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作者&投稿:盈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其实数学不难,你要找到比较好的 方法,你首先不能害怕这个,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这个,还有平时做一些习题,多看看书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需要通过复习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有的同学简单地把复习理解为做大量的题目,也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是记忆、背诵课本中的有关概念、定理、公式等。可见,许多同学对复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复习方法上没有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处理解题的方式上。      ——首先是精选题目,做到少而精。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其次是分析题目。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    ——最后,题目总结。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的,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大纲中对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合作精神和应用能力;
(4)以书面材料、口头报告,墙报等形成反映研究性成果,学会交流。
这就要求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知识的教学。
根据高中新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数学大纲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有1/6左右的教学时间用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怎样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本文试图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实践与认识。以期为尽快实现研究性学习教学从理念到操作的转化抛砖引玉。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介绍:
(1)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要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
案例一,“一个等差数列的性质”的教学
如果 成等差数列,则有
即 …………(1)
在讲过这一性质后,我要求同学们推广上述命题(设计、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下面摘录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结论及一些思考。
问题一,如果 成等差数列,依照(1)式能得到什么结论?
即 =0…………(2)
问题二,如果 成等差数列,能得到什么结论?
即 …………(3)
问题三,如果 成等差数列,能得到什么结论?即 时,
…………(4)
问题五,如何证明上述结论,将上述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是否可行?
到此,同学们采取研究方法仍然是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但同学们很快发现当 时,上述反命题显然成立,当 时,上述反命题就不成立了,如1,2,4,7满足 ,但这此数显然不成等差数列。那是否研究到此结束了呢?
问题六,同学很快就发现当 时, 可以得出 ,这就提示给我们,如果要使数列 成等差只需再添一个条件, =0,从而 成等差数列就需添两个条件……这样,同学们又估计到了它的一个反命题:

成立,则 成等差数列………………(5)
问题七,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述命题。
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了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尝到的成功的喜悦。能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里显然比找到答案更为重要。其实很多规律就蕴藏在我们平时教学之中,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是否能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
(2)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情景,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一方面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思考、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欢迎学生争辩、发表独立见解,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从这层意义上讲,研究性学生即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学会合作交流。
案例二,一道例题引发的研究
已知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等式 对一切 均成立,求证 为偶函数。
这是高一理科班函数复习时的一道例题。这道例题很普通,但内涵却很丰富,颇有研究价值。例题教学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然后交流研究成果(老师提示:研究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从图像的角度进行研究;猜测具有怎样的性质,函数是周期函数;对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再作推广;通过研究得到什么启示等)。下面将各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后,各小组交流情况整理如下:
[小组I研究结论]两个条件和一个结论这三者中的任何两者都可以推证出第三者。
[小组II研究结论]由 为偶函数,则对称轴方程为
对一切 成立,对称轴方程
得出下列猜想并可证明:
(1)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两条不同对称轴,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2)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两个不同对称中心,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3)若一个函数的图像有一个对称中心和一条对称轴,则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
[小组III研究结论]对函数 存在常数 ,使函数在定义域内任意 ,若都有 成立,则 为偶函数,若都有 成立,则 为奇函数。
[小组IV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启示一,函数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与图象对称性是密切相关的;启示二,数形结合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
(3)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很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研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上是无法得到的。
案例三,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的本质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它反映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不少实际问题都可以抽象概括成函数表达式。即建上一个函数模型,从而简捷、准确地找到合理的答案。然而,由于本质上的差异,反映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函数模型呈现各种不同的面貌,这给我们的学生深入社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家庭生活中数学素材,从建立函数模型角度,为自己家庭解决实际问题”,一星期后,学生收集的资料五花八门,经分组整理,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如家庭生活中的分期付款问题(购房、买车等),知识售价、月利息、每月还款数,需多少时间还清,每次还款多少最合算;家庭装修问题;合理设计家庭开支问题;股票投资问题;家庭养殖业问题等等。老师把学生收集的素材分类,合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分小组确定研究方向。经小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如代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盈亏平衡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过程,问题解决(无论是有答案、无答案,还是暂时无答案)都会使学生兴奋、投入,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自始自终学生都是研究者,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发展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责任心,让同学在实践研究中获得直接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基本框架及思考。
1、研究性学习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比较,其最大区别在于传统课程有市统编教材,有较为成熟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评价体系,而研究性学习教学很多内容还是一块未开发的“自留地”,相对自由度较大,是教师自主的开发。根据新课程计划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提出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应强调(1)学生是“发现者”,在教师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探究、评价、总结有机结合。下面让我们试图勾勒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框架(如表所示)
过程 内容 目的 操作
问题情境阶段 确定课题 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有能力进行探索的问题 启发学生在已有一些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确定对课题的探讨步骤及研究方案
实践体验阶段 实证收集 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学会观察和检索 引学学生深入实际,围绕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收集数据与事实依据
进行分析 从各种信息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学会筛选和判断 要求学生对采集的事实及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对课题、议题作出“是什么”及“为什么”的初步解释
表达交流阶段 初步交流 认真吸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不断补充和完善 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中充分交流
得到结果 完成课题研究,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得到知识结论的体验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以辩论会、研讨会、展板、墙报、电子课件、网页等方式表达,进行相互交流和研讨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大都采用课内研讨型。让学生经历不同背景之中,去发现问题,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论证及交流所获得的结论。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研讨,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老师思考的现成的结论。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引起同学(或与老师)之间交流。因此,研究的问题应当具有不同的层次性,要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思考它,并且都有思考的空间。同时应允许结果的多元性,在可能的前提下,要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见解的机会。
3、研究性学习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与评价。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合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要有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要有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3)要有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研究地点、请教对像、研究小组的不同,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教师应以肯定为主,保护学生参与积极性。应从(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态度情况;(2)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情况;(3)学生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发展情况;(4)交流合作情况等综合起来加以评价。
4、研究性学习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地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必须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具备:(1)超前的教育观念;(2)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3)高超的教学技能: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的能力;②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③娴熟的德育技能;(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技能。

它的图像在现实中也有很大应用,比如拱桥啊,还有物理中的平抛运动。以下是资料。
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明函数,这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为例来加以更深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的元素X对应,记为f(x)= ax2+ bx+c(a≠0)这里ax2+bx+c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类型I:已知f(x)= 2x2+x+2,求f(x+1)这里不能把f(x+1)理解为x=x+1时的函数值,只能理解为自变量为x+1的函数值。类型Ⅱ:设f(x+1)=x2-4x+1,求f(x)这个问题理解为,已知对应法则f下,定义域中的元素x+1的象是x2-4x+1,求定义域中元素X的象,其本质是求对应法则。一般有两种方法:(1)把所给表达式表示成x+1的多项式。f(x+1)=x2-4x+1=(x+1)2-6(x+1)+6,再用x代x+1得f(x)=x2-6x+6(2) 变量代换:它的适应性强,对一般函数都可适用。令t=x+1,则x=t-1 ∴(t)=(t-1)2-4(t-1)+1=t2-6t+6从而f(x)= x2-6x+6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与图象。在高中阶阶段学习单调性时,必须让学生对二次函数y=ax2+bx+c在区间(-∞,-b/2a ]及[-b/2a ,+∞) 上的单调性的结论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使它建立在严密理论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给学生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逐步自觉地利用图象学习二次函数有关的一些函数单调性。类型Ⅲ: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研究其单调性。(1)y=x2+2|x-1|-1 (2)y=|x2-1| (3)= x2+2|x|-1这里要使学生注意这些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差异和联系。掌握把含有绝对值记号的函数用分段函数去表示,然后画出其图象。类型Ⅳ设f(x)=x2-2x-1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是g(t)。求:g(t)并画出 y=g(t)的图象解:f(x)=x2-2x-1=(x-1)2-2,在x=1时取最小值-2当1∈[t,t+1]即0≤t≤1,g(t)=-2当t>1时,g(t)=f(t)=t2-2t-1当t<0时,g(t)=f(t+1)=t2-2 t2-2, (t<0)g(t)= -2,(0≤t≤1)t2-2t-1, (t>1)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题意,一般地,一个二次函数在实数集合R上或是只有最小值或是只有最大值,但当定义域发生变化时,取最大或最小值的情况也随之变化,为了巩固和熟悉这方面知识,可以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练习。如:y=3x2-5x+6(-3≤x≤-1),求该函数的值域。三、二次函数的知识,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类型Ⅴ:设二次函数?(x)=ax2+bx+c(a>0)方程?(x)-x=0的两个根x1,x2满足0<x1<x2<1a .(Ⅰ)当X∈(0,x1)时,证明X<?(x)<x1.(Ⅱ)设函数?(x)的图象关于直线x=x0对称,证明x0< x2 .解题思路:本题要证明的是x<?(x),?(x)<x1和x0< x2 ,由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联想到:①?(x)=x,说明抛物线与直线y=x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②方程?(x)-x=0可变为ax2+(b-1)x+1=0,它的两根为x1,x2,可得到x1,x2与a.b.c之间的关系式,因此解题思路明显有三条①图象法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③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辅之以不等式的推导。现以思路②为例解决这道题:(Ⅰ)先证明x<f(x),令f(x)=f(x)-x,因为x1,x2是方程f(x)-x=0的根,f(x)=ax2+bx+c,所以能f(x)=a(x-x1)(x-x2)因为0<x1<x2,所以,当x∈(0,x1)时, x-x1<0, x-x2<0得(x-x1)(x-x2)>0,又a>0,因此f(x) >0,即f(x)-x>0.至此,证得x<f(x)根据韦达定理,有 x1x2=ca ∵ 0<x1<x2<1a ,c=ax1x2<x=f(x1), 又c=f(0),∴f(0)<f(x1),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曲线y=f(x)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因此,函数y=f(x)在闭区间[0,x1]上的最大值在边界点x=0或x=x1处达到,而且不可能在区间的内部达到,由于f(x1)>f(0),所以当x∈(0,x1)时f(x)<f(x1)=x1,即x<f(x)<x1(Ⅱ) ∵f(x)=ax2+bx+c=a(x+-b2a )2+(c- ),(a>0)函数?(x)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b2a ,且是唯一的一条对称轴,因此,依题意,得x0=-b2a ,因为x1,x2是二次方程ax2+(b-1)x+c=0的根,根据违达定理得,x1+x2=-b-1a ,∵x2-1a <0,∴x0=-b2a =12 (x1+x2-1a )<x2 ,即x0=x2 .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为代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可以偏拟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综合数学素质,特别是能从解答的深入程度中,区分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次函数的内容涉及很广,本文只讨论至此,希望各位同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多关注这方面知识,使我们对它的研究更深入。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明函数,这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为例来加以更深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的元素X对应,记为f(x)= ax2+ bx+c(a≠0)这里ax2+bx+c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类型I:已知f(x)= 2x2+x+2,求f(x+1)这里不能把f(x+1)理解为x=x+1时的函数值,只能理解为自变量为x+1的函数值。类型Ⅱ:设f(x+1)=x2-4x+1,求f(x)这个问题理解为,已知对应法则f下,定义域中的元素x+1的象是x2-4x+1,求定义域中元素X的象,其本质是求对应法则。一般有两种方法:(1)把所给表达式表示成x+1的多项式。f(x+1)=x2-4x+1=(x+1)2-6(x+1)+6,再用x代x+1得f(x)=x2-6x+6(2) 变量代换:它的适应性强,对一般函数都可适用。令t=x+1,则x=t-1 ∴(t)=(t-1)2-4(t-1)+1=t2-6t+6从而f(x)= x2-6x+6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与图象。在高中阶阶段学习单调性时,必须让学生对二次函数y=ax2+bx+c在区间(-∞,-b/2a ]及[-b/2a ,+∞) 上的单调性的结论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使它建立在严密理论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给学生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逐步自觉地利用图象学习二次函数有关的一些函数单调性。类型Ⅲ: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研究其单调性。(1)y=x2+2|x-1|-1 (2)y=|x2-1| (3)= x2+2|x|-1这里要使学生注意这些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差异和联系。掌握把含有绝对值记号的函数用分段函数去表示,然后画出其图象。类型Ⅳ设f(x)=x2-2x-1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是g(t)。求:g(t)并画出 y=g(t)的图象解:f(x)=x2-2x-1=(x-1)2-2,在x=1时取最小值-2当1∈[t,t+1]即0≤t≤1,g(t)=-2当t>1时,g(t)=f(t)=t2-2t-1当t<0时,g(t)=f(t+1)=t2-2 t2-2, (t<0)g(t)= -2,(0≤t≤1)t2-2t-1, (t>1)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题意,一般地,一个二次函数在实数集合R上或是只有最小值或是只有最大值,但当定义域发生变化时,取最大或最小值的情况也随之变化,为了巩固和熟悉这方面知识,可以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练习。如:y=3x2-5x+6(-3≤x≤-1),求该函数的值域。三、二次函数的知识,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类型Ⅴ:设二次函数?(x)=ax2+bx+c(a>0)方程?(x)-x=0的两个根x1,x2满足0<x1<x2<1a .(Ⅰ)当X∈(0,x1)时,证明X<?(x)<x1.(Ⅱ)设函数?(x)的图象关于直线x=x0对称,证明x0< x2 .解题思路:本题要证明的是x<?(x),?(x)<x1和x0< x2 ,由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联想到:①?(x)=x,说明抛物线与直线y=x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②方程?(x)-x=0可变为ax2+(b-1)x+1=0,它的两根为x1,x2,可得到x1,x2与a.b.c之间的关系式,因此解题思路明显有三条①图象法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③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辅之以不等式的推导。现以思路②为例解决这道题:(Ⅰ)先证明x<f(x),令f(x)=f(x)-x,因为x1,x2是方程f(x)-x=0的根,f(x)=ax2+bx+c,所以能f(x)=a(x-x1)(x-x2)因为0<x1<x2,所以,当x∈(0,x1)时, x-x1<0, x-x2<0得(x-x1)(x-x2)>0,又a>0,因此f(x) >0,即f(x)-x>0.至此,证得x<f(x)根据韦达定理,有 x1x2=ca ∵ 0<x1<x2<1a ,c=ax1x2<x=f(x1), 又c=f(0),∴f(0)<f(x1),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曲线y=f(x)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因此,函数y=f(x)在闭区间[0,x1]上的最大值在边界点x=0或x=x1处达到,而且不可能在区间的内部达到,由于f(x1)>f(0),所以当x∈(0,x1)时f(x)<f(x1)=x1,即x<f(x)<x1(Ⅱ) ∵f(x)=ax2+bx+c=a(x+-b2a )2+(c- ),(a>0)函数?(x)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b2a ,且是唯一的一条对称轴,因此,依题意,得x0=-b2a ,因为x1,x2是二次方程ax2+(b-1)x+c=0的根,根据违达定理得,x1+x2=-b-1a ,∵x2-1a <0,∴x0=-b2a =12 (x1+x2-1a )<x2 ,即x0=x2 .
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为代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可以偏拟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综合数学素质,特别是能从解答的深入程度中,区分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次函数的内容涉及很广,本文只讨论至此,希望各位同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多关注这方面知识,使我们对它的研究更深入。的内部达到,由于f(x1)>f(0),所以当x∈(0,x1)时f(x)<f(x1)=x1,即x<f(x)<x1(Ⅱ) ∵f(x)=ax2+bx+c=a(x+-b2a )2+(c- ),(a>0)函数?(x)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b2a ,且是唯一的一条对称轴,因此,依题意,得x0=-b2a ,因为x1,x2是二次方程ax2+(b-1)x+c=0的根,根据违达定理得,x1+x2=-b-1a ,∵x2-1a <0,∴x0=-b2a =12 (x1+x2-1a )<x2 ,即x0=x2 。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为代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可以偏拟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综合数学素质,特别是能从解答的深入程度中,区分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急求一篇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是三角函数的运用》 最好下午3...
答:研究性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上传: 金景 更新时间:2012-5-17 9:06:35 研究性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那天起,人们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对数学有了逐渐深刻的了解。早在远古时代,就有...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答: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处理解题的方式上。 ——首先是精选题目,做到少而精。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

若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你会怎么做,流程是怎样...
答:高中生的研究型课题,那是蛮有意义的,支持! 提供一个流程,如下:1、开始课题前,定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课题。而如何定义呢?我们可以真实地就在生活中找和数字有关的生活现象,如“人民币为何只有1元、2元、5元、10元等数额的设置”;“为什么超市定价上有8.9元、49.8元等非整数价格制定”...

适合高中生做的研究性课题有哪些?
答:数学研究性学习。它以研究课题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最基础的研究活动,学会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新颖关系,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勇于争论、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学习氛围。数学研究性学习注重问题的解决,但...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答: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

研究性学习报告 超市中的数学问题 (高中 研究性学习报告)
答:综上所述,当所购茶杯多于24只时,法(2)省钱;恰好购买24只时,两种方法价格相等;购买只数在4—23之间时,法(1)便宜.可见,利用一元一次函数来指导购物,即锻炼了数学头脑、发散了思维,又节省了钱财、杜绝了浪费,真是一举两得啊!学习好数学也是有好处的,以后的加紧练习,才不会浪费。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表格如何填写
答:过程:①调查本地出租车收费细则②整理数据③建立函数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④模型反馈:取不同的里程数计算费用,并实际乘车付费,核对打表出来的费用数与自己的计算数据是否一致。若否,修正模型直至正确。陈果:①得到当地出租车计价公式②函数建模的应用,体会到函数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们身边的数学无处不在...

高中研究性学习 用向量解决数学问题 的开题报告 怎么写啊???、、_百 ...
答: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

研究课题的途径和方法怎么去解释
答:数学研究性学习注重问题的解决,但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一般是以课题形式为主,一个课题探讨一个专题。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既要是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与实际应用,又要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对高中学生来说,较好的课题应该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体验的数学问题,...

适合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哪些?
答: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一般是以课题形式为主,一个课题探讨一个专题。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既要是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与实际应用,又要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对高中学生来说,较好的课题应该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体验的数学问题,或者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