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歌曲特点和介绍?急!

作者&投稿:永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调是蒙古族的歌曲还是歌曲特点?~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字少腔长是其一大特点。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
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上行旋律节奏缓慢稳定,下行旋律常常插入活泼的三音重复句式,这来自对草原生活步调的模仿。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长调牧歌的典范之作《辽阔的草原》及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有一首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 短调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 在蒙古族民歌中,有很多长篇叙事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它叙述了英雄嘎达为了蒙古人民的牧场,为了牧人的生存,同达尔罕王和反动军阀张作霖斗争的故事。

短调还有:敖包相会等。

蒙古歌曲的特点: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蒙古民族向有“诗的民族”之称,蒙古族居住的辽阔草原,世人称之为“歌的海洋”。自古以来,蒙古人素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作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
蒙古民歌除古代狩猎歌、游牧歌、神话传说歌、寓言歌、古代英雄歌以外:
1、还有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达那巴拉》、《 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
2、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
3、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
4、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
5、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北京喇嘛》等。

扩展资料:
蒙古歌曲中比较出名的是蒙古赞歌,赞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大会或其它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歌唱的民歌体裁。赞歌按其内容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1、英雄赞歌:如《成吉思汗颂歌》。这首赞歌以其庄严肃穆的感情、高亢激昂的音调热情歌颂了成吉思汗。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首流行于锡林郭勒地区的著名歌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堪称是赞歌的典型代表。
2、骏马赞歌:流传较广的《小枣骝马》、《长鬃马》、《小黄马》等。
3、家乡赞歌: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久居家乡的人们为赞美家乡而作的歌,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抒发在异乡的愁苦而作的歌。前者如《察哈尔八旗》、《我的家乡》等,后者如《高高的兴安岭》等。
4、姑娘赞歌:姑娘少女的纯洁美丽,在蒙古人民心目中常常作为美好的象征。这类歌曲充满了动人的诗句,有着优美的旋律。作品如《其布盖希里》、《乌尤黛》等。
5、四季赞歌:这是人们赞美大自然四季风光而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裁。歌中多描述四季的交替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充满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一类型的民歌到处可见。几乎在蒙古族各聚居区均有风格独特的《四季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歌曲

以民歌和说唱为主。都是反映牧民活的歌曲。蒙古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分为"乌尔吐”歌曲(即长调子歌曲)和"乌火尔"歌曲(即短调子歌曲)两种。前者有着自由的节奏和悠长的气息,速度缓慢,音域宽广;后者则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和轻快的速度。

蒙古民族音乐基本上是以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构成,其五阶中每个音皆可作为调式主音。以徵音和羽音作主音的调式更为常见。曲调起伏较大,常用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也较宽,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给人以辽阔、奔放的感觉,表现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征。演唱方法为真假嗓分别使用,并且由于定调较高,更显得音调高亢、嘹亮、富有变化。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以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结束句,使曲调柔和圆润。此外,在蒙古还有一种叫做"潮尔"的演唱方法,就是"呼麦"。这种方法是利用口腔内的空气振动声带产生共鸣,并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从基音中选择它所包含的不同的泛音,于是形成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地产生高音区的曲调。使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即高音区的曲调和低音区的持续音。不过这种方法大部分是由两部分人来演唱,即几个人唱持续低音,一个人唱高音曲调。

蒙古民族音乐的节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节奏比较清楚,常见的是二拍子或四拍子,虽有复合拍子,但其性质仍为二拍或四拍。另一类节奏则很不明显,速度也较缓慢,实际上许多乐曲的节拍是不能用小节线来划分的。即使以某种节拍划分,其每拍的时值也不一定绝对相等,而且轻重拍的区分也不明显。因此,可以说,蒙古民歌是一种"曲调性强、节奏性弱"的歌曲。蒙古常用的乐器是马头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筝、蒙古琵琶、胡笳、兴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乐的特点是柔和、安静。上述乐器中马头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现力丰富。除了为民歌与说唱伴奏外,还常用于独奏与合奏;不仅演奏旋律,而且适宜于表现马匹的奔跑与嘶叫。蒙古的器乐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乐化。

蒙古族长调的唱词特点有哪些?
答: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即四句歌词分两遍唱完。长调演唱艺术只能根据演唱者的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掌握,而不能象短调歌曲的节拍那样以“强和弱、1和2”来固定地表达。即不同的人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

蒙古族儿歌有哪些
答:《小小的希望》介绍 《小小的希望》是一首富有童真和梦幻色彩的蒙古族儿歌。歌曲以简洁明了的旋律,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歌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如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的草原等。《蒙古摇篮曲》的特点 《蒙古摇篮曲》是一首轻柔舒缓的摇篮歌,通常在孩子入睡时吟唱。它以优美...

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答:多为单纯五声音阶,很少使用音阶外音。羽调式、徵调式为主,宫调式、商调式次之。蒙古族民歌的旋法最富特色或曰带根本性的特点,是抛物线型旋律线。

蒙古长调旋律有什么特点?
答:我认为,长调歌曲是在蒙古族长期居住的环境和生活中所产生的。人们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放声歌唱,反响于高山悬崖中,其曲调优扬而多曲折,歌词也精炼,因此称为"长调歌曲"。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一直居住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牧业、狩猎的生活,并保卫着神圣领土。那时,人们依靠作为劳动工具和交通...

简要叙述蒙古族民歌概况?
答:蒙古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这个崛起于漠北的草原游牧民族曾一度统一中国,称雄欧亚。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人口约有480余万。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及东北等地区。蒙古族丰富的民歌源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景色,和“逐水草而居”、“毛毡帐裙”“食唯肉酪”的...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
答:嘹亮的歌声、父母的恩情、弟兄的情义、长者的训导、天下的太平……这种情景交融、法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和神韵,在人类进入大工业时代,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更为突出显示出蒙古族长调民歌高度的美学价值。蒙古长调的表演者穿蒙古长袍,配以马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

红艳具有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
答:红艳是蒙古族的一种民间歌曲,具有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旋律。蒙古族的民歌大多数是以短调形式出现的,因此红艳也具有这一特点。红艳的歌词通常描述自然风光、牧民生活、友谊和爱情等主题。这种歌曲通常由独奏者或小型乐队演唱,并通常伴有传统的蒙古族乐器演奏,如马头琴、手鼓和蒙古族长笛等。

蒙古族民歌有哪些分类?
答:长调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婚礼歌等,节奏自由,曲调悠长,深沉委婉,是最具草原气息的蒙古族民歌。因流行地区的不同,又有察哈尔长调、呼伦贝尔长调、哲里木长调、鄂尔多斯长调之分。除了单声部长调,还有带持续低音的长调蒙古语叫“潮尔音道”。新疆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则保留着一种古老而奇特的“...

内蒙古各地域民歌特点与地势的关系
答:内蒙古各地域民歌特点与地势的关系相互交错。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高亢悠远、且拖腔悠扬、舒缓的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

蒙古族歌手把温暖送到草原深处,蒙古歌曲有怎样的特点?
答:娜 日 莎 如水的灵性,如山的眉目 血液里流淌的是来自草原深处的声音 时而婉转千回无限柔情歌唱辽阔草原 时而活泼灵动俏皮演唱蒙古族民歌 她是蒙古族歌手——娜日莎 给你一份来自草原的音乐礼物 关于 娜日莎 娜日莎,蒙古族,1988年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