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烧煤吗?

作者&投稿:辛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做饭也烧煤炭吗?~

煤炭被作为燃料的历史不过几百年,因为煤炭大多深埋地下,太早的古人凭当时的技术无法开采。古代人的燃料主要为木材和稻草秸秆之类的,尤其是普通百姓只能烧稻草和秸秆做饭取暖。王公贵族官吏则用经人工加工过的“木炭”作为燃料。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卖炭翁》对此作以了描述。

人类发现煤的历史相当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煤作燃料的国家。远在3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采煤,并用这种“黑石”来取暖、烧水煮饭了。在汉唐时代,就已经建立了手工煤炭业,煤在冶铸金属(利用热能)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这时,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还不知道煤是什么东西呢!煤在古代除了叫黑石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名称。如石涅啦,黑金啦,石墨啦,石炭啦,等等都是。而至今被人们公认的我国最早记录人类采煤活动的文字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外戚世家》。所以可以肯定,唐宋之时已经有煤的开采和使用了。

 1956年,西安市西郊长安沣西村的西周墓中出土了二百余枚用煤玉雕成的王 (环形有缺口的佩饰物),一些人认为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煤的燃料性能。但一般学者则认为那时只不过是装饰品而已。如果说是单纯的装饰物的话,那早在六千年前的沈阳新乐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已出土有煤玉雕成的数十件饰品。春秋时代五霸相争,各国竞相制造金属兵器。当时兵器主要以铜器为主,但也有少量铁器。冶炼铜,用木炭作燃料鼓风,即可熔化。然而炼铁时,煤却是最理想的燃料。郭沫若先生认为春秋时代已经出现了铁器,铁器易生锈,郭老称其为恶金。
  
    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闾命干将铸剑,众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吴越春秋》又载“采炭于南山,故其间有炭渎”。渎、窦通假,“炭渎”即采煤炭后所留下的废坑。
  
    到了战国时代铁器普遍使用,用煤炼铁已是不争的事实。汉代,采煤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外戚世家》以及王充《论衡》中的《吉验篇》和《刺孟篇》都记述了贵为外戚的窦广国也曾当过几年煤炭劳工的事:窦皇后之弟名曰广国,年四五岁,家境贫寒,被人所掠卖。其家不知其所在,他被转卖了十余处,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里)广国为主人入山挖炭,晚上一百多人睡在炭崖之下,炭崖倒塌,统统压死了那些睡觉的人,只有广国一人得以脱身。他就从主人家跑到长安,时为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他听说窦皇后新立,老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虽然年幼,但还记得县名、姓氏,又曾与姐姐一起采桑叶,并从树上摔下,他以此上书自述。窦皇后把此事告知文帝。文帝召见时,广国回答说:“姐姐离我西去时和我诀别于驿站招待所,她曾要了淘米的泔水,给我洗头,又要了饭给我吃,然后离去。”所言属实,姐弟手把着手,泣不成声,眼泪鼻涕交错下淌。左右侍者都伏地而哭。于是,文帝优厚赏赐广国田地,房屋和金钱。景帝立,拜广国为章武侯。王充评曰:“夫:积炭崩,百余人皆死,广国独脱,命当富贵,非徒得活,又封为侯。”
  
    汉代用煤炼铁不但有文字记载,而且有多处遗址佐证,著名学者李仲均撰文指出,解放后在河南巩县发掘出了汉代矿石加工厂一处,有炼炉、熔炉、锻炉二十座,还有配料、铸造、淬火、藏铁等坑,燃料为木材、原煤及煤饼。再者1965年、1975年两次在郑州古荥镇发掘出了汉代两座炼铁炉基,其中一座为古代最大的炼铁炉,旁边一座窑内还存放有煤饼。《后汉书•党锢列传》中,记述了言行正直、得罪了豪强的夏馥,他为了逃避党锢之祸,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自剪须发,形貌憔悴地干了两三年采煤劳工。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西域。据《西域记》载:“屈茨(即龟兹,今新疆库车)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就是说冶出的铁,供西域各地使用。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普遍使用,始于北宋。《宋史》、《宋会要》都有记载,当时官府卖煤炭者就有数十场所。汴京(今开封)及其周边地区数百万人家完全依靠煤炭,燃薪的没有一家。北宋时的《猗觉寮杂》载:“石炭自本朝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方出,逐及京师。”北宋年间产煤最盛的当数山西。到了南宋时已开始用焦炭炼铁了。经过了宋、元、明三朝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的种类、采煤的技术都积累了很多知识。明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煤的种类、找煤的方法以及采煤技术等等,而且还介绍了如何排除瓦斯、防止塌陷等措施。
  
    古代我国称煤为石涅、石墨、石炭、山炭、炭等,明代始称为煤。在我国,煤的最早记载,见于《吴越春秋》,那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事,而西方最早见于记载的则是公元310年,已晚于我国近九百年。我国西汉文帝元年,河南宜阳矿难百余人死亡,足见当时矿上矿工至少有二三百人,而英国则是在十三世纪才开始采煤,已晚于我国一千四百多年。

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煤炭 别称: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炭是一种可以用作燃料或工业原料的矿物。它是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煤也是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源泉。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可以获得各种芳香烃;通过煤的直接或间接液化,可以获得燃料油及多种化工原料。 煤作为一种燃料,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开始。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向前发展,随之发展起煤炭、钢铁、化工、采矿、冶金等工业。煤炭热量高,标准煤的发热量为 7000大卡/千克。而且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燃料。 煤炭除了作为燃料以取得热量和动能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制取冶金用的焦炭和制取人造石油,即煤的低温干馏的液体产品——煤焦油。经过化学加工,从煤炭中能制造出成千上万种化学产品,所以它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我国相当多的中、小氮肥厂都以煤炭作原料生产化肥。我国的煤炭广泛用来作为多种工业的原料。大型煤炭工业基地的建设,对我国综合工业基地和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此外,煤炭中还往往含有许多放射性和稀有元素如铀、锗、镓等,这些放射性和稀有元素是半导体和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 煤炭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还是轻纺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工业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消耗一定量的煤炭,因此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真正的粮食”。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储量大,分布广,而且种类齐全,煤质优良,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明朝的景山也叫煤山.是炉渣堆出来的.

拥有房屋近万间的故宫为什么却连一个烟囱都没有?
答:说起古代的人们取暖,没有现代的暖气,也没有一充电就暖和的暖手宝,那么也就只有烧炭火才能满足人类冬日里对温暖的需要了。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建筑中的壁橱,就是用来烧炭火为室内取暖的,然后再将烧煤的废气通过烟囱排放出去。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偌大的故宫之中,拥有近万间房,却连一个...

古代人有哪些取暖措施?
答:首先古代人的御寒方式肯定没有我们效果好。我先说说体外御寒吧。说穿了就是在房子里呆着少出门,然后烧炭,一般古代人家的御寒措施大概就是在火塘或者火墙、火坑、地炉里面燃烧东西用以取暖。不过贵族一般用的高贵一些,会用火炉或者熏笼,有的人还会抱个小手炉。穷人就比较简单了,挖个坑烧点柴就当取暖...

古人在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是靠什么东西过冬的?
答:古人第一个取暖的方式就是“椒房殿”了,说到椒房殿大家也许会觉得很耳熟。没错,在电视剧《甄嬛传》里面就有一段皇帝为甄嬛布置椒房殿的场景。之所以叫做椒房殿是因为它的墙壁是用花椒树的花朵研成粉末然后涂抹在墙上的,这种香味不仅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更重要的是“防寒”!这种“高级”的防寒妙招不仅在...

古代君王除了地道取暖之外,为何说还有一种无耻的方式来取暖?
答:然后在这些地道里面进行烧火,热气就会自然通过地面传到房间里面去。和现在的地暖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房屋下面的地道特别多,而且复杂,并且紧密相连,热气就会通过地道传到每一个地方,让人感觉到温暖。除了利用地暖来取暖这种方式之外,皇帝还有一种让人感到非常无耻的取暖方式,那就是利用女人的身体来取暖...

古代人冬天如何取暖?宫廷又是怎么取暖呢??
答:1、古代人用火或者火塘来取暖。(1)烧火取暖 其实,远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了,考古学家曾经发现,北京人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和取暖。在这一时期的居住遗址内,还发现过用火的烧土面和灶坑,可以推断,那时候的人们主要是通过烧火取暖。(2)火塘取暖 火塘也叫火炕,是中国最...

古代人是如何躲避严寒,捱过漫长冬日的?
答:四季轮回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春种、夏耕、秋收、冬藏” 生生不息。古代人在这种气候条件之下,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过着最简朴的田园生活。但在在尚未有“全球变暖”概念的古代社会,冬季不仅严寒难耐而且还十分漫长。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曾创作过一首经典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代用什么采暖
答:火盆可随时点燃和熄灭,自由控制“供暖”时间和热度,快速高效。聪明的古人还会合二为一:在火盆里烧松枝,可为居室添香;在火盆上浇点水,秒变“加湿器”。史料记载,火盆起源于黑龙江,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开始使用的,已近2000年。手炉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到冬天,人们都会下意识地把手保护起来,手...

小年的五大传说故事
答:他知道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没法,也跳到人们烧的火圈里。小年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等我练好了火功,把你们吃个孩娃不留!”日出日落,草青草黄。凶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终于练成了火功,再过一天又要下去糟践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准备。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整天没明没夜...

在没棉被的朝代,古人在冬天的时候是怎样御寒的?
答:但是大冬天的取暖,古人还是比较有经验的,那就是靠“火”取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木炭和煤的国家。汉朝的时候,古人就用煤炭烧饭、炼铁、取暖了。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煤炭,没有煤炭还有“卖炭翁”在山里烧木炭运到城里去卖。所以在宋朝的时候,北方的主要燃料就已经被煤炭取代...

古代人用什么取暖
答:古代虽然没有暖气,但是可以靠火墙来实现房屋采暖。古代虽然没有暖气,但是可以靠火墙来实现房屋采暖。火墙就是一种内部中空的墙体,冬天的时候可以在里面放上柴火,然后把墙烧热使得整个屋子都变得暖和。火墙诞生于秦汉时期,西汉武帝时期就有一座建有火墙的宫殿。因为这座宫殿的墙上还涂满了捣碎的花椒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