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筠子

作者&投稿:权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十三楼的折翼天使”那篇乐评,关于筠子,关于校园民谣,关于我们的回忆~~~

(6)十三楼的折翼天使


早在1983年,一个英国记者在采访Nick Cave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一点:他似乎在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然而又似乎总在隐藏着什么,恍惚和客套的谈话背后总有一种令人难以一言道明的东西在闪烁,它似乎就在你眼前,但你永远无法看到它的全部。那时候,Nick Cave还是一个对着采访机含糊其辞的落魄少年,他刚从澳洲来到伦敦不久,住在一条破败街道的一间破旧旅店里,而他接受采访时就坐在一张杂乱的床上。他只是一个目光涣散,内心紧张的年轻人,本能般地极力掩藏着自己的不安分或者说作祟的天才。而数年后,同样在伦敦,他似乎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每天开车送他的儿子去上学,彬彬有礼谈吐不俗。那时他穿着黑色的紧身衣,整个人沉浸在一片深蓝之中。

1980年到伦敦时,他已经23岁。生理上的成熟并不能将他的不安分桎梏,不久他离开了伦敦,在美国巡演以后又去了巴西,在那里和一个当地女子结婚并且有了属于两个人的孩子。或许人们在看待Nick Cave时,忽略了这样一点,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歌手、一个小说家、甚至一个演员,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的艺术家。

1957年9月22出生于澳大利亚的Nick Cave原名Nicholas Edward Cave(尼古拉斯·爱德华·凯夫——后来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Nick Cave——Nick的意思是“恶魔”),他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的父母分别是英语教员和图书管理员,他和他的父母一样都是英国国教徒。正是这种家庭的英式传统影响了Nick Cave的艺术道路。他的英国国教徒身份早已被人们广泛用来解释他作品中的宗教背景和谋杀题材。同样,他在高中时后组建的乐队The Boys Next Door(邻家男孩)及其演化成的The Birthday Party(生日派对)在乐队风格上也很受当时英国流行音乐的影响。The Birthday Party是被当作一支后朋乐队而广为人知的,而当时正是英国后朋克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到伦敦后他曾对记者说,他在澳洲的时候接触到的英国流行音乐是十分出色的,但到伦敦以后发现一切并非都如原来所料,随后他才去了西柏林。有趣的是,The Birthday Party作品所表现出的兼具野蛮和凄美的气质,反过来又影响了当时的英国流行音乐,直至今天。

Nick Cave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考菲尔文法学校上学,并在一家艺术学校呆过两年,学习绘画。最终他由于成绩不佳而被迫离开了艺术学校,多年后他曾不无暧昧地表示如果自己不是去做音乐的话,他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二流画家。早年的这些经历无疑对作为艺术家的Nick Cave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他的音乐和文学作品中,他的音乐有如歌剧般细腻流畅极具艺术气质。而他在1989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驴子见到了天使》(And The Ass Saw The Angel)词汇难度相当大,以至于有人建议读者在阅读该书的时候最好准备一本便装词典以备查询。甚至The Birthday Party发行的专辑《火中的祈祷者》(The Prayer On Fire)的封套还采用了签有尼古拉斯·凯夫字样的绘画作品。

Nick Cave所在的The Birthday Party发表同名专辑以后于1980年去伦敦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在那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粗糙和富含爆发力的音乐以及在音乐中所表达出的原始情绪和机智为他们赢得了极大的声名。在伦敦他们于1981和1982年分别发行了《火中的祈祷者》和《垃圾场》(Junkyard)。此后,伦敦的音乐环境和乐队成员个人的原因促使他们去了德国的西柏林,在那发表了3张录音室作品和两张EP后解散。其中歌曲“天堂哗变”(Multiny In Heaven)中出现了对宗教不恭的词句,以致外界对这张专辑褒贬不一,而Nick Cave在对记者谈到这一点时,含糊地表示他的亵渎并非有意为之,他只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写出那首歌的。这里似乎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逐渐生成自我的过程。他在形成自我后开始寻求内在自我的进一步发展和膨胀,这时候,任何的行为都会被外界视作反叛。而Nick Cave的反叛之所以会针对宗教,正是因为宗教在他的世界中占有太重要的地位。宗教是他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主要材料,在宗教支撑他的世界的同时,也对他形成了巨大的桎梏。尤其是对于一个不满足于观察现有世界的艺术家,这种桎梏甚至是灾难性的。正是艺术家的雄心和贪婪促使他做出了对自己——同时也是对宗教的反叛,尽管不应将他的借口简单地理解为敷衍别人的推脱说辞,但也不应当认定他对自己已经相当清楚,所做所为都是有意为之。极可能Nick Cave本人在当时也意识不到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当然尽管他说自己并非深思熟虑,只是按他的内在发展,这种反叛是无可避免的必然。

这时的Nick Cave已经27岁了,他的艺术生命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外界的反应无疑对Nick Cave本人造成了一定压力,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本人对自我反叛行为的深深怀疑。毕竟宗教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他即没有能力立刻对自己的反叛做出令自己满意的解释以便继续,没有找到新的信仰和光源,也没有找到宗教以外的能安妥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和耗尽一个艺术家毕生精力的主题。

在这时,Nick Cave继续他在流行音乐领域的发展。于是在1984年他组建了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尼克·凯夫与坏种子乐队)。这种乐队形式的变化标志着作为艺术家的Nick Cave已经不满足于做为The Birthday Party的一分子了,他要的是一个人的表达。他不再需要和别人一同创作,共同寻找灵感和主题,然后互相交流将之丰富成一首歌。由此开始他只要乐队能完成音乐表达即可,在歌曲的主题和旋律上他已经有了自成体系的东西在自我膨胀,这时候他不需要甚至排斥别人对他的创作的介入。在记者询问他是如何创作一张唱片时,他开始这样对他们说:我先经历一段特殊的时间将一切准备好了,包括词和基本的旋律,然后联系在伦敦、西柏林、墨尔本等地的The Bad Seeds成员。在大家聚在一起后,我们会很快将唱片录完。可见The Bad Seeds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在技术方面帮助Nick Cave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完成在音乐上的表达,而这与集体创作的关系已经不大了。The Bad Seeds只是Nick Cave的伴奏乐队。

1984年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发表了第一张专辑《从她到永远》(From Her To Eternity)。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山茱萸树”(Tupelo)。而这首歌中的构思直接引发了Nick Cave的第一部小说在几年后的出版。“山茱萸树”在歌词里已经触及到了“谋杀”(Murder)这一主题。这标志着Nick Cave的反叛在继《天堂的哗变》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时,他可能对自己的艺术主题依然不太清楚,他还不能明确地感知到自己已经触及到了自己的将来。然而在他精神的世界里,有一种嬗变一直在进行着,直到指引艺术家到达他应当到达的地方。可以肯定,尽管,Nick Cave已经触及到“谋杀”这一主题,但他还未准备好,尚不能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有力开掘完成精神上的突破。于是在Nick Cave的精神世界里,上帝的缺席(因其对宗教——上帝——的反叛而造成)直接导致了他本人在精神上的焦虑和彷徨。在这一阶段他于1986年发表了《螳臂挡车》(Kicking Against The Pricks)和《你的葬礼,我的审判》(Your Funeral...My Trail)。这一阶段他一方面继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自己对“谋杀”这一主题的靠近和开掘,一方面在焦虑中寻求对其它艺术形式的探索。

1988年,在威姆·温德斯执导的电影《欲望的翅膀》(Wings Of Desire)中Nick Cave现场表演了自己的旧作“从她到永恒”,此后他还曾参与制作了威姆·温德斯的其它电影,如《直到世界末日》(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和《远方……很近》(Faraway...So Close)。同年Nick Cave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国王的墨水》(King's Ink),其中收集了他的歌词、散文和独幕剧。这本书的出版说明Nick Cave开始对自己的旧作进行重读借以完成对自我的重新认识,这意味着Nick Cave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和关注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艺术家开始走向成熟和自我管理的标志。这一时期,Nick Cave将创作音乐以外的所有时间里都用在阅读上,其中读的最多的就是他从童年起就开始读的《圣经》。Nick Cave试图在圣经中找到反叛《圣经》的主题,因为一个事物同时蕴涵着自己和自己的对立面——自己的反叛者。联系他刚出版的书——《国王的墨水》的书名,我们可以看出在Nick Cave内心里在做着什么样的思考。同年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出版专辑《温柔的掠夺》(Tender Prey)后,Nick Cave移居巴西圣保罗,不久在那里和当地女子维维安·卡内罗结婚并育有一子。这一段时间他过得很闲适,在圣保罗并不繁荣的街道里,走过垃圾场去一个酒吧,喝一杯酒然后任思绪随意流动。他后来这样对记者说:在酒吧里,我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平静的婚姻生活和儿子的出生,使Nick Cave从以前眩目紧张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也暂时化解了他在诸多问题的探索中所遭受的苦闷和压抑。

家庭生活和巴西风情对Nick Cave的影响在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1992年的专辑《好儿子》(The Good Son)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专辑歌曲的旋律性和亲和性是以往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的音乐中所没有的。此后一段时间他开始继续在电影和写作方面的涉入。1989年他和别人合作完成了电影《文明死亡之鬼》(Ghosts...of the Civil Dead)剧本的写作。他还为这部描写监狱生活的电影编写了所有的背景配乐,并在其中饰演了一个角色。同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在英国出版.《驴子见到了天使》在商业上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被《时尚》(ELLE)杂志赞誉为“现代史诗”,不久后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这本书最早的酝酿可以追溯到1984年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发行的《山茱萸树》。该书由暗淡模糊的肖像和启示录般的辞章构成,在形式上清楚无误地反映出《圣经》对Nick Cave的艺术题材的深刻影响。小说描述了一个白痴罪犯被一个私刑狂人追杀的故事。

在Nick Cave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曾多次为他朗读杜·纳博科夫(俄裔美国作家)的《洛丽塔》(Lorita)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前者对世俗的反叛和对人性的探索,后者对人心的开掘和对宗教的质疑无疑给当时尚在幼年的Nick Cave形成了深刻印象。完全可以认为,这两部书以及《圣经》从根本上决定了作为艺术家的Nick Cave的艺术主题和探索方向。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在1996年发行了专辑《谋杀歌谣》(Murder Ballads)。在这一时期的一次采访中,Nick Cave表示了自己对杀人者的怜悯,他对记者说,每一个杀人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们更应当想想他们;每一个杀人者都是一个折翼天使,是谁折断了他们的翅膀,是谁让他们去杀人。在记者面前Nick Cave并没有对“谋杀”做任何讨好的人道主义说法,而是从更高层次上对整个世界的现有秩序提出了质疑。这完全体现出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冷峻、探索力以及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而在此后不久的另一次谈话中,面对对方玩笑式的提问——如果你和耶酥在一起呆一天,你会怎么样——他说,我会和他好好谈一谈,然后一起去做一张唱片。在经经历漫长探索之后,他穿越了“谋杀——基督”这一“弑神”主题后,完成了“个人即个人之神”这一命题的自我论证,终于获得了内心的阶段性平静开始更从容地在艺术领域里漫游和探索。

《洛丽塔》中作者以在刑罚前的倾诉给出了自己没有答案的答案,《罪与罚》中作者以对“上帝——博爱”的再次皈依完成对反叛的终结。而对Nick Cave来说,1996年的《谋杀歌谣》可以暂时看作他的答案。或许这样的对比不是很恰当,毕竟,在开拓和探索的深度上Nick Cave不能与这两位大师相比,但在流行文化中,Nick Cave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正是这个高度将他与别人区别了开来。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的音乐风格转变体现了Nick Cave 内心与思想的变化。由The Birthday Party时的后朋音乐逐渐蜕变成一种混合了歌特、布鲁斯、乡谣、歌剧和艺术摇滚独特的阴暗音乐。音乐风格上,由The Birthday Party时的愤怒咆哮转变成在富丽配乐下的中声唱诵。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的音乐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更加阴暗和旋律化,其音乐场景中所体现出的沉郁、阴暗而又安详的大气象深深触动了无数因敏感而心碎的少年们的神经,也影响了无数乐队,那是复合了天堂和地狱的神秘地域,更是Nick Cave 神奇而隐秘的内心景观的逼真展现。


是不是这?

我曾听过的青春 2007-12-11 12:42星期二 青春
青春究竟是什么?
百度百科里给出了5个释义: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
2.指青年时期;年纪轻。
3.指年龄,年岁。
4.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
5.酒名。
在这篇日志里,我所说的青春指的大概是第4个意思吧。
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我们生命中最易逝去的,同时也最可贵的青春。
之所以想到写这篇日志,是因为现在播放器中循环播放的这5首名为《青春》的歌……沈庆——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一去不回的青春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
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纠缠的云纠缠的泪纠缠的晨晨昏昏
流逝的风流逝的梦流逝的年年岁岁)
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
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涩滋味
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
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
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
洋溢着眩目的光华像一个美丽童话
允许我为你高歌吧以后夜夜我不能入睡
允许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地飞
梦里的天空很大我就躺在你睫毛下
梦里的日子很多我却开始想要回家
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
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们在世间传说 有一首歌,像酒,珍藏的年份越久越醉人。这就是沈庆的青春,如此的清新而忧郁,无论何时何地,重听这首歌的时候,都可以瞬间使你与现实的生活隔绝开,就像突然置身于一个人的黑暗影院,萤幕上闪烁着过往青春的点滴,而萤幕下的你潸然落泪。这是一首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被用来怀念的歌,怀念往昔美好的梦想,真实的激情,以及那曾深深困扰过我们的误解、茫然和伤害。可以说,这首歌承载着一个年代的回忆,正是应了这首歌,才有了随后一段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的校园民谣1专辑,才有了高晓松、老狼、郁东、叶蓓。在沈庆的歌中,似乎相聚的开始刚刚发生,分离的结局就已经出现眼前,这就是青春吧,彩云易散月长缺。沈庆引导我们平静地告别自己的青春与爱情,然而这种平静,却是最深沉的叹息。汪峰——继续走,继续失去。孤独的青春
我打算在黄昏时候出发
搭一辆车去远方
今晚那儿有我友人的盛宴
我急忙穿好衣服推门而出
迎面扑来是街上闷热的欲望
我轻轻一跃跳进人的河里
外面下起了小雨
雨滴轻飘飘地象我年轻的岁月
我脸上蒙着雨水就象蒙着幸福
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就象没有痛苦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象每个人都拥有
继续走继续失去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过了这么久,再听汪峰的《青春》,感觉到了里面太多的孤独与无奈。当青春的盛宴开席的时候,你会不会急忙穿上衣服推门而出,轻轻一跃跳进人的河里?天在下雨,心也在下雨,蒙在脸上的不是雨滴,而是自己的泪水。继续走,继续失去,那青春已不在,那容颜再也不见。每当我感觉孤独的时候,都会想要听听汪峰的歌,“妈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凝视着深蓝色的夜空,我真想是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有许多的同伴。”也许是一种共鸣吧,让我如此喜欢他。在KTV里,我唱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他的歌了,唱孤独与寂寞,唱彷徨与无助,唱得与周围的欢乐格格不入,可是没有办法,我们生来忧伤。筠子——继续走,继续忘记。绝望的青春
我打算在黄昏时候出发
搭一辆车去远方
今晚那儿有我友人的盛宴
我急忙穿好衣裳推门而出
迎面扑来是街上闷热的欲望
我轻轻一跃跳进人的河里
外面下起了小雨
雨滴轻飘飘得像我年轻的岁月
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
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像没有痛苦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像每个人都拥有
噢继续走继续忘记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别哭我亲爱的人,我想我们会一起死去。别哭夏日的玫瑰,一切已经过去……”美丽的她永远停驻在了23岁。筠子是那种绝对会让你过目不忘的女孩子,总是带着些许忧郁的美丽,时而孩子般快乐顽皮。我想我应该是理解她的选择的,受不了街道上闷热的欲望,受不了人河里龌龊的污秽。期待一场滂沱大雨可以淋尽一切,可在她生活的世界中,有的只是像歌中唱的那样轻飘飘的小雨。青春的忧伤像是夏天的野草,疯狂生长,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上。相同的一首《青春》,汪峰有的是孤独中的挣扎以及迷惘后的坚持,而筠子有的却只是无尽的绝望。“其实我是没办法,因为我天生十分忧郁”在遗书中她这样平静的说。“把心全部藏起,身体与内心要保持距离。”在专辑的最后她这样唱。还有关于她太多的感情问题,在这里我不想提及了,那些都不重要了,我只是觉得无限惋惜。我会永远记得,一个美丽世界的孤儿。王凡瑞——拼死坚持,红色的青春
在这个夜晚
我突然间长大了
真正感到了害怕
感到正慢慢丢失着青春
都无法追回
那流走的岁月
这刀一样的时光
它催我老去
让我变得丑陋
变得丑陋
幻想依旧伟大
我已不再是什麽英雄
我已成熟的像个老者
与生活完全讲和
我依旧飘落在空中
像一片散落的花瓣
我还是那样的纯洁
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
在拼死坚持
在拼死坚持 青春是什么颜色?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答案。在王凡瑞这一串陈述青春往事的音符中,我想我看到的是属于青春的那一抹炽烈的红!古都西安,看来是注定要出好歌手的,张楚、郑钧、许巍再加上王凡瑞,我愈发固执的这样认为。他们与家乡一脉相承的简陋野朴,执拗与执着令我感动。我们在成长中恐惧着青春的丢失,在岁月里与生活讲和,在梦想中拼死坚持。残酷的青春,像一把锋利的刀,平静的割开我们表面的平和。但愿多年以后,“我还是那样的纯洁,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在拼死坚持。”老狼、叶蓓——青春无悔
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
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最亲爱的你象是梦中的风景
说梦醒后你会去我相信
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
不苍惶的眼等岁月改变
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的斜
人和人互相在街边道再见
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
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
你说亲爱的道声再见
转过年轻的脸
含笑的带泪的不变的眼
是谁的声音唱我们的歌
是谁的琴弦撩我的心弦
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
总是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
都说是青春无悔包括所有的爱恋
都还在纷纷说着相许终生的誓言
都说亲爱的亲爱永远
都是年轻如你的脸
含笑的带泪的不变的眼
亲爱的
亲爱的
亲爱永远
永远年轻的脸
永远永远也不变的眼 关于这首歌,再多的语言也是苍白,只是记得那个传说。老狼在录音棚里录这首歌时禁不住留下了眼泪,问他为什么,他说这首歌使他想起了高中的好日子,想起了高三时和女友一起在校门口的那棵大树上刻下的誓……就把它当作这篇日志结尾缓缓落下的帷幕吧,但我们的青春永远不会落幕。为了那些曾感动过我们的青春,愿我们青春无悔。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本关于青春的书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梦里花落知多少

  筠子(1977年7月-2000年9月10日),原名武雅筠,青年女歌手。

  1992年-1994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1994年-1997年赴新加坡商业管理学校学习;1997年在广州做自费歌手,与音乐人小柯合作推出单曲《一起做吧》,连续两周获音乐台排行榜冠军;1997年音乐人高晓松为其订做首张个人专辑《春分·立秋·冬至》;1999年秋专辑录制完成;2000年年初,转签北京京文公司;2000年9月10日于自己寓所上吊自杀身亡。

  曲目

  《春分》 词:高晓松 曲:朴树

  《立秋》 词曲:高晓松

  《冬至》 词曲:高晓松

  《白衣天使》 词:詹华 曲:峦树

  《LOVE·变奏》 词:李小龙 曲:泰国

  《一起做吧》 曲:小柯

  《青春》 词曲:汪峰

  《玫瑰花蕾》 词:高小松 曲:小柯

  《天涯相随》 词曲:高晓松

  《二分之一》 词:沈庆 曲:泰国

  2000年9月10日下午,年仅23岁的歌坛新秀筠子在家上吊身亡,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这是继1999年2月14日著名歌星谢津在天津家里坠楼身亡后,又一起震动圈内的艺人自杀事件。
  筠子原名吴雅君,死前为京文音像公司旗下歌手。她的歌曲《春分》本周是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冠军歌曲,8月18日她还在颁奖晚会中做了精彩的演出,她的专辑《四季》推出之后也获得好评。
  9月10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日,但对于歌迷来说,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这天傍晚,北京女歌手筠子在其北京的住处死亡。“她喜欢玩一种很男人的乐器———贝斯,在春天为我们讲一个秋天的童话”,有乐评人这样介绍她。
  筠子是今年年初签约于京文音像公司的新歌手,原名吴雅君,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嗓音清亮飘忽,将高晓松词曲的《立秋》唱得像个感伤的童话。音乐前辈高晓松、小柯、沈庆、李小龙等全力协助过这位女孩,朴树还为她提笔写下过一首很彻底的朴式浪漫歌曲,筠子的首张个人专辑《春分?立秋?冬至》今年春天上市。京文公司的高纳小姐介绍,筠子以前曾经在新加坡发展,虽然回京的时间不长,但表现出色,很得京文公司的赏识。筠子的歌曲《青春》曾获今年中国原创歌曲排行榜第一、二季度金曲,8月18日她还在颁奖晚会上做了精彩演出。据北京音乐台方面透露,筠子的新歌是本周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冠军。而她的新专辑《四季》在推出之后,也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10天前,筠子还在一家网站做了现场访谈。据该网站编辑回忆说,当时筠子话很少,那场现场直播的主角是她,但她拉来了另一男歌手李小龙,表明自己不善于聊天。但筠子毫无轻生的迹象,她在访谈记录中给自己的专辑打85分,还表明“希望能够找到许巍,能让她帮我写歌,希望下一张专辑能够很快出版。”
  据圈内人透露,事发当晚,筠子所在的京文音像公司员工大部分出差外地,只有不相干的人为她料理后事。虽然死因至今尚未查清,但这位女歌手曾说过的话令人回味—————“现在市场没有希望,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获悉,筠子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
  筠子在新加坡发展时就有不错的表现,1997年,她曾以《一起做吧》获得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10大金曲。北京某知名音乐人称,去年年底,筠子复出后已经成为内地歌坛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前景十分看好,因此她的死更加令人惋惜。
  筠子第一张专辑《春分.立秋.冬至》由黄金搭档制作人小柯、高晓松、阿希;创作人:朴树、沈庆、峦树、汪峰、李小龙等,吉它手李延亮、鼓手王澜、贝司王笑冬全力打造,她曾经在专辑的最后写下了这样的音乐感触:“这是一张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的专辑,也是我盼望已久的。但是在我录制这张专辑的期间,我并不快乐,甚至是非常忧虑的。尤其是在录一首叫《青春》的歌的那一天,外面一直下着冬雨,我特别难过,也特别有感觉。当时我觉得我的青春就随着那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起流走了,然后想,就让它那么过去吧。”
  京文公司及众歌手评“筠子自杀”
  “天哪!她怎么能死呢!”
  青年歌手筠子“自杀”了!这个消息对本来并不景气的内地歌坛无疑是一个新的打击,去年是谢津跳楼,今年是筠子上吊,我们的女歌手到底怎么啦?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筠子所属的京文音像公司,以及众多内地歌手,通过他们的反应我们来看看“筠子自杀”事件,也许会有一些更真实的感受。
  京文公司:重金包装全成空
  京文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筠子死得太突然,他们一时乱了阵脚,不过对于筠子的具体死因,要过两天才会公布。该负责人表示,筠子之死与京文公司无关,而纯粹是因为“个人问题”。至于是什么“个人问题”,该负责人始终不愿细说,只表示:“因为我们老板现在英国,一周后我们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与追悼会,向大家做一个交待。”记者从京文公司企宣部的高小姐那里了解到,筠子的演唱风格虽然热情奔放,但实际上是一个忧郁的人。高小姐认为,筠子的死应该是家庭原因与社会原因综合造成的,因为她很小时父母离异,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高小姐告诉记者,京文公司上上下下对筠子的死都感到很伤心,同时也感到很可惜,因为“她是很有实力的歌手,而且公司对她投入了重金包装,没想到……”
  有人怀疑是他杀
  高枫:会不会是他杀?
  身在北京的高枫竟然不知道筠子自杀了,他表示,自己与筠子挺熟,在8月份的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奖上他们还一起领过奖呢。高枫对“筠子自杀”表示很难相信,因为一个星期前他们还在一块聊过,当时筠子还向他“讨教”如何把歌唱得更好,根本不像一个要自杀的人。高枫认为,筠子是一个挺有事业心的人,而且成名后也没架子很谦虚,一个人在事业往上走时突然无端端自杀,太奇怪了!高枫对筠子因“个人原因”自杀的说法表示质疑:“她是一个敬业的人,不是那种完全为爱情活的人,我保留我的看法,她应该不能排除他杀的可能。”
  杨钰莹:她好傻!
  正准备去香港处理新专辑事宜的杨钰莹在获知筠子的死讯时十分吃惊,她大叫:“天哪,太可怕了!”杨钰莹说,这些年来,老听说女歌手自杀,自己心里很难过。“去年跳楼自杀的谢津与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她的死对我触动很大。生命这么重要,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呀?她们好傻,而我唯有诚心祝愿她们的灵魂早日安息!”杨钰莹最后几乎说不下去了。
  白雪:自杀不值得同情
  白雪自称不认识筠子,但也表示“很遗憾”。令人意外的是,白雪对筠子的死却并不是一味同情:“自杀是弱者的选择,这种人不值得同情!生命这么美好,随便结束生命是多么愚蠢啊!”白雪表示,做人尤其做艺人不应该逃避,要敢于面对一切。
  戴军:她怎么能死呢?
  记者的电话打过去时,戴军正在看鬼片,一听说筠子自杀了,他吓得连忙关了电视。“天啊,她怎么能死呢?她才23岁啊,那么年轻!”戴军的话里满含惋惜。戴军告诉记者,前两个月前他与筠子一起去石家庄演出过,没想到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却选择了自杀。戴军在惋惜之余表示:“公众人物应起表率作用,动不动自杀,对歌迷对家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刁寒:我尊重她的选择
  刁寒的看法让记者大吃一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有自己的死法,如果筠子死了会更快乐,我们为什么不尊重她选择快乐的权利呢!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不伤害别人。”
  鲍家街43号乐队 主唱汪峰:
  专辑中那首《青春》,由我作词作曲,是我的心爱之作,当初知道由一位女歌手唱的时候,心里很不放心,并且断定不会有什么让我心慰之处。但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母带,听到她的声音的时候,我被深深震惊了,我确实感到因为她理解了歌词,理解了我,并且把自己的感受也与歌曲合二为一,我仿佛听到了我的心声…感谢筠子!
  音乐制作人高晓松:
  某天,我边开车边听着电台里的节目,电台里正播放着小柯作的一首名叫《一起做吧》的歌曲,觉得唱歌的女孩潜质不错,这个女孩就是筠子。后来,我在小柯处又听到了筠子另几首歌曲,便突然萌发了为这个女孩制作专辑的念头,这种感觉当时让我都很惊讶!很久没有做音乐的冲动,于是从小柯、朴树、沈庆、汪峰那里搜出他们很多好东西,现在专辑做出来了,希望没让大家失望!
  音乐制作人小柯:
  按理说,筠子应该算是个出名的老歌手了,因为几年前,我就为她写了《一起做吧》这首歌,并在排行榜上有了很好的位置。她的嗓音和演唱实力以及她现场的感染力让我坚信筠子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实力歌手。
  音乐制作人刘劭希(台湾):
  筠子对于歌曲的诠释有一种很自然而不造作的方式,或者她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但经常让人“感觉”很对,这大概就是天生的歌手吧!筠子这是一张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的专辑,也是我期盼已久我最幸福的事,不想说音乐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只将这些我的“宝贝”送给歌迷……还能说什么呢?感谢所有支持和理解我的音乐的人,当我抱着我的贝司站在舞台上歌唱的时候,歌迷就是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