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语后置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权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莫道不消魂, , 。”

(李清照《醉花阴》)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 。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

《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1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 , 。 , 。”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难得。《马说》中阐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

《马说》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12、《陈涉世家》写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对封建贵族制度不满的句子是:“ !” 13、生活中,许多人(比如优秀的人民教师)有极强的奉献精神,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来称赞他们。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寓情于景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16、《雁门太守行》中表达欲报效朝廷的诗句是: , 1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和“怒”分别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 附:文中出现的要求记诵的名句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气候的威力》)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邓家先》)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核舟记》)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书221页)。

2. 找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的句子(文言文)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此处:战河北 即为“战于河北”,也就是“于河北战”,这里“于河北”修饰“战”所以为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在谓语之后的成分应看作补语,但是在文言文中应看作状语),所以,此处“战河北”就是一个状语后置. 《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这里,“弗之怠”,其实原本应该是“弗怠之”,意思是“不放弃它”,此处“之”是一个代词.在文言文中的否定句中,若宾语为代词,就发生宾语前置现象.代词宾语应放在否定词(弗)之后与动词(怠)之前.即成为了“弗之怠”.。

3. 语文文言文 状语后置详解

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文言文状语后置
答:1 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农人以春及告余”农民把春天来了的消息告诉我《归去来兮辞》)2 望长安于日下 (状语后置,“于日下望长安”在夕阳之下望长安城《滕王阁序》)3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以六月去息者也”用了六个月的时间离开北方才停歇《逍遥游》)4历职(于)郎署 ...

状语后置句例句
答:状语后置句例句文言文状语后置例句1.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3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孔子世家》4吾道不行矣,吾何以...

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答: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

文言文状语定语后置
答:状语按其修饰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八大类: 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条件状语,原因状语,目的状语,结果状语,让步状语和比较状语。 4. 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者,……也"系列:"……...

语文文言文 状语后置详解
答: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古代汉语中状语后置有几种情况?
答: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

文言文狼中投以骨怎么状语后置的
答:投以骨,“投”是谓语动词,“以骨”(将骨头)是状语。按现代汉语说法,状语在动词的前面,即:将骨头扔(给它),投以骨,状语放在动词后面,所以叫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
答:千里负笈,埋头苦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这里,“之不暇”表达的是“没有时间”的意思,而“恐救之不及”则传达出“害怕来不及”的紧迫感,这样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则更加直接和明了。总的来说,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是语言艺术的一种体现,它丰富了句子的表达,为读者...

文言文倒装句状语后置
答:1. 古文倒装句倒装句的状语后置,定于后置,宾语前置等用法怎样判断 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 如“甚矣,汝之不惠!” 二宾语前置 。 ⑴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到动词或介词前面。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 ⑵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如“...

【文言文特殊句式】一篇古文帮我把特殊句式改成正常语序!
答:原句用法 改句 惟其言而莫之违宾语前置(“之”是宾语)惟其言而莫违之 师旷侍坐于前 状语后置(“于前”是状语) 师旷于前侍坐 琴坏于壁 状语后置 (“于壁”是状语)琴于壁坏 太师谁撞 宾语前置(“谁”是宾语) 太师撞谁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 状语后置+省略句(“侧”其实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