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请各位大虾们赐教

作者&投稿:宗圣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想知道图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就是计算机最本质的工作原理~

图灵机是阿兰·图灵(1912-1954)在1936年提出的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 —— 图灵机 (Turing Machine)。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 (a) 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和(b) 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
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一条无限长的纸带 TAPE。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上包含一个来自有限字母表的符号,字母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 表示空白。纸带上的格子从左到右依此被编号为 0,1,2,... ,纸带的右端可以无限伸展。
2.一个读写头 HEAD。该读写头可以在纸带上左右移动,它能读出当前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并能改变当前格子上的符号。
3.一套控制规则 TABLE。它根据当前机器所处的状态以及当前读写头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来确定读写头下一步的动作,并改变状态寄存器的值,令机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4.一个状态寄存器。它用来保存图灵机当前所处的状态。图灵机的所有可能状态的数目是有限的,并且有一个特殊的状态,称为停机状态。
注意这个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有限的,但它有一个潜在的无限长的纸带,因此这种机器只是一个理想的设备。图灵认为这样的一台机器就能模拟人类所能进行的任何计算过程。

人类通过对图灵机的研究,了解了大量的计算机的知识,也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的计算机,不管多么复杂,都可以看成是图灵机的具体应用。

枪机后坐式----枪机和枪管在发射时不扣合,依靠枪记得惯性关闭枪膛,枪机在膛内火
药气体作用下后坐,而枪管则不动。这种自动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
缺点是不能调整火药气体能量的需用量,而且有枪管尾部排出的有害烟雾,对射手有害

自由枪机式----枪机和枪管完全无扣合,只能靠枪机较大的质量和复进簧力阻止发
射后弹壳过快的向后运动。这种自由方式仅适用于小威力自动武器,如手枪,冲锋枪等

半自由枪机式----半自由枪机实是枪机上有某些附加机构以大延迟开锁的目的。它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膛内压力很高时这些附加机构能够提供相当大的阻力,使发射后的
弹壳不致退出弹膛过多,以免炸壳。随着膛压降低,阻力亦下降。如德国的G3自动步枪
就采用这种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与自由枪机相比的一大优点是闭锁机构大大减轻了。

枪管后坐式(退管式)----当弹头在膛内运动时,枪机和枪管牢固的扣在一起,共
同后坐,制至弹头飞离枪膛,膛内火药与体压力降低后才完成开锁动作。这种自动方式
的武器特别是用于配备装甲车辆内,因为它可以使膛压相当低时再开锁,这样车体内不
致遭受更多的火药气体污染。枪管和枪机在发射后共同后坐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该枪所使
用的枪弹长,称为枪管长后坐,如射击后;枪管和枪机共同后坐一段距离,然后开锁,
枪机靠惯性继续后坐完成退壳,拱弹,闭锁,击发等动作称为枪管短后坐。
导气式----利用膛内导出的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枪机框,枪机等后坐,完成自
动动作。导气式武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借助气体调整器调整导出的火药气体量
,这样可以减少射击时的故障率。目前我国轻武器广泛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导气管式----属于导气类型,但不使用活塞。火药气体由导气孔逸出后流经导气管
,将其能量直接传给枪机框,然后带动枪机开锁后坐。美国的M16步枪,我国的改进型1
2.7mm大口径机枪,都是采用这种发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活动机件的重量。弹
道气管在射击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污垢,残渣,如不及时擦拭,可能发生故障。
口径----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膛线之间的距离。口径通常以
毫米计算,20毫米以下的称枪,20毫米以上的称炮。
膛线----亦称来复线,枪膛内呈螺旋形凹凸的线。凹下的部分称为阴膛线,凸起的
部分称为阳膛线。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
大侵彻力。我军现有武器的膛线都是有旋线。
滑膛----不刻制膛线的光滑身管内壁,滑膛武器可以射击霰弹,箭形弹和尾翼稳定
弹等。
火身轴线----通过火身(如枪管)中心的设想的直线。
缠角----在膛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枪管轴线的平行线的夹角。我国1954年式手
枪,1956年式突击步枪和1953年式重机枪等枪的缠角均为5度42分。
缠度----膛线按缠角在枪管内缠绕一周前进的缠度称为导程。导程对口径的倍数称为缠
度。我国步枪机枪的堂线的导程为240毫米,约为枪口的3.15倍,即缠度为3.15。
枪机机构----轻武器的枪机机构通常可用来完成送弹,闭锁,击发,开锁,退壳等
动作。
加速机构----在某种类形的自动武器中,使其机构动作加速运动的一种机构,如在
枪管短后坐式武器中,除手枪外,一般都采用加速机构将枪管的一部分能量传给枪机。

闭锁机构----闭锁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在武器发射时闭锁枪膛,顶住弹壳,防止火
药气体向后逸出并保证准确可靠的发射。
扳机引力----武器成待发状态后,扣压扳机使之击发所需之力。扳机引力要适中,
太大,易变更瞄准位置;过小,则易偶发。
扳机护圈----一般位于机匣下方,半圆形或半卵形,其作用时保护扳机,防止偶发

闭锁间隙----又叫弹低间隙。武器闭锁后,当枪机与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紧贴,枪
弹以斜肩或底沿与枪管紧贴时,枪弹底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弹底间隙。
若枪弹底平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紧贴,则枪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称为闭锁间
隙。
导气管----连接于导气式武器身管上的管筒,内有活塞,活塞杆的一端连于活动机
件上,发射时,弹头在堂内通过导气孔,火药气体由此孔逸出,推动活塞完成自动循环
动作。
导气孔----导气式武器枪管上开的小孔,火药气体经由此孔流入导气管,推动活塞
完成各种动作。
机械瞄准具----泛指机械上用的金属瞄准具,如表尺,准星和规孔等。英语术语字
面是“铁锚具”,是相对与光学瞄准具而言的。
砚孔瞄准具----一种金属制瞄准具,通常这种瞄准具的表尺上有一小圆砚孔,通过
它和准星配合瞄向目标。
光学瞄准具----又称光学瞄准镜,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瞄准装置,又镜头,镜体和
照明装置组成。
红外线瞄准镜----用近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目标反射红外光,使光电变换成像而进
行夜间瞄准的仪器。由红外线探照灯,光电变压器,瞄准镜和电源等组成。
枪用高射瞄准具----一种环形缩形瞄准具,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射击,由机坐和前
后照准器组成。
微光夜间瞄准器----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
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
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
照门式瞄准器----由照门和准星构成,射击时用于瞄准。照门有不同形状:半圆形
,矩形,三角形等。准星也有矩形,三角形等不同结构形式。
瞄准盘----一个硬质圆片,中间是靶心,靶心上有一小孔,然后挂于木桩上,供训
练瞄准时使用。
缺口----又名“照门“,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表尺上,有方形,三角形,
半圆形,圆孔形数种。与准星相互构成瞄准基线,用以瞄准。
准星----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枪口上端。有圆柱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数
种。与表尺缺口相辅,构成瞄准基线。有的可以方向和高低移动,以便修正。
常用表尺----与表尺“3”相同的表尺分划。在表尺钣上通常用“II”或“D”表示
。在战斗中来不及测定距离和更换表尺分化时,可直接用常用表尺瞄准目标下部实施射
击。
瞄准杆----一种作为辅助瞄准点的标杆,以此来确定火炮正确的方向角和高低角。
这个术语用于炮兵射击中。
光电测距仪----亦称光速测距仪,用调制的光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可达25
公里左右,也能用于夜间作业。
红外测距仪----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一般为1-5公里。
激光测距仪----以激光为光源的精密测距仪器。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
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
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微波测距仪----利用微波作载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操作简便,测距精度较高,
测程10公里以上。
击锤----用以打击针尾端使之前进击发枪弹底火的一个零件。击锤有回转式的和直
动式的两种。
击锤轴----把击锤固定在武器得一定位置上的轴销,击锤可在其上转动。
击锤扳手----外露击锤上的扳手状实耳,为一小杠杆,便于用手搬动击锤待击。
击锤支座----击发机构的一个部件,用以支撑击锤。
小握把----在步枪的下面像手枪握把得手柄,供射手击发十一手握持。小握把的作永不
近对抵肩射击武器增加了依托,而且可以减轻后坐作用,从而提高射击精度。
握把----火器的一个部件,五个手指可将其握持。在手枪和左轮手枪上叫握把,而在
步枪和滑堂枪上叫小握把。
小握把套----装在步枪和滑堂枪小握把上面的套子,其作用是保护小握把的边棱和底
面免受碰伤。小握把套可以用来加长和加强小握把。
握把铭牌----握把上的图案或铭文,以显示制造者或厂商,通常是一个盾形金属牌。
枪管寿命----一般指武器在丧失其弹道性能以前所能发射的弹药数量。枪管寿命的衡
量标准通常有下述三中方法:
1.散布圆半径增长量----一般规定在100米的射击距离上包含总弹着数50%的圆半
径为开始射击时的2-2.5倍时,则枪管寿命告终。
2.弹着点椭圆孔的数量----在对100米距离上的主靶射击时,靶上弹孔长轴与短轴
之比大于1.2时即可认为是椭圆孔。当小口径枪械椭圆孔达20%,大口径枪械达50%时,即
认为枪管寿命告终。
3.初速下降量超过允许值----一般允许值,小口径枪械为50%,大口径枪械为10%
,即认为枪管寿命告终。
枪管镀铬——从枪管的坡膛开始,在内表面上镀以35--440微米的铬层,温升愈高,镀铬
层应愈厚。这是目前提高枪管寿命的主要方法。
枪管外型——在枪管外型上常根据需要结合一些其他零部件。如准星座、表尺座、刺
刀座、导气箍、气套、提把等。为了便于加工和控制壁厚差,以及避免外型上有不规则
的突起,常将枪管外型设计成一个回转体。
枪管尾部——通常与机匣或节套相连接,尾端面的形状与闭锁机构和退壳机构的型式
有关。枪管的尾端面和枪膛轴线是枪膛的主要设计基准。为了承受枪机的撞击,并在减
小弹膛部分外径后仍能保证发射时的强度和减小进弹膛口部的磨损,常将枪管尾部进行局部淬火。
枪口形状——枪口形状对武器的射击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枪口的几何形状必须规则、
对称,端面应垂直于枪膛轴线,并且在勤务使用中不易碰伤 。
射程----由弹道起点到火身口水平面落点的水平距离。分为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
有效射程——亦称有效射击距离,武器对各种目标射击时能获得可靠射击效果的距离
。各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依其性能和目标种类而定。
最大射程——射弹所能飞行的最大距离。是武器战术技术性能之一。
最大射程角——能获得最大水平射程的射角。真空弹道的最大射程角是45度,而空气弹
道的最大射程角随武器和弹药不同有差异。
射速——射击武器在1分钟内发射的弹数。分为战斗射速和理论射速。
战斗射速——亦称实际射速,战斗中射击武器在1分钟内发射的弹数。计算时,包括瞄
准、击发、重新装弹和转移射向等动作所需时间。
理论射速——亦称射击频率,射击武器通过计算和试验而得出的1分钟内能连续发射的
弹数。计算时,只考虑活动机件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不考虑装弹、瞄准时间,
也不考虑自然条件对射击的影响等因素。
初速——弹头脱离枪(炮)口瞬间的运动速度。相同的弹头,初速大的,射程远,侵彻
力大,反之则小。
存速——弹头在弹道某一点上的速度。
末速——弹头在落点时的速度。
战斗重量——亦称战斗全重,乘员满额,弹药、油料、冷却液装足,随车工具、备件
和附品配齐时,战斗车辆的总重量。根据战斗重量,可以计算车辆能否通过桥梁与合理
地组织运载。


侵彻力——亦称贯穿力,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
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通常以侵彻一定物体的深度来表示。
射击故障——通常由于弹药和武器弊病等原因造成的射击中断。
射效矫正——通过试枪检查,对不符合预期射击效果的武器进行矫正和修理。
维护保养——对武器器材的检查、试验、修理、配装、分级、回收等。
膛口装置——安装在武器膛口,利用弹头出膛时火药气体向外喷射对其产生作用而达
到一定效果的装置,如制退器、减震器、消焰器等装置。
制退器——安装在膛口,一方面减少火药气体经中心弹孔向前的流量,从而减少对武器
的后坐力;另一方面自测孔道流出改变气流方向和大小,向侧后方喷射,从而又给武器
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装置膛口制退器,由于减少了发射时的后坐冲量,从而提高了武
器射击稳定性,并可减轻武器重量。
助退器——枪管退式武器中利用它加速枪管的后坐运动,有利于可靠地完成自动动
作,从而提高武器的射击频率。
减震器——用以改变膛口流出的部分气流方向,以减少射击时枪口的跳动,提高手
持式武器的连发精度的装置。
消焰器——发射时减少膛口火光的装置。膛口安装消焰器后,一部分没燃尽的火药
微粒在流入消焰器内得到燃烧,因此减少了一次焰;同时氧化不完全的气体在消焰器内
,使二次焰在消焰器内部形成,不致暴露在外界,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消音器——用于减弱射击噪音的装置。一般消音器只能达到减弱声音,尽可能做到
微声。
准星金属插片——一种可更换的准星组杆上的金属片,以便在不同的射条件下选用
最合适的准星,通常用于射击比赛用枪上。


膛压——火药气体燃烧时在枪(炮)身管内产生的压力。
最大计算膛压——利用内弹道公式计算出来的,使之可以获得在20摄氏度时规定初
速值时的最大膛压。
最大允许胜压——在任何使用条件下,任何一发弹发射时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均不允
许超过的数值。
膛压系数——设计膛压与身管材料容许应力的比值。
最大规定膛压——在规定的初速范围内,发射一组弹药所产生的最大膛压的平均值
不应超过的数值。
战斗性能——步兵武器在作战使用上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主要指用途、射程、战
斗射速和对目标的杀伤破坏力等。
磨损——由于磨擦而引起的损耗。枪管内膛的磨损是由于弹头在膛内运动对膛壁产生的
压力引起的。因擦试工具不良或擦试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内膛磨损。
枪膛修复——采用稍加深阴线,修复阳线的加工方法,使磨损的枪膛得以恢复正常
使用状态。
气蚀——当火药气体通过小孔道逸出所出现的更为迅速的烧蚀现象。
失灵——火器不能正常动作。
防腐蚀——在火器中,指抗酸类物质对零部件的作用,或指保护零部件免受腐蚀的
性质。
阳极防腐——一种电解法,可使有色金属进行阳极氧化,以达到防腐蚀和防磨损的
作用。
解脱保险——使炮弹、枪榴弹、手榴弹的引信处于待发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延期引
信)或遇到障碍物(碰炸引信)弹药即行爆炸。


障现象。
不发火——底火被击针撞击后,弹药不发火。
击针突出量——击针尖伸出枪机前平面的大小。为了正确击发底火,需要有一定的
击针突出量,其值视动作形式和底火大小而定。如果突出量短于所需,则不发火;如果
过大,则底火易击穿漏烟。
枪弹——俗称子弹,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底火等组成。步、机枪的枪弹分为普
通弹和特种弹。普通弹有轻弹、重弹,特种弹有曳光弹、燃烧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
等。
普通弹——用于杀伤生动力量的普通枪弹。弹头被甲内装铅心或钢心,有轻弹和重
弹两种,轻弹为常用弹种。重弹弹头稍重,初速稍小,400米以外的弹道性能较好,多用
于狙击步枪和重机枪射击远距离目标。
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在飞行时能发光显示弹迹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
绿色标志。主要用于试射和指示目标。
燃烧弹——弹头内装有燃烧剂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红色标志。弹头击中目标后,
燃烧剂发火,点燃易燃物体,烧毁和烧伤敌人员、物资等。

第一步: 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此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测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从前面的介绍可知,这个地址实际上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第二步: 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测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此时只会检查640K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第三步: 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设在C0000H处,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第四步: 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第五步: 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然后开始测试所有的RAM,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进度,我们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者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第六步: 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M、串口、并口、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多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第七步: 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第八步: 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多数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表格,其中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第九步: 接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一小块特殊的RAM,由主板上的电池来供电)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机器时我们都能够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它自己的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修改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机器时,即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也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机器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机器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的原因。

第十步: ESCD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盘、硬盘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分区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IO.SYS,这是DOS和Windows 9x最基本的系统文件。Windows 9x的IO.SYS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就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ndows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如果系统之中安装有引导多种操作系统的工具软件,通常主引导记录将被替换成该软件的引导代码,这些代码将允许用户选择一种操作系统,然后读取并执行该操作系统的基本引导代码(DOS和Windows的基本引导代码就是分区引导记录)。

先是内存后是硬盘。
也就是说先是BIOS自检。后再是硬盘。然后是网络。

开机后主板首先检测64K基本内存,然后再检测显卡,这时显示器上会出现显卡的型号,当听到滴的一声以后就能看到内存在检测IDE设备,待所有设备都检测完毕之后就会寻找硬盘的引导区~然后可以顺利进入系统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简述!
答: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计算机工作原理: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2、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程序存储),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程序控制)。3、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麽?
答:“电子”是计算机硬件实现的物理基础,计算机是非常复杂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的运行最终都是通过电子电路中的电流、电位等实现的。“数字”化是计算机一切处理工作的信息表示基础。在计算机里,一切信息都是采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示的,无论它原本是什么。无论是数值、文字,还是图形、声音等等,在计算机里都统一到...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1、二进制原理 一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都要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够识别执行,因此输入计算机中代表指令和数据、字母、数字、文字、符号等都必须用统一的二进制代码表示;用电子原件的状态(电位的高或低、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等)来表示各种各样的...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存储程序、程序控制。

计算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即“存储程序”原理,它是由冯·诺依曼提出的。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的构成模式和工作原理的基本设想。计算机基本构成模式 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 计算机的...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各功能部件的集合。是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存在的物理实体。计算机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各种程序以及任何与之相关的...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解题首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即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储器中,计算机运行时,依次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条指令,控制器对指令进行分析判断,按照指令要求,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的操作,直到完成全部操作为止。一般把...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计算机硬体系统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等五部分组成。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冯?诺依曼原理 “储存程式控制”原理是1946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冯?诺依曼原理”。该原理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工作方式,直到现在,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依然沿着“冯...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我们知道,当关闭电源后,RAM的数据将丢失,因此,计算机不是用RA来保持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指令,而是使用另外的方法将操作系统文件加载到RAM中,再由操作系统接管对机器的控制。这是引导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总的说来,引导过程有下面几个步骤:① 加电––––打开电源开关,给主板和内部风扇供电。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