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的英雄事迹50字

作者&投稿:才旦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军事人物传记有些什么?~

《粟裕战争回忆录》是粟裕同志的遗著,记录了粟裕同志投笔从戎、在革命战争中成长的历程。由其夫人楚青整理完成。
粟裕同志是共和国大将,在革命战争年代,屡建战功,指挥过许多著名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就更多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上海战役等等。其中的淮海战役是以少胜多,斯大林也赞赏的。被毛主席誉为在他的战友中最会打仗的人。连林彪也称之为打的神仙仗。
粟裕同志是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粟裕战争回忆录》很值得对军事感兴趣的网友一读。
《名将粟裕珍闻录》是张雄文所著,从另一侧面记录了粟裕这位无冕元帅的辉煌经历。

一楼太扯蛋了,军事性人物没他写的那么夸张。其实军事性人物是具有果断的判断力,强劲的领导力,敏锐而细微的观察力,透彻的分析力以及对于各种战术的合理安排指挥能力。

事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拓展资料:

简介: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建乡) 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荣誉:战后,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所在军党委根据他生前意愿,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

评价:最坚忍的潜伏。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物志》解说词:邱少云--最坚忍的潜伏是这样解说的:这是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的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而这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



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邱少云英雄事迹简介: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 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人物简介:

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建乡) 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主要荣誉:

战后,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所在军党委根据他生前意愿,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

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

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 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

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

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邱少云事迹:爸爸的惨死,使妈妈受到严重的打击,可为了孩子,她拖着病重的身子挣扎着干活。邱少云13岁那年,妈妈也含冤离开了人世。由于哥哥离开家乡出外谋生,沉重的生活担子完全落在邱少云身上。他带着两个弟弟,背一个,牵一个,提着妈妈留下的破篮子四处要饭,挨冷受饿,顽强地生活下去。后来,他替地主放过牛,扛过长工,当过学徒,熬了整整8年。1949年12月,他家乡解放了,邱少云怀着对党的感激和对新中国的热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在部队—边苦练杀敌本领,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在革命队伍这个大熔炉里,他的思想和意志得到了锻炼。他爱听战斗英雄的故事,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第二年3月,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不久,他随部队开赴平康前线,参加了攻击敌人“三九一”高地的战斗。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赴朝作战。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烈火燃烧,,但为了不暴露目标,他纹丝不动,用生命换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