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国内获得文学奖的作品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兀有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有哪些~

1.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2.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3.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平凡的世界》 路遥 著 (第一部:《花城》1986年第6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第二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4月;第三部:《黄河》1988年第3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
《少年天子》 凌力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8月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2月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11月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12月
2部荣誉奖作品:
《浴血罗霄》 萧克 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
《金瓯缺》 徐兴业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

4.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白鹿原》(初版) 陈忠实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6月)
《战争和人》(三部曲) 王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1989年、1992年
《白门柳》(第一、二部) 刘斯奋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1991年
《骚动之秋》 刘玉民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7月

5.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抉择》 张平著 群众出版社1997年8月
《尘埃落定》 阿来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
《长恨歌》 王安忆著 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
《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 王旭峰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1998年

6.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张居正》熊召政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11
《无字》  张洁(女)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1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4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3
《东藏记》  宗璞(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4

7.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8.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蛙》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9.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江南三部曲》 格非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4月
《这边风景》 王蒙 花城出版社 2013年4月
《生命册》 李佩甫 作家出版社 2012年3月
《繁花》 金宇澄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
《黄雀记》 苏童 作家出版社 2013年8月

扩展资料:
部分获奖作品简介:

1、《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农民作家周克芹所著的长篇小说,发表于《红岩》1979年2期。
小说以19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动乱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
原是农村积极分子的许茂在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变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儿许秀云的遭遇最为不幸。作品从秀云的婚姻波折中透视出这个偏僻山村所发生的政治风暴,反映出深广的时代内容。
小说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许茂、秀云、金东水等主要人物性格鲜明。
2、《沉重的翅膀》
作者----张洁
《沉重的翅膀》是中国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
女记者叶知秋写了有关陈咏明改革的报告文学,反响很大,但有人借机造谣中伤郑子云。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
该小说着重描绘国家重工业部及其所属曙光汽车制造厂的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矛盾,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历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
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描绘,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议论精辟,独具风格。
3、《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4、《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5、《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6、《历史的天空》是徐贵祥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本书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十届全军文艺奖,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该著作在2014年被导演高希希拍成电视剧播出。
7、《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
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
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8、《你在高原》当代作家张炜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2年。
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家族历史与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作者在《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独具特色。
该小说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它结构奇特:主人公前后统一,但每一本又可以独立。
9、《生命册》是李佩甫所著,2012年4月出版的一本长篇小说。
《生命册》是其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
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这些无奈和悲凉中,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又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茅盾文学奖


1、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2、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也译作撒母尔·约瑟夫·阿格农或施姆尔·约瑟夫·阿格农,以色列作家,希伯来文小说家。
1888年7月16日,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出生在加利西亚巴哈奇小镇,1908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910年搬至耶路撒冷。其主要作品有《但愿斜坡变平原》、《婚礼的华盖》、《行为之书》等,曾获得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以色列奖等多个奖项。
1970年2月17日,阿格农在特拉维夫病逝,终年82岁。
3、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 (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写了《青鸟》、《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剧本。
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后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取得很大成功。
莫里斯·梅特林克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的剧本充满诗意,被称之为诗剧。1889年,他发表诗集《温室》和第一部剧本《玛莱娜公主》。
1908年发表的六幕梦幻剧《青鸟》,是梅特林克戏剧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戏剧史上一部融神奇、梦幻,象征于—炉的杰作。
梅特林克的主要作品还有《佩莱亚斯与梅丽桑德》、《阿亚业娜与蓝酬子》、《圣安东的奇迹》等。1911年,由于他多方面的文学才华,尤其是在戏剧方面的杰出贡献,梅特林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4、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曼·罗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里斯·梅特林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篇目如下: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东方》 魏巍

《将军吟》 莫应丰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芙蓉镇》 古华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

《黄河东流去》 李准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 张洁

《钟鼓楼》 刘心武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8)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风流》 孙力 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荣誉奖:

《浴血罗霄》 萧克

《金瓯缺》 徐兴业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

《战争和人》(一、二、三) 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白门柳》(一、二)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0)

《抉择》 张 平

《尘埃落定》 阿 来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5)

《张居正》 熊召政

《无 字》 张 洁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东藏记

[size=3] 看过其中的三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魏巍的《东方》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感觉都是很不错的作品,向大家强烈推荐的一部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绝对值得一看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 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 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回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 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 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少安又进城 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 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写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 名优秀工人,一天下工时晓霞在井口灿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 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但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解构主义的《平凡的世界》。边拆解路遥作品边建构自己作品,在其废墟上造起一座辉煌的艺术大厦。打工仔柴世宗极其崇拜路遥,迷恋《平凡的世界》一书,于是借助对话式讨论对其进行了一番拨开雾障式的点拨。

路遥,生于1949年,陕西清涧县人。其作品《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拍成电影。代表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历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主席。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患肝硬化不幸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让人深思,穷苦人们的生活让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蔑视,甚至无法理解,这让我深思,在我们这个世界还有身处最为平凡的,甚至更清苦的人,那么他们的思想也会很狭义,领略不到大山外面的世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令人辛酸,是一种凄凉的点缀,我要学会珍惜幸福,珍惜身边的一切,不能总是抱怨世事纷繁,在我抱怨的同时,还记得有更朴素的人在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在狭义的思想中挖掘真切*完美。

《平凡的世界》共三卷,洋洋百余万言。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洪流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使人精神升华。《平凡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抗争意识,它深情关注着普通劳动者的命运,体现了路遥一贯的创作特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人们对路遥也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全国发来的唁函唁电有一尺多厚,像雪片一样,陕西电视台还拍了路遥的专题片。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
答:第七届 (2008年 四部长篇小说)《秦腔》 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暗算》 麦家 《湖光山色》 周大新 本人推荐第三届获奖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

茅盾文学奖历届作品名单是什么?
答: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

历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及其作品
答: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有:1、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

国内著名的文学奖项有哪些
答:他的四女儿许秀云的遭遇最为不幸。作品从秀云的婚姻波折中透视出这个偏僻山村所发生的政治风暴,反映出深广的时代内容。小说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许茂、秀云、金东水等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该书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漫水》作者是王跃文。讲述了以于公公、...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答: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答: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茅盾文学奖犹如璀璨明珠,每四年一次的评选,旨在表彰那些深度反映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的卓越长篇小说。至今已走过十一届,共甄选出53部杰出作品,它们犹如历史的见证者,揭示了时代的脉搏与人性的深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东方》和《将军吟》,这些作品如同历史的画卷,细腻...

老舍文学奖历届获奖名单
答:第四届的优秀长篇小说奖由《八月狂想曲》徐坤、《天藏》宁肯和《如意高地》马丽华等作品获得,中篇小说如《豆汁记》叶广芩和《哑炮》刘庆邦等也表现出色。新人佳作奖则授予了尉然和毛银鹏的作品。关于老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名舒庆春,出身贫寒,但通过不懈努力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他的作品...

求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和主要人物
答:《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门柳》(一、二) 刘斯奋 中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 刘玉民 人民文学出版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抉择》 张 平 《尘埃落定》 阿 来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它们是:《张居正》 作者 ...

中国的那些文学作品获得矛盾文学奖?
答: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一届(1982年)魏巍《东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将军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第二届(1985年)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李准《黄河东流去》(上,下)第三届(1988年)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