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烈士陵园的建设历史

作者&投稿:谏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盘山烈士陵园的建设原因~

盘山烈士陵园是天津有名的烈士陵园之一。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56年,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于当年修建蓟县盘山烈士陵园,1957年基本建成。烈士陵园建在盘山南麓,清泉奇石,苍松翠柏,果树成林,风景秀丽。总面积三百亩,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盘山抗日斗争事迹陈列馆、烈士骨灰堂。整个建筑富有民族风格,宏伟壮观,肃穆庄严。

盘山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历史上建有72座寺庙和13座玲珑宝塔,一座皇家园林──静寄山庄,早在唐代就以“东五台山”著称佛界,清康熙年间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民国初年盘山同泰山、西湖、故宫等并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旧名无终山、徐无山、四正山、盘龙山。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率宗族人隐居于此。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队北伐乌桓时,田畴请为向导,为大破乌桓建功,曹操对其“表封亭侯,食邑五百”。但田畴不受,仍然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据《盘山志》载,从魏武帝曹操开始,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都曾游览过盘山,并在盘山大兴土木,开山建寺,留有300多处摩崖石刻。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善男信女,进山逛景。参禅礼佛,络绎不绝。远在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吟诗“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高度赞美盘山的绚丽景色。到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成为香火极旺的佛家圣地。唐代时期兴佛教,盘山与山西五台山东西相呼,被称作“东五台”。清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佛寺,引来了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众多的文人墨客等或来参禅礼佛,或来游山玩水,留下了无数诗赋墨宝、碑记题刻,以及传奇故事,为盘山平添了许多人文景观和无限情趣。清朝康熙皇帝进山9次,乾隆皇帝第一次巡游盘山时拍案称奇,情不自禁吟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规模浩瀚的行宫“静寄山庄”,盘山发展鼎盛至极,此后他又27次到此巡游。帝王既以此离宫处理朝政,又以此为避暑之胜地。清帝为观赏山庄景色,每年耗费巨资,选中国传统造园之手法,集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使静寄山庄成为宏伟壮观,秀丽华美的皇家园林。 但时至本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建筑多不复存。抗日战争时期,盘山地区是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日军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盘山许多佛寺等毁于战火和敌人的破坏,但盘山晴岚迭翠的清秀风光依然令人钟情。解放后,盘山脚下建立了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凭吊。许多革命遗迹已经向游人开放。盘山的一些古建筑已经得到恢复、重建,盘山正以崭新的姿容,再次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游览胜地 。盘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在蓟县乃至天津市的旅游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 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04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 4A 级景区。2005 年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评定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5A风景区 。

盘山陵园,是在原静寄山庄的小石城和乐山书室的基址上修筑的。陵园内的石海就是昔日的小石城。石海现存五、六亩,无数巨大的圆石、长石、怪石,绵谷亘岩,姿态万千,为天下奇观。石海洞穴遍布,有的深不见底。这里也是闻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遗址。1941年春,八路军十三团一营,利用这一天然屏障,抗击数倍日军两天两夜,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陵园附近还有冀东抗日展示当年在岩石上刻写的标语口号和战场、会场、电台、报社等遗迹。
盘山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盘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这里很快就成了河北东西部抗战的中心。七七事变后,党中央提出在河北东部敌占区建立根据地的任务。
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共5000多人在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的率领下,兵分两路挺进冀东支援当地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斗争。1938年7月,冀东举行了有10万人参加的抗日武装大暴动,给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以沉重的打击。盘山全县上万人参加抗日联军。
从1940年年底到1943年年初,盘山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严重地打乱了日本侵略军的安排部署。日伪军对盘山根据地进行过多次大规模入侵,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当地百姓描述当时的情景是“抬头见岗楼,迈步封锁沟,无村不戴孝,四处是狼烟”。面对残酷的现实,盘山的民兵组织发动群众,运用地雷战、地道战等灵活多变的斗争形式,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从1940年5月起,日军重兵“围剿”盘山根据地。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包森副司令员,率兵多次痛击日军之后,1941年6月转入外线作战,将抗日根据地扩展到密云、平谷、三河、兴隆、遵化、玉田、宝坻等县。
1941年春,八路军十三团一营,利用陵园里石海洞穴这一天然屏障,抗击数倍日军两天两夜,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1943年1月,我主力部队返回冀东,通过数次战役,终于收复了盘山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1945年5月,盘山民兵被冀热辽军区第十四分区授予“民兵英雄”称号。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付出牺牲总数达2万人生命的巨大代价后,盘山根据地终于坚持到了最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