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 2015标准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的结果是实现什么

作者&投稿:运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ISO9001标准第七章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的结果,组织需要确定并提供哪些资源?~

体系标准里面写得很清楚啊,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的结果,组织需要确定并提供相关资源:1.人员(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2.基础设施(如建筑及相关设施,设备硬件及软件,运输资源,信息通讯技术等);3.过程运行环境(如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卫生、噪声、无性别歧视、过度疲劳等);4.监视和测量资源(即监视和测量的设备设施,如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浓度计等);5.组织的知识(正常生产需要用到的知识,如作业指导书,相关生产管理制度,设备说明书等)。

标准4.3界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需文件化信息描述质量体系范围(新标准要求组织先自己界定范围,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至少认证证书上要填写的内容:例如,产品和服务类型,过程的地点(例如有几个分厂),体系影响及控制范围。除非证明不影响“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和责任”,一般不得删减标准“要求”(shall)。一个是实际物理的品质圈,另一个是体系描述的文件化信息圈点范围保持一致。如果范围不能覆盖,可能会造成严重不符合。

标准在“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中规定了最高管理者的11项职责;其中新增加的有6项职责: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纳入组织的业务运作、推进过程方法及基于风险的思想的应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鼓励指导和支持员工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支持其他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明确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分工和质量责任承担机制;明确定义各级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责;根据组织特定时期的战略方向,带头以基于风险的思维,运用过程方法,对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准确分析,并评价其对组织战略方向的影响,识别存在的风险和机会,以此作为组织管理体系策划和实施的基础。最高管理者要指挥和控制组织管理体系的策划,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实现期望的业务结果为导向,体现组织业务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性质。最高管理者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指导和帮助员工学习、掌握和运用过程方法,强化风险意识教育,使基于风险的思维成为员工普遍习惯;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岗位和职责,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机制,确保其他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最高管理者要通过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优先顺序、设定改进目标、选定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来推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确保组织的质量方针与组织所处的环境及战略一致,确保在相关层次、职能和过程建立设定质量目标。

1、 具有稳定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 增强顾客满意
3、 影响组织成功或持续成功的其他结果。除了质量的满意,还有组织环境、相关方、资源、效率、利益、过程能力等生存的问题。

a) 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通俗的解释:
分内外部:内部可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
外部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二.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三.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四.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
  七.提高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