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首古人讽刺吝啬小人的诗词。

作者&投稿:危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词文学短评 范文~

南山逸风诗歌《在海边的月光下》简评
从南山逸风的诗歌中,能够看到诗人选择诗歌并坚守一种诗歌精神。这些坚守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更需要一种超脱和勇气。虽然那可能是出于精神上的需要,源于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崇尚,但现实的生存压力,很容易让人轻易地放弃,诗歌在现实利益面前,是很脆弱的。
在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诗歌已经死了”的时代,南山逸风是能继续坚持下来的写作者,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信仰。这种坚守本身,不仅诠释了内心自我的那种纯粹,对接了生命个体独立在世间的那份拥有自我的权利,更是诗人的一种传承与开创的责任。
走进南山逸风的诗歌中,我时常会想,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能够使读者在品读诗文的时候,获得一种情、景、意的内心体验呢?
缓缓地默读,聆听心底最真的自我以舒缓的语调朗读,感受作者诗文中所带给我的感动。甚至能够看到“你看那杯中的颜色/如血、似爱、还有燃烧的悸动/正如冬夜的薄雾,袅袅弥散/不绝如缕”。柔美细腻,温情婉约,是我品读《一杯红酒》,映入脑海的最初字眼。
在《桀骜》中,诗人托物寄情,通过诗意化的诉说,折射出执着的信念,流淌在心底不变的理想,以及坚守的情怀。大气而鲜润的文字,读后令人感觉余味无穷,思路瞬间开阔。
《站台上的那一个身影》,使人感受到一种缱绻的柔情,进入到诗行中,看到“站台上的那一个身影”,诉说着相遇、别离和期许……
语言轻柔而抒情,读来感觉到万般思绪在心头,文字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被牵引着“和仅存的一丝羞涩/来寻找着生死相许”。
读完《最安静的一个冬夜》,我轻松一笑,作者以简洁流畅的笔触,将内心理性的思绪,美好的期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短短的七行,表达了理想主义情怀,以及潜藏在诗歌中的浪漫。
在《最后的圣殿》中,我读到的是厚重,是振奋,更确切地说,是呐喊,是一种不屈,也是一种深思。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意绪、心志与外在物象之间电光石火般的撞击。诗歌的世界是一种感觉的物化世界,意象则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而走进南山逸风的诗歌中,必须对意象进行一番整体而深刻的理解,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领会诗歌中的审美旨趣。
郁郁的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告白,包含诗人在某一阶段的心路历程的记录,甚至还有个人经历所造成的,埋藏在文字里的那种爱或痛,意会着“在忘川的空灵中/杀出一个黎明”。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诗人们在一片狼藉的心灵废墟里,极力在勾画梦幻中的乌托邦。也许有些美好的事物,再也找不到来过的痕迹,若能静下心来,你可以试图走进南山逸风的诗歌中,你会发现有些故事曾经发生过,并且从未消失。这种感情,即使没有过多的表白,也会一直记挂在心怀,时刻提醒你我永不寂寞!
另外,这组诗的另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它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具象的,是在现实世界可以找到对应的美好事物,然而被诗人连缀在一起,总体上却给人以一种非现实化的虚幻感,具体的意象最终指向的是虚中带实,实中有虚,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缥缈感,然而,细细品味,却能够发现真实的东西存于心间。
附录原诗
《一》一杯红酒
叶落尽的时候 才姗姗到来
滴答的钟声 拨动沉睡已久的诗情
月色朦胧,那神秘的面纱下
冷漠的眼神、失落的情愫、跌宕你的一生

发梢上的那一只蝴蝶 可能早已扑落了
尘封的日记中 昨天的浪漫已天真死去
只有这一杯红色的酒 装扮唯一的面具

女孩,别再孤独的舞蹈
你看那杯中的颜色 如血、似爱、还有燃烧的悸动
正如冬夜的薄雾,袅袅弥散 不绝如缕

《二》桀骜
如旷野上空的那一只金雕
煽动桀骜的羽翼 孤独而傲慢的滑翔
倔强的说 我一定要等到最后的一抹斜阳

你摆手 警告着飞萤含情脉脉的青睐
告诉暧昧的夜莺 别再枉然的呻吟
那一片斑斓的云朵 已经把地老天荒的诺言遗忘

一定会有一个清晨 金色的马车会从云端驶来
用阿波罗战戟的锋刃 刺破苍穹下黑暗
在他的战袍里 找到活着的温暖


《三》站台上的那一个身影
从没有想到 站台不再是拉上的帷幕
轻涛拍岸 抚摸天地衔接处的那一个身影
你翩然落下 轻的像一个斑斓的泡沫
在清冷的一个傍晚 融化在熟悉又陌生的都市

女孩 你漂洋过海才能到来吗?
老人们说 在海的那一边 荒岛上有一个女子
痴痴地重复着一句话 红帆一定会来
女孩 真的对一个神话的传说 深信不疑?

女孩 你披风戴雨的来了吗
来验证是神的谎言? 还是人类的单纯?
女孩,带一瓶红酒你就上路了
或许还有固执、猜测
和仅存的一丝羞涩 来寻找着生死相许

《四》最安静的一个冬夜
有足够的时间 来凝望万家灯火一点点的关闭
我绝对相信 有一个瞬间在时光隧道中坠落
静籁的冬夜 雪尚未落下时刻
在雅典娜的花园 聆听神的启迪
多么的安静啊 恍然在前生的一个角落里
看书、写字、调素琴 阅金经
你无声无息的 烹茶做饭 浅浅的相依

《五》最后的圣殿
最后一炷清香 在最高的山巅缭绕
虔诚的双手 捧起神明的赐予
太阳神战马嘶鸣 那茴香枝燃烧的思想
在洪荒的天边刺破了黑暗
灼灼的烈焰 让卑微颤抖着逃离

朝圣者的倔强 是烈酒一般的热血
在肃穆的殿堂上 点燃灵魂的火炬
俯瞰残垣断壁的人间 嘲讽着地狱的狰狞

这是最后的一座圣殿 一个殉道者最后的呐喊
枕戈待旦 砰然间擂响战鼓
在忘川的空灵中 杀出一个黎明

诗歌和诗词都是文字作品。区别在于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而所谓诗词,就是指唐诗与宋词。
扩展资料:
一、诗歌: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二、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诗歌
百度百科诗词

1、《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佚名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译文: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2、《梧叶儿·嘲贪汉》——元代佚名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译文: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一言一行无不昧着良心。对待自己的儿女就像衔泥筑巢的燕子,辛辛苦苦,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丝毫也不放过。没日没夜地积攒着钱财,到头来还是画饼充饥一场空。

3、《孟子·尽心上》——战国孟轲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译文:杨朱他主张为自己,牺牲自己一点小利益哪怕有利于天下人,那也不好使。

4、《论语·述而》——春秋孔子弟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5、《嘲馆膳诗》——清代小石道人

主人之刀利且锋,主母之手轻且松,一片切来如纸同,轻轻装来无二重。忽然窗下起微风,飘飘吹入九霄中,急忙使人觅其踪,已过巫山十二峰。

译文:富贵人家为儿子请了一个教书先生,使其学业日进,而这对夫妻为人甚是吝啬,给先生提供的一日三餐都是一个样:肉片一盘,而且既薄且少。先生作讽刺诗一首嘲之: 刀子锋利,下手轻,肉片切得像纸一样薄,微风轻轻一吹,肉片就飘到外面,寻找它的踪迹时,肉片已经飘过巫山十二峰了。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肚里寻豌豆,蚊子腹内刳脂油,鹭鸶腿上劈筋肉;亏老先生下手!

头尖身细白如银, 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衫不认 人 !一首很好玩 的 打油诗,出处忘了 君子坦荡荡 小 人 常戚戚 倚得东风势便狂《咏柳》

三尺巷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一位吝啬的老财主写诗,是一首四言古诗,来批评这个老财主的古诗...
答:家财万贯,而谓小富。一毛不拔,人人厌恶。

古人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诗句
答:古人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诗句(篇一) 1.对小钱不要过分去计较。金钱是生着羽翼的东西,有时它会自行飞去,有时必须将它放出去,才能带更多回来。 2.创造成功,靠的不是金钱,而是拥有创造成功的自由。 3.当然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也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问题是要看你怎样去应...

急求形容与小人吝啬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变得与他们相似了的诗句成语...
答:朋友,我任务,望采纳!答案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答案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上两个都可以引申形容与小人吝啬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变得与他们相似了。

求唐诗宋词各八首,并带注解。谢谢好心人啦!!!(不要太常见的唐诗和宋词...
答: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比喻为(铁公鸡 )把世故圆滑的人比喻为(老狐狸 )把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人比喻为(墙头草 )7、将下列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

老板吝啬不发工资工人两种待遇为题,作一讽刺老板的诗?
答:练习不发工资,工人两种待遇问题,所以讽刺老,板栗色不发工资,工人两种没提,这是不应该的,你既然等老板供应就应该发工资

求哥特风的诗歌和讽刺诗
答:2012-02-26 求古代讽刺诗 53 2011-08-20 求几首哥特式的诗歌 39 2009-03-31 求哥特式的诗歌 25 2010-01-26 求哥特风格歌曲和诗歌、文章~ 19 2013-04-04 求外国诗歌 讽刺的 谢谢 最好给个合集 5 2010-05-04 诗经中的讽刺诗 54 2008-07-25 求一首讽刺对方不懂装懂的古诗。 37 更多类...

歇后语 名人名言 古诗
答:寓意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知...

关于劝学的诗句
答: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艺术性,但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带汉字谐音的古诗和歇后语.字谜。对联。笑话。汉字来历,起源
答:古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

陶渊明写的关于劝学的诗句
答:这样的诗,比空讲道理的规劝有意思.陶渊明也写过一首劝人珍惜时间的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说到惜时诗,很自然想起古人的《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这三首诗,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如出一辙,都是用大白话,讲了珍惜生命的道理.《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