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重臣长孙无忌,历经三朝,造就最强王朝

作者&投稿:离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朝重臣长孙无忌是怎么造就最强王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朝因其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最夺目的宝石,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风气空前开放、文化多元化,使之跻身同期的世界强国之列。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孙无忌的辅佐下,为唐朝步入盛世做了一系列的热身运动,是其得以延续百年辉煌的基础。身为历经三朝的元老,长孙无忌不仅改变了李世民的命运,还对唐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朝末年追随唐高祖次子,遂成为天策府核心人物
长孙无忌年幼时遭到同父异母的兄长排挤,和其母亲、妹妹一同被赶出家中,之后在舅舅高士廉的抚养下长大。
他与李世民相识已久,在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尚未发动兵变之前,两人就已经是非常好的朋友。后来长孙无忌的妹妹嫁与李世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隋末年间,统治者荒淫无道、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打造极其华丽的宫殿、主动征讨周边国家,无数的丁役为之丧命。严重的剥削之下,百姓生存艰难、怨声载道,社会矛盾尖锐,多地爆发农民起义。
时任隋朝官员的唐高祖李渊,也难以忍受隋炀帝的荒唐与残暴,在次子李世民的建议和鼓动下,决定奋起反抗。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晋阳起兵后,便前往投效,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由于博学广识、擅长谋略,他成为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公元618年,李渊成功推翻隋朝的统治,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短短的一年时间,天下改朝换代。由于多次立功、表现突出,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当时唐朝刚刚建立,局部地区仍然存在割据势力,领土仅限于关中、河西地区,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统一。
唐高祖很看重李世民,也十分相信他的能力,于是将统一天下的重任交付于他。随后的三年时间内,李世民多次亲自出征,长孙无忌从旁协助、出谋划策,接连平定和收复了多个地区。
虽然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不得不承认,江山却是由李世民打下来的。
任务完成、得胜回来后,李世民深得民心,被封为天策上将,赐天策府。唐高祖还特许他在府中设置官职,招贤纳士。
长孙无忌在战役中立功无数,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和信任,地位不断提高,在天策府众多的谋臣中,他可以说是资历最老、最核心的一员。太子一党企图谋杀李世民,长孙无忌力主先发制人
早在晋阳起兵之时,李渊就曾答应过李世民,事成之后会立他为太子,结果唐朝建立后,李渊却没有兑现承诺,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李世民在外征战多年,却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这让长孙无忌一直耿耿于怀、为其不平。不过李世民羽翼尚未丰满,还有重任在身,绝对不是夺权的时机。
战功赫赫的李世民在朝中逐步建立起威信,也很受百姓爱戴,风头甚至超过了唐高祖。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世民的势力日渐增强,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太子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多次对他痛下杀手,丝毫不顾念兄弟亲情。
虽然李世民死里逃生,但是这让支持他的大臣们感到后怕。长孙无忌在与房玄龄商议后,认为如果再不及时反击,恐怕所有与李世民同在一条船上的人,都将遭到毒手,到那时天下也会大乱。这之后不久,房玄龄就被太子等人革职,逐出秦王府。
其实长孙无忌早已看出太子会对李世民不利,只是此前一直不敢开口,如今生死存亡之际,眼看身边的大臣一个一个消失,他必须帮助李世民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整个家族都会陷入危机。于是他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除掉太子和齐王。
然而李世民却迟迟不愿下手,担心背负千古骂名,结果就在犹豫期间,太子已经在准备刺杀他的计划。
李世民在收到消息后,一改原来的态度,决定采纳长孙无忌的建议。统治者需要顾虑的东西太多,有时候很难下定决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候身边人的建议就非常重要。
李世民虽然想得到太子之位,却在屡遭迫害的情况下依旧不愿意残害手足,他的妇人之仁很可能会使身边的人一起陪葬,如果没有长孙无忌苦口婆心的劝说,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唐太宗。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世民秘密召集长孙无忌等人,谋划发动政变之事。公元626年,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心腹大臣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将太子和齐王杀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之变。
虽然是铤而走险之举,但换来的结果还是非常值得的。李世民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随侍左右。没过多久,唐高祖李渊主动禅位于李世民,兜兜转转这天下终于牢牢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顺利登基,即后来的太宗皇帝,长孙无忌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他升任大将军,负责平定国内的叛乱。公元626年,长孙无忌任宰相之位,继续辅佐唐太宗。
长孙无忌不仅是功臣,还是皇亲国戚,唐太宗非常尊重和信任他,还有意对包括他在内的几位有功之臣进行分封。但是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分封对国家的统一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他看来,这与流放没有两样。
唐太宗之后还将长孙无忌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地位不是一般的高,他也对皇室忠心耿耿。历来宰相专权都是令皇帝头疼的事情,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僭越之举。
长孙无忌一生功勋卓著,为唐太宗立下汗马功劳,除此之外还亲自主持修订了《唐律疏议》,这部律法创造性地在每条律法后都加上了注解,非常详细具体。
唐朝成立初期,在经历了隋炀帝的肆意挥霍和战乱后,国家经济遭到破坏。《唐律疏议》与唐太宗修养生息、安邦治国的为政理念相辅相成,不仅维护了社会秩序,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础,此后宋朝、清朝的律法也都以此为参考。
整体看来,长孙无忌对唐朝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同李世民一起安内攘外,稳定国家秩序。在关键时刻,果断劝阻李世民主动出击以求自保,如果不是他,可能李世民可能已经死在了李建成的手下。
李世民顺利登基后,他又为国家政治出谋划策,巩固王朝统治,唐太宗是明君,他更是难得一遇的忠臣贤士。

长孙无忌是谁?为什么会深得唐太宗的尊敬?
答: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 ***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长孙无忌墓是昭陵陪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凭什么位列第一?
答:三是长孙无忌才能出众。李世民说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这里说出长孙无忌的情商高,会避嫌,反应灵敏,能力强,遇事果决。而实际上,长孙无忌也确实颇有治国理政之能,他主持修定的《唐律疏议》,后来成了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这对唐朝的长治久安以及...

唐朝第一政治大案指的是什么
答:我们都知道长孙无忌是历仕三朝权而不专的政治家,但是你知道他曾处置的唐朝第一政治大案吗?他又是如何借此案清除异己的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长孙无忌所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李泰...

长孙无忌处置的唐朝第一政治大案
答:我们都知道长孙无忌是历仕三朝权而不专的政治家,但是你知道他曾处置的唐朝第一政治大案吗?他又是如何借此案清除异己的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长孙无忌所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

长孙无忌:忠心耿耿的开国第一功臣却被亲外甥逼杀,究竟是何原因_百度...
答:即使是功勋卓著的肱股之臣也是如此,皇家冷血,翻云覆雨,君不见当年作为帝师的晁错是如何血洒街头的?他虽为三朝元老,一代忠臣,又是皇亲国戚,但作为臣子如果不知进退,太拿自己当回事,那下场必定是很惨的,我想,长孙无忌可能在将那白绫套向自己项下之时,也没弄明白其中的真谛。

长孙无忌被妹妹藏了近十年,为什么最后还能当宰相?
答:长孙无忌的妹妹:就是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大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

古代有哪些复姓的历史名人?
答:1、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大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

唐朝名相
答:2、长孙无忌博学多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也,开国功臣也是唐初的著名宰相。早年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贞观年间,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封赵国公。立储之争时,他支持外甥唐高宗,成为顾命大臣,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3、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

长孙无忌这位凌烟阁功臣之首,为何最后却以悲剧收场?
答:之后唐高宗觉得实有不妥,就让许敬宗复查舅舅造反一事,许敬宗既怕事情败露,又怕长孙无忌回来报复他,便派人去黔州。假意是去重审此事,实则命人去逼死长孙无忌,最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三朝元老长孙无忌,就这样被逼自缢。我认为长孙无忌的悲惨结果,主要和两个人有关。一个是武则天,他一直对...

长孙无忌的几个孩子,你有哪些了解?
答:李渊起兵后投奔唐朝的长孙无忌来到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功劳颇多,还将妹妹嫁给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大舅哥,一时间权倾朝野,还生有十二的儿子,除了章子长孙冲官职比较高以外并没有出色子孙。历经三朝晚景凄凉早年的长孙无忌忠心为主一路高升,但是总受到妹妹长孙皇后的压制,虽然功劳多但是也仅仅担任一些位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