称达尔贝达。18世纪末,西班牙人得到在这个港口贸易的特权,称它为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白色宫殿”的意思。 ...

一部不被定义的电影《卡萨布兰卡》,是战争片,还是爱情片?
答:谍战爱情电影《卡萨布兰卡》,以二战为大背景,情爱纠缠下成就了这部影史经典。同时充满了古典的味道,不完美的爱情使这场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梦更添悲情。浓浓的经典味道,不论年代技术拍摄手法各种专业因素的话,剧本和故事是很不错的,看老电影感觉就像是在穿梭旅行,电影本身技巧性虽然和现在没法比,但...

北非谍影
答:一、影片拍摄背景 《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本片可说是适时诞生的佳作,一经放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萨布兰卡这个位在非洲摩洛哥西部的港口,在影片中被假想成二次大战时,正如片子一开头所介绍的那样,在卡萨布兰卡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做交易。在这徨...

《卡萨布兰卡》为什么又叫《北非谍影》啊?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 ...
答:1、1941年,在纳粹的铁蹄之下,要从欧洲逃往美国,必须绕道摩洛哥北部城市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就是以这样的形势为背景的。应该说《卡萨布兰卡》是音译,《北非谍影》是意译。2、剧情简介:二战期间,卡萨布兰卡是欧洲逃往美国的必经之地,那里鱼龙混杂,局势紧张。里克(亨佛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 饰)是一...

卡斯布兰卡是哪个国家的
答: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一个城市。达尔贝达原名安法,别名卡萨布兰,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城郊为富庶农业区,内陆腹地宽广,富有磷灰石等矿产资源。历史背景 达尔贝达有着悠久的历史。12世纪,柏柏尔人在...

《卡萨布兰卡》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答:力克有着美国国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现在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由他所经营的咖啡店“美国力克”则是卡萨布兰卡最红火热闹的娱乐场所,各种社会名流,政界官员,以及三教九流,偷鸡摸狗之辈都汇聚在那里,力克的咖啡店俨然成为了卡萨布兰卡社会的缩影。新近传出一个爆炸新闻,德国的两名...

·卡萨布兰卡是以什么背景创作的?是哪里的地名?
答: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北部城市,电影《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卡萨布兰卡这个位于非洲摩洛哥西部的港口是个奇特的通道,它被假想成二次大战时,欧洲难民从烽火燎天的欧洲逃向自由天地的跳板。在苦难的时代里,许多有钱有办法的人纷纷逃出断瓦残垣的欧洲大陆,那些没有能力的...

《卡萨布兰卡》:时光流逝,我对你的爱却与日俱增
答:本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背景。从欧洲逃出纳粹的控制前往美国,就必须绕道摩洛哥北部的卡萨布兰卡, 这就使得这座城市的情势变得异常紧张。男主里克是位神秘的男子,他有自己的原则:不卖一张走私票、不和任何人喝酒、不接受支票、也不惧怕威胁等等,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和故事。他在卡萨布兰卡经营一家...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And卡萨布兰卡这两首歌曲出处和背景是什么>?
答:车上的人与老人一同期待。汽车开到老人居住的小镇时,全车人都惊呆了,老橡树上不是一条黄丝带,而是成千上万条!满眼泪水的老人在全车人的祝福中下车,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他家……(摘自《感动世界的五十首歌和他们背后的故事》)再说说《卡萨布兰卡》是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插曲,电影简评如下: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