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帝国实行幼子继承制,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嫡长子继承制?好像和我们的传统完全不同

作者&投稿:弭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宗教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响~

包括科学、技术、艺术、道德、伦理、哲学、宗教和教育等一切方面的文化领域,文化比人种、地域和气候对人类社会影响更具有决定性。而宗教又是文化产生的最生动的根源。根据不同的宗教,将世界分为四个主要文明,即基督教文明(或称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远东文明。

磬,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有单个特磬与按律吕依次编排的编磬之分。单个的特磬,一般作为我国古代氏族“鸣以聚众”的信号乐器。编磬则是在宗庙祭祀、宗族盛宴等大典时与编钟一起合奏。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誉,在礼制严明的古代,用灵璧磐石制作的乐器已经成为皇权、礼治的象征。
到了秦汉魏晋时期,磬乐器有了其在古代乐器中尊显的地位。崇尚礼制的秦汉人们认为,磬乐器地位非常高。磬乐器不仅被帝王视为珍宝所尊崇,也为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所钟情颂扬。
到了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了我国,磬乐器开始宗教化,云磬便产生了。
云磬又称“引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其外形与仰钵形坐磬相同,形体很小,磬身铜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径只有7厘米,置于一根长木柄上端,全长约35厘米。木柄旋以条纹为饰。
云磬是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云磬在演奏
时,需要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执细长铜棍敲击,发音清脆,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此外,佛教磬乐器除了云磬以外,还有一种“僧磬”乐器,它和“乐器磬”大不相同的。佛教的“僧磬”是“钵”形的。
佛教的“僧磬”,大致有“圆磬”、“匾磬”、“小手磬”三种。“圆磬”有如钵状,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大者径约两三尺,高不足两三尺,小者径约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据古代佚名所著的《象器笺》说:
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竹枝为柄,以小铁桴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
在魏晋时期的大寺院中,佛教的“僧磬”声声响朗、声雅音清。多半是在佛经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使用。在魏晋时期,磬乐器除了要在僧人“日常课诵”或者是各种法会上敲击外,还有许多仪节须要敲击它们,据古籍中记载:
圆磬念诵所鸣,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官、施护等礼佛,皆鸣三下。“扁磬”石为之,形似云板,悬方丈廊外;有客见住持,知客鸣三下。又小手磬,礼佛诵经皆鸣之,为起止之节。
到了盛唐时期,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李勋等不仅作诗咏颂磬的清正雅致之音,同时也赞美了“金声玉振”的石磬不是其他质地的石材可替代的。
唐代诗人李勋在他所写的《泗滨得石磬》一诗中,大加颂赞磬乐器,更使灵璧磬石多了一层诗情画意,诗道:
出水见贞质,在悬含玉音。
器古契良觌,韵和谐宿心。
到了宋代,1051年,宋仁宗曾经下诏徐、宿、泗、江、郑、淮、扬七州军队到灵璧采石制磬。灵璧是安徽东南一个产奇石的宝地,但如此兴师隆重的采石历来是罕见的。上行下效,此间关于灵璧磬石的论著迭出,更从文化上把磬乐器推到了又一高峰。
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更是数次到访灵璧,因为他的诗、文、画使灵璧磬石更熠熠生辉,更是因为他的建议,灵璧才得以正式以县建制,并在1117年正式更名“灵壁”为“灵璧”,这无疑为辉煌的石磬文化又添加了浓重一笔。
还有,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在《灵璧磬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中,大加歌颂了灵璧磬石,诗中道: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
可磨斫贼剑,可倚击奸笏。可祝不老年,可比至刚德。
到了1289年,元世祖命大乐正赵祖荣乘传古泗滨采石制磬二百单八悬,大乐正写了一篇《磬颂》歌功颂德,这也为石磬文化在元代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极好条件。
继宋元以后,为了明代的宫廷礼制用乐和中都的兴建,又一次大规模地开发灵璧磬石的运动开始了。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社稷安危,他“惜材抚匠”,帮助灵璧修筑府县甬道,而灵璧磬石山下的“洪武遗石”仿佛还在无声诉说着当年被贡奉朝廷的荣光。
到了清代,“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他仰慕“泗滨浮磬”的美名,在路过灵璧后,御题了一块“玉磬庵”的匾额在当地成为佳话流传,而“天下第一石”的题封,也是代代口碑相传,这也是灵璧磬石文化的传承见证。
总之,磬石乐器以其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以及其肌理细腻,石质坚韧,色墨姿妍,金声玉振的石质特性,在历代都彰显其尊贵的地位。
还有,古代磬乐器制作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制。据北京博物馆《文庙丁祭谱》中记载:
编磬律分,灵璧石为之,两面绘金云龙,股修七寸二分九厘,博五寸四分六厘七毫;鼓修一尺零九分三厘五毫,博三寸六分四厘五毫;十六枚皆同,按律吕别厚薄。股侧镌某年制,鼓侧镌某律名。
这说明了清代编磬,主要用于庆典活动,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间为一套。
在1790年,清代乾隆皇帝还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钟。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
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件,都单独悬挂在木制磬架上,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黄钟”,最小的为“应钟”,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个月各奏一个调的乐曲,如农历正月用太簇,十二月用大吕等。
特磬演奏时,只需要换上相应调的特磬,在合奏时,在每一乐句的末尾各击特磬一下,起到加强节奏的作用。
我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金属乐器,大多由铜或铜锡混合制成。在古代的金属乐器中,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钟类乐器,而唢呐等也是金属乐器,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声音洪亮,音质清脆音色柔和,足以代表我国乐器金石之声。
锣是我国古代各族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它也属于金属乐器,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音响洪亮,各具特色,流行于全国各地。




采石

做好之后的磬

1.中原皇室,总是长子即位,而按照蛮族的旧制,却是幼子承国,而年长的诸位公子都得到一块封地,成为一方郡王。这一是因为蛮族崇尚勇武,家族中兄弟相残的事情动辄发展为部落的分裂。幼子可以养在父母身边,诸王分封在边疆,也是鼓励诸位郡王锐意进取,去博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蒙古也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家中正妻所生幼子称为“斡赤斤”,意为“守炉灶者”,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

2.也有正相反的说法,即守灶幼子不可过问汗位。
如在《成吉思汗》第十三章《逐鹿中原》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人都知道大汗最喜拖雷;若非限于幼子守灶的风俗,将来嗣位必然是他。”
但《历代帝王传》又不如此认为。它在评论鄂嫩忽里台最终选窝阔台为大汗,是“打破守灶幼子继位的旧传统。”于是守灶幼子似乎必定是当大汗。
而《忽必烈传》显得模棱两可,好象习俗并不规定幼子是否要或不可当大汗。而是由库里台选出。
其余则没有提及这个问题。

3.但也有资料说蒙古和元朝的统治者由忽里勒台选举,没有固定的嫡长、嫡幼继承制。

忽里勒台 蒙古和元朝的诸王大会、大朝会。又作“忽邻勒塔”或“忽里台”,蒙古语。最初,蒙古人的忽里台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召开忽里台,即大汗位。此后,历朝大汗即位,都由忽里台推戴。蒙古没有固定的嫡长继承制,汗位继承权或由先朝大汗生前指定,或通过明争暗斗强取,但形式上总要召开忽里台,由诸王、贵戚推举,才能即汗位。新大汗在忽里台召开期间,照例向诸王大臣颁发大量赏赐,笼络人心,因而忽里台也成了蒙古显贵瓜分帑藏的一种形式。入元以后,忽里台即大朝会的形式依旧保存下来,历朝皇帝即位都要召开忽里台,举行仪式,颁发赏赐。但忽里台远非决定帝位继承的具有实权的议事会,元朝大多数皇帝都是通过权臣拥立、武力争位或流血政变即位的。忽里台又是决定和宣布重大军事行动,分派征伐任务,宣布新定制度的会议。如1235年窝阔台汗召开忽里台,决定遣以拔都为首的诸王、将领远征钦察草原和斡罗思等国,开始了著名的西征。

西征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长子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生性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从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蒙古属于少数民族,对于继承问题,自古就有“幼子守灶”一说.而其他子女则需令起炉灶.对于汉族的长幼有序,则没有这种观念.而由于战争年长的孩子则要上战场,如有不测,幼子继承可以使其脉不致于断绝.

实行幼子,但实际是推举,也是蒙古帝国为了防止家族内斗,不思进取,鼓励长子创业,中原王朝尤其是南方王朝不思进取很大原因就是长子继承但实际是所有孩子分家产,但所有家族总是进入平分家产的衰落,汉武帝实行诸侯继承一半,结果诸侯人还是越来越多,就是越来越穷,到刘备已经和普通农户一样了,北方民族鲜卑就很有代表性,原是东北一个部落,实行长子继承,幼子们创业,创造北魏到唐朝历史,而且打击了以人多平分的越来越穷的旧中原家族,但是到唐形成新汉人时候又开始家产平分,法令形同虚设,到人口饱和后重新出现汉朝末日现象,蒙古也是这样,所以进入现代中国要发展城市化就是怕陷入人口怪圈,素质下降农村人太多了社会不是内乱就是毫无抵抗外国的能力

幼子继承制(Ultimogeniture)又称英式继承(Borough-English),相对词为长子继承制。因为该继承制盛行于英国,因此又被称为英式继承。根据此制度,遗产第一顺位继承人为幼子或幼女;这里面又以土地为最主要标的物。此制度发轫于14世纪之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一直到1925年才予以废除。在亚洲,部分国家、地区、民族仍有此继承制度,例如蒙古族,台湾的布农族,日本的近畿、濑户内、九州一带的渔村。在成吉思汗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钦定窝阔台为继承人。成吉思汗死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选拔、拥护自己的三哥。征服金朝后,拖雷去世。并没有发生先传给幼子的现象,但蒙古族的确有传位于幼子的习俗。

窝阔台和拖雷的关系 拖雷的不明死因造成蒙古帝国的分裂
答:在成吉思汗的6个儿子中,拖雷是他最喜欢的儿子,虽然按照幼子继承制,也是拖雷继承,但是因为拖雷年纪尚小不能服众,所以才选择了窝阔台,对此不少人还存在争议,但是不得不说,窝阔台的政治才能确实也比较突出。在成吉思汗去世的两年内,拖雷先监国了两年,最后窝阔台正式继承汗位,但是没有想到没过几...

四大汗国指什么,是什么?
答: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名术赤、次子名察合台、三子名窝阔台、四子名拖雷。成吉思汗对子孙们嘱咐“天下土地广阔河流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尽情去扩.大.自己的领地”。他给长子、次子、三子,分别封了领地,让他的子孙去扩.张。蒙古人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成吉思汗的幼子、第四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

为什么成吉思汗把王位传给孙子忽必烈,而不是他的儿子?
答:就当时情况来说,最不利的是旭烈兀,因为他此时已经远征到了埃及边境,离蒙古路途最远。三弟兄里最小的阿里不哥,此时正在蒙古草原,又是幼子。蒙古人早期的传统就是幼子继承制,因此阿里不哥此刻已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实际继承者,并把持了蒙古帝国的都城哈剌和林城。但忽必烈并不原意就此放弃,他手里有跟着他和蒙哥南下...

谁了解成吉思汗及他儿子和孙子忽必烈的继位关系?
答:蒙古宪宗九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山病逝。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忽必烈则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至元八年(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

成吉思汗西征前铸成什么大错,导致子孙自杀残杀,蒙古帝国瓦解?
答:成吉思汗在西征前,没有明确分配好自己的继承位,他让窝阔台继承自己的汗位,在此同时却让拖雷继承自己的财产、军队。这与蒙古幼子继承制相违背,所以这样的安排就导致了子孙之间的争夺,互相残杀。成吉思汗可谓是一代伟人,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那时候所建立的成就,无论是战场...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有蒙古吗
答:最终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很跨亚欧大陆的帝国:大蒙古国。 2.为了管理极为辽阔的土地,蒙古人在中亚西亚东欧实行分封,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的孙子们时最后定型。因为蒙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所以以中国的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另外,还有服从大汗宗 *** 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

铁木真所封的四大汗国是哪四个?
答:”(见吕思勉《中国民族史》第187页)而幼子拖雷则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鲁思。但是,有学者认为,拖雷并非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鲁思,只不过是仅仅是“管辖”而己,而并“专门隶属”。因为,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鲁思是整个“黄金家族”的公产,归历代蒙古大汗所直辖。拖雷在成吉思汗的继承任人...

铁木针为什么没传位其儿子而是传于其孙子忽必烈
答:蒙哥一死,他的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就急忙开始了争夺汗位。就当时情况来说,最不利的是旭烈兀,因为他此时已经远征到了埃及边境,离蒙古路途最远。三弟兄里最小的阿里不哥,此时正在蒙古草原,又是幼子。蒙古人早期的传统就是幼子继承制,因此阿里不哥此刻已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实际继承者,...

蒙哥为什么能继承汗位?
答:要回答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就得首先从蒙古人的继承制度说起。汉人的传统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将继承主要家业。而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最小儿子将作为家庭的守护者,继承主要家业。因此,成吉思汗虽然将汗位传给了第三子窝阔台,但却把蒙古本部的领地和绝大部分蒙古军队...

明朝是灭掉元朝的蒙古帝国的
答:虽然元朝继承的是蒙古帝国最重要的中央汗国,是铁木真一脉相传的正统血统,但也不能说明朝灭亡了蒙古帝国,因为元朝也不是完全的灭亡,元朝和元顺帝只是退出中原而已,他们依然占据着漠北广大草原,这个政权称为北元。直到1388年元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一说1402年)后,才取消元的国号,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