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勤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呀!~

有说法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  而在种种承诺面前,爱情的承诺应是最动人心魄的了,平凡而真诚的诺言最为感人。两千四百年前的承诺至今在耳久久回荡,令人感慨岁月所难以磨灭的记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意是指战士之间的约定,曾经在一起发过誓,一同生死不分离,一起握紧双手,在战场上共赴生死,无畏死亡挑战,现代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说: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来形容爱情的永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出自于《邶风·击鼓》,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叙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

下面就让我来再给大家详细来介绍这一首《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

佚名 〔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

  1.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2.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 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

  4.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5.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7. 有忡:忡忡。

  8.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 于以:于何。

  10.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11.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 活:借为“佸”,相会。

  14. 洵:远。

  15.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关于佚名】: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该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该文的白话释义是: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这句话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 而在种种承诺面前,爱情的承诺应是最动人心魄的了,平凡而真诚的诺言最为感人。两千四百年前的承诺至今在耳久久回荡,令人感慨岁月所难以磨灭的记忆与回答。

《诗经》中的爱情诗名句

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好男儿喜爱的配偶。

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译文: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思念悠悠无尽期,翻来覆去难入眠。

三、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

译文: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三心二意,三天两头改变他的态度。

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

译文:我俩一天不见面,好像隔着三季那样长久。

五、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

译文:用竹竿去打梅子吧,树上只剩七个梅子了;要找丈夫麼,快趁吉日良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该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握着你的手,与你不离不弃,白头到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翻译: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啊
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读音: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含义。
答:“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译文】“生死的誓言广阔无边,与你达成约定;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起白头到老。”【赏析】这个句子表达的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或者亲情,其中的“执子之手”寓意着永远在一起,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创作背景】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战乱中漂泊...

执子携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啊?
答:意思是,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老去。这句话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出处:周代 无名氏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原文节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译文: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执子之手,与尔偕老是什么意思
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大致意思是: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请问“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是什么意思?
答:”在《诗经》的注解里,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这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对妻子分别时誓言的怀念,两情缱绻,海誓山盟,痛彻心扉。从此,“执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千百年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意是什么?
答:意思是: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出处:《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原文节选: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译文: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意思是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诗并非是一首爱情诗,而是描写了战士们在上战场之前立下的誓约,今日我与你一同奔赴沙场,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谊。该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具体含义
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是: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1、原文 《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让我握住你的手,和你白头偕老。生死都与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一、出处 出自周代无名氏的四言诗《国风·邶风·击鼓》。二、原文节选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三、原文节选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什么?
答:意思是生平只相遇一次,但是这一次却是永恒的相随。全句“平生一顾,至此终年。江湖路远,同去同归。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绘的也是一对爱人之间的美好生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平只相遇了一次却永恒相随,描写两人之间感情的相见恨晚。这句话适用在两个认识不久相恋的人,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