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上为什么有龙,满族也是龙图腾吗?

作者&投稿:陀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龙是汉族人的图腾,为什么满族的清朝皇宫中也全是“真龙”这一主题呢?~

一.龙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王权力量。
所以,帝王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是天帝之子,代表上天来行使权力,自己的旨意就是上天的旨意,百姓民众必须无条件服从并执行。
因此,清朝继承龙图腾实际就是借助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力量,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二.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是中原大一统的象征。
清朝摒弃原有的鹰图腾改为中原汉族的龙图腾,直接体现了满族统一了全国,实现了民族大一统。因为龙图腾,也是多个部落图腾融合形成的。
三.龙图腾,代表了黄帝兼并他族,壮大自己的能力。
清帝着黄袍,坐龙椅,睡龙榻,这直接体现了满族人入主中原,成为天下共主的标志。

(身着龙袍的清朝皇帝)
四.由于历代中原王朝实力雄厚,中原先进文化影响深远。
中原先进的文明文化辐射亚洲,形成大中华文化圈,不仅文字文化等输出周边弹丸小国,就连龙图腾也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各国,比如对日本等国影响巨大。
同样,龙图腾的影响力在满清人同样强大。潜移默化中,满清接受了这一思想。

(日本的舞龙)
五.满清被同化。
历史上,野蛮的楚国入侵中原,后来被中原先进文化同化了。
五胡乱华时期,大多数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也被汉文化给同化了,这其中做得很典型的,要属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了。
汉文化是大包容的文化,汉民族是大包容民族。蒙古人来了,变成了蒙古族、女真人来了,变成了满族。
纵观整个世界史,希腊被野蛮人打败后,由外人帮他们继承文化;罗马被野蛮人灭亡后,罗马文化黯然消失;埃及更是被无数的人光临统治过,古埃及文化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印度现在全民英语,现在要找梵文梵语翻译,还得找中国的专家,可悲可叹。
咱们华夏文化不断的包容和创新,海纳百川才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从未断层过文化的国家。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原因:

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所以龙又被平常百姓都得讳忌,而龙旗也成为了皇族的专用旗帜,只是象征权利的。龙图腾不是满族的图腾。

龙图腾信仰可以追溯要上古时期。可考的实物,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那时自然还没有所谓的汉民族概念(汉族是汉朝以后的事)。

从考古学上说,龙图腾是上古华夏土地上杂居各民族先民的共同信仰。或者说,从一开始只有少部分人信仰龙,随后逐渐扩散,成了中华大地上主流的信仰之一。

满族在入主中原前,就已经受到汉文化的洗礼,从日常生活到文化教育各方面,所以出现龙的标记并不奇怪。满族早期是多神教信仰,主要信仰萨满教,狼是他们的图腾之一。

所以,龙图腾属于汉文化的输入,毕竟龙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主要图腾之一,所以要融入汉文化中去,必然要弃用满族的原始图腾,改用汉人的图腾。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远古神话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

原始人分不清人与动物的界限,认为某种动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标志,一般是单一的某种动物,氏族部落发生兼并战争,胜利者在俘虏对方之后,往往同时消灭其图腾,新产生的部族拥有的还是单一的图腾。

中国古人最早体悟到人性,舍弃弱肉强食的观念,在龙图腾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人性。

这就是:为了团结、亲近那些被吞并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灭了这个氏族、部落之后,并没有完全消灭他们精神崇拜和文化寄托的图腾,而是将失败者的图腾中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图腾身上。

所以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和合团结的象征,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



汉族的图腾信仰是龙,但龙并非是只有汉族信仰。
龙图腾信仰可以追溯要上古时期。可考的实物,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那时自然还没有所谓的汉民族概念(汉族是汉朝以后的事)。从考古学上说,龙图腾是上古华夏土地上杂居各民族先民的共同信仰。或者说,从一开始只有少部分人信仰龙,随后逐渐扩散,成了中华大地上主流的信仰之一。
满族在入主中原前,就已经受到汉文化的洗礼,从日常生活到文化教育各方面,所以出现龙的标记并不奇怪。满族早期是多神教信仰,主要信仰萨满教,狼是他们的图腾之一。所以,龙图腾属于汉文化的输入,毕竟龙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主要图腾之一,所以要融入汉文化中去,必然要弃用满族的原始图腾,改用汉人的图腾。
有本书叫狼图腾,可以作为参考了解满族历史。

下面的传说可以说明一切了 是满族的传说

八旗来历的传说: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这八条小龙知道命令后,都想立头功,个个争先恐后,这个来,那个去,搬月亮,挪日头,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一点好办法也想不出来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龙王威风凛凛地来到他们面前,责问:“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为什么没有完成玉帝交给的任务?”
小龙纷纷抢着说:“日头、月亮太沉了,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头后头跑,总是追不上,有时追上也是跑不动,有时跑到头里也是拦不住,还是被它们撞到一边去了。”
龙王问:“你们是怎么去的?”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齐心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这八条小龙完成了任务,也累得筋疲力尽,纷纷朝地上掉下去,此时,刮起一阵大风。说来也巧,不知道从哪里刮来八块颜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这八条小龙正巧每条龙落在一块布上,它们不仅落在布上还张在了布上。
后来,后金国将这八块带有龙图案的布当成了旗标,由于八条龙和八块布的颜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龙落在黄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黄旗;蓝色的小龙落在白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白旗;黄色的小龙落在红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红旗;树皮色的小龙落在蓝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蓝旗。一条小龙,虽然落在黄布上,由于黄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黄旗;一条小龙,虽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白旗;一条小龙落到了红布上,由于红布外边镶了一条白边,所以就叫镶红旗;另外一条小龙落在蓝布上,也是由于外边镶了一条红边,所以叫镶蓝旗。这些旗上都有一条小龙,也都有与明字搏斗的场面,还有云彩、火焰等。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但并不是汉所独有的民族,这种是近代才出现的东西,在古代只有部落,所以是近代这种民族分化的人们在古代可能大家都会被称为哪个部落图腾也是传承至今一直有皇家使用。自然每个朝代都理所当然地用龙和凤。

后来和汉族人学的。八旗的传说也是后编出来的,满洲说部里面没有

八旗制度把族人分成了八个部分,满族八旗地位有何不同?
答:早年每旗都有各自的旗主,后来随着皇权的扩大,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都划归皇帝亲自统领,因此,八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兵,下五旗则由各自的旗主掌管。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

清朝八旗里面除了满、蒙、汉,还有没有别的民族?
答: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时期,由女真民族首领努尔哈赤统率,逐渐强大,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把自己属下的部民,按旗编制组成军队,先是四旗,即四种颜色的旗子。后来,人数增多,变为八旗,这便是八旗的由来。满族人都编入旗内,都称为旗民,也称为在旗的。由于满族全部编入旗下...

清朝八大旗各是什么
答: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只有上三旗才有资格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皇帝最依重的亲军全部来自上三旗。下五旗的人只能守卫京城外围,或者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下五旗的人只有在立下功勋或者得到宠幸的时候,才能被抬入上三旗,称为“抬旗”。

大清的八旗有什么来历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八旗,又称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后演变为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

满族八旗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在满族镶黄旗是8旗中最尊贵的?
答:满族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但三旗之中不分高下,五旗之中也不分高下。上三旗是正黄、镶黄和正白,下五旗是两红旗、两蓝旗和镶白旗。清朝推翻后,八旗和满族姓氏共同成为满族人寻根问祖的依据,不分上下,地位平等。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

满族八旗和汉族八旗有哪些区别?
答:1、地位的不同:满八旗是清朝的前身后金起兵的时候建立的,为清朝的嫡系。而汉八旗是后来后金与明朝开战的时候建立的,其中多半是明朝的降兵降将,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2、组成人员不同:满八军旗是指按照八旗进行分类的满族人;八旗汉军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后金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及其继承政权...

清朝八旗怎么解释
答: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

清朝时满族人都是"旗人"吗?当时有不是“旗人”的满族人吗?
答:清朝时满族人不都是"旗人",有不是“旗人”的满族人。旗人是明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对自己的简称。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

满清时期的八旗分别是指哪八旗?为何八旗还会出现换色的情况?
答:咱们知道,满清能够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崛起,跟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很有关系,八旗兵入则为民出则为兵,这是一个斯巴达式的国家制度。让整个满族人拥有了非常强大的战斗力,最后入主中原,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兵分派到全国各地把守。那个时候就有一种说法,虽然都是满族人,都是八旗子弟,但是内部也分三六九...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答: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来由于归附者众,就将原来的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有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总称八旗。八旗之下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