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急!) “为”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急!)

作者&投稿:关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为-为
⑴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⑶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⑸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⑽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
(15)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为)
wéiㄨㄟˊ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为-其它字义
--------------------------------------------------------------------------------
● 为
(为)
wèiㄨㄟˋ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意谓:夫子假装听不见而过之.为即“伪”(伪装、假装).((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为”在古文中有哪些用法?
答:“为盼”常用在应用文书写作中,作结尾的习惯用语,表达书写人对收件人的一种愿望,是建立在一种尊重之上请求。结尾一般说希望对方、等待对方,可以表示为:“望……为盼!”或者“ 望……为感!”如“望批准为盼!”:意思是批准是我们所盼望的;“望回为盼”:意思是你回来是我们的盼望。

之、其、为、观、于、时这些虚词在古文中的意思
答: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基本解释: 为(...

“之”字、“为”字在文言文中的多种意思
答: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

是怎么翻译为文言文
答:——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相为应答。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文言文是怎样翻译的 浅谈文言文翻译法:前言:时下文言文翻译已成为高考和中考的一个重点,不管是考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都会有要求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题目,而文言文学习恰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同学一学文言文...

高中范围内古文中“之”“其”“而”“以”“为”的例句及用法
答: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⑼作定语后置...

以在古代文言文的用法
答:4.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

为婚在文言文的意思
答:6. 古文中为的意思 文言字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用礼治理国家。 3读音:wéi。

以.为文言文
答:前面的“为”,兼作“为长安君计”的动词。 3.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

文言文的的几种用法
答:“以”字用法归纳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高中文言文考点提示与拓展
答:一、考纲要求 对于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理解 B (1)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