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为什么不受中国人欢迎?

作者&投稿:长兴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莫言不被一些人待见~


认识莫言是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的。那时十五六岁,对于文学的见识,刚刚过了对拿腔捏调的散文诗崇拜的劲儿,也不那么沉迷于各色恐怖玄幻武侠。对于高深的名著,大概是那个年纪女生特有的敏感,除了将《飘》、《简爱》、《呼啸山庄》等一干故事当作情感大戏阅读外,能看进去且体会一二的作品并不多。
。。。。。。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路遥胜过莫言?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说得清楚了:路遥的作品浅显,莫言的作品深奥。


1、路遥的作品过于浅显
因为路遥就是一个写故事的,他是为了读者而写。因此是容易理解的。所以从《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直到《平凡的世界》,他写故事的风格和套路几乎就没有发生一丁点的改变。因为他已经通过前面的同种类型故事站稳了脚跟,而且也吸引了读者,他不敢或者说不能逾越自己的界限。


2、莫言的作品过于深奥
莫言则不然,他在一次讲座中,曾经语出惊人:“作家抄袭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虽然莫言是在无意之中说出这句话,而且他得以获得诺奖的《蛙》正是他为实践“拒绝自我抄袭”承诺的努力和实践。
就说莫言的《蛙》吧,这部作品的精神容量和思考深度,即使十个《平凡的世界》都无法比拟。它里面涉及到许多的问题,虽然题材是“计划生育”的国策,但是所反思的内容绝非仅止于此。它里面涵盖了对于赎罪、对于人性、对于生命的反思和拷问,具有普遍的价值,超越国界和文化疆域的价值。那些不喜欢莫言的人,并不是因为懂了莫言之后才不喜欢。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读不懂莫言,所以才不喜欢。他们只喜欢他们能够读得懂的路遥。

2、大众是人数最多的人,也只能看得懂最浅显的作品
路遥这样的作品,恰恰是浅显的,易懂的,也是最广大的人民所喜欢的。但是我不得不说,精英的人是少数的,大众往往是品味堪忧的。就好像很多人读得进去余华,却读不进去博尔赫斯、卡夫卡。然而讽刺的是,余华他们往往会从博尔赫斯、卡夫卡的作品中寻找灵感。那些不喜欢莫言的中国人,恰恰是最应该认真去读莫言的人!

因为莫言创作的是文学,是一个水平界定不清晰的学科,不像是物理学数学,水平高就是水平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人圈相互看轻的原因,所以莫言不会被同行认可,也就不会引领读者认可,还有就是莫言创作的文学高深且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方向,莫言也坦言,自己的作品,如果认可的人就会说写的很好,如果不认可的人,就会认为不是很好的作品。

文学圈自古都有“文人相轻”,莫言的批判也是从文人圈子里面开始的,一开始从文学爱好者古川、北风等开始,共同公开发表了《中国民间人士反对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公开信》,要求诺贝尔文学奖取消莫言领奖资格,就此掀起了一场文学界对莫言的大批判。

很多人都怀疑莫言是“暗箱操作”,甚至作家陈丹青也在电视节目中暗讽莫言,直言自己从来没看过莫言的作品,但十分确定莫言获奖与他的作品无关。

除此之外一些看了作品而感受不到期待值的粉丝也加入到了嘲讽的圈子里,很多人都觉得莫言作品里面有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不够真实,是暗箱操作。





莫言: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作品。

很多人说莫言是江郎才尽,获奖后难出作品,甚至不少业内的作家也说一个作家,一个作家一旦拿下过诺贝尔文学奖,那他就很难再写出超越自己的作品。

不过对于这一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说:我相信莫言得奖后依然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种力量,没有人会阻止他。

事实上的确如此,莫言2002年获奖,如今八年过去了,他没有回复各种评论,没有选择抨击而是用了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写作回复,莫言带着新书《晚熟的人》正式回归。



如何评价莫言?
答:殊不知,中国人异常冷静,不愤不怒,不卑不亢。既尊重诺奖评委们和作者莫言,又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这种大气和大度正说明中国人的成熟——做好自己的事,到我们足够强大的那一天,中国人一定会气定神闲地欣赏这些颁奖词是那么的可笑、可叹、可悲,欣赏那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的上的先生们成为莫言笔下...

为什么莫言招到那么多人的批判
答:1、很多人对他的获奖资格、文学水准、作品价值有疑虑。认为说莫言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还没有实力去摘取这个最受瞩目的奖项,是名不配位。2、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似乎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得奖以后,他突然升座为“当今中国文坛第一人”,自然众矢集之。我们的国民性,确实是有“看谁发达就灭谁...

杨振宁采访时直言莫言是农民出身,莫言是怎么暂避锋芒的?
答:相信大家对诺贝尔奖这个奖项都是不陌生的,因为能够获得这个奖项的人都是在各个领域拥有着杰出的贡献或者是在此领域拥有极大能力的人。而我国也有很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那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谁呢?那就是—莫言。莫言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小山村,在当时那个年代,粮食大量的短缺,贫困和饥饿...

莫言获诺贝尔奖是因为丑化中国人吗,为何一众专家跳脚?
答:莫言的作品中,确实有一些对中国的负面描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丑化中国。相反,这些描写反映了莫言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面。对于莫言作品中的争议,一些专家和读者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莫言的作品过于残酷和丑化中国人。然而,这种观点...

莫言得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为何被群起而攻之?
答:第二,嫉妒莫言走红,文人心态不平和。第三,揭露中国社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与劣根性,在阅读上造成读者很多不适。第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揣摩莫言作品的用心,说其投西方评委之所好,不惜黑化、矮化中国人,有违中国人之良心。舆论生态,歪曲事实 对莫言人格侮损、攻击,没完没了、不休不...

我为什么不喜欢莫言的作品
答:尽管我不喜欢莫言的叙事和文字过于张扬,没有节制,但这只是个人的爱好。灵魂同样是个与感觉有关的词,是作品细节(小感觉)和整体主旨(大感觉)所带给读者的感受,因而也是一个人难以言说的东西。但或许有一个可以检验的标准,那就是,一个作品有没有灵魂,取决于个人处于何种心境下的感受最为真实。

莫言真的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吗?
答: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优秀的作家也很多,为什么是莫言?如果以西方价值观来评判,可能很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如今的中国,想要在经济上,军事上等外部因素击垮中国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想要击垮中国人只有中国人。以一种西方价值观来逐渐取代中国传统价值观并使之趋向于主流,这无外乎是一场...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路遥胜过莫言呢?
答:路遥平凡的世界 广受中国读者和专家好评的余华、王小波,并不能称为世界一流的作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未在前人基础上有新的突破。而莫言在幻想现实主义(并非魔幻现实主义)道路上,有自己的创新。虽然莫言的语言过于留念所谓“民间的语言”、叙事结构并无新意,有些意像的制造很生硬,甚至近于...

莫言的作品为什么受到西方文学的青睐
答:小学毕业的莫言最后获得了最重要的国际奖项。莫言发表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了很多西方的喜爱。1、莫言在文学作品中描述了中国的真实现状。莫言写的《红高梁》、《蛙》等等作品,都以中国农村为背景,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熟悉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人明白,小说虽然是虚构,但描写的的确是事实...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路遥胜过莫言?
答: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路遥胜过莫言?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说得清楚了:路遥的作品浅显,莫言的作品深奥。1、路遥的作品过于浅显 因为路遥就是一个写故事的,他是为了读者而写。因此是容易理解的。所以从《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