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南山李汉荣

作者&投稿:钟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又见南山》(李汉荣)全文?~

又见南山

李汉荣
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
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
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后来,就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像在做一个永远要做下去的手势,看不清是挥别还是召唤。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首先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上去分析。答案为:结构上点题,照应全文,含蓄的点出主旨。内容上作者经历了城市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认识;认识到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让“我”找到归宿感和精神寄托地

  李汉荣
  作家李汉荣
  李汉荣1958年生,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多篇散文诗歌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中学语文教科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李汉荣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年度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多次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读者》,《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文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十年入选全国散文年度选本。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英特网“搜狐”、“新浪”、“中华文艺”、 “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07年后又编入六年级语文上册),该文又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散文《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含《星空》,《登高》两篇)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诗歌《生日》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并有《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等多篇文章被作为高考及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料。
  李汉荣,曾任略阳县一中教师,调任略阳县司法局副局长,自愿辞官到略阳文化馆当馆员,后调至《汉中日报》社当编辑至今。
  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长诗《秦岭,命运的巨型群雕》获1988年陕西省优秀诗歌奖。诗集《驶向星空》获陕西省作协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司法局副局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高级编辑。陕西省政协委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获各类奖项50余次。作品入选近百部选集。
  推荐大家看该作者更多的文章。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看到那洪水涛涛,气候异常吗?人类变异的思想使这个脆弱的地球无以再继续正常地承载下去。它在发烧。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吧!回归到纯和中去!
  李汉荣主张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他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才有的动人表情和语调,就这样,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总的说来,解答李汉荣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浓郁的人文精神。
  【艺术特色】
  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即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表达;而这也正是解答李汉荣作品艺术特色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李汉荣最早追随泰戈尔,也受其影响。作品充满哲理,抒情意味很浓,钟情于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笔下的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想象奇特,意境深邃,韵律幽雅,语言精美,将悟性和思考融合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艺术享受。海子死后的90年代末,李汉荣的诗和散文风格大变。他一转身致力于散文创作。李汉荣发挥散文家“材料扎实”、感悟深妙、语言清新缜密的长处,他的《南山》、《老屋》、《放牛》、《外婆的手纹》、《一碗清水》、《回忆父亲》、《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凝视:母亲用过的......》、《感念祖先》、《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溪水》、《采药人》、《野地》、《野河》、 《河床》、《地气》、《桥》、《倾听的夜晚》等散文系列组章于诗意的抒写中显出细节的明晰、充实,情思的深挚、感人,李汉荣的语言非常富于韵致,清新、鲜活,很有张力,他用精妙的语言呈现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里,读者能充分感受汉语的无穷诗性魅力。
  李汉荣的作品长于想象,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而流露于文中的童心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与思想,更是李汉荣作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精神泉源。
  李汉荣喜欢的食物
  白菜,青菜,萝卜,
  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董事局副主席
  李汉荣(1948-),归侨,广西容县人,经济师,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其于1984年与韦清文等归侨合伙创办容县南方食品厂,当时出任副厂长。1990年经自治区批准,工厂升格更名为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1994年以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为核心企业组建了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其担任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1000万元,厂房面积8万平方米,在职员工3200多人(其中安排200多名归侨、侨眷就业)。下属有13家经营公司,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在全国食品行业排名第I3位,先后荣获“全国食品行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和“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企业”、“纳税大户”、“广西十强侨属企业”等称号;黑五类食品在全国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受消费者欢迎。1998年,在其和其他领导的指挥下,公司进行了管理整改。整改的中心是通过“五定”(定职责、定岗位、定人员、定目标、定时效)来改革公司的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和完善激励机制,以此来彻底治好企业管理弊病,使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在生产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集团公司实现产值6.6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78亿元,创利税8300万元(其中向国家缴税4000万元),实现利润4300万元,分别比1997年同期增长11%以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多年来一直主管企业的重要工作——财务管理,为企业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和监督、融资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一直十分关心和参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近年来曾多次捐资办学,帮助失学的儿童再读书,同时,还多次牵头并号召员工向灾区捐款捐物,1998年全国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和全体员工共向灾区捐款15万元及价值150万元的优质黑五类食品。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又见南山全文
答:《又见南山》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

又见南山全文
答:《又见南山》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

李汉荣又见南山
答: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谁能给我几篇李汉荣散文?
答:李汉荣:《我的南山》散文集 又见南山 李汉荣 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

李汉荣其他作品的资料
答:又见南山 李汉荣 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