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武学宗师

作者&投稿:糜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共有几位中国十大武术宗师~

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武学宗师_360问答 http://wenda.so.com/q/1450203189725695

一、董海川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


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二、王五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十一年后,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



王五是地道的绿林豪客,不但武功好,而且结交广泛,上到王公显贵,下到街头混混。而且他广泛的社会关系使他与当时的许多名人大事联系起来。



谭嗣同“去流肝胆两昆仑”,据说“两昆仑”就是说康有为和王五。最后没于八国联军,不愧热血豪侠本色。王五武功与事迹传说最广,传奇色彩浓厚,他本人也是一个传奇。  一些后代作者也以把自己的故事附会上王五为兴趣,兹略举一处——光绪二十六年(元年一九○○年),新年初六,大刀王五忽然来访,铁云以为他是来拜年的,高兴地迎入客厅,笑道:‘惶恐得很,迁居之后多时不曾拜见五哥和嫂夫人了,本来是应该兄弟前来府上拜年的。’王五冷笑道:‘咱可不是来给你拜年的,你现在是和洋人打得火热的大贵人了,还敢劳你的驾?’啊呀,五哥言重了!’铁云正诧异今天王五言语异常,不料王五忽然飕地从腰间铜钉护腰皮带上拔出一把寒嗖嗖明晃晃的匕首,猛地一把插在方桌上,怒瞪双目大喝道:‘姓刘的,有人说你是卖国的汉奸,你今天可得和咱说清楚,若是说不清楚,休怪咱王正谊无情!’铁云吃了一惊,立刻镇静下来,拱手道:‘小弟虽然做了英商福公司的买办,其实也是为地方为国家振兴实业,造福百姓。所经手的山西、河南两省矿务,山西的事是省里商务局专函恳请我为他们向洋人借款开矿,我才答应下来,河南的事还刚刚开头。既说是汉奸,必然卖国,可是山西的事,由山西抚台作主,中国的事由中国皇上批准,借债还钱,矿山的主权仍属中国,不知小弟卖了什么给洋人了?请五哥明示,也叫铁云死得明明白白。’王五沉吟了一下,又厉声道:‘口说无凭,拿证据来!’铁云道:‘证据在书房中,请五哥随我去看’王五拔出匕首,随铁云来到书房。铁云取出山西省商务局的来信,和他写给山西抚台的禀启,以及山西省与福公司所订矿务章程,还有他与福公司的往来信函,王五粗通文字,坐下来一一读了,这才收下匕首,大笑道:‘好一个刘铁云,人家骂你汉奸,咱原不信,今天特地来考查考查你,若你真是汉奸,定杀无疑,那就不管旧日的交情了,幸而你不是,免得咱下手。’铁云笑道:‘五哥,幸亏我问心无愧,不然可被你吓坏了。’——这个刘锷也是个交际狂,丝毫不逊王五,两个人确实有交情。

三、黄飞鸿



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



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已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四、霍元甲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



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光绪22年(1896),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24年(1898),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宣统元年(1909),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持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后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

五、王子平



王子平,回族人,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七三年,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一个武术世家,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有“神力千斤王”之称。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早岁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术教练将士。一九一九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表现了我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魄力。



他热爱武术运动,毕生不渝,在旧社会,为维持生计,他曾走南闯北,颠沛流离,但他对中国武术的深挚热爱丝毫不减,刻苦练功的意志愈来愈坚。他从六岁开始习武,直至晚年,八十多年练功不錣。他早年研习查拳、子午剑,遍行大江南北,看到了许多名家的各种优秀剑术以后,就博采各家之长,推陈出新。他的“青龙剑”就是集各家之长,并吸取了西欧击剑和日本剑道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创造的。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为抗美援朝捐献大炮,他率领全家参加义演。他以八旬高龄出国参加表演,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武术。



王子平十分注重挖掘祖国武术宝库和普及武术,当他八十岁高龄的时候,著名导演谢晋请他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做配角,拍摄打太极拳的镜头。他作为少林门门长,在全国来说是为德高望重的武术家,竟毫无彝议,不取分文,高高兴兴的去客串拍片。他认为,在电影中表演“简化太极拳”,对开展武术有利。他说,只要对党对国家有利我都干。王子平又是一个著名的伤科医生,在晚年,他以高超的医术解除了许许多多患者的病痛,还创编、出版了《祛病延年二十势》,深受群众欢迎。王子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年轻时代,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年代。有一年,为了应付青洲车站德国鬼子的挑战,他一气之下举起了一个大磨盘,从此赢得了“神力千斤王”的称号。他的威名,也随着他不断打败列强拳师而震动武坛。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九一八年在北京打擂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一战。

六、杜心武



号称南北大侠,其资料及故事比较纷杂,信史难见,他是自然拳创始人,当过孙中山的保镖。在此聊录一点:驰名中外的武术家杜心武,出生于武风极盛的湖南慈利县,他从小拜武林怪杰为师,学得一身惊人的功夫,早年做过镖师,威震四方,被誉为“南北大师”。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宋教仁是同盟会的骨干,经宋教仁介绍,杜心武也参加了同盟会,并做了孙中山的保镖。



杜心武担任保镖,并不是每天跟随孙中山,主要是遇有重要会议时,由杜心武组织几个人在会场内外负责保卫工作。



有一次,孙中山、黄兴和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共商革命大计,清廷对孙、黄等革命党人恨之入骨,暗中派人盯梢,伺机刺杀。那天,杜心武在门外发现三个中国人行踪诡秘,开口说道:“我知道你们三个人身上都有铁器,能够拿出来让我见识见识吗?”那三个打手说:“对不起,没有值得一看的!”杜心武说:“你们不借,我会自己取出来!”话音刚落,杜心武一个转身,用手在他们三个人身上一摸,动作快如闪电,等到三个打手清醒过来时,身上的手枪,全到了杜心武的手中。那三个打手恼羞成怒,挥拳向杜心武打来。杜心武不慌不忙,只在中间走圆圈,一边走一边用手招架,身子像泥鳅一般滑溜,令那三个人只是看得见,却又摸不着。最后,杜心武使出他的神腿绝招,飞起右腿横扫一周,那三人应声倒地,爬起来后,拔腿就逃。一天,宋教仁住宅前面,来了个可疑的磨剪人,坐在板凳上吆喝。此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年龄大约50多岁,貌似门神。杜心武一见,便知此人绝非善类。他不声不响,悄悄走到磨剪人身边,轻轻用“双龙捧珠”的招式,将磨剪人悬空举起。磨剪人大为震怒,对准杜的头部用“五雷掌”劈去,杜心武将头一扭,以右腿来了个“横扫千钩”,把磨剪人踢出一丈多远,随即一个跳步,跳到磨剪人的身后,将其双手反扣,问道:“你要说实话,来此有何目的?”磨剪人吞吞吐吐地说:“听说宋总长家里有能人,想来见识见识!”杜说:“宋总长身边的能人很多,你心服了吗?”磨剪人的双手被杜反扣着,痛得流出了眼泪,连连说:“我见着能人了,求你开恩吧!”后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可惜那次杜心武没有同去,如果杜心武去了,也许能事先发现刺客。



——当时所谓大侠,除了武功高强,结交广泛,一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门人多,势力大,有豪强的味道。

七、韩慕侠



这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武林大师张占奎弟子,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其孙韩建中现任中国公安大学格斗教授。



电影《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国饭店与一位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交手);在天津开武馆,1916年前后,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投身革命事业。为了强身健体,他拜名扬京津的拳师韩慕侠为师,学拳练武。韩慕侠当时以教武为生,最擅长“形意八卦”,除在南开任教外,还在家里设武馆授徒传艺。周恩来学习之余,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韩慕侠家里学拳练武。



因为学拳,使周恩来与韩慕侠建立起诚挚的友谊。周恩来曾提笔为韩慕侠的武馆,写下“韩九师堂”四字。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后,还将他学拳期间与韩慕侠等人在武馆的合影寄给拳师,以示思念之情。韩慕侠曾感慨地说:“翔宇(周恩来)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此人是八卦掌高手,武功是真的

八、李三



燕子李三,从穷人和侠客沦落为窃贼和淫贼,虽然他的武功和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当他被擒并处死,人少怜之者。关于李三的传说也极其纷杂,以其名气之大相信,相信是有真功夫的。——请大家提供关于他的真实资料,谢谢。与李三齐名的一个窃贼叫?云鹏(?),后被国民党培养为特务,建国后潜入大陆被抓,据说从广东运往北京的时候,为了防止他捣乱,就把他绑在一个担架上抬进飞机。到北京后被装在一个大铁笼子里,他说,这个笼子我认识,当年李三就是被这个笼子关的。——注意,这时候他已经五六十岁了。

九、许世友



许世友(1905-1985),他的功夫是正宗的少林功夫,老师为云游武僧林子金。贺龙虽然是黑社会的世家,但武功似乎不如他。下面引一段最平常的段子——将军宴请的几位老朋友当然也都是善饮者。因此,将军在宴席开始时宣布席规:“三杯之内不许耍滑、耍赖,发现耍滑耍赖,一杯罚一碗;三杯之后,各尽所能,尽兴方休。”话讲完,你一杯我一盏便欢饮起来。



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果真没按他的宴规行事,把第三杯茅台酒悄悄地倒给了别人。



许将军看在眼里,嘿嘿一笑,把事先准备好的白瓷碗放在桌上,汩汩地往碗里倒酒,那位将军虽然听说过许世友将军武功超群,但他自恃身强力壮,想必许将军在酒桌上也奈何他不得,于是漫不经心地笑着说道:“你尽管倒吧,反正我是不喝的,看你敢把我怎么样。”许世友将军哈哈一笑,二话不说,只管把倒满茅台酒的酒碗递将上去,按倒那位将军就灌。开始那位将军奋力挣扎,不让灌着,岂料许将军非一般强壮汉所能抗衡!特别是他那手上的功夫,更其了得。据说将军从十来岁上少林寺当和尚学拳脚开始直到当将军,他都从未中断过武功操练,每天早晨起来,他的两只手指便往装满砂子的缸里戳,一戳便将整个手掌都入砂子中,练完功才去洗朝脸盆里的水拍去一掌,说也奇怪,那一盆水便活了起来,在盆里连转几个圈儿,忽地一下腾空而起,跳出盆外。瞧那手指的功夫,可真能把人的五脏六腑抓出来,为此,这时在宴会席上的他,虽然是轻轻的捏着那将军的手腕子,可那位将军却直喊:“哎哟!哎哟!不得不张开大口让许将军灌,灌得那位将军大声嚷嚷醉倒才甘心!看来下次我赴你的鸿门宴,至少得带一个营的兵才成。”说罢乐得大家大笑不止,都说是“好久没喝这么痛快的茅台酒啦!”

十、海灯



海灯法师本来应该算是一个武林高手吧?但是近年名声不大好,说是欺世盗名,“布带拴脚表演“二指禅”“是最大的丑闻,究竟是得到高僧还是无耻骗子,这里不敢妄自评判,请有知者指教吧。

清末民初,建国初年,无论是文坛人物,还是武坛人物,又或者是那些为了保家卫国,捍卫中华的军人勇士,他们就有,即便没有钱,也能活得顶天立地,活得生生不息,活得堂堂正正!

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武学宗师
1、杨露禅
太极拳大宗师,人称杨无敌,有陈家沟‘偷拳’的典故,其太极拳境界已经达到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神以知来,智以藏的境界。
曾经,一只麻雀停在他的手上,可任由那只麻雀怎么振翅,都无法从他手上飞起,因为他的太极听劲和御劲早已出神入化,每次在麻雀飞起时,他都能事先感知,并卸掉麻雀下踩的力,让麻雀怎么都飞不起来!
他的太极拳,已经出神入化。太极拳领域的宗师还有很多,推他为第一,也推他为代表!

2、董海川

八卦掌的创始人,是唯一一个能与杨露禅抗衡的人,两人曾有一次交手,不分胜负。
还有,个人觉得,一个人厉不厉害,不光要看他本身,还要看他教出来的弟子。
看看董海川就知道了,董海川的徒弟有尹福、程廷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普、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宋长荣、宋永祥、樊志勇等,都是一等一的武学大家,其徒孙更是遍布天下.

3、郭云深

形意门,初学八极拳,后精修形意拳,武学大宗师,郭云深文武双全,不仅拳法独步一时,又熟练兵书,对形意拳理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遗著有《能说形意拳经》一书。
郭云深文武双全,悟性极高,他的形意拳学,有三层道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返虚。有三步功夫:易骨、易筋、易髓。还有三种练法,也可以说是三层境界:明劲、暗劲、化劲。明劲伤筋骨,暗劲伤肺腑,化劲伤神气。
毫无疑问,如果说杨露禅是太极拳大宗师,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开山鼻祖,那他就是形意拳的集大成者,他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

4、李书文
八极门掌门,八极拳大宗师,人称神枪李书文,枪法、拳术天下无双,纵横天下数十载,未曾一败,一生光明磊落,嫉恶如仇,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
他身高一米六,却有着千斤神力,年过七十,却能跑过奔马,一跃而过三米高。
其大弟子霍殿堂乃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护卫兼护卫队武术总教习;晚期弟子刘云樵曾任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侍卫队武术教官,引退后创办台湾武坛训练中心,门生弟子三千,遍及亚美欧洲;晚期弟子李玉海,和刘云樵是同村人,参加革命,曾担任过中央领导警卫队武术教官。
刘云樵和李玉海同村出生,一个是国民党最高侍卫队的武术教官,一个是共产党最高警卫队的武术教官,再加上大弟子霍殿堂是伪满洲国最高护卫队的武术教官,相当于他教的三个徒弟,成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三个政权的最高卫队的教官,颇具戏剧性。当然,这也说明了八极拳的恐怖,短拳霸王,最实战的拳法,最霸道的拳法,当之无愧!
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李书文的武学造诣之出神入化,八极拳之所以真正名扬天下,他的功劳最大。

个人觉得,单论武力值,李书文在清末民国时期,应该排在第一位。不过听说中央国术馆建立之时,李书文与李景林发生矛盾,两人有过一次试探性的交手,据说李书文略微不敌,终负气而走。不论是否确有其事,就算真有,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要考虑年龄的问题,李书文比李景林大了整整二十三岁,两人这一次没有证据的交手,发上在1930年以后,那时的李书文都已经将近七十岁了,而李景林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

5、李存义
集形意拳、八卦掌于一身,人称单刀李,其弟子有黄柏年、郝恩光、尚云祥、马玉堂、李星阶、傅剑秋、陈泮岭、田鸿业、薛颠等,都是绝顶武学大师。

6、孙禄堂
人称武神,精通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先后著有《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论拳术内外家之别》等等,武学宗师之名,他当之无愧。

7、尚云祥
形意门,李存义高徒,精通形意拳。二十九军喜峰口血战的大刀队,其刀法名为形意五行刀,就是尚云祥所传。
他身高不足一米六,千斤神力王王子平见他矮小,言语挑衅,却被他以铁板桥的功夫压得动弹不得,甘愿认服。
他一生曾任镖头、护院、侦探、武术教师,习形意之后与人交手无数,从未一败,历史记载,从来没有人敢与动手较技争名份。

8、李景林
武当派,精通剑术,人称剑仙,据传,十五步之内,他可以秒杀任何对手,即便对手用枪,都会死于他的剑下,因为对手拔枪开枪的速度根本没有他的剑快。
除此之外,他还是高级军事将领,曾担任奉军第一方面军军团司令。

9、韩慕侠

人称玉面虎,大刀敢死队的训练官除了尚云祥之外,还有他。
他是黄埔军校的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扬我天朝赫赫武功,天津武术馆就是他创立的。
他还是开国元老周总理的武术师父,两人亦师亦友,他曾说:他教会周总理强身,周总理却教会了他做人。

10、霍元甲

和韩慕侠是同村人。(他们所在的村子,真的是卧虎藏龙啊,不知道民国时期,还有多少那样的村子!)
个人觉得,要论武学修为,霍元甲称不上宗师。若论武学修养,他也称不上宗师。
就比如霍家迷踪拳,原本也不是霍家祖传,而是和韩慕侠师从同一脉,只是迷踪拳在他的拳下青出蓝而胜于蓝,但他却不肯将迷踪拳传给自己的弟子,只传给自己的儿子。
虽然那个时代,敝帚自珍是共性,但他的心胸比起李存义、郭云深、孙禄堂等人来说,还是差了很多,因为这些武学宗师,都将自己毕生对武学的见解著书立传,传于后人,也使得他们的弟子不乏惊才绝艳之辈。可霍元甲没有武学经义流传,也没有教出特别出名的弟子,一个陈真,都是杜撰出来的,唯一有点名气的,也只是他的儿子,这完全可以从侧面上说明他算不上武学宗师。
之所以把他排入近代十大武学宗师,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的爱国,为捍卫中华武术的尊严而献身,他身上有一种清末民国时代的武者的尚武精神,所以,在武德精神上,他称得上宗师。
他的形象,符合英雄的形象,而只有死了的英雄才更容易出名,更容易被人记住。

后注:
除了以上这些人之外,还有大刀王五、王子平、佟忠义、杜心武、万籁声、黄飞鸿、燕子李三、宫宝田、尹福、霍殿堂、叶问等人,这些都能称为武学高手,不过都称不上宗师。
尤其是叶问,其宗师之名,个人觉得还是当今社会各种影片宣传的结果,或者说他是南拳的代表人物,而单论武学境界、武学精神,他和郭云深、李书文、韩慕侠等人差得太远了。
还有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李小龙,他连内家功夫都没练到,只是个外家功夫练到了极限的外家高手,论战斗力,论武力值,他有可能不输于大多数内家高手,但论武学修养,他差得很远,一个截拳道,其实就是和泰拳、空手道、跆拳道那些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外加拳路,而且修炼起来对人的要求还太高,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是块鸡肋。

说他是外家高手,而不是内家高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证据,那就是他三十几岁就暴毙了。
修习内家功夫之人,只要不是被毒死、不被乱枪打死、不被围殴而死、不遇到天灾地难,哪个不是随随便便活六七十岁?谁会像李小龙这么短命?
究其原因,是因为李小龙长久修炼外家功夫,把身体的潜能、机能都耗光了,给身体留下了难以痊愈的暗伤暗疾,日积月累下来,突然爆发,不死都不可能。
这就是那些拳击运动员、泰拳高手、空手道高手、跆拳道高手往往过了三十岁之后,其体力、精力、战斗力就开始直线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内家功夫则不然,看看民国那些内家高手,哪一个不是三四十岁,四五十岁才真正扬名天下?
外家功夫,进步神速,可让人在短时间内战斗力大增,但终究是以损耗生命力为代价,不是长久之道。
内家功夫,其实就和女人怀孕一样,要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

中国近代以来的10大武术家排名:
一、三大宗师:
1、孙禄堂,以易经为立论,首次创立了系统的武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以自身实践证明其有效性,技击独步于时,并培养了一大批技击高手,史称“精技艺者皆望风倾倒”,开天辟地,影响至今。孙禄堂绝对是古今武林第一人。
2、董海川,创立了以转掌为特征的新拳种,造就了一大学派,培养了一大批武术名家,影响了一个时代。
3、武禹襄,太极拳理论的探索者和开拓人,最早总结出太极拳理论的雏形,建立理论来自实践的学风,为太极拳的发展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二、七大名家:
4、郭云深,奠定形意拳理论雏形,培养了一大批技击高手,与当时各派高手进行了广泛交流,史称“半步崩拳打遍七省。”于是从实践中总结出形意拳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雏形。
5、杨露蝉,太极拳的重要传播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实践树立起太极拳的社会价值,是太极拳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太极拳的技术。
6、孙存周,道艺武学体系的重要传播者和实践者,以自身无匹的技击造诣和独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树立起以三拳合一为标志的道艺武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7、朱国福,最先进行中外武技综合的探索者,是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理念的开山宗师。他在中央国术馆推行的技击训练实践,是今天散打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的源头。
8、张之江,国术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统一化的推动者和组织者,是近代国术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9、李小龙,通过电影宣传武术,并成功走向世界的开拓者,同时又是恢复传统武术精神理念的实践者。
10、马凤图,通备武术理念的创立者,形成了当代除太极拳之外的,并且与太极拳理念不同的影响最广的武术学派 希望能够帮到你

总共有十个人,分别是:

1、杨露禅、2、董海川、3、郭云深、4、李书文、

5、李存义、6、孙禄堂、7、尚云祥、8、李景林

9、韩慕侠、10、霍元甲。



霍元甲,孙禄堂,王子平,李书文,王芗斋,董海川,武禹襄,郭云深,杨露蝉,孙存周```等等N多

黄飞鸿 李小龙 黄飞鸿 李小龙 黄飞鸿 李小龙 黄飞鸿 李小龙 黄飞鸿 李小龙

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圣”孙禄堂的武功如何呢?
答:最终,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派,创立孙氏太极拳,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在民国的武术界可谓风头无二,也成为传媒界的宠儿,经常登上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那么,孙禄堂的功夫究竟有多高?对于现在来说,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时代毕竟久远,而且以现代武术的发展来衡量也有失偏颇,在此见仁见智。以下仅...

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圣”孙禄堂的武功如何?
答:孙禄堂生于1860年,河北顺平县人,是孙氏太极拳的武学创始人。晚清时期,天下不太平,有很多百姓为了自保,也开始练武。因此在当时和后来的民国时期,便涌现出了不少像太极宗师杨露禅、神枪李文书等这样的武术大师。而孙禄堂 在英才辈出的武林之中,能拥有“武圣”“万能手”“天下第一手”等众多称号,...

中国历史上公认武功最高的人是谁?
答:中国历史上公认武功最高的是张三丰,他的武功高得都可以活几百岁,几代帝王都在找他。

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分别指的是谁?
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仗义任侠之风,而武侠小说更是近代文学之中一个重要的流派。那么近代武侠小说之中,四大宗师分别是谁呢?武侠小说的宗师,那么首推金庸先生。可以说在武侠小说的领域之中,金庸先生认第二那么就没有人敢认第一。金庸的作品并不算多,但影响之大却无人能出其右,其所有作品都被搬上了...

我国武侠历史上十大高手排行榜!
答:以下是我国武侠历史上十大高手排行榜: 张无忌:《神雕侠侣》中的主角,拥有九阳真经和乾坤大挪移两本绝世武功,成为当之无愧的武林至尊。 2. 令狐冲:《笑傲江湖》中的男主角,以其独步天下的辟邪剑法和华山派的身份成为一代宗师。 3. 小龙女:《神雕侠侣》中张无忌的师父,以其冰清玉洁的美貌和玉女心经成为当之无愧...

中国近代史著名人物有哪些?
答:中国近代史中伟人有: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关天培、冯玉祥、邹容、林觉民、秋瑾、李大钊、方志敏、鲁迅等等。1.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近代史上的三大军事奇才有谁
答:所谓的军事奇才,不仅仅是要作用勇猛,更要在战术上有自己的思想,能够充分的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出奇制胜,近代史上的三大军事奇才,排名的第三的应是徐向前元帅。徐向前是开过十大元帅之一,虽然他只排名第八,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傲视群雄,甚至是无人能及,他最早提出了“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的作战...

中国十大飞升列入仙班的道士(近代飞升的道士)
答:白日飞升,进入天界,位列仙班,享受人间供奉烟火,是我国道教中的一种说法,也是每一个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境界。那么历史上有哪些道士做到这一境界呢?本文将盘点十大“飞升”列入仙班的道士,有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

细数中国近代史上的10位顶尖国学大师都是谁?
答:> 代表作:《新史学》、《 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 NO.3 章太炎> 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武林高手
答:数年后,以能避而制强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故有“沾绵拳”、“软拳”、“化拳”之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返回永年,以教拳为生。房东武禹襄兄弟三人折节求教。后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清代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后任旗营武术教师。因为武功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