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作者&投稿:邹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四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分别~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第一台计算机ENIAC是这一代计算机的代表。它采用电子管为基本元件,体积大,功耗高,运算速度慢,每秒只能运算几千次。ENIAC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摆满一大间屋子,价格昂贵,高达几百万美元一台,只是应用在导弹、原子弹等国防技术尖端项目中的科学计算,是名符其实的计算用的机器。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年)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基本元件。体积与功耗比第一代有所缩小和降低。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十几万至几十万次。除了用作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外,也开始用于事务管理。使用计算机的也不再限于军队、政府和科研机构。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
把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焊接在一块半导体硅片上去承担某种功能,这就是集成电路。这一代计算机开始采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块为元件,体积和功耗进一步缩小和降低,运算速度达每秒几百万至几千万次。计算机软件系统基本形成。计算机生产系列化,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应用范围开始普及到中小企业和家庭。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现在)
由于集成电路规模越来越大。普遍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作元件,这一代计算机体积和功耗继续缩小和降低,运算速度迅速提高到每秒以亿次计。计算机软件丰富,计算机应用领域和范围都大幅度增加,并和通讯相结合,开始出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方正电脑(Founder)、IBM等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1.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器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2.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4.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总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来概括。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

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代计算机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扩展资料

计算机特点

1.自动地运行程序

计算机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连续地高速运算。由于采用存储程序控制的方式,因此一旦输入编制好的程序,启动计算机后,就能自动地执行下去直至完成任务。这是计算机最突出的特点。

2.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计算。现在普通的微型计算机每秒可执行几十万条指令,而巨型机则达到每秒几十亿次甚至几百亿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在提高。

例如天气预报,由于需要分析大量的气象资料数据,单靠手工完成计算是不可能的,而用巨型计算机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3.运算精度高

电子计算机具有以往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计算精度,目前已达到小数点后上亿位的精度。

4.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而思维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借助于逻辑运算,可以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地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由内存和外存组成,具有存储和“记忆”大量信息的能力,现代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已达到上百兆甚至几千兆,而外存也有惊人的容量。如今的计算机不仅具有运算能力,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可以使用其进行诸如资料分类、情报检索等具有逻辑加工性质的工作。

5.可靠性高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计算机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可达到几十万小时以上,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例如,安装在宇宙飞船上的计算机可以连续几年时间可靠地运行。计算机应用在管理中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人却很容易因疲劳而出错。另外,计算机对于不同的问题,只是执行的程序不同,因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通用性。用同一台计算机能解决各种问题,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微型计算机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易操作、功能强、使用灵活、价格便宜等特点。计算机还能代替人做许多复杂繁重的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扩展资料:

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的任务是大量的和复杂的。

利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和连续运算的能力,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例如,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都需要由计算机承担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扩展资料
计算机特点
1.自动地运行程序
计算机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连续地高速运算。由于采用存储程序控制的方式,因此一旦输入编制好的程序,启动计算机后,就能自动地执行下去直至完成任务。这是计算机最突出的特点。
2.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计算。现在普通的微型计算机每秒可执行几十万条指令,而巨型机则达到每秒几十亿次甚至几百亿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在提高。
例如天气预报,由于需要分析大量的气象资料数据,单靠手工完成计算是不可能的,而用巨型计算机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3.运算精度高
电子计算机具有以往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计算精度,目前已达到小数点后上亿位的精度。
4.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而思维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借助于逻辑运算,可以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地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由内存和外存组成,具有存储和“记忆”大量信息的能力,现代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已达到上百兆甚至几千兆,而外存也有惊人的容量。如今的计算机不仅具有运算能力,还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可以使用其进行诸如资料分类、情报检索等具有逻辑加工性质的工作。
5.可靠性高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计算机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可达到几十万小时以上,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例如,安装在宇宙飞船上的计算机可以连续几年时间可靠地运行。计算机应用在管理中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人却很容易因疲劳而出错。另外,计算机对于不同的问题,只是执行的程序不同,因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通用性。用同一台计算机能解决各种问题,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微型计算机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易操作、功能强、使用灵活、价格便宜等特点。计算机还能代替人做许多复杂繁重的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计算机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元器件: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几代?
答:1946年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按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第一代,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的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第二代,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晶体...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这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机。具体如下: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1956年。(如下图所示)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个发展...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有哪些?
答: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电子管阶段、晶体管阶段、集成电路阶段、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为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第二代(1958—1970年)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主...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时代?
答:(2)从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我们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来了,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3)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
答: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

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四个时代?
答: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1.机械计算机时代 机械计算机时代是指人们使用机械装置进行数据存储、运算和处理的阶段。最早的机械计算机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但直到十九世纪才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在此以前,人类所使用的计算...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代?
答:特点: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2、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答:根据电子元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是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关内容如下:1、第一代计算机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它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电子管计算机的体积庞大,耗电量高,运行速度慢,而且...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计算机分为下述四个发展阶段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