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今年冬天这么冷???

作者&投稿:初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年冬天冷吗~

截止2020年1月15日今年的冬天不太冷!很多人认为,都是暖冬了,就不应该冷了。其实这是公众的一个误区。暖冬是一个气候学的概念,即使在暖冬年中也会有阶段性的冷。
暖冬年,天气过程的变化周期依然明显,也会出现强冷空气过程,比如1-2天内,最高气温从20℃降到10℃和从10℃降到0℃,人体的感觉都是很明显的。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冬季和1998年冬季是我国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两个冬季,这两个冬季内,全国平均气温在大部分时间都比常年平均值高,但也都有明显的气温波动和气温明显低的阶段。

扩展资料我国暖冬国家标准制定者之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陈峪表示,以前我们国家对于冷暖冬没有恰当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习惯上认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距平不低于0℃或0.5℃即为暖冬,还有很多专家学者采用了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判定,使得统计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这给公众和学术研究都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此,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冷冬等级》国家标准也在2017年5月发布。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河南日报-今年的冬天不太冷!啥是暖冬啥是冷冬

地球上冷空气活动是造成天气变凉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的,当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的这些地方就会变凉。同样在地球的南半球,太阳的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南半球的这些地方就会变凉。并不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原因。北半球亚欧大陆冬季受北大西洋暖西风影响大,当北大西洋暖西风稳定时可以阻挡极地冷空气南下,从而减弱寒潮。但今年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打破了北大西洋暖西风的稳定。拉尼娜现象是东南信风吹走赤道附近被晒热的海水,使下层冷海水上翻,气压变高,使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变强阻挡北大西洋暖西风来亚欧大陆,从而方便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下。

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不可逆转。气温的升高将使极地附近冻土层融化,大量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更多温室气体。如此循环将使气温进一步升高,最终导致洋流改变,副热带高压区北移,北回归线附近大规模沙漠化,由此产生的低气压将吸引北极地区冷空气大规模南移并在北纬30C°附近与北移的海洋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大规模冻雨,如此把北半球一些国家冻住。

气候变暖将冻坏一些人,冻雨将频繁关顾我们。今年初春,极有可能再次出现冻雨。大家要做好防寒准备。

大气环流调整等导致降雪和低温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012年入冬以来,截至12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是-4.1℃,比常年同期偏低1.2℃,为近7年来最低;东北、华北冷湿特征明显,这两个区域的平均气温都为近27年同期最低,同时,平均降水量又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70.9%和110.9%。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高级工程师王艳姣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去年11月中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明显的调整,盘踞极地的冷空气开始向外扩散;
  去年12月中旬以来,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建立,这一阻塞高压有利于来自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同时,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受到来自北太平洋偏东南水汽及中纬度西风带水汽输送的共同影响,北方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因而降水异常偏多。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副主任周波涛则认为,低温天气和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面积下降有很大关系。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融化,今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下降至1979年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2012年融化的北极海冰面积比美国国土面积还大。
  周波涛说,研究揭示,秋季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东亚冬季地表气温具有显著的影响。秋季北极海冰偏少时,容易引起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和欧亚大陆北部西风减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另一方面,北极海冰的大范围减少使得北极存在更多的开阔水域,有利于大量的水汽从海洋输送给大气,同时,北极的变暖也使得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汽。
  上述两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近年来东亚、欧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区冬季的异常降雪和低温。
  极端天气可能会越来越多
  从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监测结果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最近的十五六年,绝大多数都在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榜单上名列前茅。
  “全球变暖是一个事实,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雪、干旱、强降水都会出现。”周波涛指出,例如,2012年1月底到2月中旬极寒天气影响欧亚大陆,夏季美国经受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云南和四川西南部在冬春两季经历了严重的干旱。
  “随着全球变暖,原来的气候规律打破了,气候变得比较异常,偏离平均态越来越远,振动越来越大,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天气气候不像原来只是小幅度的异常,就在平均值附近摆动,现在出现很多的‘怪天气’,要么旱得很厉害,要么一下雨就下得很大,例如北京‘7·21’特大暴雨。”周波涛说。
  如何应对变幻无常的气候?周波涛强调,我们要提高低碳、环保意识,从尽量少开车等点滴小事做起,保护气候;与此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会频繁发生,我们要增强气象灾害风险意识,要掌握一些防范措施,有备无患。

在长期的人为因素对地球的影响下,气候异常的现象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