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是什么意思呀

作者&投稿:荣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这是古时候形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分别为: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拓展资料: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耄mào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当然这是按古代人的寿命和观点来提醒人生短暂,激励人要抓紧生命中的宝贵时间。

1、二十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3、六十花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时代、年纪、年岁。

4、七十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来稀少,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比较少见,因此用古稀来形容七十岁。唐·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5、八十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后用耄耋指代八九十岁。

扩展资料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男孩7岁称韶年。

男孩10岁以下称黄口。

男孩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男孩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7岁称髫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女孩16岁称碧玉年华。

女孩20岁称桃李年华。

女孩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诠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弱冠 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 好比女子十六及笄 表示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冠礼 就是指把头发束起来 不在梳孩童时的双鬏
而立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通俗来讲就是三十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古人的一种说法,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另外花甲也是软体动物蛤蜊的别称。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耄耋 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古代男子20岁加冠,就是成年,三十岁是而立之年,事业应该有点成就了,四十岁正在探寻人生,五十岁就活明白了,60岁一甲子轮回,能活到70的人很少,80·90就更不容易了

总的意思是:就是不断的学习,到了什么岁数就该知道该干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了,即使到了随心所欲的时候,也不能超越“礼”的准则,无论怎么学这都是正道(仁、义、礼、智、信 做人的准则)。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龄
答:1、而立指的是三十岁。子曰“三十而立”。2、不惑指的是四十岁。子曰“四十不惑”。3、豆蔻指的是女子大约十三四岁。杜牧诗《赠别》中”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4、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5、古稀指的是人七十岁。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答: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四十不惑,确切...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十岁被称为"三十而立",意味着个体应开始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肩负责任,无论是家庭还是职业生涯,都应有初步的成就和独立性。四十岁则标志着"四十不惑",这个阶段的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世界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外界疑惑的困扰减少,更加明白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步入五十岁,人...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答:”刘绍棠《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三十而立:语出《论语·为政》。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求解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答:1. 二十弱冠,指的是男子到了二十岁,已经成年,但身体和精神还未完全成熟,因此称为“弱冠”。在这个年龄,男子会进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标志着成为成年人。2. 三十而立,意味着到了三十岁,一个人应该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所成就,开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四十不惑,则是指到了四十...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什么之年,三十岁为什么之年,五十岁为什么之年,六十岁...
答: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表示刚到成年,还未到壮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表示已经学有所成;四十岁为不惑之年,表示到了四十,已经能够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表示人到五十,就已经基本知道了一生的"天命";六十岁为花甲之年,因六十年正好是一个花甲子;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因为...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
答:弱冠: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而立:三十而立。——《论语·为政》不惑:孔子自称四十不惑,后人因称四十岁为「不惑」。知天命:“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岳州夜坐》花甲: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计有功《唐诗纪事》古稀:杜甫.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
答:1. 二十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冠礼,标志着成年的到来,但身体和心智仍在成长之中,因此称为“弱冠”。2. 三十而立,意味着人在三十岁时应当有所成就,能够独立于社会,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责任。3. 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人们经历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对事物有了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
答:1、二十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旁宽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歼启孙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往下是什么?
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全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