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王府井曾有一家“亚洲书库”,竟然有在王府井建图书馆的外国人 ?

作者&投稿:望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今,私人藏书已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建立自己的私人图书馆。而在百年前,北京的王府井曾有一家由澳大利亚人建立的私人图书馆——“亚洲书库”。

 在王府井建图书馆的外国人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1897年作为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来到北京,在中国工作了20多年,到过中国10余个省份,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通”。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聘请莫理循担任民国政府政治顾问。

    从担任《泰晤士报》驻华记者伊始,莫理循就敏锐地发现,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城里,除了几个私人藏书家外,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图书馆,特别是自然科学书籍奇缺,这与一个文明古国的都城极不相称。于是他利用各种渠道,开始有计划地、系统地搜集图书。仅几年时间,就在位于王府井的皇亲溥伦的府宅里建成了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建成后,被称为“莫理循文库”。

    莫理循经营图书馆可谓用心良苦,当时有许多图书价格很高,莫理循有时要欠债购买这些图书。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书库的规模越来越大,声誉也越来越高,其中收藏的书籍、文献、史料达2.4万余册,还有110多种报刊以及1000多种画册和图片资料。这些图书来自中、英、法、德、俄、荷、意等十几个国家,内容不仅涉及中国,还涉及中亚诸国、日本、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等国家,门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法律、美术、地质、矿物、医药、娱乐等,对当时的学者深入研究亚洲帮助很大,“亚洲书库”也由此而得名。

    莫理循并没有垄断这些精神财富,他十分欢迎中国的知识分子到“亚洲书库”来阅读,也接纳欧美学者来此从事东方研究。一些外国来访者受益匪浅,归国后在媒体上大力推介该书库,使莫理循及其“亚洲书库”名扬海外。

 磨难中保存至今

    1916年6月,袁世凯在唾骂声中死去,莫理循又先后效力于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和总理段祺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是想返回英国治病,但“亚洲书库”却令他割舍不下。经过一番考虑,莫理循决定将“亚洲书库”出让,表示愿意将书库卖给中国政府、学术团体或个人。但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忙于争权夺势的北洋政府里根本无人关心和重视文化事业,而有识之士又苦于囊中羞涩,无力购买。消息传到美国,各名牌大学深知“亚洲书库”的价值,纷纷联系收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表现得最为积极,争相报价,加州大学的报价高达3.5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然而,莫理循最大的愿望是将书库留在中国,最低限度也要留在亚洲,于是他在出让“中国书库”时提出了3个条件:藏书必须永久保存;图书馆需用“莫理循文库”名义;为学者阅读提供方便。最终,“亚洲书库”被当时日本三菱财阀岩崎小弥太以3.5万英镑的高价收购。岩崎的父亲素来珍爱东方文化,特别钟情于中国史籍,曾高价收购过中国旧藏珍籍,他以中国宋、元图书为主建立的“静嘉堂文库”,藏书达25万册。

    “中国书库”的藏书从北京由铁路运往天津大沽,从大沽装上“高砂丸”号邮船,1918年9月运抵日本横滨。但是,藏书刚刚搬到日本就遭遇了一场灾难。1918年9月,暴风雨袭击了日本深川,临时存放图书的位于深川的岩崎别墅遭到水淹,大部分图书被海水浸泡。岩崎召集各路专家进行紧急抢救,经过洗涤、干燥、改装等多道工序,大部分图书得以复原,但仍然有一部分图书无法修复,只能丢弃。

    巨大的损失令岩崎痛心不已,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又对书库进行了补充,先后购进涉及中国、日本、中亚、波斯、印度以及南洋诸国的图书近5万册,还从日本记者渡边哲信手里征集到清末民初在北京发行的全套《顺天时报》等史料。这样,“亚洲书库”不仅补上了损失的图书数量,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种图书资料3.1万余件。鉴于书库规模迅速扩大,超出了“亚洲书库”原有的内容,岩崎决定将书库改名为“东洋文库”。

    1922年,岩崎在东京建成了一座新的“东洋文库馆”,并组织专家对文库进行了系统整理。当浩大的整理工程进行之时,1923年,关东地区发生了8.2级大地震,东京市区几乎被夷为平地。令人称奇的是,东洋文库馆未遭严重毁损,书籍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这些图书依然被保存着,成为学者们研究中国和亚洲历史的重要资料。



是澳大利亚人莫理循百年前在北京建立的“亚洲书库”,作为喜爱中国文化的记者发现那个时候北京城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于是着手组织了“亚洲书库”。

百年前北京曾有座亚洲书库,也叫莫理循图书馆,因其“完璧性”在当时享誉中外。这一批以中国为中心的特殊藏书,原本应留在中国,但在1917年为北洋军阀政府所贻误,让日本三菱财阀第三代人岩崎久弥以3.5万英镑的价款将这批珍贵藏书巧取运到东京,成为1924年新建的东洋文库的基础。
书库创办者莫理循,是一个在清末民初来到中国、从“自助旅行家”到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的澳大利亚人,他还一度担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亲历了从戊戌变法到巴黎和会的全部历史进程,成为中国20世纪初历史转型期的一个重要见证人。此人的另一个著名之处体现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在1915年至1949年间,一直挂着“莫理循大街”(Morrison Street)的名牌。

与王府井书店结缘四十载的忠实读者朱理轩坦言,“王府井书店是我的书库、基地,使我的老年生活充满书香之乐”。一位老专家打来电话,“王府井书店伴随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代、学生时代,我感谢她,也祝福她”。寥寥数语,却饱含对这座精神殿堂的真挚情感。

王府井上品折扣有jansport么?
答:这条大街现在已经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场、宾馆与专卖店。王府井还是国内商业旅行社联结最近的大型购物场所,国有品牌、老字号...广场成为它的另一大景观;老北京一条街也从首层移至地下一层,营业面积由500平方米扩大到2700平方米,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筑风格设计装潢,共有自然店铺40家...

《王府井新华书店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阅读理解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王府井新华书店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与之相邻...事实上,十几年来,励志书始终毁誉参半。据中国新闻网最近一则消息:杭州一家书店把图书论斤卖,按照书籍种类标价,最便宜的就是励志书,只要11元一斤。磨铁...

北京王府井书店作文200
答:北京市东城 东高房小学4年级2班 陈汉糠 今天是国庆节放假的第一天,吃完中午饭,我就和爸爸一起到王府井书店看书。我们一进大门,哇!书店好大呀,书好多呀,一排排书柜像一条条形态各异的长龙伏在地上,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因为是国庆节放假,书店里的人很多,有许多学生正在如饥似渴地...

2011北京自助游指南:50个精彩的地方
答:北京50大新去处之十二:百货大楼南街名称:百货大楼南街类别:购物地点:王府井商业街候选理由:与王府井大街上的商场不同,在这里你可以买到一些独特的餐具。其实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商业街,隐藏着很多正宗的小店,所有的小店,无论是美食还是用品,都深深地刻着老北京的印记。其中有一家不为那么多游客所知的老百货南大街,...

请介绍一下北京王府井
答:现在,王府井大街整饰一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客人。这是一条近百年发展起来的商业街区。解放后又有了巨大发展。路西有全国闻名的北京百货大楼,路东有著名的东安市场,这条街上还集中了解放后陆续修建的许多大型专业商店,有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商店、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

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 | 俯瞰紫禁,值得一住
答:文华东方(Mandarin Oriental) 会以一把独具东方韵味的折扇作为酒店品牌的Logo而每一家文华东方酒店都有一把独特的“镇店之扇” 。在开业前,会请史学家、艺术家或者设计师,根据当地的文化气质和风土人情,为酒店寻找或设计一把独一无二的扇子。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的扇子是唯一一把纯色的扇子。酒店...

北京哪些书店
答:北京的书店有:1. 北京图书大厦 北京图书大厦位于王府井大街,是北京市最大的书店之一。这里书籍种类繁多,涵盖了文学、历史、艺术、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书店内不仅有丰富的图书资源,还有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2. 钟书阁 钟书阁书店在北京有多家分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图书资源而...

北京的简介
答:北京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 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8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北京在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排第3位。

王府井大街在北京的什么城区?
答:这条大街现在已经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场、宾馆与专卖店。王府井还是国内商业旅行社联结最近的大型购物场所,国有品牌、老字号...广场成为它的另一大景观;老北京一条街也从首层移至地下一层,营业面积由500平方米扩大到2700平方米,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筑风格设计装潢,共有自然店铺40家...

北京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答:“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婚礼、蜜月、派对的好选择。2002 年曾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北京特色好玩地方之四:光合作用书房 这是国内唯一一家营业时间达24小时的书店。这里的书籍在挑选上有别于新华书店、图书大厦,注重城市文化和设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