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投稿:牢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初一语文的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一)把自己忘了的人

  陆勇强

  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

  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汽一样蒸发了。

  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 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

  20年后,她的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 年画 ,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

  她的 事迹 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

  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

  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亲。

  1.联系 文章 内容思考,文中第三自然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A.看  B.瞧  C.窥视  D.打量

  2.联系上下文思考,文中第八自然段横线上应填写的 句子 是 。

  3.文中画直线句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体会文中画波浪线句所起的作用。

  5、判断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第三段“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相照应的句子是第二段中的“她满世界地找”。

  B.文章写第七段,这表明本文的写作中心除赞扬母爱外,还说明了人心的善良,赞扬了人世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C.文章叙述这位农村妇女寻女的过程,除揭示本文的主旨外,还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D.照应文章标题的语段是结尾段,其中“把自己忘了”即“忘我”之意,它是母爱的最主要、最深刻的内涵。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二)关注父母

  (1)我不是孝顺女,总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①     ,从不知感恩,还时常惹他们生气,顶嘴耍赖也不以为过。但有几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并觉得无论怎样的真情实意,只有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2)去年爸爸70岁生日,我送了一块语言报时表和两瓶酒给他。爱酒的他②      要把那两瓶普通的花雕酒留下等远方朋友来时共享,手表则立马戴在手上。尽管自动报时声把他折腾得一宿没睡好,但平时遇到熟人他仍会乐颠颠地按一下,告诉人家是女儿送的礼物。一天,我见他不停地按表,就嗔道:“这样很费电池。”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我觉得就像你在告诉我几点钟……”我猛地感悟:这不仅仅是千金难买的慈父童心啊!

  (3)去年,我心血来潮,忽然拉上母亲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歪打正着,那天是母亲的生日。看着看着,她打起瞌睡来。我捅捅她,问她好不好看。她没睁眼就答:“好看,好看,这么热闹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呢!”尽管不识字的她把 故事 理解得南辕北辙,但这并不妨碍她事后与老姐妹反复津津乐道。其实,母亲无所谓电影内容本身,而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

  (4)过年了,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父亲惊奇地问:“你发财了吗?”一句话问得我双眼③      :我为父亲的知足而感动,为自己多年来对双亲的忽略而羞愧。曾几何时,做儿女的我们,习惯了对别人慷慨大方,而不善体恤父母,我们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愿为父母洗一只碗……下班回家,放松肢体,等待父母送饭莱上桌;在外受气回来,举止粗鲁,余波殃及双亲,使得父母赔上不少小心……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爱和关怀,而不知回报,哪怕是父母给予的千分之一。也许,父母之于我们,抚养的辛劳,成长的牵挂,是我们难以偿还的,但不要轻视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尊敬的举动,一点④       和关注。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它会照亮父母的晚年。

  (5)马上动手,给我们的父母一份关注,一份体谅,一份惊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嗔(  )道  歪打正着(  )  妨碍(  )   慷慨(  )

  2.根据上下文语境,将下面词语填人文中①~④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缘分  决意  潮涌  体察

  B.本分  决意  潮湿  体察

  C.本分  执意  潮涌  体贴

  D.本分  执意  潮湿  体贴

  3.第二段中,“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不仅反映了慈父童心,而且因为女儿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的这件事,使父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爱心,心中充满了 感。

  4.第三段中,“母亲无所谓电影内容本身,而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一句,“我”要表述的是什么?

  5.第四段中,“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竟使父亲感到“惊奇”。父亲感到“惊奇”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画线句“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方法 ,揭示了儿女们的关爱对父母的迫切与重要,这样写的好处是           。此外,本句还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这里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7.本文通过三个事例,阐述了一个中心。请从文章中找出能反映主旨的关键语句,归纳整理后,连贯地写在下面。

  >>>下一页更多精彩“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语文半边钱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答:阅读题是语文考试里的必考题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半边钱》语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半边钱》语文阅读原文:大学学费每年要5000元。“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A“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谁有语文阅读理解题?
答:我要一道语文阅读理解题最好是初中的高中的也没关系题和答案我都需要今天我必须要找到阿!!我会追加分的!!!追加15~~!!!决不食言... 我要一道 语文阅读理解题 最好是初中的 高中的也没关系题和答案我都需要今天我必须要找到阿!!我会追加分的!!!追加15~~!!!决不食言 展开  我...

语文阅读理解《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答案
答:(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3分)1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4分)15.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示例: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②我考...

急求初一语文阅读试题!!急急急!!
答:急求初一语文阅读试题!!急急急!! 有质量高的选择题、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要是课外读物中的。高分急求!!!好的追加!!!... 有质量高的选择题、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要是课外读物中的。高分急求!!!好的追加!!! 展开 3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

初一语文《读三峡》阅读理解题。
答:2.请你谈谈对“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部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这句话的理解。3.请你对“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相关情节作简要的介绍。我来帮他解答 1、(2分)作者在上文把三峡比作一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期末训练试题
答:这篇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期末训练试题的文章,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文知识积累...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3题。13分 ① 船员赶紧揭开救生艇的绳索。

初一上册语文作业本中3单元复习题中阅读理解的第二篇《雨前》的答案...
答:1本文写了三组动物:惊慌的鸽群;焦躁的白鸭;愤怒的鹰隼 2本文第3.6两段,作者怀念了两幅故乡风景画。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其命名。草木沐雨图; 雏鸭游牧图 3我喜欢何其芳的,因为:春天应该是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应该蓬勃欲出的才会有富有生机,所以我喜欢何其芳的。4本文写的是北方雨前的景物,...

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难缠的超级细菌》
答:1.因为大多数抗生素都奈何它不得,而且超级细菌在人接受治疗时会被感染。2.“大多数”说明只有少数抗生素能对抗超级细菌,表明超级细菌的“难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举例说明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进而说明了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结果。4.两个方面:人类滥用...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高等教育》的答案
答:1.诚实敬业的品格。2.本家哥说的是知恩图报,强说的是他对工作的负责。3.对工作负责,举例:文章第5段,经理谁都能当,举例:文章第8段,强不浪费,举例:文章第15段第2句话。4.诚实、勤俭、敬业、等等的品格教育。5.文化教育,节俭教育。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答案如下
答:1、常用的答题技巧: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2、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3、 xx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xx” 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三)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