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复习,中共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

作者&投稿:源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几次重大历史转折?~

1、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严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
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2、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3、1945至1949年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4、1949年至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
第一阶段(1919~192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 时期。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
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历史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南湖,中共一大代表党的成立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①中共一大: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要求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意义: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②二大:1922年,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提出反帝反封建,以及消除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1924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做了铺垫。
③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④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⑤瓦窑堡会议:1935年,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⑥洛川会议:1937年,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⑦中共七大:1945年,制定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命定了基础。
⑧西柏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向城市,针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提出相关措施。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等等。
⑨中共八大:1956年,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即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⑩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立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集体的地位,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改革开放,将重心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意义主要是其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伟大转折,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⑪中共十四大: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⑫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大(1921)--建党--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产生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大(1923)--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八七会议(1927--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开展土地革命
古田会议(1929)--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纠正王明“左”倾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中共七大(1945)--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中共八大(1956)正确分析指出两个矛盾,反冒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一大。三大。八七会议。遵义。这是近代史最为重要。。。

不用太在意,书本只要背会,考什么内容都不用担心,这些什么所谓的总结参考书就初三复习的就可以,上面很多,不过在我看来看这些有的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