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化史?

作者&投稿:红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类的进化史是什么?~


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谢谢!
起源
人与现代类人猿存在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 广告人进化史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猿猴的种系发生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中华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 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显然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编辑本段正在形成中的人
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古猿等.。约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 人科动物一种可能的种系发生(仅供参考)
一条大裂谷。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的湿润的树丛,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 就注定了它们的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 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大约500万-8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奠基者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当对蛋白质和DNA差异的研究最终建立了一个分子钟后,研究发现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分界点是在500万-800万年前(这些证据暗示黑猩猩是我们最近的亲戚),人科动物的历史从此开始。 南方古猿猿为了适应新环境,不得不开始双足行走,但是它们基本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南方古猿没有改变它们祖先的多数性状,比如个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不大的脑,长臂和短腿。南方古猿很大程度上是草食动物,它的门牙比人类的门牙要大得多,而且臼齿也很大。 南方古猿基本有两种类型(也有学者认为有3—4种类型):粗壮型和纤细型,依身高、体重而有所区别。已经证明存在过两种瘦长的南方古猿,从埃塞俄比亚到坦桑尼亚的东非南方古猿阿法种和南非的南方古猿非洲种。这两种南方古猿的脑都比较小,大约为430-485立方厘米。南方古猿非洲种距今的年代更近,而且除了肢体的比例以外也更像人类。在南部非洲,生活过粗壮种系中的南方古猿粗壮种,在东部非洲还发现了生活在350万年前至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鲍氏种,这些粗壮的南方古猿显得很有力气,但它们是非常平和的,可以和其他瘦长的南方古猿一同生活在同一区域。(根据解剖学进行人科动物分类的人类学家必须记住,冠以阿法种、直立人和能人名称的分类物种并不是指类型,而是指可变的群体和群体中的类群)。
编辑本段完全形成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我国古人类学者把这一进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早期猿人 肯尼亚1470号人 、坦桑尼亚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德国海德堡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250万年前,热带非洲的气候尅是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来越干旱,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大多数南方古猿消失。有两个例外,一种情况是,某些地区稀树大草原保留下来,那里的南方古猿得以生存下去,比如南方古猿能人种和两种粗壮种。更重要的一种情况是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成功的防卫机制而生存下来,对于这些防卫机制人们只能去猜测,可能会扔石头,或者使用有木头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原始武器,有可能露宿野外篝火旁。事实上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下来并繁荣起来,最终进化成人属,从树上栖息双足行走转变为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
能人
能人(Homohabilis) 约150万到2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能人化石发现后不久,人们认识到在这个名下描述的人类标本形式各异,不应该归为一个物种,并将脑量较大的标本分出来,称为硕壮人(Homo rudolfensis)。随着发现的标本数量增加,解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人这一名称专指小的标本。能人属标本的脑量只有450、500和600立方厘米,与南方古猿的脑量存在着重叠,而硕壮人的脑量在700到900立方厘米,显然要大得多。原先认为最早使用工具的是能人,现在认为应该是硕壮人,而且能人已经被归类为属于南方古猿中较晚出现的一个物种。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在非洲发现了最早的石器,叫做奥杜威文化,最初认为属于能人,现在认为应属于硕壮人。 种 身体重量(千克) 脑量(克)
猕猴 4.25 66
大猩猩 126.5 506
黑猩猩 36.4 410
南方古猿阿法种 50.6 415
Homo redolfensis _ 700-900
直立人 58.6 826
智人 44.0 1250

直立人
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直立人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做阿舍利文化。有证据表明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硕壮人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非洲直立人种系中最早的代表是壮人(Homo ergaster,170万年前),它最像是直立人的亚种,正是这个非洲群体大概在190万年前至170万年前之间的某个时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在非洲发现的距今最近的直立人化石(大约100万年前)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智人(Homosapiens)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约3万到25万年前,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除了美洲),这是人类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就欧洲和近东而言,几乎可以肯定是从直立人的西部群体中产生出了尼安德特人,但是东亚、南亚和非洲的直立人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从大约25万年前至3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荣的时期,尼安德特人制造出更为高级的工具,叫做莫斯特文化。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气候因素、文化不占优势、被智人屠杀)到底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6.5万年尼安德特人种系和智人种系分开。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约1万到5万年,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既属于晚期智人)。大约10万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据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领域,一般认为这群智人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于大约15万年前至20万年前。智人显然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群体。入侵西欧的智人叫做克罗马农人,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在拉斯考克斯岩洞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绘画。智人(克罗马农人)出现后,他们的工具明显更加高级,叫做奥瑞纳文化。非洲直立人与亚洲直立人大概分离了150万年,就是这期间,非洲直立人获得了智人的特征。它们在5万年前至6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3万年前到达亚洲,1.2万年前(据记载)到达美洲,不过有一些证据证明,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定居美洲。这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这时,艺术出现,能够人工取火.。母系氏族公社,旧石器晚期,也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这其间,猛犸和剑齿虎灭绝。

1、地球史及生物的演化

追溯人类的起源,就必须从地球上出现生物以及生物的演化来开始,谈到生物的演化又一定要涉及到地球的历史。据宇宙学家估计,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至200亿年。按照现代人们所承认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50到200亿年前,宇宙的物质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密度极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这些物质的温度日趋上升,结果这一紧密的物质爆炸了。宇宙大爆炸使得宇宙中的多有物质,都向四面扩散。形成了基本粒子,并开始形成原子核。随着体积的不断膨胀,温度由高到低,宇宙由辐射状态变为物质状态,于是生成了上千亿的银河系,难以统计的星体,恒星、卫星、行星等等。一个银河系大约包含一千亿的星体,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体,我们的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九个行星中的一个。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形成约在50到46亿年前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大部分时间只有无生命的物质。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岩浆横流。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约在3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海洋。几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机质形成了蛋白质。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终于在34或33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五大阶段,也就是五个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距今40~25亿年)。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核生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但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地球表面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出现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了。
古生代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这一时期还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许多地方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
中生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luo)子植物时代。中生代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恐龙和最早的鸟类——始祖鸟。
新生代约开始于6700万年前,延续至今。可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纪。这个时期的生物已接近现代,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哺乳动物的兴起和繁盛。兽类大量出现,从中分化出了一支灵长类,从灵长类中又进化出了猿类。第三纪是哺乳动物繁盛时期。第四纪便进入到了人类的时代。
灵长类也开始出现,并从中逐渐发展出了最早的猿类。猿类头盖骨低平,颅腔很小,骨壁很厚,眉嵴特别粗大,颏部后缩。它具有较复杂一些的脑、肠,较广阔的胸和扁平的胸骨。生活在大约1400万年前的古代猿类(类人猿),就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2、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人类起源于古猿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呢?19世纪之前,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经历过传说、假说和学说三个阶段。世界各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天地开辟传说,包括解释宇宙、天地之间各种自然现象的起源;另一类是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包括人类及本族始祖起源,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例如,神话宗教的解释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泥土造人。
19世纪中叶,人类学和考古学家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发现的原始人类化石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提供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科学证据,提出了从猿到人的假说和学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学很有研究。他出版了《动物种志》,建立了“双名命名制”,即把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影响很大。他又根据花的雄蕊数目的位置作了认为的分类法。林奈最初认为植物的“种“是永恒不变的,但在他的另一不著作《自然系统》最后一版中,删去了“种不会变”的这一项,因为他观察到了自然界存在着“种”的变异的现象。林奈还认为,人猿同归于灵长类。
最早推断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Jean B. Lamark,1744—1829)。他在1809年发表《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人类来源于猿”的科学假说。英国学者达尔文(C•Darwin,1809—1882)在《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说明人从“类人猿”发展而来。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渐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英国学者赫胥黎(Tomus Henry Huxley, 1825—1895)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猿同族论。他的观点遭到宗教界人士的攻击,说他是“邪恶的人”。他上街时就有人喊:“猴子来了。”但是赫胥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1876年,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并且指出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奠定了人类起源的科学基础。

3、人类起源的地区

人类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历史上有五种说法。
第一,西欧起源说。哈得里卡(Hardlicka)认为,欧洲发现的人类遗迹特别多,自1823年到1925年的102年中,西欧发现属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不下116件。属旧石器之后、新石器之前的人遗骨达236件。两者合计达352件之多。而在亚洲,只有1891年在爪哇发现的直立猿人遗迹。1921年北京猿人才开始被发掘,当时所得不多。至于非、美、澳洲更无新发现。
第二,北亚起源说。国利伐(Quatrefages)于1889年发表《人类通史》一书,认为爱斯基摩人实为北方最早出现的人种,并提出因北方冰河所迫原始民族南迁的理论。
第三,中亚起源说,1857年莱底(Joseph•Leidy)和1911年马爵(Dr•William D•Mathew)提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中亚文明发现极早的区域,西边有加尔提、小亚细亚、埃及等古文明区;东边有中国古文明区。在史前时代、古典时代以及中世纪有许多民族从这些地方涌出。东北经过阿拉斯加入北美及南美洲,东南则经马来西亚入澳洲。
第四,亚洲起源说。奥斯本认为,人类的发展最初都在野外,后来才进入洞穴。其理由是:①天然的食物丰富,或不费力可取得食物的地方,人类发展常呈停滞不前或倒退状态;②人类最初的智慧与最早的文明,都在旷野中养成;③当近生代第三纪时,亚洲雨水充沛、丛林茂盛,便于人猿生存,而不利于人类出现。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则出现在气候干燥的高原。
第五,非洲起源说。此种说法的理由是:自20世纪起,非洲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如肯尼亚库彼弗拉KNM-ER.1470号人,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的OH9号人,非洲南部的斯普灵布克人等。
从人类起源诸学说之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们认为,首先,人类起源是多源头的,不是单源头的;是多线的,不是单线的。其次,从猿到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关于人类产生三阶段的基本观点的价值。它拨开了传说的迷雾,使人类看到了自己的祖先远古的生活与文明。第三,我们应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发现人类的化石遗迹和最早的文明区域看,有时间先后和文明的发达程度不平衡的现象,这与各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关。人类起源中心论是站不住脚的。第四,人类文明产生的地区,最早处于闭塞与孤立状态,处在地球上的零星的几个点。随着生产的进步,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到金石并用时代,以及社会三大分工的发展和游牧畜业的活动,人类活动才从点到线,发展成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文明。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各个地区文明的发展。

4、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恩格斯指出,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这三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攀树的猿群是指成群地生活在树上的古猿;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而正在形成中的人则是从攀树的猿群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他们和完全形成的人的不同之处是还不能制造工具,而只能使用木棒和石块等天然工具。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的发展过程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时期。
早期猿人(约380万年至180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有坦桑尼亚伽鲁西河流域莱托利地层的人类化石,定年为距今377万年至359万年前;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哈达尔人化石,定年为350万年前;肯尼亚特卡纳湖库比弗拉地方的“KNM-ER•1470号人”,定年为290万年至270万年前。
晚期猿人(学名称直立人,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约180万年至20、30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有中国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直立猿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特拉猿人;坦桑尼亚的舍利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
早期智人(古人,约20、30万年至5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法国的圣沙拜尔人、穆斯特人;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纳人;非洲的布罗肯山人、沙尔纳人等;中国的广东马坝人,山西的丁村人,湖北的长阳人、桐梓人等。
晚期智人(新人,约5万年至1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德国的阿伯加沙人;意大利的格利马狄人;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中国广西的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内蒙河套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左镇人等。晚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5、人种的差异

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黄种(或蒙古利亚人种)、白种(或欧罗巴人种)、黑种(或尼格罗人种)等三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种的外部差异不影响人的智力优劣。他们的脑容量、骨骼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没有优劣人种之分。梁启超把人类列表分类为黄种、白种和黑种三类。黄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白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
这种分法是相对的,现代西方各人种间的通婚,产生出许多混血儿。除上述三个人种外,还有棕种人等。

人类进化过程:

1、地球史及生物的演化

追溯人类的起源,就必须从地球上出现生物以及生物的演化来开始,谈到生物的演化又一定要涉及到地球的历史。据宇宙学家估计,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至200亿年。按照现代人们所承认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50到200亿年前,宇宙的物质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密度极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这些物质的温度日趋上升,结果这一紧密的物质爆炸了。宇宙大爆炸使得宇宙中的多有物质,都向四面扩散。形成了基本粒子,并开始形成原子核。随着体积的不断膨胀,温度由高到低,宇宙由辐射状态变为物质状态,于是生成了上千亿的银河系,难以统计的星体,恒星、卫星、行星等等。一个银河系大约包含一千亿的星体,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体,我们的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九个行星中的一个。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形成约在50到46亿年前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大部分时间只有无生命的物质。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岩浆横流。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约在3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海洋。几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机质形成了蛋白质。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终于在34或33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五大阶段,也就是五个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距今40~25亿年)。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核生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但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地球表面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出现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了。
古生代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这一时期还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许多地方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
中生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luo)子植物时代。中生代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恐龙和最早的鸟类——始祖鸟。
新生代约开始于6700万年前,延续至今。可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纪。这个时期的生物已接近现代,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哺乳动物的兴起和繁盛。兽类大量出现,从中分化出了一支灵长类,从灵长类中又进化出了猿类。第三纪是哺乳动物繁盛时期。第四纪便进入到了人类的时代。
灵长类也开始出现,并从中逐渐发展出了最早的猿类。猿类头盖骨低平,颅腔很小,骨壁很厚,眉嵴特别粗大,颏部后缩。它具有较复杂一些的脑、肠,较广阔的胸和扁平的胸骨。生活在大约1400万年前的古代猿类(类人猿),就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2、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人类起源于古猿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呢?19世纪之前,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经历过传说、假说和学说三个阶段。世界各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天地开辟传说,包括解释宇宙、天地之间各种自然现象的起源;另一类是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包括人类及本族始祖起源,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例如,神话宗教的解释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泥土造人。
19世纪中叶,人类学和考古学家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发现的原始人类化石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提供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科学证据,提出了从猿到人的假说和学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学很有研究。他出版了《动物种志》,建立了“双名命名制”,即把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影响很大。他又根据花的雄蕊数目的位置作了认为的分类法。林奈最初认为植物的“种“是永恒不变的,但在他的另一不著作《自然系统》最后一版中,删去了“种不会变”的这一项,因为他观察到了自然界存在着“种”的变异的现象。林奈还认为,人猿同归于灵长类。
最早推断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Jean B. Lamark,1744—1829)。他在1809年发表《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人类来源于猿”的科学假说。英国学者达尔文(C•Darwin,1809—1882)在《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说明人从“类人猿”发展而来。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渐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英国学者赫胥黎(Tomus Henry Huxley, 1825—1895)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猿同族论。他的观点遭到宗教界人士的攻击,说他是“邪恶的人”。他上街时就有人喊:“猴子来了。”但是赫胥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1876年,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并且指出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奠定了人类起源的科学基础。

3、人类起源的地区

人类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历史上有五种说法。
第一,西欧起源说。哈得里卡(Hardlicka)认为,欧洲发现的人类遗迹特别多,自1823年到1925年的102年中,西欧发现属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不下116件。属旧石器之后、新石器之前的人遗骨达236件。两者合计达352件之多。而在亚洲,只有1891年在爪哇发现的直立猿人遗迹。1921年北京猿人才开始被发掘,当时所得不多。至于非、美、澳洲更无新发现。
第二,北亚起源说。国利伐(Quatrefages)于1889年发表《人类通史》一书,认为爱斯基摩人实为北方最早出现的人种,并提出因北方冰河所迫原始民族南迁的理论。
第三,中亚起源说,1857年莱底(Joseph•Leidy)和1911年马爵(Dr•William D•Mathew)提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中亚文明发现极早的区域,西边有加尔提、小亚细亚、埃及等古文明区;东边有中国古文明区。在史前时代、古典时代以及中世纪有许多民族从这些地方涌出。东北经过阿拉斯加入北美及南美洲,东南则经马来西亚入澳洲。
第四,亚洲起源说。奥斯本认为,人类的发展最初都在野外,后来才进入洞穴。其理由是:①天然的食物丰富,或不费力可取得食物的地方,人类发展常呈停滞不前或倒退状态;②人类最初的智慧与最早的文明,都在旷野中养成;③当近生代第三纪时,亚洲雨水充沛、丛林茂盛,便于人猿生存,而不利于人类出现。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则出现在气候干燥的高原。
第五,非洲起源说。此种说法的理由是:自20世纪起,非洲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如肯尼亚库彼弗拉KNM-ER.1470号人,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的OH9号人,非洲南部的斯普灵布克人等。
从人类起源诸学说之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们认为,首先,人类起源是多源头的,不是单源头的;是多线的,不是单线的。其次,从猿到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关于人类产生三阶段的基本观点的价值。它拨开了传说的迷雾,使人类看到了自己的祖先远古的生活与文明。第三,我们应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发现人类的化石遗迹和最早的文明区域看,有时间先后和文明的发达程度不平衡的现象,这与各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关。人类起源中心论是站不住脚的。第四,人类文明产生的地区,最早处于闭塞与孤立状态,处在地球上的零星的几个点。随着生产的进步,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到金石并用时代,以及社会三大分工的发展和游牧畜业的活动,人类活动才从点到线,发展成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文明。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各个地区文明的发展。

4、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恩格斯指出,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这三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攀树的猿群是指成群地生活在树上的古猿;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而正在形成中的人则是从攀树的猿群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他们和完全形成的人的不同之处是还不能制造工具,而只能使用木棒和石块等天然工具。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的发展过程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时期。
早期猿人(约380万年至180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有坦桑尼亚伽鲁西河流域莱托利地层的人类化石,定年为距今377万年至359万年前;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哈达尔人化石,定年为350万年前;肯尼亚特卡纳湖库比弗拉地方的“KNM-ER•1470号人”,定年为290万年至270万年前。
晚期猿人(学名称直立人,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约180万年至20、30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有中国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直立猿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特拉猿人;坦桑尼亚的舍利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
早期智人(古人,约20、30万年至5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法国的圣沙拜尔人、穆斯特人;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纳人;非洲的布罗肯山人、沙尔纳人等;中国的广东马坝人,山西的丁村人,湖北的长阳人、桐梓人等。
晚期智人(新人,约5万年至1万年前)。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德国的阿伯加沙人;意大利的格利马狄人;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中国广西的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内蒙河套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左镇人等。晚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5、人种的差异

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黄种(或蒙古利亚人种)、白种(或欧罗巴人种)、黑种(或尼格罗人种)等三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种的外部差异不影响人的智力优劣。他们的脑容量、骨骼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没有优劣人种之分。梁启超把人类列表分类为黄种、白种和黑种三类。黄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白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
这种分法是相对的,现代西方各人种间的通婚,产生出许多混血儿。除上述三个人种外,还有棕种人等。

●首先,的确,“人猿”以前是在树上主要以“果实”为生的。但由于“竞争”太多或其他各种因素,一部分,终于下了树开始新的“觅食”活动。
●但接下来的“关键原因”,就和“传说”的有很大“不同”了。那是什么呢?您想想,一群“动物”来到一个很“陌生”的生存环境,而且面对着一群“未知”的“杀手”,他们会产生什么“状态”呢?应该是极度的“警惕”才对吧?①而您看看几乎所有的动物“警惕”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反应”—把身体“直立”起来!(像马、蛇、鸡、老鼠等等)为什么呢?因为“直立”起来后,整个可能受到攻击的“范围”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了!不信您弯下身体看看是不是使“受攻击范围”变得很大了呢?②您想想哪种“睡觉”的“姿势”是才可以让“眼睛”和“耳朵”得到最多的“信息”从而避开“危险”呢?当然是“直挺挺”的躺着喽!不信您试试!而当人们直挺挺的躺着,全身又比较“放松”时,又对“腰椎”起到“拉直”的作用。
●于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两大因素,在持续“警惕”的作用下,就一直持续的发挥着作用,最后人类终于“直立”了起来。
●而且就是因为“警惕”太强了,所以我们就更认真的观察环境,并寻找可以使我们避开危险,得到利益的工具,最后创造了各种“工具”。而这些行为就很大的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

●出自“全集然文明X档案”,作者:路安

能人(Homo habilis)

能人于1960年发现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威河谷。头骨壁薄,尾嵴不明显,平均脑量为637ml。颊骨比非洲古猿窄,下肢直立行走,手指能对握,身高1.2-1.3m,还能制造石器。曾被称为“东非人”,而现在一致认为是南方古猿的一个种。“东非人”这个名字已经废弃。

直立人

直立人的脑子已经明显增大,早期成员的脑量就已经达到800毫升左右,晚期成员则上升为1200毫升左右。而且,脑子不仅仅是体积增大了,它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并进行了重新改组,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相当复杂的文化行为。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有声语言的能力。

直立人的牙齿也发生了变化。后部牙齿减小,应使相应的牙床和支持面部及下颌骨的骨结构减小,这显然与直立人更多地和更经常地以肉食代替若干植物性食物有关。前部牙齿则扩大了,这似乎并不直接与诅嚼食物相关,而似乎与用嘴来咬紧和衔住物品有关,也可能与制备动物性食物有关,例如,用牙撕扯肉食以便将其分割成小块,或是为了小孩食用而撕碎肉食等等。

直立人面部比较平扁,身材明显增大,平均身高达到160厘米,体重达到约60公斤。直立人是最早会用火的人类物种;它们最早能够按照心想的某种模式来制造石器。在非洲,这种石器组合所代表的文化类型被称为阿舍利文化,它得名于也发现有这种类型石器文化的法国北部的圣阿舍利地点。阿舍利文化的代表工具是手斧,它由燧石结核打制而成,一端圆钝,是用手抓握的部分,另一端尖利,可用来切割、砍砸和钻孔,也可对木料进行加工。

直立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史前时代在200万年前所经历的又一次巨大的变化。直立人所具有的一系列进步性特征大大地扩大了其适应性。因此,直立人再不象他们之前的那些人科成员那样仅仅在非洲的原野上徘徊,而是在后来的岁月里顽强地走出了非洲,散布到亚洲的广大区域以及欧洲的许多地区。

智人

早期智人

原称“人属尼安德特种”,简称“尼人”,相当于以前划分的古人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与现代人更为接近,但仍带有许多原始性质。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到五万年前,属于地质学上更新世中期后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晚期智人

原称“智慧的人”,简称“智人”,相当于以前划分的新人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除有某些原始性之外,基本上和现代人相似。文化上以有雕刻和绘画艺术,出现了装饰品。生存年代大约从五万年前开始,直到现代。属地质学上更新世后一阶段到全新世,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现在。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现代人,但现代人的概念,还是以指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即距今约一万年前至现在的人类为宜。

近代就是变胖变笨变懒

人类的进化史是怎样的?
答: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古猿等.。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

人类的诞生与进化史是怎样的
答: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

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
答:1.阶段一:猿类诞生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2.阶段二:南方古猿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

人类进化了多少年
答:晚期智人是新人类,现在的我们就是由晚期智人分化来的,在接下来的几万年间开始形成了各个地区,各个种族不同特色的文化,渐渐地向现代人靠近。人类的进化历程是漫长的,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的进化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演变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我们人类极为适应现今的气候...

人类进化史上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答:约20万年前至10万年前,人类的进化达到新的水平。脑容量已达到1400毫升~1500毫升之间,与现代人相差无几,因而获得了“智人”的称呼。此时人类不仅能制造工具,而且工具的专业化更为明显,并有了地区性差异。此外,原始人群开始向人类社会过渡。在智人中已有了氏族生活和制度的萌芽,而崇拜不同对象的宗教...

人类的进化史和发展史
答:人类的进化史 最近在看一本有关 世界史 的书,做了一些笔记,放上来和各位分享一下.也许,大家已经都知道了.请不要介意.人类和现代人 猿人 的共同祖先:原上猿 -- 埃及古猿 -- 森林猿 1 腊玛古猿:1400万年前至800万年前.特点:吻部短缩,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是猿向人进化过渡时间的...

人类的进化史
答:人类的进化史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 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 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

人类进化史
答:人类进化史 10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漫游3号 2010-10-05 · TA获得超过7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在五亿年前,由单细胞生物(无核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大概...

关于人类进化史
答: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

几十亿年前的人类进化史是怎样的?
答:7. 人类同源设想的科学性。基因突变极其偶然,同种生物的两个个体(大致)在同一时期发生相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所以进化史上很难找到相同的基因突变。8. 人类进化形成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实质上是同一的,这就是大脑思维中的“需要意识”,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繁盛的需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