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战争缘由?

作者&投稿:戚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打仗?谁能告诉我他们的历史~

巴以冲突,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不是巴基斯坦
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仗的原因:
1、历史原因:大国之间的争夺使问题复杂化 (英国曾帮助以色列建国、二战后美国帮助以色列和苏联帮助阿拉伯国家,使得地区局势更加恶劣)
2、宗教原因: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而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双方都视耶路撒冷为圣地,争端不断;
3、水资源和领土争端:中东水资源奇缺,以色列国内将近70%的用水都来自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使得双方在领土和水资源问题上难以让步;
4、极端势力的暗杀活动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 历史上不少支持和谈的领导人最终均刺杀,破坏了巴以和谈的进程。

二、巴勒斯坦历史
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个自治省,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三、以色列历史
1、回归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
1994年5月12日,巴民族权力机构成立。

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138票赞成,8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观察员国地位。

2、复国运动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该地区充满传奇但又多灾多难。在这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但举步艰难。人们盼望和平早日降临,让这对远古时期曾是亲兄弟的两个民族重归于好,共建美好家园。[1]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2]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3]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
[4]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3]
编辑本段冲突经历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 以色列国旗
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继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巴解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 巴勒斯坦国旗
2008年巴以冲突大事记   1月17日,以色列关闭加沙口岸。1月23日,哈马斯武装等突破加沙与埃及的一处边境口岸,数以千计的加沙人涌入埃及抢购生活必需品。2月3日,埃及安全部队和哈马斯武装重新关闭边境。   2月27日至3月3日,以色列在加沙发动“热冬”攻势,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于冲突。   3月6日,西耶路撒冷一处犹太人机构遇袭,8名学生死亡。哈马斯声称对袭击负责。   6月19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派别与以色列达成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6月25日,5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炸死。   8月2日,以军士兵朝试图逃离加沙的希里斯家族(该家族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联系密切)成员开枪,打死4人,打伤20多人。   11月5日,以军在加沙的一次行动造成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马斯随后恢复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   11月14日,以色列南部地区当天凌晨遭到至少16枚火箭弹袭击,十几人受伤。当天上午,以军空袭加沙地带,打死两名巴武装人员。   11月16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东部,4名巴武装 以色列空袭加沙
人员丧生。   11月27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逮捕23名巴勒斯坦人。巴官员说,以方当天在拉姆安拉、希伯伦、纳布卢斯和图勒凯尔姆等城市也发动大规模逮捕行动,其间有枪击事件发生。   12月2日,以色列军队的坦克和推土机开进位于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市,随后以军直升机发射一枚导弹,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   12月18日,哈马斯与以色列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即日起宣布结束停火,并不再延续。从19日至26日,哈马斯向以南部地区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   12月24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表声明称,5名卡桑旅武装人员在“执行任务中”死亡,该组织随后向以南部城市发射迫击炮弹作为报复。   12月25日,以看守政府总理奥尔默特呼吁阻止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外长齐皮·利夫尼发誓要终结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5]
编辑本段争论焦点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2年至2008年,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人口从1182人增加到了28.58万人,东耶路撒冷定居点人口已达到将近20万人。2005年8月,以曾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但在此后几年中,以并没有停止定居点建设。   长期以来,巴方坚持要求,以必须拆除全部定居点,而以方强调定居点建设是根据“自然增长”的需要。按照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定居点扩建只能在人口“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进行。
难民回归问题
  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战争先后导致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巴难民已超过470万人,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
水资源分配问题
  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估计为20亿立方米。在数量上,以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余的20%。另外,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还涉及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6]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指的是由阿以冲突各方、其他中东国家及美国、俄罗斯、欧盟

一、以巴冲突的历史渊源

耶路撒冷问题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夜行到此登霄的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而犹太人则称早
在公元前10世纪,他们的祖先大卫王就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因而耶城应归他们
所有。

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5万。全城由旧城〔东城〕和
新城〔西城〕两部分组成。旧城多宗教古迹,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新城是在19世纪后逐渐建设起
来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

耶路撒冷是一座具有5000年历史的城市。历史上,不同的民族,包括犹太人、亚述人、罗马人和
阿拉伯人等,带著他们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曾先后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征战、而占据这里。由于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撞击和融汇,耶路撒冷这座古城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风貌,成了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19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涌向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首府。后来,英国由于无法控制巴勒斯坦局势,
宣布从巴勒斯坦撤走其军队,并将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1947年11月,联大通过了有关巴勒斯坦分
治决议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国家和阿拉伯人的国家,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
合国管理。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路撒冷被分为以色列辖区〔西耶路撒冷〕和阿拉伯即约旦辖区
〔东耶路撒冷〕。1950年,以色列自行宣布耶城为其首都。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中,以色
列占领了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大片阿拉伯领土,於1980年7月宣布合并后的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
都。此外,自1967年占领全部耶路撒冷以来,以色列历届政府采取耶路撒冷犹太化的政策,在耶路撒
冷的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巴勒斯坦土地上修建了一连串定居点,并力图把这些“卫星城镇”并入耶路撒
冷,以改变耶路撒冷的人口结构。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成立以耶
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九十年代初,巴勒斯坦人在国际社会各方力量的斡旋下,开始了与以色列和谈
的历程。

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的第一个和平协议规定,耶路撒冷问题将在巴以最后阶段谈判中解
决,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
1999年9月,巴以双方在埃及签署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也规定,双方在今年2月就耶路撒冷地
位等棘手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二、以巴和谈的进程

本-阿米指出,戴维营会谈时,以巴在最终地位谈判中 涉及的核心问题,如边界划分、安全安排、犹
太人定居点及巴难民回归等方面的 磋商取得了一些进展。双方还就最敏感的耶路撒冷问题进行了“创造性
的、大胆 、勇敢的”探讨。

本-阿米强调,以巴应将戴维营会谈取得的积极成果转化成一种共识,使以 巴美三方领导人能确定,
是否有在9月或9月下旬举行首脑会晤的条件。但是遗憾的是以巴间尚不存在这样的共识。

『本-阿米承认目前以巴和谈的主要障碍仍是耶路撒冷问题。他说,以方正 就这一问题与巴方、美国
和埃及等交换意见。本-阿米披露,埃及已就如何解决 以巴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分歧,提出了一些新想法,
并通报给巴民族权力机构主 席阿拉法特。阿拉法特还未就这些新想法作出反应。』

大哥,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以色列与巴基斯坦问题(简称“巴以问题”)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当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并声称他们对巴勒斯坦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却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此过程中,两个民族相悖权利的撞击与冲突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到2002年依然热点不断,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问题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地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强邻与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的情况。

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4000年在此定居的迦南人。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移居此地,并将此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特人的土地”。

公元前1025年,同阿拉伯人、迦南人共同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希伯莱语“与神摔跤”的意思)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占领了犹太王国,并把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开始了犹太人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的时代。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从而结束了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立国的历史。

罗马帝国时期,犹太人为了反抗罗马人的入侵,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但遭到失败并被大批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阿拉伯帝国,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0多年来,他们在这一地区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到1918年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只有不到6万,仅占当地居民的8%。

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长达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处境悲惨。中世纪欧洲各国是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它们视犹太教为异端邪说,并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以至屠杀。艰难的处境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催化剂,使犹太复国主义从一般的愿望发展成了具体的政治性运动。

问题的形成历程

起初,政治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只是世界犹太人中的一个边缘运动,至多只是欧洲犹太人中的一种思潮,多数犹太人对此没有兴趣,甚至反对。犹太人不认同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犹太人包括一些著名人士和领袖,意识到在巴勒斯坦复国必然伤害当地人民的利益,于道义不合,他们建议去寻找一块“没有人民的土地”,用来建立犹太家园。

但历史的发展并不总是符合理性和道义的。19世纪后期,沙皇俄国开始对犹太人屠杀,东欧各地也开始了反犹、排犹活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开始疯狂杀戮犹太人,迫使大批犹太人不得不加入到复国的行列。一些大国,包括英国、美国,为了推行对阿拉伯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也纵容与支持了犹太复国运动。

1917年11月,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当年11月6日,英军入侵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巴勒斯坦属于正在与德国一起对英作战的奥斯曼帝国),并在一战结束后取得了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英国以执行《贝尔福宣言》为由,采取了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到1939年,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近45万,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1/3。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平方公里,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这样人口占巴勒斯坦总人口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拥有了近60%的土地。

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应借此大好时机以武力建国。1947年11月30日清晨,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的武装冲突。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

此后,又发生了4次中东战争。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土著的巴勒斯坦人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背井离乡,加入到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形成的巴勒斯坦难民行列;一部分在以色列本土上成为以色列的少数民族;大部分留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成了没有国家的被占领区居民。

但巴勒斯坦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要求恢复合法民族权益和建立国家的斗争,从20世纪50年代的费达因(敢死队)到有纲领、有组织的巴解组织,直到1987年开始的全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大起义,巴勒斯坦人民的力量不断壮大。

不断的战争最终让阿方明白:以色列是不能被常规战争所消灭,以色列在战争中是越打越大。而以方也明白:不可能通过一次常规战争达到一劳永逸地解决自己的安全问题。双方终于意识到,谈判是惟一的出路。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1993年9月,巴勒斯坦人的组织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与以色列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但由于巴勒斯坦人民是处在“理与力”相悖的状态,在遇到关键问题时,双方总要有一番较力,和谈的进程一波三折。

问题的关键所在

巴勒斯坦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其关键所在就是参加和谈的以巴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都是针锋相对的,是一种“零和博奕”———一方所得即为对方所失,双方可以让步的余地相当有限。这是中东和谈困难的一个实际情况。比如耶路撒冷问题,巴解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强调,没有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行使全部主权,就没有巴以和约,要求以色列应根据联合国决议把耶路撒冷同其他西岸地区一起归还巴勒斯坦。但是以色列方面表示,以只同意归还西岸和加沙的大部分土地,前提是以色列继续对东耶路撒冷拥有主权。而自奥斯陆协议以来的两次长期、大规模的巴以冲突的导火索都是由耶城纠纷引起的。

除了耶城地位问题,双方和谈的焦点有如下几个:领土如何划分、定居点前途、巴勒斯坦难民出路、水资源分配以及双方未来关系等。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事关巴勒斯坦能否顺利建国及将来国家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巴勒斯坦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困难,这使它在与以色列的和谈中砝码较少。这些困难主要是:一,巴勒斯坦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几乎全部控制在以色列手中,所有的出入境口岸均由以色列掌握;二,巴的经济落后且畸形发展,严重依附于以色列,一旦建国,难以独立运转的经济将使巴的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出现空前困难;三,巴至今尚未建立独立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电力、燃料等战略能源完全控制在以色列手中,80%的淡水也受其支配;四,加沙和约旦河西岸这两块巴勒斯坦领土相隔数十公里,连接两地的安全通道若为巴关闭,巴勒斯坦的正常运转将陷入严重的瘫痪。

同时,国际社会对巴建立实体国家的立场并不一致,没有形成统一的和强有力的后盾:惟一可以主导和平进程并能影响以色列态度的美国对此并不支持。“9·11”事件后,美国虽有积极表示,但缺乏具体行动,尤其是在反恐战争进行顺利的情况下,美国态度有所反弹;日本、俄罗斯欧盟态度模棱两可,它们支持巴建立独立国家,但认为巴应先完成与以的和谈,避免单方面采取行动;阿拉伯和第三世界国家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但是这些国家也从现实出发,认为巴应争取以的认可。

所有这一切决定了巴勒斯坦人民斗争的长期性。

寄希望于未来

就巴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双方很难和平共处,但几十年来,双方谁也消灭不了谁,双方的事实存在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回避的现实。单靠巴以双方之间进行交涉,一种可能的前途就是双方武力冲突不断,而和平却遥遥无期————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

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有三种可能:一是以色列再出现一个像拉宾一样的人物,真正用“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与建国问题;其二是阿拉伯国家真正团结起来,全力支持自己的同胞,使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从而保证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第三是期待能决定天平方向的国际力量来主持正义。回顾历史,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大国的介入一直对和平进程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其中,美国是惟一可以左右以色列政策的国家。

中东和平进程如同蹒跚走路的小孩,有时会跌一跤,有时会走到不该走的地方。但是只要向前走,就会有光明和希望。

~~期待 满意啊~~

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原因
答: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原因: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宗教、政治和领土等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一直存在着领土争端。巴基斯坦认为以色列非法占领了其领土,而以色列则坚称这些领土原本就是其固有领土。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两国关系一直紧张。其次,宗教信仰...

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一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
答:还是回到老家耶路沙冷吧.于是就在那里建立了国家.但是耶路沙冷已经又了穆斯林的圣地.于是英国来搞了个以巴分治,把耶路沙冷分成两部分(就跟把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留个克什米尔共管;把德国分成东西德,柏林分两边一样).于是,两个国家为了耶路沙冷,打仗再打仗.终于演变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对抗并影响到整...

以色列为什么和巴基斯坦起冲突?
答:1.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根源深远,涉及历史、宗教和土地问题。2. 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的古老家园,也是《圣经》中许多传说的发生地。犹太人的历史和宗教信仰与他们声称的巴勒斯坦地区主人身份紧密相关。3. 犹太人的历史显示了他们作为一个多灾多难但坚韧不拔的民族特质。从《圣经》中的故事到近代历史,...

为什么以色列跟巴基斯坦老是打仗?_百度问一问
答:您好,以色列不和巴基斯坦打,是和巴勒斯坦打。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不时的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很高兴为您...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要打仗
答: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要打仗的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拓展知识: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源于多个因素。首先,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历史冲突的继承,是其与以色列长期紧张关系的基础。其次,巴基斯坦政府一直寻求将伊斯兰教徒和以色列...

以色列为什么要打巴基斯坦
答:以色列打巴勒斯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以色列一直认为,巴勒斯坦政府和激进组织对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以色列采取了军事行动,以维护自身的安全。此外,以色列也认为,如果不采取行动,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将受到威胁。以色列政府认为,巴勒斯坦政府和激进...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打起来了
答: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不打仗,他们不交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直有冲突。以色列是犹太人国家,远古生活在现在以色列附近。后来由于罗马帝国他们被灭国,然后就成了流浪民族。然后又有波斯人,阿拉伯人统治过那片地方。当然中间由于宗教原因,耶路撒冷变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圣地,那片地方就更重要了。二战...

以色列为啥和巴基斯坦打仗
答: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以色列和巴基斯坦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他们的关系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个方面。从历史角度来看,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都有犹太人社区和穆斯林社区,他们之间有着长期的文化和宗教联系。然而,两国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很紧张,主要是由于...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打仗
答:首先,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并未发生战争。虽然两国之间存在一些紧张关系和冲突,但它们并未卷入全面战争。为了理解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背景。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都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领土争端和宗教冲突。这些争端和冲突的背后,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以色列与巴基斯坦矛盾由来
答:其次,以色列在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试图扩张其领土和影响力。这些行动导致了许多冲突和伤亡,使巴基斯坦人对其产生了敌对情绪。此外,以色列在军事上的成功也使其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剧了巴基斯坦的困境。再者,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在宗教、文化和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也是导致双方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