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纵队人数

作者&投稿:仝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最多的时候)的总人数是多少~

一野——部队实力58万人,歼敌51.36万人,歼灭土匪7.2万人,牺牲1.8万人;
二野——部队实力120万人,歼敌2,218,134人,歼灭土匪114万人,牺牲215,209人;
叁野——部队实力82万人,歼敌240万人,歼灭土匪100万人,牺牲115,959人;
四野—— 部队实力150万人,歼敌180余万人,歼灭土匪115万人,牺牲6万余人。
朝鲜战争后,全国有500多万

一个纵队是三个师,辽沈战役的时候一个师大概是三万人左右,所以一个纵队大概是将近10万人。在淮海战役后期的时候纵队的人数最多,大概是15万到20万人。毕竟算上了国民党投降的军队、后期补充的军队,第四野战军一部的大多数军队,所以这个时候一个纵队有10多万人是很正常的、也是最多的。

纵队相当于军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后,将用于游击战的军队集中起来。组成野战部队:开始阶段,一般辖2~3个旅(师),其中以2个旅的居多。1个旅往往不能达到3个团的编制,所以曾经有辖2旅4团的纵队。新成立的纵队少有超过2万人的。像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所以当初林总曾对三师冀以厚望,企图用其阻敌于山海关沿线,使国军不能通过陆路进入东北。

内战中期:

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由于1纵有4个旅外加1个骑兵团、炮兵团所以人数能多点(也不是太多,因为战役后期在羊山集损失较大),6纵由于是主力又刚刚发过一笔洋财,人数将将超过3万。至于2,3纵应该不足3万。

刘邓在大别山磨难后,主力部队损失极大,加之部分部队地方化(一般是每旅抽调1个团)。主力纵队大概只有3旅6团,平均不到1.5万人。11纵等二线纵队大概也就万把千人而已。

当时,华野各主力纵队平均在2.3万人左右,诸如两广纵队等挂名纵队当然不在此列。

东野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总的来说是北面的部队越打越强,人数基本超过3万。南面的3、4纵队只能算是惨淡经营、保持局面而已。两个纵队最困难的时候也就合计4万出头而已。 西野如王震的8纵,就太惨了,虽说是主力部队,直到47年底以前,也就2个旅7,8千人的样子,在大的战役结束后,甚至只有3,4千人。当时其一个所谓满编的排往往只有15、6个人,一个连也就五六十人的样子。

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一般辖3师9团外加1炮团。其师一级平均在1.4万人左右,个别主力师甚至达到1.8万人。(见军事史林)

华野主力纵队参差不齐,9纵最多大概3.1万多一些,其它主力纵队多在2.3万~2.8万之间。(见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报告)

中野还是惨点,1,2,3,6纵尚未恢复实力,平均也就1.5万人;但陈谢集团要好的多,4纵辖4个旅,人数当在3万左右。9纵也有2万左右的实力。很多纵队甚至只有几门破山炮,其中还有打不响的。

内战后期(大决战后期~决战后):

1949年初,二、三、四野开始纵队改军下辖师。仅是名称改变,再就是部分纵队领导走向兵团领导而已。

四野入关前,将所辖的十几个野战独立师的分编入各纵队。因此一个主力纵队辖4师12团外加炮兵、工兵等分队,人数一般超过6万,个别纵队达到7万。但十万人的纵队是不存在的。其先遣兵团辖2个纵队,总人数达13万。顺便说一句,当时东野的野战独立师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战役前一般过万人,全日式装备,且一般都拥有一个山炮营12门炮。火力超过当时中野一个纵队。围困长春主要是靠刚组建的12纵和6~10个野战独立师,弄得李鸿的新七军(内含新编38师),曾泽生的60军一点脾气没有。最后投降、起义了事。三野在淮海战役后,按照粟大将的设想每纵(军)现有装备配合3师4.5万人的编制是比较合适的,事实上基本也是这么配置的。多余俘虏主要优先补充中野。(钦佩啊!^_^)

二野在战役期间逐渐恢复元气,各旅均恢复了3团的编制。4纵甚至一分为二即13、14军。每个军人数超过3万。渡江前二野倒也拥有3个兵团9个步兵军1个特种兵军,总人数35万人。需要强调的是,当时二野虽然野战部队与三野(65万)、四野(近百万)相比不值一提。但其整个系统兵力达到120万之众,与三野平,略少于四野(150万)而已。比之一野50余万强多了去。为什么?要知道,二野在晋冀鲁豫、中原解放区留下了大量二线部队。

一野整编晚一点,两个兵团不足20万,经加强华北2个兵团,东北部分特种兵后人数达42万。大进军前,每纵不足3万,个别甚至在2万左右。

内战末期(大进军阶段)
纵队于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统一改编为军,即现在解放军集团军的前身。所以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应视为军一级的编制。

至于有的纵队后来在扩编的基础上,成为后来的主力兵团。但是,应当看到纵队本身还是应该被看做为军级单位。例如,三野的叶飞纵队也是增加了其他纵队的基础上成为第10兵团

纵队在解放战争中是军级,下辖若干个旅。大约3万多人。后来纵队改为军,旅改为师。

解放战争时的四大野战军是指哪四个?
答: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1一野,司令员、政委都是彭德怀。前身是西北野战军。主要作战区域是西北,作战对手是胡宗南部。下辖: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第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一野兵力58万,...

东北野战军十二个纵队司令及炮纵司令是谁?
答:一纵司令员为李天佑,政委梁必业。二纵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六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赖传珠。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八纵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九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

解放战争中四大野战军下属部队为什么都没有第五纵队和第五军?_百度知...
答: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叛军首领佛朗哥在有记者询问以什么部队占领马德里的时候说“第五总队”,可是叛军没有第五纵队的番号,所以实际指的是潜伏在马德里城内的叛军,所以我军就不使用第五纵队的番号

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野.三野,纵队,司令员都有那些,都叫什么...
答:第二野战军 原中原野战军,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第三野战军 原华东野战军,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第四野战军 原东北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华北...

当年解放军四大野战军是怎么一回事?
答: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6 年4月,陕甘宁晋绥边防军整编为5 个野战旅,王世泰任司令员;晋绥军区组成下辖4个野战旅的晋绥野战军 ,贺龙任司令员 、李井泉任政治委...

四大野战军将帅分布表,四大野战军成立
答:第7军军长彭绍辉,他的经历和贺炳炎非常相似,红军时期都是主力师长,八路军时期都很快当上了旅长,只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职务晋升比较慢,授上将也没有问题。彭绍辉和贺炳炎是全军仅有的2位独臂上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各自失去了一只胳膊。可敬可叹!第二野战军的军长中,无上将,王近山、周希汉都与上将...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纵队”是什么规模?-
答: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原野战军,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组建,总兵力27万人左右。 中野下辖5个纵队,13个旅,每个纵队兵力在2万人左右。 林彪担任司令员的东北野战军兵力为四大野战军之首,总兵力29万余人,每个纵队的兵力在3万人以上。 解放战争中期,随着我军在战场上的节...

中国四大野战军的历史?
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 , 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1946年6月底,以晋冀...

大决战(三大战役)时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兵力各为多少??
答:华北野战军20万,东北野战军35万,中原野战军20万,华东野战军25万。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