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率的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符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就是肾脏排水、排毒的能力。人体肾脏主要的作用就是往外排毒、排水,但是当患者患有了肾脏疾病以后,损伤到了肾功能,往外排毒、排水的能力就会下降。为了评估这种能力有多少,就需要用到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是以ml/min来计算的,它的正常值在100ml/min左右,如果低于100ml/min,就考虑存在肾功能异常。这时候要积极的寻找病因,从病因上进行处理,导致肾功能异常的因素有急性和慢性,急性的因素相对来说愈后比较好,而慢性的因素预后比较差。但是也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肾小球滤过率越高越好,如果太高,也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肾衰。
扩展资料
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公式:MDRD公式
eGFR=(186×Scr)-(1.154×年龄)-0.203×(如果是女性0.742)
Scr为血清肌酐(mg/dl),血肌酐的单位换算:1mg/dL=88.41umol/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公式 :
正常成人,本指标应大于90毫升/分钟,低于60毫升/分钟时目前就认为已经处于慢性肾衰疾病三期的状态,需要认真进行治疗了。小于15毫升/分钟时应开始进行透析治疗。GFR测定较为复杂,现多采用计算的方法。公式如下: GFR=(140-年龄)*体重 / 肌酐浓度(ml/dl)*72。女性在此基础上再乘以0.85。
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估计:
1、Cockcroft-Gault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2、简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 注:Ccr为内生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有效滤过压  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能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但如果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如大失血),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少尿,当动脉血压降至5.3~6.7kPa(40~50mmHg)时,可导致无尿。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例如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肾小囊内压的改变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当发生尿路梗阻时,如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等,可引起患侧囊内压升高,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此外,有的药物,如某些磺胺,容易在小管液酸性环境中结晶折出,或某些疾病发生溶血过多使滤液含血红蛋白时,其药物结晶或血红蛋白均可堵塞肾小管而引起囊内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下降。肾小球血浆流量  肾小球入球端到出球端,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造成有效滤过压递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必然影响有效滤过压递减的速度。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与肾小球血浆流量密切相关。当血浆流量增多时,其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变慢,有效滤过压递减速度随之减慢,肾小球毛细血管生成滤液的有效长度延长,滤过率增大;相反,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生成滤液的有效长度缩短,滤过率减少。正常情况下因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肾小球血浆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只有在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或处于大失血、严重缺氧等病理情况下,因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减少时,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改变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允许通过的物质分子量大小来衡量。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很容易通过滤过膜上各种大小孔道;但大分子物质,如分子量为69000的血浆白蛋白则很难通过,而且还存在涎蛋白的选择性阻挡作用,因而它在滤液中的浓度不超过血浆浓度的0.2%;分子量超过69000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根本不能通过滤过膜。此外,血浆中分子量为64000的血红蛋白,本可以滤过,但它是与珠蛋白结合成为复合物形式存在,因而也不能通过。发生大量溶血时,血中所含血红蛋白量超过与珠蛋白结合的量,这时未与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便可滤过由尿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   正常情况下滤过膜通透性比较稳定,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发生改变而影响尿的成分。例如肾小球炎症或缺氧时,常伴有蛋白尿。过去认为这是滤过膜通透性增大所致。近年来研究发现,此时滤过膜通透性是减小而不是增加。蛋白尿的出现是由于病变使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涎蛋白减少或消失,对带负电荷白蛋白的同性电荷相斥作用减弱,使白蛋白易于滤过所致。当病变引起滤过膜损坏时,红细胞也能滤出形成血尿。   肾小球滤过膜总面积约1.5~2m2。人在正常情况下,全部肾小球都处于活动状态,因而滤过面积保持稳定。病理情况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肿胀,基膜也肿胀加厚,引起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致使有效滤过面积减小,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编辑本段肾小球的滤过率为什么会降低  [1]肾脏中真正起功能作用的就是以肾脏中的各功能细胞。主要作用就是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清除出体外,这种清除作用就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为此,人们非常重视肾小球这种滤过能力的强弱。   那么,肾小球的滤过率是怎样下降的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怎么实现的。研究发现,肾小球的滤过是通过两种功能来实现的,一是肾小球的机械屏障功能,二是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功能。机械屏障功能是指肾小球有一种让小分子物质滤出,而不让大分子物质滤出的能力。这种能力就使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留在血液中,而将小分子物质送入尿极。而由于一般的血液毒素都是小分子物质,所以,毒素一般就被排入了尿中。所谓电荷屏障是指肾小球还有一种让带正电荷的物质通过的能力,以确保带负电荷的物质留在血液中。通过上述两种功能,肾小球就实现了在滤过过程中保证让血液中带正电荷的小分子物质进入尿液中的功能,而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又通过自身的回吸收能力,将尿液中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重新回吸收到血液中,并把尿液中有害的部分排出体外。   后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发现,人们又揭开了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回吸收功能的秘密。发现肾小球的机械屏障功能是源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皮上有一层功能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的系膜细胞共同作用而起到了机械屏障作用。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功能是源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外皮上有一层功能细胞——毛细血管上皮细胞有一种控制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的能力。这三种功能细胞的共同作用才使肾小球在滤过过程中保证了血液中带正电荷的小分子被滤入尿液中。尿液进入肾小管后,肾小管的内皮上又有一种功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又将尿液中带正电荷的而人体又需要的物质进行重吸收。这四种功能细胞通过多次把关,就确保了血液中有用的物质保留在血液中,有害的物质进入尿液而最终被排出体外。   可是一旦人体出现了疾病侵害时,就会首先造成人体血液中的成分变化。进而造成肾小球和肾小管超出了自身的工作负荷能力,而出现损伤或损坏原有的滤过平衡。打破这种破坏的本质就是上述四种功能细胞或一种或两种或全部遭到破坏。为此研究发现,人们常说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实质上就是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四个功能细胞的功能发生了破坏。至此,人们就得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结论:肾功能的下降就是肾功能单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滤过功能和回吸收功能下降的结果,而肾小球、肾小管功能下降的原因却是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功能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和肾小管内的上皮细胞功能被破坏后功能下降导致的。研究到这里,我们终于找到了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真正原因——肾功能单位的组成细胞,即肾脏固有功能细胞被损伤损害后的功能下降。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肾小球的过滤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通过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什么直接关系?
答:你好,人体尿液形成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分别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客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产生了大量的原料,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以及一些营养物质重新摄取,重新回到体内供组织细胞代谢和循环利用...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答: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滤过分数3、肾糖阈4、球管平衡5、渗透性利尿6、水利尿7、血浆清除率二、填空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4、全身动脉...

药物的肾排泄机制有哪些?哪些途径一定有载体参与?
答:因此有机酸类药物如磺酸类、青霉素类以及有机碱如组织胺、普鲁卡因等都在肾小管内分泌。这一过程是主动转运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有饱和与竞争抑制现象。对主动分泌较多的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IV ,其主动分泌率明显大于肾小球滤过率。(3) 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毛细血管...

目前最常用的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是
答:【答案】:B 分析: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ml/min)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因菊粉可被肾小球自由滤过,且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能由肾小管分泌,所以作为目前最常用的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避错】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慢性肾脏病(CKD)诊断和分期所依据的重要功能指标...

肾小球的作用是滤过作用还是过滤作用
答: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据测定,...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机制简述
答:肾脏滤过功能以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RF)来衡量,正常约为125ml/min.GFR受肾血流量、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等因素的影响。肾功能不全可能是下列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因素发生改变的结果。(一)肾血流量减少 正常成人两肾共重仅300g左右,但其血灌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介绍
答: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ml/min)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测定(GFR)。通常采用只经肾小球滤过而无肾小管分泌的放射性药物,如99mTc-DTPA,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它不与血浆蛋白结合,首次随血循环通过肾小球时95%以上被滤过。根据放射性药物被清除的速度和数量计算GFR。GFR是判断肾功能的灵敏...

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
答: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这个比值可以用来查看肾小球的过滤情况,从而反映肾小球过滤的功能。一、肾小球 肾小球(glomerulus)是血液过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构成过滤膜。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答:这个是指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查询百度题库信息可知,这是一道选择题,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B、两肾生成的原尿量,C、1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D、1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答案为B。肾小球滤过率是用来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检查指标,可以用来早期发现肾功能受损及预测相关肾脏...

肾小球超滤什么意思
答:肾小球超滤是肾小球滤过增高,正常肾脏每分钟滤过原尿80-120ml/min,当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滤过原尿量大于120ml/min,就出现肾小球超滤。肾脏的滤过屏障是由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组成的,其中机械屏障是由肾小球的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组成;其中内皮细胞分泌唾液酸蛋白带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