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有哪些特色-汉剧的艺术特色

作者&投稿:宰父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剧有哪些特色-关于汉剧的艺术特色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民国时期定名汉剧,俗称“二黄”。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汉剧的艺术特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奏

  汉剧的伴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唱腔使用不同的伴奏乐器,皮簧腔主要以胡琴伴奏为主,唢呐二簧、罗罗腔、昆腔曲牌等,则以唢呐或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

  近几十年来,文武场乐器有较大改进,如胡琴改为京胡;汉锣、汉钹改为音调高昂的奉锣、苏拨。汉剧锣鼓经十分丰富,打法多样,基本锣鼓点约有一百六十多个。大体上可分为[大打]、[小打]、[川打、[干打]、[湿打]五种组合方式。

  其中,由马锣、边鼓、大锣、钹组合而成的[川打],具有节奏鲜明、气氛强烈的特点,对于刻画粗犷、剽悍的人物形象和烘托场上火爆热烈的气氛,能起到独特的表现作用,主要用于西皮唱腔及舞蹈、武打的伴奏。

  如在《马武闹馆》、《扎高围滩》、《双卖武》等花脸、武生戏中,均用[川打]来衬托草莽英雄洒脱粗犷的性格,效果不错。

  声腔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其中,串打配以马锣,节奏感强,气氛强烈。角色行当分为十大行:一生、二旦、三净、四末、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末脚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旦行唱腔绚丽多彩,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汉剧的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兼有吹腔、杂曲、小调。西皮也称"下把",定la-mi弦,唱腔高亢激越,爽朗流畅;节奏灵活多变,可塑性强,使用范围较广。西皮板式比较完整,有[慢板](习称慢西皮)、[正板](习称中西皮)、[快板](习称快西皮)、[西皮垛子]、[西皮一字],以及属散板类的[摇板]、[散板]、[导板]、[滚板]等。其中,[西皮垛子]是运用较多又最具特色的一种独立板式,其唱腔字多腔少,节奏紧凑,适于叙事,是西皮中常用的一种板式。二簧也称"上把",定sol-re弦,曲调柔和委婉,舒展流畅,节奏较平稳。板式有[二簧慢板]、[二簧垛板]、[二流]、[二流垛子]、[夹板],以及属散板类的[摇板]、[散板]、[滚板]、[导板]等。[二流]是主要板式,有快、慢之分。西皮、二黄在传统演唱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专用曲调和特定唱腔。如襄阳调、九腔十八板、灯笼竿、西反腔、黄反腔、马蹄调、琵琶词等。

  汉剧唱腔中还有一些曲调优美活泼、节奏鲜明的杂曲小调,包括[昆腔]、[罗罗腔](七句半),[渭腔]、[耍孩儿]、[银纽丝]、[凤阳歌]、[鸳鸯鸟]、[过关调]等数十余种,以及民歌、杂曲等。多用于富有喜剧色彩、生活气息浓厚的小戏。

  汉剧的曲牌也十分丰富。传统的`演唱和器乐曲牌有四百多首。按使用乐器的不同,分为唢呐曲牌、笛子曲牌、丝弦曲牌;根据曲调性能和使用范围,又分为军乐、礼乐、宴乐、物乐、喜乐、哀乐、神乐七类。这些曲牌或衔接唱腔,或配合身段、渲染气氛,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

  有些戏如《天官赐福》、《草场会》、《大封相》、《五才子》等,则是专唱曲牌的剧目。

  行当

  汉剧与湖北清戏、湖北越调在民间素有"一清、二黄、三越调"之说。其分行均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十大行当。末、丑、夫用本嗓(俗称"堂音");生以本嗓为主,并夹用边音(俗称"本夹边");净、杂用边嗓;旦、小生用小嗓。

  一末为老年生角,剧中多饰演年老的帝王、宰相、高官、学士、贤士、义仆等正面人物。末角中的代表人物是余洪元。他最先对唱腔、表演做了突破性尝试,创造了深沉苍劲、醇厚优美的"余派"唱腔,将末角艺术推向高峰。他在《兴汉图》、《白帝城》中饰演的刘备,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在《两狼山》中扮演的杨继业,以慷慨悲壮的〔二簧慢板〕,把汉剧〔反二簧〕唱腔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外,末角任天全、蔡炳南、胡双喜、刘炳南、魏平原、胡桂林、余春衡等也颇负盛名。

  二净为唱工花脸,剧中多饰演谏臣名将,如《大保国》中徐延昭、《白良关》中的尉迟恭、《下河东》中的赵匡胤等。此外也扮演奸雄暴君,如《雁门关》中的潘仁美、《捉放曹》中的曹操、《毒胞兄》中的杨广等。二净以唱边音为主,行"背弓"腔,难度大。知名净角有罗敢生、郑万年、余洪奎、朱洪寿等。

  三生为中年生角,重唱工,多扮演慷慨激昂、忠诚耿直的正面人物,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法门寺》中的赵廉等。知名生角有冷少鸣(作品有《探母见娘》、《樊城路会》、《辕门斩子》),陈丁已、钱文奎、吴天保、尹春保、何鸣凤、徐继声等。其中以吴天保成就最大。他勇于革新,创造了高亢激昂、行腔峭拔的"吴派"唱腔。三生所扮人物大都是文的;虽有武的,但也以文唱为主,唱、念、做兼重的戏很多。由于重唱,又被称为"铁扁担行"。

  四旦多饰演大家闺秀、中年妇女、皇后王妃和贞女烈妇,如《二度梅》中的陈杏元、《大保国》中的李艳妃、《二王图》中的贺后等。本角色表演端庄凝重,娟秀大方,重唱工。知名旦角有李彩云、刘顺娥、陈伯华、邓云凤、钱华等。她们的唱腔各有特色,其中以陈伯华成就最为突出。她融青衣、花旦、闺门旦于一炉,创造了华丽多彩的"陈派"唱腔,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五丑应工剧目很宽,可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如老年的贫婆、幼稚的娃娃、昏聩的帝王、狡诈的小吏、耿直的老翁等。其表演以诙谐风趣为主,做工繁重,重腿功,讲究"裆劲"、"矮子步"等。

  六外为重做工的生角,戏路较宽,如《群英会》中的鲁肃、《表功》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均以表演见长。如《表功》中的秦琼,念白多达百余句,边念边做,腰、腿、身、手、髯口、眼神各显其能,均有交代。

  七小包括文、武小生。文戏如《贩马记》中的赵宠、《二度梅》中的梅良玉、《花田错》中的卞生等;武戏的靠把戏有《芦花荡》的周瑜、《黄鹤楼》中的赵云、《白门楼》中的吕布等。赤膊生(短打小生)常演《武松打虎》、《快活林》等。知名小生有喻俊卿、黄双喜、董金林、李四立等。

  八贴是以做工为主的花旦,多扮演年轻少女、风骚泼辣的少妇,如《花田错》中的春兰、《乌龙院》中阎惜姣、《翠屏山》中的潘巧云等。也扮演与四旦同工的妇女,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反八卦》中的柴夫人等。近世著名花旦有罗金喜、钟华卿、董瑶阶、小翠喜、万盏灯等。其中以董瑶阶最为有名,被尊为花旦中的魁首。

  九夫多扮演老年妇女,在表演风格上有贫富之分,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十杂为做工花脸,多扮演勇猛憨直的武将或飞扬跋扈的权臣。如张飞、马武、呼延赞等,以做和打见长。

;

汉剧有哪些传统曲目
答:二、汉剧的艺术特色声腔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其中,串打配以马锣,节奏感强,气氛强烈。角色行当分为十大行:一生、二旦、三净、四末、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末脚...

广东汉剧有哪些特色
答:广东汉剧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唱腔、表演、乐器以及剧目等方面。首先,广东汉剧的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有用“哎咳”、“佐罗”等民间帮腔。声调高昂、粗犷激烈、抑扬顿挫,唱工技巧要求“吼唱”及“真假嗓结合”,难度颇大。这种独...

梅州汉剧有什么特点
答:梅州汉剧是广东汉剧的重要分支,其特点包括唱腔优美、伴奏音乐古朴、角色行当齐全、剧目题材广泛等。唱腔以皮黄板腔体为主,兼收昆曲、小调、吹牌、大板、佛曲、安春调等,红净唱腔为独有特色。梅州汉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为特色,通常由男性演员扮演,他们运用特殊的嗓音技巧演唱,富有激情和力量感。伴奏...

广东汉剧艺术特点
答:广东汉剧的独特艺术特点体现在其行当分工和声腔唱法上。角色主要分为生、旦、丑、公、婆、净六大行,其中净行又分为乌净和红净,乌净以其炸音见长,而红净则以鼻腔共鸣为主,真假嗓结合,高音用假嗓,低音则用本嗓,歌声悠扬清脆,独具一格。广东汉剧的声腔基础是皮黄腔,融入了四平调(大板)、吹腔...

汉剧的唱腔有什么特点?
答:汉剧是西皮与二黄合奏的剧种,皮黄合奏的特点表现在板式丰富,旋律优美,搬走和谐,急缓相间,激越与深沉兼备。汉剧的西皮类板式,计有快、慢、中、反及散、摇、滚、导、垛板10余种之多,号称“九腔十八板”。汉剧的二黄类板式则更为丰富,除包含西皮所有的板式之外,尤以反二黄即反调擅长,更兼以...

闽西汉剧有什么特色?
答:1. 清代中叶,闽西汉剧戏班在闽西地区扎根,并发展出独特的艺术特色。2. 该剧种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丑、净四门,后扩展为六行,包括小生、老生、青衣、花旦、正旦、老旦、红净、黑净等九个行当。3. 闽西汉剧表演程式丰富,如“拉山膀”,具有细腻、刚中带柔的特点。4. 声腔以“板腔体”为主,...

闽西汉剧有什么特色?
答:其中“西皮、二黄”旋律的基本形态,因长期受闽西民间音乐和按本地方言的声调正字行腔的创腔影响,从而产生了具有本剧种特色的有别于其他皮、黄剧种的闽西汉剧皮、黄声腔。闽西汉剧的唱腔,各个行当有很多区别。老生的本嗓苍劲洪亮,稳实刚健;丑的嗓音偏暗,高低、强弱、缓急骤变,十分夸张,常用滑音、...

广东汉剧有哪些特色?
答:在伴奏乐器方面,文场和武场的乐器配置丰富,特有的头弦、大苏锣和号头等乐器为广东汉剧增色不少。表演上,广东汉剧的角色各有其特色。小生和文生的举止稳重大方,端庄文雅;武生和旦行的动作则注重力度和造型;丑行则以其夸张的表演和独特的矮步或单腿移步著称。广东汉剧的角色行当还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

闽西汉剧艺术特点
答:闽西汉剧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戏曲界独树一帜。角色行当丰富多样,分为生、旦、丑、净等九个基本类别,如小生、老生、青衣、花旦等,各有其特色。表演程式繁复,如“拉山膀”动作细腻且刚柔并济,展示了闽西汉剧的独特风格。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融合了昆腔、高腔等多种腔调,形成有别于其他剧种的...

独特风格的汉剧文化
答:西皮是由传入鄂西北襄阳一带的山陕梆子演变而来。汉剧前身为楚调。汉调西皮、二簧合流并用,乃经过长期逐渐融合过程。在嘉庆末年,在汉口就有十余个唱汉调的戏班,他们既唱西皮,又唱二簧;既有正调,又有反调,已经是一个声腔完备的剧种。故汉调与皮簧在湖北的合流时间,应为嘉庆年间。汉剧的声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