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 | 车圈抗“疫”这二十天

作者&投稿:言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2月9日上午,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武汉的医疗物资仍存在缺口。我们知道战“疫”不曾间断,但战胜疫情的信心也不曾退却。

第一天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首次肯定了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迹象。自此,这场全民抗“疫”之战正式打响。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这样的个人基础防护成为常态。临近春节假期,行业的运营也缓慢了起来,彼时的汽车圈知道有疫情,但大多处于非应急状态。

第四天:启动捐款捐资

1月23日是值得记住的日子。

这一天,武汉封城;

这一天,微信上线了实时更新的“新型肺炎疫情动态”,引导全民关注;

这一天,东风公司宣布捐赠1000万元抗击疫情。

从疫情严重性的分布上,身处武汉的东风公司是汽车行业最大的“受害者”,但它充当了先行者。随后几天,广汽集团、奔驰、宝马纷纷捐款捐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汽车行业已有70+家企业捐款捐物,总价值超10亿元。

第五天:轻客厂家紧急复工

1月24日,这一天是除夕。工信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部分轻客厂家为此次疫情加紧赶制负压救护车。比如上汽大通,接到了赶制60辆负压救护车任务。经过10天不间断作业,首批车辆已于2月5日达到武汉。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10余家车企紧急参与到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中,除了上汽大通还有福建奔驰、福田汽车、江铃福特、宇通客车等。

第七天:车企开启应急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城市,作为疫情的中心,各大车企纷纷启动了疫情应急措施。1月26日,神龙公司宣布延长春节假期;法国PSA集团表示从武汉地区撤离38名法籍员工;本田、雷诺在武汉的工厂关闭;福特、通用建议公司员工不要前往武汉。

 

时至今日,武汉的汽车工厂均未恢复生产状态,而疫情蔓延至全国后,各省市都下达了延期开工的指令。比如丰田已宣布在华四个工厂复工再次推迟到2月17日以后。显然,推迟只是手段,后续的疫情防控成果才是车企复工的保障。

第九天:与用户同行

特殊的时候,车企选择与用户同行,往往更有感染力。1月28日,蔚来汽车筹集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抗击疫情,其中300万元用于疫情期间的用户关怀,200万元用来捐助蔚来车友会的公益行动。

2月4日,长城汽车也宣布与旗下经销商共同启动2000万元用户关爱基金,与车主共克时艰,联合战“疫”。

第十四天:帮扶经销商

疫情冲击下传统春节购车旺季被冲淡,已经让经销商蒙受损失,持续的疫情发展致使经销商无法及时开工,经营和财务压力巨大。2月2日,沃尔沃率先发布消息称,取消2月份销售目标并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补贴。紧接着,北京现代、捷豹路虎、东风日产也陆续发布了取消考核及予以补贴等经销商关怀政策。

 

第十六天:研发防控产品/技术

疫情爆发,让汽车行业对“驾乘安全”有了新思考。2月4日,吉利公布宣布投入3.7亿元,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重点突破车内病毒防范功能和技术,降低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或许有一天,汽车可以成为人们面对疫情的“安全屋”。

 

无独有偶,广汽新能源正在研发的智能生态舱也专注于呵护呼吸健康,让人期待新技术能早日落地应用。

第十八天:援产口罩

疫情发展并没有减缓的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各医疗机构仍然紧缺医疗物资。2月6日,上通五菱官方宣称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日产量可达170万。目前,第一批20万只口罩已顺利下线,由相关部门统一调配。

 

2月8日,比亚迪官方也宣称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每一天:车企和经销商持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纵使外观环境再恶劣,车企和经销商也没有忘记持续为用户提供服务。几乎每一个车企都在疫情期间推出了线上+线下的保障服务。

 

以广汽丰田为例,既有专属的移动端APP供用户进行看车咨询、预约试驾、订车付款、贷款审批、维保预约等。同时,线下4S店也将做好防疫措施,让客户安心到店。包括展厅每天定时消毒、展车和试驾车高频次消毒、销售顾问佩戴口罩、试驾专员健康检测合格上岗,以及为客户准备单独洽谈空间,无纸化系统少接触签单等。除此之外,销售店还将提供维保预约24小时救援、入库检测、上门取送车并进行车辆消毒等服务。

最后

最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着消费下行的趋势,不少车企在去年都处于销量下滑甚至亏损的状态。比如长安汽车在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预告里显示净利润预计亏损24-29亿元,而此次疫情长安汽车捐赠了1000万元驰援防控。当然,这并非个例。国企、民企、外企、合资企均是如此。

疫情之下,汽车产业已然遭受重创,工厂停摆、复工延期、防控成本皆有不确定性。但再难也要为疫情站出来的姿态,更让人看到中国汽车行业的聚力,车企们的社会责任担当。注视着这一幕,无论谁都有身为汽车人的自豪,即使2020艰难,也饱含依旧向前的勇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