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时美国军队的装备与日本军队的装备相比谁得比较好?

作者&投稿:督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陆军的装备水平比日本陆军强多少?~

日本
  一、步兵轻武器

  二战时日本军队的单兵装备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主要步兵轻武器还是三八式步枪,而美军、德军和苏军都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穷,虽然和当时的中国比,小日本可能够强大了,可和其他欧美列强比,实在就差远了。日本军工并不发达,尤其是陆军装备十分落后,轻武器甚至不如国军嫡系部队的欧洲货。日本落后的装备使日军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占尽劣势,参战部队损失率超过50%,一些部队的损失超过80%。日本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海军陆战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所以一直没有将冲锋枪列为步兵标准武器。其原因有二:1)日军战术严重落后,还认为步枪打的准,所以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资源造冲锋枪(冲锋枪对弹药的需求量远远超过步枪,而且不及步枪准)。2)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苏军,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原因也很简单,苏军对德作战是靠人海战术和武器数量优势,需要不间断的用新兵补充战场损失。所以苏军士兵接受的训练很短,不可能去花时间练习枪法。冲锋枪要比步枪好用多了,也不讲究标准设计,非常适合苏联人的战术。

  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二、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以上就是抗战时期日军编制的全部情况了。

  三、装甲部队

  日军由于当时上层思维模式的束缚,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影响,所以机械化进程远不如欧洲各国。日军装备的坦克是轻型坦克,只是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时刻才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4型坦克。最初日军的坦克型号是89式,用于我国喜峰口战役,以后被很快的淘汰了,89式是日军第一种坦克。95,97轻型坦克(号称中型坦克而已)只是悬挂不同。94轻型侦察坦克、95式、97式是日军在二战的主要坦克装备,就是现在的影片中经常露面的那些坦克,横扫东南亚的日军坦克也是它们。日军最好的97式,还是停留在铆接车体,小口径47mm短炮的基础上,大概与T26,II式,III式坦克一个级别。

  日军要称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日本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初期的日本战车炮连近至100公尺数台齐发都不能击穿美国M3轻战车的正面装甲,火力之差由此可见。末期的炮虽然可以击穿,不过老美也有M4了。日军当时有四个战车师团的建制,其中两个隶属侵略东南亚的南方军,一个配置给满州的关东军,最后一个驻守本土,侵华派遣军一个都没有。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侵占菲律宾的战役中,日军在马尼拉郊区使用坦克师团与美军M4战车交火,200辆97式被击毁达到180辆,完全失去战斗力。

  日本不研制重型坦克的原因,也和不装备冲锋枪的理由相似:国力贫弱。对比美国的2000万吨和德国1800万吨的钢产量,日本每年只能出产区区400万吨劣质钢,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海军,以至日本的所谓装甲部队,在装备落后的中国步兵面前耀武扬威,但在诺门坎和密支那,在装备精良的苏军和中国驻印军装甲部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日军的师团主要是以步兵为主,坦克是按需要临时配置。在二战中,日军没有集中使用坦克的例子,在同苏联的两次作战时也是这样的,所以会被朱可夫大败于偌门坎。在昆仑关一役,日军是距险而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战役。日军在二战时还沉湎于日俄战争时期的肉弹战术,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日军会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会有各种自杀攻击形式了。在这个前提下,部队的机械化就是天方夜谈了。所以,日军在二战期间实际上还是停留在一战的地步,尽管他们的装备比1914年要好得多。日军由于没有专门的舟桥部队,所以对于一些重装备的及时投入战斗是有影响的。

  二战美军步兵常用武器
  1911式.45口径手枪由John M.Browning发明,是二战时期最著名的美国手枪。在西美战争期间,美军普遍反映小口径的左轮手枪威力不足,军队急需一种有较大威力的大口径手枪。在这种需求下,1911式.45口径勃郎宁手枪诞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厂在1911—1915年间生产这种手枪,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60%在法国的美军士兵都配备了它。一战后,又在扳机、撞针、握把和结构上对它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使它更轻便。在二战期间,它只配备给军官和班长,并不是美军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备手枪的条例被仍到了一边,在前线许多士兵都拥有一把1911式手枪。它被认为是最后可以依靠的武器,尽管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没有人会否认它所带来的安全的感觉。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标准的美军随身武器。

  M1 步枪,又称Garand 步枪,是美国步兵的标准配置步枪。以它的发明者John C.Garand 的名字命名。它是第一种在战场是广泛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尽管它在1936年就被军队采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应不足,但到战争结束时,它的产量却超过了4百万支。M1 步枪易于分解和清洁,它的口径、弹丸速度和半自动性能的结合提供了优于其它步枪的火力。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弹夹重新装弹很困难。
  John T.Thompson曾参与发展`03式步枪和Colt.45手枪,汤姆森冲锋枪的原型枪于1920年春天诞生,尽管它有优秀的测试参数,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没有采用它。汤姆森Colt公司鉴定了生产15,000支该枪的协议,即1921式。这批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二战前夕。在1940年,美国陆军订购了20,000支该枪;在1941年,陆军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单。该枪最大的优点是可靠,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工作。主要的缺点是太重——超过10磅,缺乏穿透力(这也是二战中所有冲锋枪的共同缺点)。
  1942年初,为满足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军械局的Leslie A.Skinner和Edward G.Uhl 研制了一种火箭炮——一个用电子点火的金属筒。直到那时,美国步兵一直缺乏可以使用的能阻止坦克前进的反坦克火箭。军械局的另一个成员,Henry H.Mohaupt,一直在研制一种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手榴弹——M10式手榴弹,重3.5磅,使步兵不能有效的投掷。然而,当Skinner和Uhl试着用他们的发射器发射M10手榴弹时,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军械局立即意识到这种新式武器的价值。许多发射器被装船运给了盟军。实际上,德军在缴获了它之后,立即开始生产它的复制品。
  首次使用火焰喷射器早在一战的德军部队。到1916年,英军和法军也开始在战场上使用。然而,有限的距离、不可靠、易伤到操作手使它成为一种不理想的武器。直到德军在入侵波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战争中再次使用时,美国才开始着手研制。美国的第一个喷射器遇到了同样的困难。然而,凝固汽油的发明改善了它的效力和射程(60—180英尺)。可靠性也得到一定的改善。在采用新的喷射器使用战术后,它对操作手的伤害也减少了。美军士兵发现,两人一组装备喷射器是最有效的。火焰喷射器组也包括由火箭筒或自动武器装备的士兵,他们为喷射手提供火力掩护。

美日太平洋战争装备实力美军远强于日军。


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 洋舰9艘‘驱逐舰63艘 、 潜艇147 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 (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 10 艘、巡洋舰 48 艘、驱逐舰355 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日本年产钢 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 50 万吨,美国产钢 3300 多万吨,是日本的六倍有余。美国飞机是日本的4.5倍、大炮是6.5倍、枪支是6.5倍、整个二战美军制造了400亿枚炮弹,总数量是日本500倍以上。


扩展资料:
美日太平洋战争影响:
太平洋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一员。1942年6月,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租借法案》,美国向国民政府提供总额达8.4亿美元的租借物资。此外美国还向国民政府提供总计7.47亿美元的政府贷款。
通过这些贷款,美国将大批军用物资输入中国,中国大量的战略性矿产品和农产品则通过易货偿债的贸易方式出口到美国。国统区的主要出口商品均被指定用于易货偿债。1942-1945年,51.3%的矿产品运往了美国,其余的48.7%被运往苏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洋战争

那美国好的不是一点点啊,首先是陆军,美国无论是M1还是汤姆逊火力都比日本人猛啊,而且日本的坦克也不怎么样。还有空军,日本刚一开始零式还是优势很大的,不过后期改进不大,变打火机了。海军,虽说日本是个海军大国,但没有美国那样流水线造航母的能力,所以在这方面仍然美军完胜

美军的装备好,日军的战斗能力强!日军最终是输在了美军的强大国力、军力和装备上。

明知故问,当然是美军的装备好,否则装备了美式装备的中国军队怎么可以一下提升那么大的战斗力向滇缅日军主动做出反攻,并击败了他们呢。

有相关的纪录片
日本的科技优势主要体现在零式舰载机和98厌氧鱼雷,
零战优点是极其灵活,缺点是 木质结构抗打击不行,
水面舰艇大量装备98厌氧鱼雷,虽然确实先进但是在航母大行其道是时候,无疑是一种战略错误。
至于迟到的大和级战列舰,个人认为是落后思维的错误产物。
美国优势明显坦克领先日本一个重量级(日本二战没有真正的重型坦克)
后期飞机、战舰也是完爆日本

在技术装备上,日本超过美军的只有初期的零式战斗机(到中后期也不行了),氧气推进鱼雷(这个世界领先),潜水航母(这个出现太晚,没有实际作用。)
其他的装备多落后于美国。日本主要依靠初期的人员素质来抵消美军的科技火力优势。

太平洋战争是美国海军的20毫米防空炮是什么?有什么资料吗?
答:事实证明,以日本薄弱的工业技术底子,直到终战时才开发出勉强和MG151/20相比的机炮,而且没有来得及装备。不过当时,对于坚信太平洋战争顶多一年结束的日本军方而言,这个似乎不在考量的范围。 99-1式 99-2式4型 日本产的FF型称为99-1式,重23公斤,使用23X72RB炮弹,身管长76厘米,射速520发/分;FFL型称为99-2...

二战美军的日军美军和德军的装备
答:...要日本和美国的对比去《燃烧的岛群》太平洋战争网,说的非常详细,至于德国和美国的。。。我没深入研究过,只知道,美国的突击军团、伞兵军团、特种作战部队军团可以和德国的装甲军团对比。。。其他的不懂了,。

一个师有一千多支冲锋枪,近战火力凶猛
答: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军队的火力远强于日军,除了多层次的远程火网外,即便是近战火力也是碾压。日军当时惯用步兵白刃冲锋的战术,这一战术奏效的前提其实是己方占据火力优势,并对对方造成相当的火力毁伤。但如果是日军自己本身就处于火力劣势,那么显然靠所谓的白刃拼刺,是没多大用处的。因此,即便是有...

...不是装备比日本少,所以占便宜,美国和日本打的时候。
答:战争靠的就是装备。缺枪少弹的拿什么打?装备越多越好。随时间的进展,美国装备由比日本少,变得比日本多得多。美国日本间的太平洋战争,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以空对海战为主,如扭转局势的中途岛海战,双方都是飞机炸军舰的打法。美国损失1航母1艘驱逐舰147架飞机(大部分被舰队防空炮火或保护舰队的...

关于太平洋战争的问题
答: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 约翰·伽兰德(john c. garand )从1919年10月开始在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其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为伽兰德步枪。1936年1月9日,美军开始装备m1伽兰德,历经二战和朝鲜战争,至1957...

...战斗力怎么样?如何评价美军二战时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_百度知 ...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四个转折点,分别是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瓜岛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其中,珍珠岛海战属于太平洋战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中表现不错,打出了美军应有的水平。在最后,美国给了日本致命的一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美国的军队支出非常少,军事装备比较少,大型的航母数量也不足,似乎比...

二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什么时候装备加兰德的呢?
答:其实在1941年2月,海军陆战队就已经将M1加兰德列为制式步枪之一,只是陆战队在30年代时期测试过那批枪口集气式的渣·加兰德,因此对加兰德的可靠性还是心存疑虑,外加四等人换装速度一般都比较慢...所以导致太平洋战争前期海军陆战队绝大多数拿的都还是M1903,但不能说没装备加兰德。上边这张照片是1941年...

太平洋战争中,为什么美国的航空母舰比日本的更胜一筹?
答:3.战场上日本注重单兵素质,美国注重装备补给。比如针对日本五十公分的混凝土地堡,美国立即采取了延时引信。针对地洞,用喷火器等等。本质上一个注重细节偶然性,一个注重宏观必然性。一个注重单兵素质,一个注重科学信任科技。4.美国更注重防护,日本只注重进攻。在技术方面美国更注重细节,而日本则粗糙不堪...

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和日本伤亡大约是多少?
答: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和日本伤亡大约是多少?太平洋战争主要是海战和登陆战,登陆战成功后,还有大量的丛林战,战场环境复杂这给进攻带来了很多麻烦。没有各种重型装备的坦克和大炮,他们大多数是步兵和轻武器。战争开始时,由于装备问题,美军伤亡惨重,冲锋枪和加兰半自动步枪的装备大大增强了美军的火力,与...

太平洋战争美国如何防御神风突击队
答:这一点,除了中国军队之外,苏联军队、美国军队也有深刻地体会,尤其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军队,那可真的是切切实实体会到了日军那种歇斯底里的疯狂以及彻底泯灭人性的残暴,而臭名昭著的神风敢死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随着1942年6月4日爆发的中途岛海战以及1942年6月19日爆发的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