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有什么生活习性???

作者&投稿:燕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黎族人民有生活习性?~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汉以前就从两广地区陆续来到海南岛定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杂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

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房。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过渡三种。其共同特点是茅草房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作 烤干食物用,屋顶侧面开天窗。"布隆亭竿"中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现在在黎族 地区这种房屋已不多见,多数住室已为金字顶代替,靠近城镇的黎族人已住进瓦房。

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黎族人多穿对襟无领上衣,妇女穿对襟无袖开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黎锦是黎族人最为著名的纺织工艺品,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色彩艳丽富于特色而驰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嗜好,槟榔是待客、定婚不可缺少的佳品。据说槟榔有助消化、驱绦 虫、降血压、提神健胃的作用。

在节日劳动间歇,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三月三"是黎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相会。


节日
黎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它们是黎族人民习俗的组成部分,也是黎族社会文化、心理状态的一个侧面。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自己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春节”


“春节”,在黎族地区一般从正月初一过到十五日。届时,各家各户清扫庭院,修整“船形屋”,贴红对联,洗刷衣服器具,舂米和包粽子,在房门、藤箩、耕牛角等处贴上红纸,以示吉祥。大人们为小孩备鞭炮,买烟花,男女老幼个个穿上新衣服,干干净净,喜气洋洋,一片节日的景象。大年初一清早互相拜年,在外面见面相互道贺“恭喜恭喜,年年丰收,年年幸福”。小孩子高兴异常,蹦蹦跳跳,他们争着向大人拜贺新年,获得糖果、糕点、粽子和压岁铜钱。大人们整日饮酒对歌,通宵达旦。有的则仍按照传统习惯,从大年初一开始,男人集体狩猎,猎获物全村人共同享受。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通过“三月三”的传统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


现在纪念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歌题材广泛,除了情歌,还有农事歌、神话故事歌、祝酒歌,以及说今论古歌等。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节目。

“招福”和“牛月”


合亩制地区的黎族同胞,也有另外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特殊节日。例如每年三月、七月插秧之后和在十月的“牛月”,要集体举行一次“招福”礼仪式。到时,男女老少都云集到“亩头”的家里,集体跳“招福舞”、“黎家乐”等,敲锣打鼓,通宵达旦。在“牛日”这天,牛主要给牛喝一种“牛魂石”浸过的酒,以示对牛的祝愿,并且为耕牛修牛栏,禁忌杀牛。

黎族的家庭和汉族一样,都是父系小家庭。但合亩地区的小家庭则有显著的特点,直到解放前,它还没有成为完全独立的生产单位。在经济上的作用主要是参加合亩的生产和分配,经营手工业、副业,种植山栏和小块园地,处理私有财产和自己的债务关系等。

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由父母包办,从小订婚;姨表不婚,同宗不婚。阶级的“门当户对”已成为习惯。聘金往往要几头牛和一笔不小的钱财。

黎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儿女成年后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婚后妻子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别炊。建国前多早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司以自由谈恋爱。盛行婚后不落夫家(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后,才定居夫家)的风俗。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再嫁比较自由。

1、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在黎语种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叫“秀面”和“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2、黎寨妇女精于纺织和刺绣,凭着灵巧的双手,用简单的工具便可织出精美图案的头巾、上衣、石榴裙等黎锦民族工艺品。

3、寨里黎胞能歌善舞,山歌对唱曲调优美,抒情动听;传统的《打柴舞》、《米舞》、《钱铃双刀舞》等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吹奏鼻笛合铜笛,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4、海南岛上少数民族众多,而黎族,可谓是民风最开放了,女子长大了,变在房子边搭个小寮,随便哪个男子如果互相中意,就可对歌入住。如果结婚了,长子往往不知道父亲是谁。

5、海南黎族祖先原生活在上海,以船为家,后迁入陆地,为怀念先祖的船家,在陆上盖成船形屋。寨里的男人留长发结鬟于额前,以红布或黑布缠头,上衣无领对胸开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黎族



黎族的自然观

世界万物是人类认识的源泉。在远古时代,黎族先民通过生产实践,以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不断探索自然客观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产生黎族朴素的自然观的萌芽。黎族的自然观包括了对世界本源、时空、运动、规律和意识能动性等方面的认识。
1.对世界本源的看法
世界最初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世界是实有的还是虚无的?这些问题是人们研究自然和社会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人们认识世界首先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那么,黎族对世界本源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在黎族民间故事《大力神》中作了这样的叙述:
远古时候,天地相距只有几丈远。天上有7个太阳和7个月亮,把大地烧得热烫,像个大热锅。白天,生灵都躲到深洞里去避暑;夜间,人们也不敢出来,只有在日月交替的黎明和黄昏,才争先恐后地走出洞口,去找一些吃的。
这则故事是黎族人民对天地刚形成时的描述,其中展现出了黎族人民的这种本体观,既不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精神,也不认为世界上先有精神,后有物质,而是认为物质(天地)和精神(人包括其意识)同时产生、同时存在的;并认为天地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它不是虚无的,而且是人和其它生灵生存的根本条件。
黎族认为,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天初生,
亮晶晶,
地刚萌,
草青青。
这就是黎族对世界本源的认识。这种认识与众多民族不同,很多民族认为天地形成时是处于盘古开天时那样浑沌、朦胧的状态,而黎族则认为天地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清晰分明。
2.关于运动的思想
对于“运动”,应该说黎族最先是从流水中认识到的,最后才产生关于运动的思想。这个我们可从黎族的3首情歌中窥见:
情歌一
日头落山岭西斜,一心想跟妹做食。
哥妹想起苦呀命,死去梦魂心挂定。
两人携手去砍水,生也同生死同死。
砍得水断才忘情,死去黄泉同路行。
情歌二
自小自幼交情起,
今后拆情天责他,
两人拿刀去砍水,
砍得水断才分离。
情歌三
溪水不因砍流断,
情深不因别心乱,
哥去远方妹定等,
扛石筑路等哥回。
这3则情歌,形象地表达了年青人的爱情心理活动,他们以水流这种流动性的事物来比喻他们的爱情永恒存在和永生不灭。这种比喻通俗而又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和唯物主义的“运动”思想。因为水是永远不停地流动(运动)着的,所以,“砍得水断才忘情”,“砍得水断才分离”;但是众所周知,“溪水不因砍流断”,溪水、河水是永远砍不断的,所以“阿哥阿妹”也就永远不会忘情,永远不会分离。水流是不断的,这正是唯物主义的成分所在,也是黎族“运动”思想的所在。
3.空间是无限的
黎族对宇宙的看法,通常是以对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把遥远的、外在的宇宙与具体的人和事物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认识。黎族民歌《穷人叹》,就道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什么高远无止境?天高地远无止境。
什么苦情诉不清?穷人苦情诉不清。
什么样人受欺压?穷苦的人受欺压。
什么样的苦情赛黄连?穷人的苦赛黄连。
其中的“天高地远无止境”,正是唯物主义的空间无限观。这种观念,无论是想象还是猜测,都有其积极意义,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无限观。
4.事物是有规律性的
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凭着直感和经验,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存在着某种因果性。所以在黎族地区,直到现在还流传着这样的民歌,民歌云:
初一十五海水平,
初二十六海水落,
白露霜降水上田。
民歌所唱的是在海边的人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这是黎族人民在观察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现象规律性变化的认识后,才有了这样对自然规律进行总结的民歌。
还有黎族的《十二时辰歌》,更是黎族人对时辰变化规律的总结:
《十二时辰歌》
子时鸡啼第一二,
丑时鸡啼第二三,
寅时白露天欲光,
卯时日头欲上天,
辰时日上半竹竿,
巳时日上半天当,
午时日头正中天,
未时日头转回西,
申时日头落山丘,
酉时到来月如钩,
戌时来到二更二,
亥时来到夜更半。
黎族人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还反映在生产实践中,他们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来安排一年十二个月的生产,并且这种生产程序年复一年地也形成了规律。这种对规律性的认识,反映在黎族民歌《砍山栏歌》和《十二月古歌》中:
《砍山栏歌》(摘要)
四月来到雨水下,无牛种田难顶当。
五月来到人播种,播得种子出不齐。
六月来到欠(意:应)拔草,草青草长心早憔。
七月来到禾发青,八月来到稻扬花。
九月来到割九粘,十月来到谷晒干。
十一月来到把谷舂,十二月来到是冬至。
《十二月古歌》(摘要)
正月到来打钩刀,谁欲砍园谁去号。
二月到来二月二,买把锄头整旧地。
三月到来放树下,放树不离斧与刀。
四月到来忙烧山,不作风来雨沤烂。
五月来到人播种,种子出地叶尾弯。
六月来到勤拔草,左手拔来右手抛;
去街买把镰刀割,要想丰收拔草头。
七月来到禾发青,亻农要到园去看下;
园圮杂草要除净,使稻生长好又平。
八月来到稻打归,勤除稻虫园不葳;
园圮园边要围好,不作猪入山栏园。
九月来到着赶鸟,园圮做个看鸟竂。
十月来到着割稻,手捻稻棵起快收;
一棵一粒都收回,免得风来打游游。
十一月来到挑稻回,谁都齐扬这附园。
十二月来到人吃年,舂米做酒试新味。
从以上的歌谣中,我们可以发现黎族人对自然现象变化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并且能够运用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科学准确地概括出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又运用规律指导生产。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认为,黎族对规律的认识,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范畴。
5.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在黎族的哲学思想中,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大量的反映在黎族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如谚语:
五月水流溪,
七月没水洗犁;
九月耕高坡,
十月种低洼。
只有这样积极地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时制宜地进行生产,才能有好收成。否则将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因此,“五月水流溪,七月没水洗犁”既是自然规律,又是人们对自然能动的认识;而“九月耕高坡,十月种低洼”,却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过程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黎族人民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反映在同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中的恶势力进行生存斗争中。黎族民间故事《擒龙》说道:
蟒蛇龙能走能飞,能把整头牛吞进肚里,山鸡或鸟从其身居的潭上空飞过,它能吸下来吃掉。飞禽走兽,只要走近潭边都会被它捉走,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知多少人的家禽家畜被蟒蛇龙夺走,就连人命也会葬亡在它的肚里。对于这么一条所谓超自然的恶龙,黎族人民是不是就听天由命,任其摆布呢?不是的,他们决心除掉这条恶龙。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出除掉恶龙的方法,于是各个寨子的代表都陆续来了。他们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刚满十八的后生哥。大家出谋献策。有的说:“我们派人上山砍回红藤,拧成几条大藤索,再到汉区叫人打几把大鱼钩,然后用小猪做诱饵,把龙钩起来”。马上有人反对说:“龙是个灵精动物,又最怕铁腥味,它根本不会上钩的。”有的后生哥提出:“我们青年人一起潜到水底用梭标刺它。”老人反对说:“水很深,是龙的天地,到了水里,人是无用武之地的。”有的中年人提出:“我们可以用石头把这个潭填了,这样就能把恶龙压死。”有人提出异议:“龙是会飞的,可能它没等你抛下几个石头,就起身飞走了,过了些时候它还会回来害人的。”帕昌坐在一边,静静地听完大家的议论,然后缓缓地说:“龙同鱼一样居住水中,它离不开寻食和呼吸,我们黎家人不是经常用藤葛果根来毒鱼吗?我们是不是也用这种办法把龙毒昏或毒死呢?”大家听后马上列举了十多种毒药,商议了做法,终于把这万恶的蟒蛇龙除掉,为黎族人民造了福。
故事虽然是《擒龙》中的一节,但它却是一面反映真实的镜子,我们可从中找出黎族能动地认识事物和适应自然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像这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同自然威力作斗争的精神,在黎族民间故事《勇敢的帕拖》中也有充分的描述;而黎族民间故事《十兄弟》不仅是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而且还是黎族人民在用“智”方面比较完整的故事,这“智”便是主观能动性。国王无端就想除掉老大,十兄弟和他们的父亲便商量对策,智斗国王,最后,国王不但不敢为难十兄弟,而且还接受了“不准欺压百姓,免除纳贡”的条件。为什么国王败于十兄弟呢?原因不只是因为十兄弟各有所长,更重要的是他们共商对策,运用谋略,互相取长补短。像这样发挥意识能动性战胜困难的例子,在黎族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黎族人民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很显然,以上所述的发挥意识能动性,都不是随意的,而是黎族人民面对种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积极努力才最后寻求到了解决的办法的。

其实吧现在的少数民族和我们汉族日常生活几乎没什么两样了,大多数只有老一辈的还沿袭一些过去的习惯。下面来谈一下主要的几方面风俗习惯。
黎族婚俗
    「夜游」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与「隆闺」有密切的联系。每当夕阳西下,男青年们便穿戴整齐,跋山涉水到远山别村的「姐妹隆闺」去,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自由恋爱。进入「姐妹隆闺」需要有一番才智,首先。男子要以歌叩门,女方若同意他进来,就响应一首歌;若不同意,就丢去一首不开门歌,男子只得另找它枝。
    待到男子进得门来,还不可随便乱坐,要对唱见面歌和请坐歌才行。坐下后,男子便要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说明是来找情侣还是来求婚的,女子回应是否已有情人。要是进入的「隆闺」里姑娘多,不知哪个姑娘愿投情,男女便要唱试情歌,愿意的姑娘自然就会响应他的。接下来,那种表达爱情的对歌声、口弓声和鼻箫声就会此起彼落,直到情投意合。情投意合后,男方就向女方送银元、铜钱、针、布衫、腰篓、竹笠等等物品,作为同床过夜的礼物。往后相互邀约,夜间常来常往。这种往来关系,有的达一月半年,有的达二三年。当然,也有花谢蒂落的,那就互唱断情分离歌。之后便互不干涉,各自寻找新的情人去。
    如果一对黎家情人恩爱难断,需缔结秦晋之好时,他们便把婚事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男方一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选定吉日,带上聘礼,这其中一定要精心采摘槟榔,到女方一家去提亲。槟榔要挨家挨户的送,让大家给予美好的祝愿,因为槟榔象征做婚姻常绿常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爱,和睦美满。黎族称「放槟榔」或「放衣服」。
    黎族节俗
    春节
    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过春节前,家家年饭、酿年酒,舂“灯叶”(即一种年糕)。灯叶可存放一段时间,即变得很坚韧,可用利刀切片,再烤或炸,别有风味。除夕傍开始祭拜祖宗,吃年饭,喝年酒。初一都要闭门守在家中,初二才出门访亲探友,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摸虾,并举行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庆活动,直至正月十五才告结束。
    三月三爱情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日子。会场一般设在开阔的橡胶林里,头上绿叶蔽天,脚下“叶毯”铺地,幽邃、凉爽、安谧。难怪“三月三”就成了当地人自由选择配偶而被称为“爱情节”。传说远古时代,聚居于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灾。只有一对恋人坐在大葫芦瓢里幸免于难,被漂流到燕窝岭边。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俩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又渐渐使黎族繁衍发展起来。后人奉他们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纪念。
    节日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有天妃和观音化石的岩洞口。拜祭毕,青年们来到活动会场,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夜幕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撑开花伞,姑娘们的银饰及贝壳饰物在火光下闪闪烁烁。情歌婉转,舞蹈渐起,由平缓抒情而进入欢乐奔放。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情郎腰间,双方信誓旦旦,相约次年三月三不见不散。因三月三从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来说,都与婚恋有关,故而也称为爱情节。
    黎族食俗
    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另一种是颇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节众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时剖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饭”。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南杀”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杀”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食鼠也是黎族的风俗,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食鼠时,先把鼠投入火中烧一会,然后刮去毛,除去内脏,再烤或烧即可。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典型食品:竹筒饭是黎族的传统风味食品。此外还有“祥”,是黎族风味菜,有两种,即汉语称为“鱼茶”和“肉茶”;糯米饼。
    黎族丧葬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断气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作,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作,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黎族的民俗禁忌
    过去,黎家人相信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所以,黎族的禁忌很多,有孕期禁忌、丧葬禁忌、生育禁忌、婚姻禁忌、禁忌日、做鬼禁忌等不少的禁忌。
    生产禁忌
    (1)“牛日”忌用牛生产,不然牛会死亡或染上瘟症或会烂脚变瘦;虫日不能进因劳动,否则收成不好。
    (2)收获新谷时,下田途中忌与人谈话,否则禾田会被山猪糟蹋或歉收;吃新米时忌外人进屋和把新米给外人吃,否则作物会歉收或被野兽糟蹋。
    (3)丧家遇祖辈死的那一日,长子忌下田劳动和五天里不能外出生产劳动,否则农作物歉收。
    (4)山上大树之日,家人不能纺纱、睡眠、梳头或吵架,否则砍山者会跌下树。
    生活禁忌
    (1)凡年初一至初五日不能秽语伤人,不能扫地,否则,不但家里六畜不宁,生产不好,而且影响别人不吉利。
    (2)凡有病人,他求鬼时忌外人进屋,一切零食都得避免,否则病人不但不会痊愈,病状反会转剧。
    (3)吃猪嘴和山猪的肝与内脏会招致蛇咬。
    (4)睡觉忌头朝门外,这乃死人的象征。
    (5)不能在三、五、九月份结婚,否则会招致新妇生病,子孙后代难以繁衍。
    (6)须择良辰吉日迁入新屋,不然,生产不振,人畜不宁。
    (7)入屋忌刀袋系腰间,这是引棺材人宅的象征。
    生育禁忌
    (1)孕妇忌见死人,否则会招致胎死。
    (2)孕妇分娩未满三日和没吃过蒲艾草,不能吃其他的食物,否则是会患上肚痛。 
   (3)小婴坠地不满四天,昭生人进屋,会使婴孩致病。
    (4)产妇未满十二日,假若食肉类、油类和青菜类,必会脱大肠头。
    (5)孕妇如吃落地酸梅,就会胎死或小产。
    (6)产期一个月或一百天内,产妇只能吃干饭配以生姜和田基草(公根草)等为菜,补以牛牯大力、千层血草类的草药,禁吃鱼、蛋。认为吃鱼会“寒”身,吃蛋会使于宫下垂。
    (7)妇女怀孕期间,忌吃狗肉,否则以为会难产或流产。
    打猎禁忌
    (1)若给小孩吃山猪腰子或嘴唇肉,以后打猎将会遭到毒蛇或山猪咬伤。
    (2)未过农历年初四,发生性关系,打猎难获猎物。
    宗教禁忌
    (1)敬神之物,忌乱翻动,不然会头痛、手痛。
    (2)凡有祖先牌位的家屋,不能把狗肉端进去,这是有意污秽租公神位,将会招致疾病。  
   (3)挂有青树叶的析神捉鬼家门,外人不能闯进,如闯入会加重病人的疾病或至死亡。
    (4)用粪溺污亵“土地公”,会招致头痛,腹痛。
    (5)供祭鬼神的牛骨头,忌乱动,动了会令放骨头的人家不得安宁,得杀牛苹猪祭鬼才能消灾平安。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1、宴席礼仪
  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2、和解礼仪
  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 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3、播种礼仪
  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4、丧葬礼仪
  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5、祭礼礼仪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黎族的自然观

世界万物是人类认识的源泉。在远古时代,黎族先民通过生产实践,以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不断探索自然客观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产生黎族朴素的自然观的萌芽。黎族的自然观包括了对世界本源、时空、运动、规律和意识能动性等方面的认识。
1.对世界本源的看法
世界最初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世界是实有的还是虚无的?这些问题是人们研究自然和社会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人们认识世界首先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那么,黎族对世界本源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在黎族民间故事《大力神》中作了这样的叙述:
远古时候,天地相距只有几丈远。天上有7个太阳和7个月亮,把大地烧得热烫,像个大热锅。白天,生灵都躲到深洞里去避暑;夜间,人们也不敢出来,只有在日月交替的黎明和黄昏,才争先恐后地走出洞口,去找一些吃的。
这则故事是黎族人民对天地刚形成时的描述,其中展现出了黎族人民的这种本体观,既不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精神,也不认为世界上先有精神,后有物质,而是认为物质(天地)和精神(人包括其意识)同时产生、同时存在的;并认为天地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它不是虚无的,而且是人和其它生灵生存的根本条件。
黎族认为,天地刚刚形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天初生,
亮晶晶,
地刚萌,
草青青。
这就是黎族对世界本源的认识。这种认识与众多民族不同,很多民族认为天地形成时是处于盘古开天时那样浑沌、朦胧的状态,而黎族则认为天地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清晰分明。
2.关于运动的思想
对于“运动”,应该说黎族最先是从流水中认识到的,最后才产生关于运动的思想。这个我们可从黎族的3首情歌中窥见:
情歌一
日头落山岭西斜,一心想跟妹做食。
哥妹想起苦呀命,死去梦魂心挂定。
两人携手去砍水,生也同生死同死。
砍得水断才忘情,死去黄泉同路行。
情歌二
自小自幼交情起,
今后拆情天责他,
两人拿刀去砍水,
砍得水断才分离。
情歌三
溪水不因砍流断,
情深不因别心乱,
哥去远方妹定等,
扛石筑路等哥回。
这3则情歌,形象地表达了年青人的爱情心理活动,他们以水流这种流动性的事物来比喻他们的爱情永恒存在和永生不灭。这种比喻通俗而又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和唯物主义的“运动”思想。因为水是永远不停地流动(运动)着的,所以,“砍得水断才忘情”,“砍得水断才分离”;但是众所周知,“溪水不因砍流断”,溪水、河水是永远砍不断的,所以“阿哥阿妹”也就永远不会忘情,永远不会分离。水流是不断的,这正是唯物主义的成分所在,也是黎族“运动”思想的所在。
3.空间是无限的
黎族对宇宙的看法,通常是以对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把遥远的、外在的宇宙与具体的人和事物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认识。黎族民歌《穷人叹》,就道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什么高远无止境?天高地远无止境。
什么苦情诉不清?穷人苦情诉不清。
什么样人受欺压?穷苦的人受欺压。
什么样的苦情赛黄连?穷人的苦赛黄连。
其中的“天高地远无止境”,正是唯物主义的空间无限观。这种观念,无论是想象还是猜测,都有其积极意义,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宇宙无限观。
4.事物是有规律性的
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凭着直感和经验,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存在着某种因果性。所以在黎族地区,直到现在还流传着这样的民歌,民歌云:
初一十五海水平,
初二十六海水落,
白露霜降水上田。
民歌所唱的是在海边的人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这是黎族人民在观察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现象规律性变化的认识后,才有了这样对自然规律进行总结的民歌。
还有黎族的《十二时辰歌》,更是黎族人对时辰变化规律的总结:
《十二时辰歌》
子时鸡啼第一二,
丑时鸡啼第二三,
寅时白露天欲光,
卯时日头欲上天,
辰时日上半竹竿,
巳时日上半天当,
午时日头正中天,
未时日头转回西,
申时日头落山丘,
酉时到来月如钩,
戌时来到二更二,
亥时来到夜更半。
黎族人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还反映在生产实践中,他们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来安排一年十二个月的生产,并且这种生产程序年复一年地也形成了规律。这种对规律性的认识,反映在黎族民歌《砍山栏歌》和《十二月古歌》中:
《砍山栏歌》(摘要)
四月来到雨水下,无牛种田难顶当。
五月来到人播种,播得种子出不齐。
六月来到欠(意:应)拔草,草青草长心早憔。
七月来到禾发青,八月来到稻扬花。
九月来到割九粘,十月来到谷晒干。
十一月来到把谷舂,十二月来到是冬至。
《十二月古歌》(摘要)
正月到来打钩刀,谁欲砍园谁去号。
二月到来二月二,买把锄头整旧地。
三月到来放树下,放树不离斧与刀。
四月到来忙烧山,不作风来雨沤烂。
五月来到人播种,种子出地叶尾弯。
六月来到勤拔草,左手拔来右手抛;
去街买把镰刀割,要想丰收拔草头。
七月来到禾发青,亻农要到园去看下;
园圮杂草要除净,使稻生长好又平。
八月来到稻打归,勤除稻虫园不葳;
园圮园边要围好,不作猪入山栏园。
九月来到着赶鸟,园圮做个看鸟竂。
十月来到着割稻,手捻稻棵起快收;
一棵一粒都收回,免得风来打游游。
十一月来到挑稻回,谁都齐扬这附园。
十二月来到人吃年,舂米做酒试新味。
从以上的歌谣中,我们可以发现黎族人对自然现象变化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并且能够运用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科学准确地概括出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又运用规律指导生产。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认为,黎族对规律的认识,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范畴。
5.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在黎族的哲学思想中,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大量的反映在黎族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如谚语:
五月水流溪,
七月没水洗犁;
九月耕高坡,
十月种低洼。
只有这样积极地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时制宜地进行生产,才能有好收成。否则将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因此,“五月水流溪,七月没水洗犁”既是自然规律,又是人们对自然能动的认识;而“九月耕高坡,十月种低洼”,却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过程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黎族人民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反映在同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中的恶势力进行生存斗争中。黎族民间故事《擒龙》说道:
蟒蛇龙能走能飞,能把整头牛吞进肚里,山鸡或鸟从其身居的潭上空飞过,它能吸下来吃掉。飞禽走兽,只要走近潭边都会被它捉走,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知多少人的家禽家畜被蟒蛇龙夺走,就连人命也会葬亡在它的肚里。对于这么一条所谓超自然的恶龙,黎族人民是不是就听天由命,任其摆布呢?不是的,他们决心除掉这条恶龙。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出除掉恶龙的方法,于是各个寨子的代表都陆续来了。他们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刚满十八的后生哥。大家出谋献策。有的说:“我们派人上山砍回红藤,拧成几条大藤索,再到汉区叫人打几把大鱼钩,然后用小猪做诱饵,把龙钩起来”。马上有人反对说:“龙是个灵精动物,又最怕铁腥味,它根本不会上钩的。”有的后生哥提出:“我们青年人一起潜到水底用梭标刺它。”老人反对说:“水很深,是龙的天地,到了水里,人是无用武之地的。”有的中年人提出:“我们可以用石头把这个潭填了,这样就能把恶龙压死。”有人提出异议:“龙是会飞的,可能它没等你抛下几个石头,就起身飞走了,过了些时候它还会回来害人的。”帕昌坐在一边,静静地听完大家的议论,然后缓缓地说:“龙同鱼一样居住水中,它离不开寻食和呼吸,我们黎家人不是经常用藤葛果根来毒鱼吗?我们是不是也用这种办法把龙毒昏或毒死呢?”大家听后马上列举了十多种毒药,商议了做法,终于把这万恶的蟒蛇龙除掉,为黎族人民造了福。
故事虽然是《擒龙》中的一节,但它却是一面反映真实的镜子,我们可从中找出黎族能动地认识事物和适应自然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像这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同自然威力作斗争的精神,在黎族民间故事《勇敢的帕拖》中也有充分的描述;而黎族民间故事《十兄弟》不仅是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而且还是黎族人民在用“智”方面比较完整的故事,这“智”便是主观能动性。国王无端就想除掉老大,十兄弟和他们的父亲便商量对策,智斗国王,最后,国王不但不敢为难十兄弟,而且还接受了“不准欺压百姓,免除纳贡”的条件。为什么国王败于十兄弟呢?原因不只是因为十兄弟各有所长,更重要的是他们共商对策,运用谋略,互相取长补短。像这样发挥意识能动性战胜困难的例子,在黎族的谚语、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黎族人民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很显然,以上所述的发挥意识能动性,都不是随意的,而是黎族人民面对种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积极努力才最后寻求到了解决的办法的。

在万宁享受慵懒的度假生活的游玩攻略是什么?
答:4. 参观热带植物园:万宁的热带植物园是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之一,有各种热带植物和动物可以观赏。你可以在这里了解热带植物的生长习性,感受热带雨林的魅力。5. 体验当地文化:万宁有丰富的黎族文化,你可以去参观黎族村落,了解黎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此外,还可以参加黎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如三月三、...

贵州有黎族吗?
答:贵州有黎族.人口为6万,主要居住区在贵州省关岭县的断桥镇和岗乌镇.

陵水有哪些带家人亲子游打卡的景点?
答:南湾猴岛:南湾猴岛是中国唯一的自然猕猴保护区,岛上生活着上千只猕猴。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猴子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与猴子互动,给孩子们带来难忘的体验。岛上还有索道、滑索等刺激的游乐设施,适合喜欢冒险的家庭。椰田古寨:椰田古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黎族传统村落,这里的房屋、道路都是用椰子木建造的,...

...请具体细点,分部在我们国家哪些地,他们生活习性!
答:裕固族、保安族、塔塔尔族三、西南地区(25个民族)苗族、彝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珞巴族四、中南、东南地区(9个民族)壮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畲族、...

民间传说中的“鲛人”是什么?它们来自于哪里?
答:但是黎族与大陆交往,在很早以前就很平凡了,没有什么过多的神秘感。从传说中的鲛人一年甚至是好几年才来一次大陆的频率判断,它们居住的位子似乎是比南海更加遥远的地方。在关于鲛人的记载中,表示鲛人居住的位子在于水中,也就是周围全部都是水,让人感觉就像是在水底生活一样。综合以上的说法,鲛人可能...

关于56民族资料.
答:壮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 五、汉族 六、台湾、香港、澳门民族概况 台湾民族概况:台湾省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据1994年统计,总人口2100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8.人。有汉族,高山族是原住民,具体细分有9支: 1、阿美人,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该岛的东部; 2、...

在海南玩转各个小众目的地的攻略是什么?
答: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是海南的“绿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南湾猴岛是中国唯一的猕猴自然保护区,可以近距离观察猕猴的生活习性。七仙岭则是徒步和探险的好去处。乐东黎族自治县:乐东的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是热带雨林的代表,适合进行生态旅游和探险活动。同时,乐东的黎族织锦和苗族银饰也是...

苗族是不是蚩尤的后裔
答:不是。蚩尤乃九黎首领,记载颇多,偶有争议。蚩尤代表的九黎与另一部落集团三苗的关系,根据《尚书》与《国语》等多种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九黎战败,族人流散,演变为三苗,三苗和当代的苗族无关。

昌江有哪些适合遛娃的主题公园?
答:昌江热带花卉园 昌江热带花卉园是一个以热带植物为主题的公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美丽的花卉景观。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接触各种热带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同时在花丛中奔跑嬉戏,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昌江黎族文化村 昌江黎族文化村是一个展示黎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景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观看黎族的...

海南有哪些小众的露营地点?
答:南湾猴岛:位于海南省东北部的万宁市,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型自然保护区,以栖息着大量猕猴而闻名。在南湾猴岛露营,可以近距离观察猴群的生活习性,同时也可以在海边享受宁静的夜晚。五指山:五指山是海南的最高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这里的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气候凉爽,是避暑和露营的好去处。在五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