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野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提到先生读书等。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放得开,富有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
答:触觉描写: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味觉描写: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通过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特点写了出来(桑葚、菜花是春末,蝉鸣在夏天,蟋蟀到秋天才叫),表明百草园里有趣的东西比比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目的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描写12至17岁时发生的事情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思路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体裁、出处、作者、内容及中心、写作手法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他小时候的家有个后院,相传叫百草园,里面有很多草,却是他的乐园,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也很调皮。他把后院的景色写的很生动,仿佛我亲眼看到似的;他写的动物也栩栩如生,瞧“也不必说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说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借鉴
答:另外,作者写好了这一段是为了与三味书屋形成对比,把童年生活与学堂生活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主题。我们可以借鉴的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里的以下趣事::翻砖找蜈蚣、按斑蝥脊梁、拔何首乌藤、摘覆盆子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为什么而写?
答: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在厦门。鲁迅曾屡屡谈及创作本文时“所处的社会状态”。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写作《朝花夕拾》是“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的时候”。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还说:“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答: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题目上可看出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简介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表现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第一部分写在“我的乐园”百草园中的游戏,那里快乐、有趣,满溢着生机与活力。第二部分写长大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作者抓住几个记忆犹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