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例

作者&投稿:郜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孙子兵法中类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话有哪些~

孙子兵法中的名句极多,本人仅录感触最深的几句并附带翻译,以飨读者。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

2、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3、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4、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7、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隐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8、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大凡先期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就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就被动劳累。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能够调动敌人使之自动前来我预想的战地,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先我来到战场,是设置障碍、多方阻挠的结果。

9、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10、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

11、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1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当前的经济领域。

泾阳之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精髓,它概括性的描述了孙武对战争中敌我势力的认识。古往今来,历代军事学家都在运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经过时间的证明它不管是对战争、商业活动,甚至政治活动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战争中这一规则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唐朝开国之初,政局未稳,边境时常受到东突分子的干扰,面对这种状况唐高祖李渊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决定将京都迁移出长安。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对于父皇的决定坚决反对,认为大唐皇朝成立之初,区区几个东突分子闹事就要搞得迁都,国威何在。于是带领军队到泾阳与东突厥展开战斗。

双方实力悬殊,东突厥有兵20多万,而李世民所带军队不过几百。但是令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惊讶的是李世民居然天不怕地不怕,仅仅带着100骑兵就直奔阵前和颉利、突利二可汗,说:“我们已与你们可汗结盟,今日为何违约来犯?如果你们可汗真有本事,就请可汗与我李世民一人来决战。如果派兵攻打,我这百名士兵将拼死迎战,决不后退。”李世民如此的阵势,加上他深情镇定威严,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认为大唐肯定设有埋伏,因此不敢下令进攻。李世民见状又说:“你以前与我们有盟,今日出兵袭扰,为何不守信用?”这一反问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哑口无言,李世民的种种胆大的行为不得不使颉利相信突利和李世民勾结,将军情泄露出去了。鉴于这种状况,只好退兵,待时机成熟再出战。

李世民设计突击突厥,使他们仓皇而逃。一时间,李世民的军队士气高昂,大家都认为要乘胜追击。李世民认为,大唐皇朝建立才不久,应该以修生养息为主,而不是一味好战。于是 ,李世民与颉利会盟,并赠其大量金帛,目的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从此大唐边境和谐安定。李世民晓知颉利的心态,据此采用一系列离间战术,然后采取突击获胜。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深刻应用。

满意望采纳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如果我们心中想不通,就会发木了,就呆了。所以,要想得通,想得明白,这个人才有救。师父希望你们学佛要用妙法,妙法是什么?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知心懂心,懂人家的心,你才能把人家的心化开,所以,真正的学佛救人就是救心啊。实际上念经就是念气、念心,你的气不顺,嘴巴里还在骂人,心中还在生气,你说你这个恶气,非但念不好经 文,还会把这个恶气带到经 文里面,你这就是亵 渎佛 经。

所以,你们的气要顺,心平气和的人才能念好经啊。为什么很多人烧了很多小房子就是效果不好啊?因为心不平,气不和。还有很多人在念解结咒的时候,想着对方最好生病,或者撞车呢,心中充满着恨。师父告诉你们,这样你又犯业了,业障又进入了你的身 体,经 文怎么能有效果呢?希望你们要懂得,念经的时候一定要干净,千万不能有杂念。

我们要学会忏悔,就是要将累世的习 气、遗传的习 气、累世的业障统统地忏悔。今天你们跟着师父学佛,你们跪在观世音菩萨面前,你们做错一件事情,你们会忏悔一件事情,实际上这就叫小忏悔。真正的大忏悔是什么?“菩萨慈悲我,我是凡人肉胎,我不懂啊,我累世做了这么多不好的事情,我全部忏悔,我今天又做错事情了,观世音菩萨,我再忏悔。”

这叫大忏啊。如果你只是说我今天做错一件事情,菩萨保佑保佑我吧,我们单位的老板不要把我开除,这种忏悔有用吗?忏悔是忏悔自己累生累世的习惯。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喜欢偷东西,最后又被人家抓 住了,就是因为从小就偷点东西,才有今天的果,如果真忏悔,他必须跟老 师说:老 师啊,我就是从小没有好好地学习,我才有这个坏习惯,我以后真的不这样了,我从小时候一直忏悔到现在啊,我昨天做了这件坏事,我明天肯定不做了。可是因为有根在那里,下次还会长出来孽障和累世的怨结,他还会再偷,所以,要大忏悔,小忏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你忏悔了之后,你 的 人就会变成一种清净的法 器,为什么?就像一个清净的道场一样,因为你忏悔了之后,就是打扫了自己心灵当中肮 脏的东西,让那些肮 脏的东西统统地离开了你的身 体、肉 体和灵魂,你的心就得到安定和干净,就像一个干净的道场一样,菩萨可以随时地常驻在你的心中,所以忏悔是最重要的,忏悔相当于在人间不断地擦洗和洗地,你就变成了一个法 器,菩萨一驻在你的身上,菩萨就可以用你的法 器去度人,去帮助人家,可以去救人。如果不干净,怎么可以成为法 器呢?你拥有了清净的道场,你就能承受清净的法留,因为你已经成为一种法 器了,所以,你才能让这些佛法留在你的心中。

要懂得,困难把你困在里面,人家说,困难就是发木,一个“木”字,上面加上一个“口”字,就是“呆”。一个人呆了,就发木了,如果你的心中有一个“木”,那你的整个身 体把它围住,那就是困难的“困”字。在风水学上来讲,也是这样,如果你想造房子,你把木头放在当中,外面的院子先围起来,就是一个“困”字,那你的这个房子一定造不好,困难重重啊,这就叫道理。

如果我们心中想不通,就会发木了,就呆了。所以,要想得通,想得明白,这个人才有救。师父希望你们学佛要用妙法,妙法是什么?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知心懂心,懂人家的心,你才能把人家的心化开,所以,真正的学佛救人就是救心啊。实际上念经就是念气、念心,你的气不顺,嘴巴里还在骂人,心中还在生气,你说你这个恶气,非但念不好经 文,还会把这个恶气带到经 文里面,你这就是亵 渎佛 经。

所以,你们的气要顺,心平气和的人才能念好经啊。为什么很多人烧了很多小房子就是效果不好啊?因为心不平,气不和。还有很多人在念解结咒的时候,想着对方最好生病,或者撞车呢,心中充满着恨。师父告诉你们,这样你又犯业了,业障又进入了你的身 体,经 文怎么能有效果呢?希望你们要懂得,念经的时候一定要干净,千万不能有杂念。



孙武在什么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孙武在《谋攻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思是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什么篇?
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名著《孙子·谋攻篇》,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原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译文: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哪一篇
答: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原文: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意思是: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孙子兵法原文
答: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谋攻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 为上 ,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 伐兵 ,...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来源于哪一著作呢?
答:孙膑其实就是历史中一位鼎鼎大名的军事奇才。那么有人问“知己知彼,百战百殆”来源于哪一著作呢?其实这就出自于孙膑所著的战略兵法,《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的确,在古代的战争中,往往双方的实力已经是一定的,兵力多少,物资...

谋攻篇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答:1、所以说: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几率各一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殆:危险、失败。2、这句话出自《孙子·谋攻》,《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

《孙子兵法》主要有哪些思想?
答:《孙子兵法》主要的思想内容是:一是在战略上强调以谋略去战胜敌人;二是强调要能因地制宜地进行部署,安排战斗;三是强调对内外部信息的全面把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四是在具体的战术技巧上,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五是打击敌人时要在整体的战略战术上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六...

吴越春秋之战体现了《孙子兵法·计篇》那些战略思想
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王浚破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内容分析
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最光辉的军事思想,同时他提倡的谋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认为它始终贯穿于《孙子兵法》之中。何谓“知己”,知胜有五,对自身条件的严格审查和分析,这样才能做好客观的分析,才能知道我方的军事优势何在,以此进行谋略和战术安排。何谓“知彼”...

“孙子兵法”中的计谋,如何在商业中很好的实行!并举例
答:不懂市场战争学的企业家,不可能带领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懂孙子兵法的企业家,不可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朝云:半部《孙子兵法》打江山。《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渡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