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龙第一凤出土于哪里?

作者&投稿:荆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华第一龙出土处在哪里?~

俗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600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

话说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要追溯到1987年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阳县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中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边,是五代后梁修筑的濮阳古城墙。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出土了四组用蚌壳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

1988年正值农历龙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学术界和新闻界,并引起海外的广泛关注。1998年是农历“虎年”,画家李燕在首都报纸著文指出“中国的龙文化是相当丰沛的,‘中华第一龙’就出自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之孙——颛顼的老家濮阳西水坡那个地方……”。

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老城西南隅。1987年5月,在开挖引黄供水调节地工程中发现, 遗址的西、南两面是始建于五代后梁时的雄伟古城墙。依法报经文化部批准后,于同年6 月开始科学发掘。该遗址的文化层,自上而下是宋、五代、唐、晋、汉以及黄河淤积层,东 周、商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仰韶文化层又可分为上、中、下三层。西水坡遗 址发掘清理了众多遗迹,像灰坑、窖穴、房基、窑址、沟、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东周阵 亡士卒排葬坑,以及大量的陶、骨、石、蚌器等遗物,还有丰富的动物遗骸。更重要的是发 现了四组蚌图和成批的蚌壳、螺壳堆积。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猛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1988年正值农历龙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学术界和新闻界,并引起海外的广泛关注。1998年是农历“虎年”,画家李燕在首都报纸著文指出“中国的龙文化是相当丰沛的,‘中华第一龙’就出自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之孙——颛顼的老家濮阳。
  1987年为解决化工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濮阳市在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修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在配合施工的考古调查中,于调节池的西南部发现一处内涵非常丰富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从当年6月起,濮阳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收获很大。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是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清理出四组用蚌壳摆砌的龙虎等图案,简称蚌图,以B1、B2、B3、B4表示之。B1为墓葬,编号M45。8月17日在137号探方中发现(以下探方用T表示),墓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头南足北,身长1.84米。在其两侧分别为蚌壳龙虎图案。龙虎相背,龙在东侧,长1.78米;虎在西侧,长1.39米, 皆头北尾南,墓主人、中足北还有一蚌壳堆;B2在B1南20米处,9月10日在T176中发现,其内容有龙、虎、鹿、石斧等,虎在西,鹿在东,头皆向北,相向而立。龙在虎南,张嘴伸舌,可见上下牙齿,嘴南有近圆形蚌堆。龙身迭压在虎身之下。龙头之东有像蜘蛛的图案,再向东放置一石斧。B2南北通长2.1米,东西通宽1.33米;B3在B2南边25米处,11月23日在T215中发现。内容为一只奔虎,头西尾东,背南足北作跷尾奔跑状。与虎背对背为一龙,头东尾西,昂首作腾飞状, 龙背骑一人;B4在B3西南,因被两个晚期灰坑打破已辨不清形象。
  三组蚌图,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在仰韵文化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专家们一致认为,蚌龙在考古断代上属仰韵文化早期的遗迹无误,在形态上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的正宗祖先。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600年,误差不超过135年(经树轮校正),专家们遂誉称蚌龙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轰动了海内外。国内外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西水坡蚌龙作为龙文化的源头,其深刻的内涵正在被揭示,而蚌龙本身的现实意义已超出了学术研究本身。

希望你满意!中华第一龙
赤峰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赛沁塔拉嘎查口,竖着一座10米高,刻有“中华第一龙”字样的巨碑。“中华第一龙”的发现者张凤祥,就生活在这个嘎查。

1971年9月的一天下午,18岁的张凤祥和7位农民受生产队委派,到村北的小北山上平整树坑。在休息时,随手用铁锹翻着土,突然发现翻开的石头下面有一块儿石板,在石板下的井字形石坑里找到一块月牙形的东西,上面生满了厚厚的黑乎乎的土锈。当时以为是破铁,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收工回家的路上,张凤祥把这个东西拿给7位农民看,有一个叫杨德成的农民想用铁锹敲掉上面的土锈,却怎么也敲不掉。杨德成说:“这么块儿破铁有啥用?”说完便扔了。张凤祥也没有去拣,继续往家走。快走到家的时候,张凤祥突然想:“那块儿铁咋说也有1斤重,能卖4分钱,可以买好几块儿糖呢!”想到这里,他回去把那块儿东西拣了回来。

回到家后,张凤祥将它扔在了屋子的角落里。几天后,张凤祥4岁的弟弟张凤梁发现了这块儿东西,觉得好玩儿,便用一根绳子拴在上面的小圆孔上,拖着到处玩儿。粘在上面的土锈逐渐被磨掉,张凤祥的父亲张金贵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块儿东西可能是玉。随后,张金贵先把这东西送到生产队,人家不要,后又去了翁牛特旗文化馆。该旗文化馆的负责人凭着多年的经验认定这东西应该有些价值,便将它留了下来。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见张金贵不容易,便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元钱给了他。

1985年,我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对这块玉器进行鉴定后认为,这是一块儿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了定论:这是一件沉睡了50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雕龙,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碧玉雕龙通高26厘米,周身光洁,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给人以升腾神秘之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它的出土将中华古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年。

现今,放置在赤峰市博物馆的红山碧玉龙是复制品,真品已经被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调走。
中华第一凤
他是属虎的,却与凤有缘,而且是“中华第一凤”。

谈起发现第一凤的过程,张军说,纯属偶然,那还是2002年的秋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妻子给备好干粮和水,他便开着车下乡了。出发前,他想了想,还是去解放营子(乡)吧,那里有文化遗址,老乡手里的东西多。到了地方,有户人家问他:“有个‘鸟碗’你要不要?”……

张军哪里想到,他得到的是一件国宝级文物,这个看似平常的陶土制成的“鸟碗”,实际上是距今6800年左右的赵宝沟文化的器物,远远早于同在翁牛特旗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文物专家给它起名叫“陶凤杯”。陶凤杯上的凤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极为相似,将“凤”的原形完全显现,且相当完整,这在史前文物中还是首次发现,当属“中华第一凤”。龙和凤是中华民族远古初民的图腾标志,过去认为,凤是南方炎帝部落联盟的图腾,而今,凤出现在北方龙的故乡,引发了人们对北方文化与中华文明渊源关系新的思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说是偶然,其实必然,张军已有十几年的文物收藏历史,这次他向政府捐献的文物就有2894件(组)之多,其中包括“中华第一凤”。为了收藏,他花尽了所有的积蓄,还贷了款。他爱文物,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只要觉得有点价值的,他总是不惜钱财买下,很少讲价。因此,他结交了若干农民朋友,他们愿意把自己得到的“货物”首先告诉他。就这样,张军的信息越来越多,“货”源越来越充足,他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文物收藏家。

古代关于龙的记载
答: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导游词讲解哪里有?
答:赤峰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是赤峰的四大文化品牌,“中华第一龙”C型玉龙、“中华第一凤”陶凤杯、“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草原第一都”辽上京遗址享誉四海。因最早发现于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的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一个在燕山以...

关于赤峰红山来历的神话。
答:第一凤出土 中华第一凤[1] 时隔“中华第一龙”33年后,2004年5月,“中华第一凤”又现身玉龙之乡赤峰。 获悉:内蒙古考古专家在赤峰市出土的一个属于新石器时期的陶杯上发现凤造型,其头、冠、翅和尾的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极为相近,从外部特征看,与现在的“鸟”颇为相象,这只陶凤杯上的凤造型头、冠、翅、尾...

文史南宫——龙凤呈祥话南宫
答:因此,不少地方人造龙凤,有的甚至动员考古的力量争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凤”的名号,可谓百招用尽,硝烟不绝。但南宫市却不争自有,堪称龙凤兼具之地。先说“凤”。南宫城名曰凤凰城,街名有凤凰路,行政区域名凤岗办事处,昔者曾有矗立于现凤凰路与胜利街交叉口的凤凰主题雕塑,今有人民...

蚌埠文化广场一处景物的作文450字
答:更扑朔迷离的是黄帝“乘龙升天”这一中国最古老的传说,被在该墓葬所出土的“乘龙升天”蚌壳摆塑所证实———“乘龙升天”是传说,却系历史的真实反映。 第一凤出土中华第一凤[1]时隔“中华第一龙”33年后,2004年5月,“中华第一凤”又现身玉龙之乡赤峰。 获悉:内蒙古考古专家在赤峰市出土的一个属于新石器时期...

河南发现6000年前古墓,内藏“中华第一龙”,难道说古代真有“龙”?
答:我认为是不存在的。虽然出土的墓中有龙的形象,但也只是蚌壳摆放而成的,可能那个时候的古人就已经臆想出了龙的模样吧。上个世纪在河南省的一个施工处,工人们发现了一座古墓。很快就有考古队前来挖掘,他们发现这是一座年代特别长的古墓。经考察,专家确定这座墓大概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令人们惊奇的...

中华第一龙 六年级
答:1、“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2、之所以龙会形成驮头、鹿角、蛇脖、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复合结构,是因为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地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

中华第一龙中图腾指的是。。。
答:中华第一龙中图腾指的是中国龙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

中华第一龙 阅读
答: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3.中华民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因此我们祖先把许多动物的特点集中在一起。 从龙的艺术形象中我体会到了 我们祖先的丰富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

中华第一龙课文全解
答: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3.中华民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因此我们祖先把许多动物的特点集中在一起。 从龙的艺术形象中我体会到了 我们祖先的丰富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