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家,各有哪些?

作者&投稿:蓟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家,各有哪些~

1、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一百二十一颗恒星方位,数据被后世天文学家所用。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恒星138座,810个。他与楚人甘德根据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所制成的图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2、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3、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4、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

第一位的是: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其他的人还有很多,如下:
羲和,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历法学家。

甘德,战国时代天文学家。

石申,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

贾逵(30~101),东汉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

刘洪,东汉末天文学家。

何承天(370~447),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

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刘焯(544~610),隋朝天文学家。

李淳风(602~670),唐代初期天文学家、数学家。

一行(本名张燧,683~727),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和佛学家。

曹士为(生卒年不详),历法家,活动于唐德宗建中年间。

梁令瓒,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

苏颂(1020~1101),宋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杨忠辅(生卒年不祥),宋代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

王恂(1235~1281),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邢云路,明代天文学家。

徐光启(1562~1633),明末杰出科学家、天文学家。

薛凤祚(1600~1680),明末清初数学家、天文学家。

王锡阐(1628~1682),明清之际民间天文学家。

梅文鼎(1633~1721),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李善兰(1811~1882),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天文学家是:张衡,祖冲之,石申,郭守敬。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 ,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



石申,生卒年待考。又名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的中国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数据被后世天文学家所用。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恒星138座,共810颗。《开元占经》载石氏中官62,外官30,加上28宿,共计120座。同时给出了石氏星表这120座的121颗星的入宿度和去极度。原著《天文》八卷,早佚。后人拾遗补阙,把它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又名《星经》,曾收入北宋政和年间刊印的《道藏》一书,题名为《通占大象历呈经》 。今存的《甘石星经》为2卷,其中虽有一些后人增添润色之辞,仍不失原书面貌,是一部对天文研究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文献。
甘德
甘德,战国时齐国人(一说楚国或鲁国)。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三的最早发现者。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后人把他与石申各自写出的天文学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甘德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张衡
《灵宪》是张衡有关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原文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所征引而传世。文中介绍的天文学要点如下:张衡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他认识到太阳运行(应是地球公转)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见到的星有2500个,与今人所知略近。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甘德,战国时齐国人,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二的最早发现者。
编制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刘洪(公元129--210年),东汉天文学家。他曾任过多官职,一度政绩显著,但主要成就在天文历法上。他的“乾象历”确立了很多历法概念及经典的历算方法,是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元代顺德邢台(今属河北省)人,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科学家和数学家。郭守敬从师刘秉忠。中统年间,张文谦推荐他习学水利。元世祖召见他,授都水监,令他兴复西夏濒河、五州诸渠。因此,他修治了许多河渠。又受命修治历法,乃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了比过去准确的《授时历》,推算极为精研。《授时历》编成后,郭守敬被拜为太史令,后又升迁昭文馆大学士。这部《授时历》,在中国施行达360年,是中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郭守敬还注重天文学实践,长于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报仪、景符和窥几等十余件观测天象的仪器,同时又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规模巨大的测量工作,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极高的精确度。延年间卒,终年85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有甘德,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三的最早发现者。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后人把他与石申各自写出的天文学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石申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的中国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等。张衡,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祖冲之,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张衡,祖冲之,张遂(一行和尚),郭守敬,徐光启等。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家,各有哪些?
答:在中国古代,有四位天文学家尤为著名,他们分别是张衡、祖冲之、石申和郭守敬。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是东汉时期的杰出人物,他在天文学、数学、发明、地理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他不仅在数学上有杰出成就,在天文学方面也同样出色。郭守...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答:此外,张遂的天文学观点,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学家早一千多年。称张遂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是丝毫也不过分的。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县,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活动中,他精心观察客观...

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请告诉我他们的国籍)
答:甘德,石申(中国,战国时期,著有《甘石星经》)喜帕恰斯(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著有《天文学大成》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是谁
答: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羲和,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历法学家.甘德,战国时代天文学家.石申,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贾逵(30~101),东汉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刘洪,东汉末天文学家.何承天(370~447),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刘焯(54...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贡献?
答: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其他的人还有很多,如下:羲和,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历法学家。甘德,战国时代天文学家。石申,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辉煌的历史,出现了许多天文学家是?
答:"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四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

中国有四位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用来命名月球的环形山,是...
答:石申(公元前约4世纪)是战国中期的天文学家,张衡(78—139年)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文学家,祖冲之(429—500年)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年)是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万户环形山的万户,实际上并非人名,而是从金代就开始有的一种军职的名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目录
答:七、石申夫星占及其在中国天文发展史上的意义第三节 甘德一、生活年代及著作二、甘德的恒星观测及《甘氏四七法》三、甘德对五星运动的研究四、甘德的历法成就第二章 两汉天文学家第一节 司马迁一、家世和简历二、历法和行星天文学上的贡献三、星官的传人四、古代奇异天象的索隐五、恒星颜色的观测六、恒星亮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