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改制的主要措施

作者&投稿:隐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忽必烈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①在中央:改革中央机构: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此外设宣政院,管理全
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②在地方:改革地方机构:设置行中书省(十大行省);设澎湖巡检司;开发云南行省

③兵民分治

④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⑤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办法表示的意思是:办事情(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元世祖忽必烈
(1215~1294)

  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这里任诸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师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的消息传来,忽必烈仍挥军自阳逻堡渡长江,围鄂州(今湖北武汉),并以军接应从云南北上的兀良合台军。这时,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征兵图谋汗位,忽必烈立即采纳汉人郝经的献计,与宋约和,轻骑北返燕京。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10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和林。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在与阿里不哥鏖战的同时,中统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乘机叛乱,被忽必烈迅速镇压。李的叛乱引起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家族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可严密对汉人的防范。此外,又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权,使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中统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为至元。经过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损益,新王朝的各种制度大体上确立下来。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次年,确定以大都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的重新确立,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对人民的赋役剥削限制在一定的数额之内,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如立司农司、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等。但是,这个政权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后旧制。这些制度在元代始终保留下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元代的社会矛盾愈益激化。同时,忽必烈又积极着手消灭南宋的战争,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十三年,下临安,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全国统一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都有了发展。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蒙元政权对汉文化的学习,是从忽必烈改制开始的吗?
答:导致了忽必烈对于汉人开始猜忌而产生不信任感 ,其民族分治政策便是如此,元世祖初年曾以汉人史天泽和蒙古化的契丹人耶律铸为丞相﹐此后则规定“不以汉人为相”。 结语: 忽必烈早期汉化政策是积极的,对中原汉文化的学习加快了蒙元游牧社会向农耕文明转变的进程,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忽必烈改制下,劝...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课本知识
答:铁木真:又称“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主要贡献有建立蒙古族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元朝 建立民族:蒙古 建立者:忽必烈(元世祖) 建立时间:1271年,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1276年 忽必烈改制 原因:巩固统治 具体内容:①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②经济方面,推...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答:对此,学生们应该很快理解,因为类似知识和认识在前面有关民族关系的教学中也多次涉及;另外,本知识点虽是上一课内容,安排到本节课,原因是:忽必烈改制,既是元朝能统一全国的基础,又是元朝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基础,如此安排,应该主题更突出、时间更紧凑。)二、行省制度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出示...

中国史上,有哪些改革(变法)是成功的?
答:失败,是因为在他死后,他的学生们和同僚们都停止了这些措施。张居正的改革主要是“一鞭法”,即用钱来缴税而不是用粮食布匹等实物。看似简单,但是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采用这种方式。实物的长途运输,劳民伤财,地方政府乘机盘剥人民,运输时又要消耗当量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而官府收上来的实物又很...

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
答:D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蒙古族采用汉族先进的文化及措施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D。ABC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实质上进行的分析,实质问题应该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点评:忽必烈改制是实现蒙古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蒙古族逐渐采纳了汉族较高级的文化来管理...

我国历史上从秦朝到清朝中央集权是怎样进一步发展的?、
答:经济: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意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含义:唐玄宗统治时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内容: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元朝:行省制 忽必烈改制: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 内容 ...

中国历史上经历有几次改革
答: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确立资本主义: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⑤.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①...

列举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者和变革者
答: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齐国邹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王叔文、王丕(丕有单人旁)和刘禹锡、柳宗元等的永贞革新;后周世宗改革;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的熙丰变法;元朝忽必烈改制;明朝张居正改革;清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戊戌变法;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从唐朝到清朝的中央集权是怎样加强的?
答:经济: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意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 含义:唐玄宗统治时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内容: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元朝:行省制 忽必烈改制: 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 内容 政治:仿效中原王朝的政...

每个朝代灭亡都令人惋惜,中国历代的兴衰、灭亡原因都有哪些?
答:直至忽必烈时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制,要求实行汉制,情况才得以缓解,但汉人的地位依然低下。忽必烈后,元朝统治黑暗,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人民起义,推翻了元朝 明——财政危机,用人不当 在宋朝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后,另一个矛盾也凸显出来,那就是皇权与相权,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胡惟庸党案而诛杀胡惟庸,废除了存在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