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有哪些?

作者&投稿:壤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千里走单骑: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4、望梅止渴: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舌战群儒: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扩展资料:社会影响:
《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七擒七纵 [ qī qín qī zòng ]

【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晋 · 陈寿《三国志 · 蜀志 ·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2、老牛舐犊 [ lǎo niú shì dú ]

【释义】: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处】:《后汉书 · 杨彪传》:“子(杨)修为曹操所杀;后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金)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3、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4、吴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释义】: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晋 ·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5、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释义】:势:气势,威力。 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军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
答:【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4、吴下阿蒙 【拼音】: wú xià ā méng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有哪些
答: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才占八斗等等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谚语有哪些
答:翻译: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的时候,强虏灰飞烟灭了。五、草船借箭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出自:《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翻译:周葛亮用...

有哪些成语出自《三国演义》
答:有草船借箭、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等这些成语都出自《三国演义》。扩展阅读:相关成语的释义: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

列举200个《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答:安身之地、傲慢少礼、傲睨得志、傲睨自若、傲贤慢士、懊悔无及、班师回朝、宝刀不老、饱学之士、倍道而进、秉烛待旦、不成体统、不置褒贬、残暴不仁、苍生涂炭、尺寸可取、赤膊上阵、赤身露体、初出茅庐、村野匹夫、大吉大利、大计小用、大仁大义、大展经纶、刀枪剑戟、得而复失、灯烛辉煌、...

三国演义里边的成语有什么
答: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纵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木牛流马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辕门射戟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都有哪些
答: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27、出言不逊(...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答:骄兵之计、休声美誉、养精畜锐、鼓角齐鸣、指囷相赠、先礼后兵 有机可乘、鸠夺鹊巢、昂然直入、知遇之恩、大吉大利、择主而事、懊悔无及、心绪如麻、缓兵之计、闲杂人等、开基立业、法不徇情、老成练达、束手待毙、无计可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家老小、凄然泪下、情同骨肉、...

《三国演义》的成语
答:【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三顾茅庐 ...

《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答:《三国演义》的成语有: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等。扩展阅读:相关成语的释义: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