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二战全过程资料? 总之越详细越好。谢谢大家。我等着急用!!

作者&投稿:焦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二战全过程资料? 总之越详细越好。谢谢大家。我等着急用!!~

二战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没有赢得持久的和平,又酝酿着新的战争。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如德国国法西斯头子希特了夺取了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继而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意大利和德国也先后侵略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法西斯把世界笼罩在战争的烟云之中。
1939年9月,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战争初期,德国以闪电战,击败了许多欧洲国家。欧洲拥有庞大军队的法国,也战败投降。侵略者的贪欲是无止境的。1941年,德国大军侵略苏联,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军港,对美军发动进攻。面对法西斯的不断侵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组成同盟,决定彻底打败法西斯。
1942年7月,法西斯德国集中精锐部队,猛攻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北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抵抗,为反攻争取了时间,1943年2月,苏联调集了大量反攻部队,把攻打斯大林格勒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从此,苏军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转入战略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局面。
同时,美英盟军进攻意大利,迫使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美英等国军队在法国北部的落满地海岸强行登陆,开辟了从西面直接进攻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
从此,德国法西斯处于东西两面夹击之下,节节溃败。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在亚洲,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也由于处于美国、苏联的进攻之下,日本法西斯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世界人民取得了发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仿生学相关资料
52班李家昌

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的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乌贼的这一功能读者设计出了鱼雷诱饵。鱼雷诱醋似袖珍潜艇,可按潜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辩,最终使潜艇得以逃脱。

蜘蛛和装甲 生物学家发现蜘蛛丝的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的钢丝的5倍。受此启发,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结构材料。

长颈鹿和“抗荷服” 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按一般分析,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大量的血液会涌入大脑,使血压更加增高,那么长颈鹿会在饮水时得脑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紧紧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依照长颈鹿皮肤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这种“抗荷服”内有一装置,当飞机加速时可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这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力学上的难题。潜舴专家从鲸鱼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启迪,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方面,作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处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苍蝇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引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另外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9]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在自然界中,水母,早在5亿多年前,它们就已经在海水里生活了。“但是,水母跟顺风耳又有什么关系呢?”人们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就会成群结队地游向大海,就预示风暴既将来临。但是,这又与“顺风耳”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为8~13赫),是风暴来临之前的预告。这种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对水母来说却是易如反掌。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水母的耳朵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
科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
技能训练长颈鹿与宇航员失重现象
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据测定,长颈鹿的血压比人的正常血压高出2倍。这样高的血压为什么不会使长颈鹿患脑溢血而死亡呢?这和长颈鹿身体的结构有关。首先,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同时长颈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肤和筋膜绷得很紧,利于下肢的血液向上回流。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对,设置一种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几小时,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宇航员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气的密封装置中的,这样可以减小宇航员腿部的血压,利于身体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输送。
蛋壳与薄壳建筑
蛋壳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许多力学原理。虽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建筑学家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这类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薄壳建筑也并非都是拱形,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则像一组泊港的群帆。
结构构件
对于构件,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把材料尽可能放到远离中和轴的位置上,是有效的截面形状。有趣的是,在自然界许多动植物的组织中也体现了这个结论。例如:“疾风知劲草”,许多能承受狂风的植物的茎部是维管状结构,其截面是空心的。支持人承重和运动的骨骼,其截面上密实的骨质分布在四周,而柔软的骨髓充满内腔。在建筑结构中常被采用的空心楼板、箱形大梁、工形截面钣梁以及折板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等都是根据这条结论得来的。
斑马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圆又大,条纹细密且多。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外,以抵御天敌。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军事上是一个是很成功仿生学例子。
昆虫与仿生
昆虫个体小,种类和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它们有各自的生存绝技,有些技能连人类也自叹不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仿生学方面的任何成就,都来自生物的某种特性,本文简要介绍昆虫与仿生学。(右为家蝇的眼睛)


蝴蝶与仿生
蝴蝶与仿生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 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 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 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10]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 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 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甲虫与仿生
气步甲炮虫自卫时,可喷射出具有恶臭的高温液体 “炮弹”,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害。科学家将其解剖后发现甲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有二元酚溶液、双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双氧水流到第三小室与生物酶 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成为100℃的毒液,并迅速射出。这种原理目前已应用于军事技术中。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为了战争的需要,据此机理制造出了一种功 率极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在飞航式导弹上,使之飞行速度加快,安全稳定,命中率提高,英国伦敦在受其轰炸时损失惨重。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 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飞 行的8—10秒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在到达目标的瞬间生成致命的毒剂以杀伤敌人。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萤火虫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 能,且转化效率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6%。人们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另外,根据甲 虫的视动反应机制研制成功的空对地速度计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事业中。
蜻蜓与仿生
蜻蜒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井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km/小时。此外,蜻蜒的 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苍蝇与仿生
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 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LlJ,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 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像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 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 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蜂类与仿生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 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 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 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 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其它昆虫与仿生
跳蚤的跳跃本领十分高强,航空专家对此进行了。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抗撕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白蚁不仅使用胶粘剂建筑它们的土堆,还可以通过头部的小管向敌人喷射胶粘剂。于是人们按照同样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快干胶炮弹。
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我国纺织科技人员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一种KEG保温面料,并具有防风和导湿的功能。
根据响尾蛇的颊窝能感觉到0.001℃的温度变化的原理,人类发明了跟踪追击的响尾蛇导弹。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仿生学是人类一直使用的方法,如模仿海豚皮而构造的“海豚皮游泳衣”、科学家研究鲸鱼的皮肤时,发现其上有沟漕的结构,于是有个科学家就依照鲸鱼皮构造,造成一个薄膜蒙在飞机的表面,据实验可节约能源3%,若全国的飞机都蒙上这样的表面,每年可节约几十亿。又如有科学家研究蜘蛛,发现蜘蛛的腿上没有肌肉,有脚的动物会走,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现在蜘蛛没有肌肉为什么会走路?经研究蜘蛛不是靠肌肉的收缩进行走路的,而是靠其中的“液压”的结构进行走路,据此人们发明了液压步行机……总之,从自然界得到启迪,模仿其结构进行发明创造.这就是仿生学. 这是我们向自然界学习的一个方面。

1939年9月1日凌晨5时45分。

数千架从德国本土起飞的轰炸机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德军攻击的目标集中于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码头、铁路、公路和桥梁。仅仅几分钟,波兰人便承受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空中轰炸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与此同时,几千辆德国坦克越过德波边界,直插波兰纵深地带,将守卫在边界地区的100多万波兰军队分割包围。数百架斯图卡式轰炸机进行低空俯冲轰炸,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大约一小时后,150多万纳粹德军从北、西、西南三面向波兰发起全面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成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一线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便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快速从几个主要地段撕破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来到国会大厦发表讲演。他声嘶力竭地叫嚷:“昨天夜里,波兰正规军已经向我们的领土发动了第一次进攻,我们已于凌晨5时45分起开始还击。从现在起,我们将以炸弹回敬炸弹。”他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还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到来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装,要不就以身殉国。”

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法西斯德国从此滑入了无边的战争深渊。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晚。

英国开始实施“发动机计划”,将被德军包围在法国北部海港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撤退到英伦三岛。首批1312人撤离敦刻尔克回到英国。

27日,法西斯德国空军的两个航空团和两个歼击航空团从德国西部直飞敦刻尔克,大轰炸开始了。

英军出动数十架“飓风”战斗机与德军展开空战。与此同时,英国海军全力以赴,遂行撤退任务。英吉利海峡上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奇特的情景:五花八门的船只在海峡两岸穿梭,它们中有海军的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布雷艇、扫雷艇,还有各类游船、快艇、渔船、拖船、驳船、平底船,甚至还有老式帆船。这是英国海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用军舰来运输人员。德军不甘心“网中之鱼”重返大海,于是派遣了各类战机,向被困的英法军队和撤退船只投掷了数以万计的高爆炸弹、穿甲弹和燃烧弹。德国陆军也加强了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攻击。英吉利海峡多雾的天气为英国人帮了大忙,但由于缺乏小型船舶,无法迅速地将人员从海滩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只上,撤退速度相当缓慢,当天只有7600多人被输送回国。

28日,敦刻尔克地区依旧大雾弥漫,德国空军的轰炸并没有停止,但英军的撤退组织得更为有序和有效,公开征集的民船开始陆续到达,撤退船只不顾德军的密集弹雨,一拨接一拨在敦刻尔克和英国南岸之间穿梭航行,将大批英国官兵运回国。当天,有17800多名远征军官兵返回故土。

29日英军创下了每小时撤退2000人的最新纪录,全天共撤走47300多人。30日达到53800多人。至6月2日,英国远征军已基本撤回英国。到6月4日,有5万多名法军官兵获救。

至此,33.6万多名英法联军从德军虎口下撤回,撤退行动宣告结束。

点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其重大意义在于有效地保存了实力,为以后同盟国的反攻奠定了基础。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这次行动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战役之首。

大联盟的建立

1941年8月9日清晨。

美国巡洋舰“奥古斯塔”号缓缓驶入北大西洋纽芬兰的普拉森夏湾,抛锚停泊。在“奥古斯塔”号的主甲板上,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焦急地望着前方。他不时举起单筒望远镜,遥望海湾出口处的海面,时而回过头去,与身边的助手说几句话。

“看,军舰!”一名年轻水手大声喊道。

众人顺着这位水手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方一艘巨型军舰正劈波斩浪驶来。海军上将金来到罗斯福身旁,轻声地说:“这是皇家海军的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

11时整,英国首相丘吉尔离开“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乘坐汽艇向“奥古斯塔”号驶来。

罗斯福在军舰舷梯入口处等待首相的到来。丘吉尔坚定有力地登上了舷梯,总统立即迎上前去。

“终于见到您了,总统先生!”丘吉尔笑着说。他伸出右手,与罗斯福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能与您在大海上会面,我很高兴,丘吉尔先生。”大西洋会议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8月14日,两位领导人在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签署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这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在宣言中,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反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扩张。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6日。

铺天盖地的大雪,将莫斯科战区装扮得一片银白。

此前一天,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多公里的半圆形阵地上被苏军全线封锁。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的一天,纳粹将领们称之为“最黑暗悲惨的一天”。

德军没有想到的是,苏军的大反攻开始了。

6日这一天,朱可夫在莫斯科前线集中100个师,在宽达320公里的战线全面开始大反攻。

听到反攻的消息和命令,红军将士们无不兴奋异常。半年来失败的耻辱、退却的痛苦、对入侵者的仇恨,此刻都转化为一种巨大的能量,推动着他们对疲惫不堪的德军发起猛烈地攻击。

苏军穿着暖和的冬衣,装备精良,在强大的战机和T34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向德军猛扑过来。

反攻的第一天,科涅夫率领的加里宁方面军就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前沿。红军越过冰封的伏尔加河上游之后,猛扑筋疲力尽、毫无斗志的德军。他们进展神速,很快就插到德军第九集团军的右翼,到达了德军后方大约20公里的图尔吉诺沃。

第二十九、第三十一集团军在当天即越过伏尔加河,对固守在那里的德军第九集团军的交通线构成严重威胁。第三十集团军在骁勇善战的列柳申科将军率领下,迅速击溃德军在德米特罗夫西北的抵抗,冲向克林地区,威胁着德军第三、第四坦克集群的后方。库兹涅佐夫率第一突击集团军在德米特罗夫以南进攻,并越过莫斯科——加里宁铁路。第二十和第十六集团军的进攻更是顺利。

苏军的反攻持续到1942年2月,将战线重新推移向西。到攻势结束时,苏军已把中路德军压迫到离莫斯科120公里至320公里一带,彻底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

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23日晚9时40分。

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筹备已久的阿拉曼战役终于打响了。一时间,1000多门大炮向德军阵地发射暴风雨般的猛烈炮火。随后,英军出动装甲部队,对德军防线发起猛攻,并迅速撕破德军防线。

阿拉曼位于埃及西北,离亚历山大不到100公里。

战前,德国非洲军团指挥隆美尔曾攻击英国第八集团军的后方阿拉姆哈勒法,试图切断英军退路并将之聚歼,但遭到英军的有力反击。由于补给不足,部队又不能后撤,无奈之下,隆美尔只好外出疗养,而将指挥权交给助手。

从兵力对比上看,英军有1440辆坦克,而德军非洲军团只有260辆,它的盟友意大利也只有280辆。阿拉曼的英军总数达23万人,而德意军队加起来不到8万人。

25日,隆美尔返回阿拉曼。在他的指挥下,德军进行疯狂反扑。在前5天的战斗中,英军损失了400多辆坦克,而德军只损失100辆。但英军装备优势在扩大,德国人却得不到补给。隆美尔的溃败已不可避免。在15天的时间里,德军后撤了1100多公里,从埃及一直退入利比亚境内的班加西以西。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7日。

德军第六军团的先头部队在顿河大河曲的奇尔河和齐姆拉河一线与苏军相遇,双方展开激烈交火。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了。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右岸,是苏联重要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基地,控制着伏尔加河所形成的巨大的南北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德军当年的夏季攻势是从5月开始的。经过近两个月的血战,苏军防御的最后要塞塞瓦斯托波尔失守,德军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并涌入顿河的巨大河曲地带。德军的目标是夺取高加索油田,占领伏尔加河流域的小麦产区,拿下斯大林格勒。

苏联最高统帅部在德军夏季攻势开始之际,曾以为德军主攻方向仍是中路,目标是夺取莫斯科。直到7月初,斯大林才意识到德军真正的目标是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7月12日,斯大林下令成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后,德军一度突破苏军防线,攻入斯大林格勒北郊,抵达伏尔加河畔,继而对城区进行狂轰滥炸。至9月底,德军占领了包括南区在内的大半个市区。

苏军誓死守卫这座城市,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持续混战了两个月。苏联统帅部派朱可夫指挥这场事关重大的战略反攻。

11月19日,苏军开始大反攻。6个军团的苏军直逼德军第六军团。1943年1月,高加索的德军不战自退,仓皇溃逃。30日,苏军攻占第六军团指挥部,德军投降。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凌晨1时15分。

在法国瑟保堡半岛,120名美军先导官兵在月色中跳下座机。5分钟后,在西面80公里开外,首批英军空降兵也跳出了座机。

3时14分,盟军轰炸机首先对德军海岸工事和滩头障碍物发起猛烈轰炸,掌握了制空权。

5时50分,数百艘盟军的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德军固定炮台和混凝土防御工事,支援登陆行动。

6时30分,首批英军登陆部队登上塞纳湾海岸。一小时后,首批美军登陆部队也踏上法国的土地,在英军的右翼占领了一块滩头阵地。数百辆坦克也同时登陆,以火力掩护登陆士兵。

8时30分,第一梯队先头部队突破德军防线,向内陆发展。9时30分,初步建立起团登陆场。

10时许,首先登陆的两个团的兵力,基本肃清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守军第七○九师。

当天夜幕降临时,盟军有5个师,共计132715名士兵成功地登上诺曼底海岸,牢牢占领了几块滩头阵地。

6月7日,盟军继续登陆行动。6月10日以后,希特勒意识到诺曼底才是盟军真正的登陆地点,于是急忙派遣党卫军装甲师去增援,但为时已晚。7月初,盟军已有25个师、100万兵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至7月24日,盟军的登陆行动宣告结束。

易北河会师历史回放1945年4月25日。

在德国托尔高境内一座横跨易北河的断桥裂缝两端,头戴钢盔的美国第一军第69师与他们的苏联盟友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58近卫师胜利会师,苏美两军官兵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为了庆祝这一胜利,苏美两国军队召开了大会。在斯大林和罗斯福的肖像下,苏美两军官兵载歌载舞。随军的美联社摄影记者选中了这个典型的时间、地点和情节,为历史留下了一幅久看不衰的照片。

1945年春天,盟军与苏军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德国发起总攻击。苏军以神速动作和强大攻势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合围分割了德军重兵集团。美军穿过莱茵河进入德国心脏地带之后,到达源于捷克斯洛伐克、经德国流入北海的易北河西岸。

柏林战役

1945年4月16日凌晨3时。

苏军由朱可夫指挥发起柏林战役。

首先,苏军在奥得河、尼斯河畔万炮齐鸣,各种火炮、迫击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在20分钟之内将50多万发炮弹倾泻在德军的阵地上,拉开了向柏林发起攻击的序幕。

与此同时,苏联空军第十六和第四集团军的150多架夜航飞机,对德军第一和第二防御地带上的司令机关的通信枢纽部进行轰炸。

为了支援地面部队,苏军745架重型夜航轰炸机对德军第二防御地带的主要支撑点进行了猛烈突击,在为时42分钟的连续突击中,平均每分钟对地面目标投弹22吨。

经四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柏林防御圈。至此,苏军从东、南、北三面对柏林形成合围之势。

4月20日中午,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所属远程炮兵开始炮击柏林。次日突入柏林城郊,并楔入市区防线。4月21日,突入柏林南郊。25日,两支主攻部队在柏林以西会师,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30日下午,苏军攻入柏林,苏军士兵把红旗插上了纳粹德国巢穴帝国大厦。希特勒见大势已去,绝望自杀。

5月2日,柏林城内的德军停止抵抗,被迫向苏军投降,柏林战役结束。德军伤亡25万人,被俘48万人。
1945年8月6日至8月9日,美军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至9月2日,前苏联对日本宣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jn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