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以及专注觉察之道

作者&投稿:范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他告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修习专注和觉察,使自己可以深入体会一切事物。这样,痛苦才得以终止,而他们才会得到平和与喜悦。他又说拜祭供奉和诵经,并不是解脱的有效方法。

佛陀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即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

他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找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们所说所作的,都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嗔恨、挂碍、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都是由于缺乏觉察。”

“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你们困在其中,不能自拔。向神祗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需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

“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还以怒火,但这只会增加痛苦。但如果你行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来应对发怒。你会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

“假如你所发现的原因,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

“王上和所有贵宾!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

“戒律是导至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

“察觉和专注能栽培出我们照亮自心和外境真性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一切事物。”

“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prajna)。这种了解只可以通过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

“所以说,戒、定、慧就是引导我们通往解脱之道。”

摘自: 佛陀传丨佛说四圣谛:苦、集、灭、道

第20课:再讲四圣谛(三)
答: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我礼敬僧伽。 (念诵三遍) 老师:我们继续讲“四圣谛”,我们之所以会有来世,是因为有“业”的作用;而我们的身心行为之所以会成为“业”,是因为“贪爱”的作用;那么我们为何会对这个五蕴身心发生贪爱呢? 学生:无明、我见。 老师:嗯。由于我们凡夫对五蕴处于无知(无明)的状态,...

有关佛法四圣谛、戒定慧三学、六度般若波罗蜜、37道品等等,为所有修行...
答:根据我学佛的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的: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是我们修行的因,为了摆脱这样的苦难,所以我们学佛修行,求生极乐世界。戒定慧,六波罗蜜,五戒十善都是修行中的具体方案和注意事项。了知苦谛的智慧、了知集谛的智慧、了知灭谛的智慧、了知道谛的智慧,这四种智慧称为正见。什么...

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 是佛在哪本经里说的?
答:《长阿含经》 、《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都有讲到

~鼎然~ 伽摩迦悉密解四圣谛
答:世尊所说四圣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说四圣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说苦圣谛。我悉受持。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名苦圣谛。世尊说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是圣所谛。是为世尊说...

简述佛教的四圣谛和六道轮回理论
答:佛教的四圣谛是苦集灭道,是十二因缘的一个简化,前一个为后一个果,后者为前者的因,苦为果,集为因,灭为果,道为因。总的来说四圣谛贯彻了佛教的所有,只是不同派别和不同乘之间的发挥不同,在佛教来说,之所以要修行就是因为苦,生老病死是苦,分别离合是苦,因为一切万物都遵循无常的...

苦集灭道的四圣谛
答: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佛教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说四谛是要众生了知四谛的真理,断烦恼证涅盘,若专修四谛以求涅盘者,为行菩萨道。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盘境界的正道。

四圣谛八正道怎么实践在生活中
答:八正道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基础中的基础就是正见,察知得很正确,翻译成现在的文字就是承认事实。一个完整的教育应该是“三生”的教育,即生命、生存和生活。同学们应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长期以来,家长的教育...

佛陀正语2
答:四圣谛,即真理。第一,无可避免  苦,如影随形 第二,苦之集聚      执着他物,而无餍足 其终归易散  又以何为凭?第三,解脱之道  在于意识思辨,专注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至和谐圆满 第四,有一道路,可以引领我们远离痛苦,达至真理。...

读《佛陀传》有感:佛陀的困惑
答:事实上,他的戒律和教理——五戒,四圣谛,三法印,三解脱门等等,都是在修炼过程中不断调整、增加和完善的。二 佛陀非常强调“专注”。他教导弟子说,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专注,就连吃橘子也是这样,“一个修习专念的人可以从橘子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当你...

《成佛之道》 62——印顺法师
答: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人生世间的苦恼性,烦恼的招集性,涅槃的灭离性,戒定慧的对治性,能通(涅槃性),是确实的,必然的,绝对的,惟有圣者才能深切体悟到『决定无疑』,所以叫做四圣谛。思考题:1、请认真学习有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