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后天气

作者&投稿:娄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川地震和天气有没有关系?~

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中国地震局将四川特大地震震级从里氏7.8级修订为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解释说,修订地震震级是国际惯例,是一项十分严肃和科学的工作,关键是要靠数据说话。


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专家表示,修订地震震级有过不少先例。例如,2005年印度洋发生海啸,最初确定的震级是里氏8.5级,后经过连续两次修订,确定为9级以上。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另据介绍,几年前,发生在我国昆仑山地区的地震震级曾达到里氏8.1级。


四川特大地震


原因有初步结论


5月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集国内权威专家,对四川特大地震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次地震


不止一个烈度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震源: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川大地震后,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进行了“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按照省局指示,为切实做好抗震救灾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现将该研究材料发给各单位以作参考。省局要求各单位密切关注气候情况特征及变化,做好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及气象服务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我们重点选取了地震主要震区附近成都、都江堰、彭州、崇庆、绵竹、平武、北川、江油、什邡、青川等10个有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站点,具体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的降水、气温、风 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 1.降水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以下均为北京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降水演变特征是:大地震当天12日白天各观测站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2日大地震之后的夜间至14日清晨。其中,12日08时-13日08时都江堰出现了26.3 mm的大雨,成都、彭州、什邡、崇庆、江油等6个站以小雨为主。13日08时-1 4日08时什邡出现了30.5 mm、崇庆37.3 mm、彭州32.9 mm的大雨,都江堰出现了21.3 mm的中雨。 并且,崇庆12日无降水过程,首次降水出现在13日04时,降水强度逐渐增强,在13日06时达到峰值5.3 mm/1h,之后雨强减弱。但到13日夜间再次增强,该站降水持续至14日07时。成 都温江12日无降水过程,13日05时出现降水,之后逐渐增强,降水峰值出现在13日21时,达到3.8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都江堰12日22时开始降水,降水出现时间早于成都市的崇庆、温 江和彭州等其它地点,降水强度也较强,至13日05时最强,达到9.1 mm/1h,降水过程持续到14日05时。彭州12日基本无降水过程,13日04时开始降水,强度较弱,至13日傍晚增强,在夜间22时达最强,即4.9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江油12日15时出现小雨,0.4 mm/1h,其它时间无降水,13日08时-14日07时又出现降水,在13日15时达最强,1.3 mm/1h。什邡12日15时-22时受地震影响无资料,13日00时出现降水,持续至14日05时,13日夜间降水增强,峰值出现在19和20时,4.9 mm/1h。 2.气温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温演变特征是:12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明显,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06时左右,最高气温出现12日12时—14时,其中都江堰、绵竹、北川、江油、什邡等出现在12时,大地震前各站气温先后达到最高,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14时28分大地震之后,13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过程,2 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13日—14日08时各站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13日14时的气温与14日02时—06时的气温差别不大。 3.风速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风速演变特征是:地震发生前除平武以外,其它各站风速变化特征与温度变化特征较相似,风速在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地震发生后,13日—14日各站风速变化发生了改变,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不少站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夜间,都江堰站最大风速出现在13日04时,达到10.7 m/s,比每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略早1小时。 4.气压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压演变特征是:地震前后各站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平武和青川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气压较低,在920hPa左右,都江堰海拔高度在707.00m,气压在930hPa附近,北川海拔高度在638.80m,气压在940hPa附近,其余6站海拔高度在500m—600m之间,气压都在950hPa附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趋势。 5.几点初步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主震区附近地区的气象要素变化表现一定差异性。尤其是,大地震发生当天,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过程开始于大地震后的13日夜间,多 数站降水出现在地震10多小时后,14日早上降水基本结束;大地震发生当天气温日变化明显,大地震发生前3小时内各站温度先后达到最高值,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但大地震发生后13日—1 4日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与降水过程对应,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并且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大地震发生前后风速表现出不同变化,大地震前风速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 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但大地震发生后,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发生变化,不少站出现在夜间;大地震发生前后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 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的趋势。 总之,关于“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降水、气温、风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揭示了一些基本的变化事实,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开展必要的研究。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其孕育、发生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和气象变化。那么,这次“ 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主要震区附近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怎样呢?

  川大地震后,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进行了“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按照省局指示,为切实做好抗震救灾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现将该研究材料发给各单位以作参考。省局要求各单位密切关注气候情况特征及变化,做好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及气象服务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我们重点选取了地震主要震区附近成都、都江堰、彭州、崇庆、绵竹、平武、北川、江油、什邡、青川等10个有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站点,具体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的降水、气温、风 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

  1.降水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以下均为北京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降水演变特征是:大地震当天12日白天各观测站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2日大地震之后的夜间至14日清晨。其中,12日08时-13日08时都江堰出现了26.3 mm的大雨,成都、彭州、什邡、崇庆、江油等6个站以小雨为主。13日08时-1 4日08时什邡出现了30.5 mm、崇庆37.3 mm、彭州32.9 mm的大雨,都江堰出现了21.3 mm的中雨。

  并且,崇庆12日无降水过程,首次降水出现在13日04时,降水强度逐渐增强,在13日06时达到峰值5.3 mm/1h,之后雨强减弱。但到13日夜间再次增强,该站降水持续至14日07时。成 都温江12日无降水过程,13日05时出现降水,之后逐渐增强,降水峰值出现在13日21时,达到3.8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都江堰12日22时开始降水,降水出现时间早于成都市的崇庆、温 江和彭州等其它地点,降水强度也较强,至13日05时最强,达到9.1 mm/1h,降水过程持续到14日05时。彭州12日基本无降水过程,13日04时开始降水,强度较弱,至13日傍晚增强,在夜间22时达最强,即4.9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江油12日15时出现小雨,0.4 mm/1h,其它时间无降水,13日08时-14日07时又出现降水,在13日15时达最强,1.3 mm/1h。什邡12日15时-22时受地震影响无资料,13日00时出现降水,持续至14日05时,13日夜间降水增强,峰值出现在19和20时,4.9 mm/1h。

  2.气温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温演变特征是:12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明显,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06时左右,最高气温出现12日12时—14时,其中都江堰、绵竹、北川、江油、什邡等出现在12时,大地震前各站气温先后达到最高,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14时28分大地震之后,13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过程,2 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13日—14日08时各站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13日14时的气温与14日02时—06时的气温差别不大。

  3.风速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风速演变特征是:地震发生前除平武以外,其它各站风速变化特征与温度变化特征较相似,风速在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地震发生后,13日—14日各站风速变化发生了改变,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不少站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夜间,都江堰站最大风速出现在13日04时,达到10.7 m/s,比每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略早1小时。

  4.气压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压演变特征是:地震前后各站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平武和青川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气压较低,在920hPa左右,都江堰海拔高度在707.00m,气压在930hPa附近,北川海拔高度在638.80m,气压在940hPa附近,其余6站海拔高度在500m—600m之间,气压都在950hPa附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趋势。

  5.几点初步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主震区附近地区的气象要素变化表现一定差异性。尤其是,大地震发生当天,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过程开始于大地震后的13日夜间,多 数站降水出现在地震10多小时后,14日早上降水基本结束;大地震发生当天气温日变化明显,大地震发生前3小时内各站温度先后达到最高值,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但大地震发生后13日—1 4日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与降水过程对应,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并且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大地震发生前后风速表现出不同变化,大地震前风速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 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但大地震发生后,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发生变化,不少站出现在夜间;大地震发生前后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 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的趋势。

  总之,关于“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降水、气温、风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揭示了一些基本的变化事实,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开展必要的研究。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其孕育、发生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和气象变化。那么,这次“ 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主要震区附近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怎样呢?

汶川大地震会不会影响天气变化?
答:大地震会影响天气变化,地质变化导致很多的山都移位或者变底了,那样风也会改变原来的方向,河水改变方向,反正很多原因。我在救灾的时候发现只要是有大的余震之前或者之后都会下雨。

2014年10月四川甘孜天气受地震影响吗
答:一般来说地震之后的天气都是灰蒙蒙的很阴沉的,让人感觉很压抑就像是雾霾的天气的额,甘孜应该有一点影响吧

汶川地震那天汶川下午和晚上的天气情况?
答:晴。没有刮风下雨!!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天天气怎么样
答:话说2008-05-12,天气阴间多云。又是一个事务繁杂的星期一,这个星期一和以往的星期一没有任何差别,也许人类是无法感知到的……

泸定的地震与干旱,灾情后有多可怕?
答:在石棉县月牙桥与省道217路口设置了管制站,对所有车辆实行交通管制。应急车辆可沿217省道进入地震灾区。希望广大公共车辆遵守交通管制措施,确保应急救援通道畅通。四川和中国的缩影,正进入一个“高风险”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极端天气频发,经济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环境危险,国际安全...

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灼热干燥的天气是地震的前兆吗?
答:科学研究表明,地震发生之前“反常热”的原因不是大气温度,而是地层温度。《地震学报》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在地震之前,岩层温度有可能达到高峰;在地震之后,气温迅速降低,相差3摄氏度以上。以内蒙古凤镇和河北唐山为例,在0.8米深的深度,其震级分别为5.8级,震级为7.8级,地温差别...

汶川地震当天天气是雨天吗
答:白天是大晴天,晚上下了几颗小雨。

为什么地震之后天气就会变冷,而且还会下雪
答:加上地磁地壳中金属矿物的加热影响使地面水份快速蒸发,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前应该有一段闷热的天气,而地震发生后地面和地下能量大面积释放加速了天空水气的饱和度,同时巨大的能量使这部分水气上升速度和高度大增而进入高空低温区域,这些水气和粉尘就凝结为水或冰散落下来,这就是地震后形成下雨的原因....

2014年10月四川甘孜天气受地震影响吗
答:由于地震使空中的粉尘数量大增,加上地磁地壳中金属矿物的加热影响使地面水份快速蒸发,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前应该有一段闷热的天气,而地震发生后地面和地下能量大面积释放加速了天空水气的饱和度,地震后,出现很多的裂缝,地球内部的热量大量的释放出来,同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蒸发加强,并且使得地下的一些水汽...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天气
答:多云到阴的天气,到了震后出现了几天降雨天气,在山地高原地区,又是春季,下雨的时候有点阴冷,而且脆弱的地址条件容易造成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