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背景和作用

作者&投稿:纵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背景、意义?~

  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策略,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策略问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作为党开展工作、团结人民、夺取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不断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对繁重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广泛联盟,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任务更加繁重。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统一战线作为推动“一国两制”实施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和谐世界建设过程中,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所谓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统一战线处在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在坚持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方面的责任更加重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殊的群众工作,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具有独特优势。
针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

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领导人民推进的一切事业,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都要依靠最广大人民来完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空前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空前繁重的任务。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需要更加精心、更加扎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更加充分、更加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处理和化解各方面的矛盾,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集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上来。
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调动一切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因素,化解一切影响团结稳定的消极因素,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而强大的力量支持。

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台湾问题,始终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看到,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依然任重道远。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两岸关系大局基本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必须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争取台湾民心,必须团结一切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积极力量。
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反“独”促统的重要作用,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求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之同,存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之异,促使两岸同胞联系更广泛、合作更深化、感情更融洽,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日益广泛,我国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地区冲突和摩擦此起彼伏,南北差距加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均有上升的一面,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正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其渗透手段日益多样、形式更加隐秘,给我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统一战线涉及的政党、民族、宗教等领域,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的重点领域。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对外交往广泛、反渗透反分裂作用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从世界范围政党执政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看,人心向背对一个执政党具有决定性意义。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政权在手不一定人心在握,不掌握人心最终难以保持政权。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优势在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执政后最大危险在于脱离人民群众。越是执政的时间长,越要防止脱离群众的现象发生。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坚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客观实际、顺应人民意愿,使党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力量源泉,使党的执政活动最广泛地赢得民心、凝聚人心。
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特殊的群众工作。统一战线是党加强同各方面群众联系、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是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广泛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作用,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和社会领域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必须看到,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不同方面、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也有这样那样的具体利益。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积极引导,形成合力,使全社会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奋斗。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和社会领域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保持和促进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和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保持和促进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是民族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关系。能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不能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保卫领土完整。三是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各阶层关系,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五是大陆同胞、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是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处理好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对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新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广泛联盟,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新世纪新阶段,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这也是统一战线在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要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统一战线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把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统一战线的突出任务,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使命,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把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作为统一战线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

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统一战线永恒不变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凝聚的力量越大越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大团结,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越是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要巩固和加强这种大团结,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团结,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本力量的重大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基础。要切实做好团结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工作,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战略任务。继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是空前广泛性、巨大包容性、鲜明多样性、显著社会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出现,统战工作对象增多,同时由于“一国两制”的实施,团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统一战线具有巨大的包容性;社会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统战工作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由大城市拓展到中小城市,由公有制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单位,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日益增多,统一战线具有显著的社会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各阶层发生了新的变化,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农民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他们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统一战线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把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这一变化表明,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基本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它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着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鲜明主题,强化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对发展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因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内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更为增强,统一战线的范围空前扩大,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与爱国者和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盟更加巩固。
在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在协调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新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等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中积极发挥作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加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建设,推动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各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提供广泛支持和有力保障。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长期以来,我们党在统一战线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原则,主要有: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坚持“团结―批评―团结”,坚持以人为本、照顾同盟者利益等。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必须始终不渝地遵循和贯彻这些原则。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

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努力把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上来。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充分发挥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领域中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发挥统一战线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推动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要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抛弃过去的成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形成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策略,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建立统一战线是什么时候?
答: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1921.7至1927.7)

中共历史上曾建立的四次统一战线
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共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其根本任务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

我国历代历史上分别建立了哪些统一战线
答:第三次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正式形成,标志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的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声明。这一战线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四次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目的是推翻蒋介石...

我国历代历史上分别建立了哪些统一战线
答: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
答:革命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
答: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即爱国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答: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尖锐。同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证了抗战的最终胜利。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第二条战线,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什么是统一战线
答: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以后,全中国人民热切希望中国能以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方式建设国家,继续坚持两党合作,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但是蒋介石集团违背人民意愿,坚持独裁立场,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
答: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正确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