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作者&投稿:茌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01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 高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代数主要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三角函数。几何又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部分。
一、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1)函数
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5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参见例1)。
(2)指数函数
1(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产生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2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知道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a>0,a≠1)。
(4)幂函数
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二、三角函数
(1)任意角、弧度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的正弦、余弦、正切),能画出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正切函数在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结合具体实例,了解 的实际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 的图象,观察参数A,ω,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三、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参见例1)。
4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四、不等式
(1)不等关系
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五、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1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4)空间直角坐标系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2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我算出来是

-b
-a ·------------------
________
√a∧2-x∧2 a
--------------------------- = ---------------------------------
b∧2 *(a∧2-x∧2) b *[(a∧2-x∧2)∧(1.5)]
即 a
---------------------------------------
________
b *(a∧2-x∧2)√a∧2-x∧2

高中数学学什么
答:高一是学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向量。高二学不等式,解析几何,空间立体几何,概率统计。高三导数复数。《高中数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制。《高中数学》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

高中数学内容
答:高中数学内容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包括代数、几何、函数、微积分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代数:代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它研究各种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在代数中,学生将学习解方程、简化表达式、因式分解、二次函数等概念和方法。代数是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工具,也为...

高中数学公式
答:高中数学概念总结一、 函数1、 若集合A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和 (顶点式)。2、 幂函数 ,当n为正奇数,m为正偶数,m<n时,其大致图象是...

高中数学有哪些
答: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微积分等多个方面。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如下:1.代数 代数部分包括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等内容。在这个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代数运算,如加、减、乘、除等,以及如何使用括号来简化代数式的表示。代数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字,而是各种...

高中数学学什么
答: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如下:1、代数部分:高中数学中的代数部分包括方程式、函数、数列、不等式、行列式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数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学生需要掌握方程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不等式的解法,行列式的运算等。2、几何部分:高中数学的几何...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答: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数学之锁。下面就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含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共有2n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2、集合中,Cu(A∩B)=(CuA)U(CuB),交之...

高中数学内容是什么?
答:高中数学内容:《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集合与函数》: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指数与对数...

高中数学课本顺序是什么?
答:高中数学课本的学习顺序是: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一和必修四,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集合》,《函数》,必修四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向量》。必修三中的内容包括《统计初步》,《算法》,《概率》。到了高二要学习必修五,主要内容是《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等。

高中数学有多少个板块?
答:四个大板块:函数、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其中又细分为:《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书本包含: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当前我国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高中数学书都有什么?
答:不同学校不一样。高一数学必修有5本,必修1到必修5。高一上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高二上必修3和选修。必修1主要是集合与函数;必修2主要是空间几何体,点与直线平面的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必修4主要是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必修5主要是解三角形,数列和不等式。高中数学共学习11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